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废目> 第七十九节 李老算的算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九节 李老算的算计(1 / 2)

“快嘴儿”三婶儿见火候已到了,该揭锅盖儿了,就趴在白老大的耳朵边上说了一个人的名字。(本站文学网.yunige)

“是他呀,这个,这个……”

一时间,白老大真的有点儿为难了。

“这个人儿就是李老算的儿子!”

“啊,是他的儿子呀,那可是一个……”

李老算,四十八顷村的名人一个,高草一棵,光头,大高个儿,眯糊眼儿。

有关李老算的大名,现在已不为人所知,过去或许有人知道吧,那也只能是或许。

李老算能说会算,得名“李老算”,是挑着货郎担从山东过来的。

关于李老算的传说,据说还是很多的,至今还被村人们偶尔提起。

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

第一个是李老算的婚事儿。

据说,李老算家里的是跟一只大公鸡拜的天地。

那一年,李老算依据“媒妁之言”,与邻村的一个姑娘订了婚,说妥了“圆房”的喜日子,就挑着货郎担子出远门做小买卖去了。

可是,眼瞅着这大喜的日子越来越近,李老算却没能及时回家来。

吉时已到,新郞倌儿还是没能赶回家,咋也不能让新娘子一个人拜天地吧。

“这可咋整呀!”

“用公鸡替吧,找一只没‘踩过蛋儿’的大红公鸡来呀,老一辈儿上有过这样的,是有据可依的!”

正当老李家上上下下乱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村上的一个老私塾先生出了一个道道儿。

“对对对,赶紧找个‘没踩过蛋儿’的公*!”

有此一说,老李家的心里算是有了底儿,至于在老一辈子上是否有此说法,是否有此依据,那是次要的了,先过了眼下的难关再说吧。

于是乎,新娘子跟一只“没踩过蛋儿”的红公鸡拜了天地,入了洞房,真正践行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精神,体会到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路线。

第二个是李老算的能事儿。

据说,李老算真的能算,而且是太能算了,会“袖里吞金”。

度娘说了,袖里吞金就是一种民间速算的方法,是我国古代秦晋商人发明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古代人的衣服袖子肥大,计算时只见两手在袖中进行,故叫“袖里吞金”。

这种计算方法过去曾有一段歌谣流传:“袖里吞金妙如仙,灵指一动数目全,无价之宝学到手,不遇知音不与传。”

后来,公私合营了,李老算不能再挑着货郎担儿去走东家串西家地卖针头线脑了,只能到人民公社的“核桃社”去站固定的柜台了,当了一“光荣的八大员”之一。

费凡告诉费目,他就曾见过李老算的真功夫,挺神呀。

那一年的那一天,马上就要傍年根儿了,费凡跟着父亲费璋去河北的“核桃社”购买点儿年货。

杂七杂八地买了一大堆的东西,大概有十七八样,零零碎碎,其中还有几块有整有零的布料。

“十七块八毛零三分!”

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刚刚拿齐,李老算就把账算完了,有整有零的,分毫不差。

李老算不仅有“袖里吞金”的功夫,还非常的“说了算”,在家里当家,说一不二。

这还得从他挑着货郎担从山东出来说起。

某一年,李老算“发送”了父母,带着怀孕的媳妇儿从家乡山东某县出来,再也没有了牵挂,就走得更远了,直奔关外,来到了叶柏寿住了下来,生了一儿一女。

几年的时间,凭借着那份精明,李老算就把家折腾起来,有了骡子有了马,还套了一挂四匹马拉的大胶轱辘车。

那年月,谁家要是有一挂四匹马拉的大胶轱辘车,就相当于现在的“宝马”之家了,甚或比“宝马”还要牛气几分。

“快,收拾收拾,明天就搬家!”

那一天,出门两三个月的李老算进了家门,货郎担儿放在地上,连汗也没有擦上一把,就朝着家里的喊了一嗓子。

“他大呀,出了啥急事儿,就这么急三火四地要搬家呀,咋也得容我们娘仨儿收拾两天吧,破家也值万贯的哟!”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