陈际帆问道:“咱们工厂的冲压设备如何?如果能把机枪的零部件全部改成冲压件的话,产量应该会大幅提高。”
“冲压?”陈茂昌很惊讶,总司令只不过是一个军人,怎么能想出这个绝妙的主意,很明显,如果枪械部件改为冲压件,将大大缩短工时,提高生产效率,只是这个质量恐怕没法保证。
“对,就是冲压,首先是冲压设备比较容易制造,磨具的开发也不难,其次就是冲压件可以实现大批大量生产。”
陈茂昌赞叹道:“我们这些一辈子搞军工的人,眼光越来越窄了,总司令是站在实战的角度提要求,而且提得这么专业,佩服佩服。”
“陈工,”陈际帆的脸色又严肃起来,“我们这里多生产一支枪多造一颗子弹,战士们就能多消灭一个鬼子。我今天来很高兴,咱们有了自己的突击步枪,但是我也有一个要求,造枪我们要造最好的,至少要造这个时代最好的枪。什么才是最好的枪呢?站在实战的角度,步枪、轻机枪、重机枪、冲锋枪最好能统一口径。既然我们现在能够制造七九子弹,那就主攻这一系列的枪。毛瑟步枪也要仿造,它的射击精度一直很好,但是要把枪身适当加长一些,战士们拼刺刀的时候不至于吃亏,改造mg34通用机枪的事情要抓紧,前线等着用。”
“您放心,按照您的思路,我们一定能拥有自己的制式武器。”
陈际帆和陈茂昌等工程师一道,在军工厂里讨论了一个下午,最终形成共识,吸收日本三八步枪的优点改造现在的毛瑟步枪,使之射击精度更佳,射程更远,可靠性更强;大量仿制捷克式轻机枪,但是将20发弹匣改为30发;以冲压工艺改造mg34通用机枪,使之产能大幅提高,性能更加优越,并且争取通用机枪所有的附件全部自产,使之不仅可以装备步兵,还能在战车、坦克、船艇装备,并且能够用于低空防空等等;开始投产“神鹰42式”新型突击步枪,并且吸收前线实战的需求不断改进生产工艺。
最终形成7.92mm口径的步兵武器家族,然后再配上自己生产的高强度刺刀,最终装备第二个集团军。
在现有产能情况下,可以暂时停止mp系列冲锋枪的仿制。但是在生产中要不断改进工艺和科研水平,最终达到生产精度射击步枪的程度。
从枪械厂出来,陈际帆挨着到弹药厂、炮厂等去视察,他很佩服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居然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起一定规模的工厂,只是有一个问题他很不满意,还是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大炮还好说,工艺相对简单,只要解决好炮管本身的问题,其余的铸造件问题不大。可是炮弹的产能就很低了。
工程师、厂长和熟练技师们在视察座谈会上提得最多的是专业化,他们认为目前子弹和炮弹在一起生产,无法更好地组织生产,常常是刚赶完子弹的活,又要赶炮弹的工。还有就是由于炮弹生产本身的高危险性,也不适合将这么多工艺放在一起。
专家们建议,在郊外秘密设立两座专业化工厂,一座生产引信,一座生产炸药,城里的这座工厂必须扩建,专门生产炮弹壳,并且要在合金技术方面加大科研力度。
如果说陈际帆在枪械上还有些所谓常识的话,那炮弹生产就是个外行了,在他的记忆里,只记得书本上提到一个叫吴运铎的专家,好像就是干这行的。
其实陈际帆应该感到幸运,在安徽的知识分子中除了几个民国民人外,他一个都不认识,可是他不知道,光是在淮南,就有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燕京大学、甚至是后期西南联大、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毕业化学系、物理系等的多名优秀人才在安徽全心全意地研究炸药、雷管,这其中还有悄悄从美国、法国、英国赶回来的机械、材料、力学专家,甚至有电子、电气类的专家。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首先是“神鹰”在与日寇作战上的决心和成功,让苦于报国无门的知识分子们找到了在黑暗中的曙光,其次是陈际帆等在安徽实施的相对自由的制度,尤其对教育和科研,除了在经费上一力保障外,几乎是任其发展。资源委员会的专家们都是有号召力的科学家、导师,在他们的主导下不仅建立了多个科研机构,而且还亲自下到工厂指导生产。第三,就是陈际帆的法制观念,为了对知识产权表示尊重,安徽特区早在两年前就颁布了自己的专利法规,专家们根据这个法规成立了专门的专利机构,负责登记和在全国乃至世界申报专利。
陈际帆不在安徽这一段时间,正好是知识分子大规模聚集的时期,在这些科技工作者看来,这里除了能得到尊重以外,没有国民政府的官僚作风和专制的空气,似乎在科研领域都是他们自己在主导自己的命运,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吸引力的吗?
这么多科研人员在这里忘我地工作,成果自然是有的,以安徽大学为核心的基础科学研究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专家们在安徽大学建立了涵盖现代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此外还在淮南和蚌埠分别建立了一所工业专科学校,在巢县建立了一所农业学院,此外由于战争的需要,各种医学院、医学专科学校和护士学校也应运而生,制药、医疗器械等产业开始建城投产。
发展委员会现在在安徽的分量越来越重,很多科研人员甚至都没有见过陈际帆等人,因为他们的一切都只是和发展委员会打交道。
陈际帆仅仅在淮南周边调研了几天,头就开始大起来,这一切的一切,究其原因是---钱!前期陈际帆根本不用发愁,因为安徽的粮食、煤炭和其他经济作物能够在国内其它地方换回大量的黄金银元,马寅初等人之所以敢打发行货币的主意,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些黄金的底气,可现在花费越来越大,仅仅靠贸易是远远不能满足投资需求的。
陈际帆如果不是军人而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商人的话,说不定他现在马上就会去发展委员会询问新货币发行的事情,因为如果自己能够印钞票的话,那钱的问题将永远不是问题。可陈际帆不是,他只是一个军人,他没有什么钱财的概念,对他而言,土里长的粮食,矿洞里挖出的煤炭,工厂里出产的产品才是实在的东西。
也幸亏他不大懂现代经济理论,否则安徽恐怕将会在短期内走上重庆的老路,超过社会负荷的投资肯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针对专家们对钱的渴望,陈际帆一方面承诺设法通过缩减军费开支、行政开支等解决,另一方面他要求增加对各个行业的开发力度。虽然说了这些,可在陈际帆的内心,还是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打仗收复失地的冲动。
军人嘛,在解决这类问题上最容易想到就是开疆拓土,多占资源,不,现在是多从日本人手里夺回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工厂、商铺、银行、学校等都是资源。
几天下来,陈际帆感觉比打仗还累,他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军人的渺小,仅仅是半个安徽他就已经感觉复杂之极,中国那么大,单单靠一个人或者是他的小团队根本就不足以胜任任何管理责任。陈际帆在内心钦佩那些老一辈革命家的同时,也在暗暗担忧,历史会因他们在这里使劲搅动而有多大程度的改变。不过陈际帆一直认为,无论历史走向怎么变,小鬼子不会乖乖地让出侵略的土地,北方的老毛子更不会放弃在远东的任何利益,这一切只有靠强权去争取。是非对错他不管了,只要能对得起中国军人的称号,只要能给中华民族谋取利益,管他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人生几十年,能够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还奢求什么呢?
他现在有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战友全部找来,告诉他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然后紧锣密鼓抓紧进攻准备。
陈际帆第一次感觉时间这么紧!
其实不只是他感觉时间紧迫,胡云峰、钟鼎城、高焕捷等人哪一个不是在抓紧备战呢?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三百十六章 初见成效)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