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四十八顷村的男人们经常这样说。
那时候,四十八顷人总是把“供销合作社”的“合作”发音成“核桃”。
现在想想,这种叫法也是很有道理的,那时候的“供销合作社”的确小得像“核桃”。
现在看看,这样的“核桃社”在四十八顷就有好几个了,仍然小,却改称“超市”了,就像是只有两张桌的饭店也叫“食府”一样。
顺路嘛,张满仓就让白大虎上了车,捎捎脚,唠唠嗑儿。
这一唠,越唠越热乎,等到了“核桃社”,就称兄道弟起来。
论年纪,白大虎属虎,张大满属兔,白大虎是哥。
“哎呀妈呀,你说这可咋整呀,唉,白跑一趟了。”
刚一进“核桃社”的大门,白大虎就“哎呀妈呀”上了,还唉声叹气地。
“哥呀,你这是咋的了。”
“弟呀,我今天怎么这么倒霉哟,在来的道上丢了五分钱。”
这就叫“一分钱能难倒英雄汉”吧。
“一分钱就能难倒呀,现在连十块钱都不算钱了。”
读到这里,我的小伙伴儿们肯定又要发出这样的感叹了吧。
小伙伴儿们,你们可能不知道,费目现在写的这段故事可是发生在五十多年前啊,那时候的“钱”可真叫“钱”呀!
费凡告诉费目,那时候的小米只有几分钱一斤。
“记得有一年,我在沙窝子里套了一只兔子,卖了五毛钱,结果丢了,急得出了好几身的汗。”
费凡的故事,费目深信不疑。
费目小的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猪肉涨到一块钱一斤时,把胡芳愁得好几天不敢往菜里放油了。
今天晚上,费目的废话太多了,有凑字的嫌疑了。
说说白大虎的“五分钱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吧!
“哎呀,哥呀,你怎么不早说呀,不就是五分钱嘛,你弟我今天带了一块多钱,你先用着吧。”
就这样,白大虎跟张满仓结下了“五分钱”的深厚友谊。
没过几天,白大虎到张满仓家还那五分钱,串串门儿。
“快,叫白大爷。”
“白……大……爷!”
张满仓非常热情地请白大虎上了炕,还一把把只有两岁的二狗子拉过来,拍了一下屁股,二狗子就像一只电动小狗,一摁电门,蹦出了仨字儿。
白大虎见二狗子长得虎头虎脑的,张满仓又是一个挺实诚的人儿,就有了一个意思,只是当天没好意思说。
第二天,“快嘴儿”三婶走进了张满仓的家。
三婶是四十八顷村的名人,相当于四十八顷村的“新闻发言人”。
只要是她知道了一件事儿,不到一袋烟的工夫,整个村子的男女老少就都知道了。
人送绰号“快嘴儿”,也有人管她叫“拉老婆舌头的”。
度娘告诉费目:“拉舌头”,“拉”也可读第二声lá,“拉老婆舌头”之略语,爱说闲话、传言私语、挑拨是非的意思。《方珍珠》:“不是我爱拉老婆舌头,自从二小姐上学没上成,我常看见她一个人在街上乱串。”实际上还是“拉老婆舌头”。给二小姐“告密”。《离婚》:“老李想嘱咐他几句,不用这么拉老婆舌头,而且有意要禁止她回拜方墩太太去,可是没说出来。”
其实,度娘也是个“拉老婆舌头”的吧,哈哈哈!
只是,那时候,四十八顷村里的人还不知道度娘是“哪一缸的酸菜”,只知道“快嘴儿三婶。
“哟哟,我说仓子呀,大喜呀,大喜呀!”
三婶的嘴真快,这身子还没进屋,话先溜达过来了。
书中暗表,这个三婶是白大虎的一个什么姨。
当天,白大虎从张满仓家出来,没有回家,拐一个弯,就进了这个什么姨家。
“哟哟,我说我的虎子外甥哟,这不年不节的也知道来看看你姨呀,你给姨带来了两包啥好果子呀。”
“哈哈哈,我的好三姨哟,今天你大外甥来的忙,没来得及给您老人家称上二斤果子,改日一定补上。”
这两娘俩在说笑之间,就把事儿给定下来了。
这才有了“快嘴儿”三婶在第二天到张满仓家这件事儿。
“呀呀,是三婶子呀,是哪股香风把您刮到我家来了,快进屋,快进屋。”
“哎哟,我说仓子,是喜风把我刮到你家的,大喜呀,大喜呀,快让你三婶我进屋抽袋烟吧,我跟你好好说道道。”
三婶进了屋,上了炕,盘上腿儿,点上烟,这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给了张满仓。
“婶儿呀,这当然是好事儿了,我们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老白家的情况我也知道,就是不知这姑娘咋样呀?”
“哟哟,我说仓子呀,你别以为你们的二狗子是个宝贝疙瘩,人家老白家的姑娘那也是戳得住个儿的。那姑娘我是见过的,那体格那叫好。咱们庄户人家图个啥呀,不就图个体格好,将来过门儿能干活,能生孩子,不就行了嘛!”
三婶如此这般地一说,张满仓可就动了心,有了几分意思。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