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三国虎贲> 第十四章 张臶押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张臶押粮(1 / 2)

刘昭回马黑石岭,沿途斥候纷纷,黑石岭更是守卫森严,心中暗叹张辽、高顺年纪虽轻,皆是知兵之人。

回到黑石堡,士卒或是挥汗操练,或是加固关防,或是运输滚木礌石,一派忙碌备战的热血情形。

高顺、张辽听闻刘昭回了黑石堡,二人急忙赶到都尉府询问粮草事宜,得知刘昭三家碰壁、刀斩县令,也是唏嘘不已,不过粮草的事情总算是解决了。

有了粮草,刘昭心中亦是大定,吩咐高顺专心练兵,着夏侯兰领常山关兵事,张辽整顿兵马,多派斥候,严密监视张纯动向,但有可趁之机,举兵南下。

众将皆领命而去,刘昭方坐片刻,突然想起昨日攻城西门楼的异状,问及关信,关信答道:“攻城近半,夏侯兰便调东、北两侧守军增援西门楼,故而东门得以速破。”

刘昭心中大惊,这夏侯兰果然是知兵,敌众我寡,便围杀主将,昨日若是再迁延片刻,后果真是难料。

想罢,便去城中巡查一番,然后去了亲兵营继续练枪,日落回府研读《孙子兵法》,一夜无话。

翌日中午,士卒来亲兵营报道:“有粮草车马来到岭下,说是于司马有约,请司马前去交接。”

刘昭听后大喜,老翁诚不诓我,与士卒来到运粮的车马前,见老翁亦是一起前来,便上前拱手作揖道:“何劳您亲来押送,有劳了。”

老翁的表情仿佛永远不变一般,笑眯眯的说着:“司马军情似火,但恐下人有所差池,故而亲来。二万石粮草就在车上,司马命人拿去即可。”

刘昭心中感激,便邀老翁都尉府一叙,以表谢意。

这老翁也没有推辞,两辆马车便虽刘昭去了都尉府。

进了都尉府,主宾坐定,上了酒宴。

酒过三巡,老翁便开口说道:“司马昨日县城之内真是威凤啊。”

刘昭心中略有忐忑,说道:“四处碰壁,何来威凤。若非甄家借粮,恐这二万士卒早已哗变。”

老翁又说:“甄家商路广达,区区二万粮草,何足挂齿。司马二万士卒只要二万石粮草,只够旬日之用,届时广昌岂不危矣?”

刘昭也是笑着说道:“幽州、冀州皆已大军合围而来,张纯西不可飞越太行,唯有北上破我这二万薄弱之兵方有活路。我依此飞狐天险,二万可拒二十万也。张纯后有十数万追兵,前方只有二万守军,哪里顾得上袭掠广昌,定是催动三军,一战而下我飞狐陉,您老多虑了。”

老翁戏谑的说:“我以诚心资助司马破敌,司马为何如此诓骗于我。就当我看错司马,告辞。”

刘昭连忙说道:“老丈勿恼,何言如此?”

老翁说道:“粮草只够旬日之用,司马方才所言乃是持久坚守之策,如何可信?就算司马有幽、并二州周转粮草,昔日文帝后四年,匈奴三万骑兵几欲破关,何况张纯今日近十万大军乎?司马若不是诓骗老夫,便是取死之道。”

刘昭本来想糊弄一下这老翁,没曾想老翁见地如此广博,心思被一语道破,可这军国大事,岂可与一商贾详谈。

刘昭正色道:“不知老丈高姓大名,实在是交浅言深,多有忌讳,还望老丈见谅。”

老翁依旧笑而不语,过了半响才说道:“也罢,老夫姓张名臶(音建),字子明。”

刘昭笑道:“原来是张……”话未说完,刘昭直直的看着眼前这个面容朗逸,长须飘冉的甄家商行主事之人,心中疑虑:不可能吧。

刘昭问道:“张伯可是巨鹿人士?”

“正是老夫。”

张臶,生于公元136年,字子明,钜鹿人。年少时游学太学,学究内外,精通音律、谶纬之学,常山讲学,曾有门徒数百人。张臶生活的年代从东汉顺帝一直到曹魏齐王时期,海内名望甚重,受到朝廷多次征召,一直回避,不愿做官。他活了一百零五岁,是三国时期有可靠记载的最长寿的人之一。

刘昭的脑海里立刻出现了这位三国时期最长寿的人的资料,在古代七十都是古来稀的时代,一位一百零五岁的老人,素有三国情节的刘昭,当日是多有关注和研究。终身征而不不仕,多做学问,多有风骨。

刘昭连忙起身相拜,说道:“原来是张师,失敬失敬。张师为何在广昌于甄家管事?”

张臶开口一笑说道:“非也非也,游历到此,正值张纯于中山谋反,欲借道并州回洛阳,却又闻司马大军交兵黑石堡,故而于故人之处歇息,非是管事。如今,司马可敢畅所欲言?”

刘昭说道:“张师既是如此说,本来应坦言相告,不过这是军国大事,张师一直不仕,昭心中亦是不知张师心中之所向,还望见谅。”

刘昭这么说就是怀疑张臶的立场问题了,张臶闻言,嗤之以鼻:“飞狐陉兵进可出常山关与幽、冀大军合围张纯,兵不动则可依天险阻张纯于关下,兵退则可匿于太行以及幽并。我观司马所想无非有三。兵出常山关合围张纯,再以兵弱为由打开空缺放张纯北上,合二州大军驱张纯于边墙之外,如此虽张纯未死,但三州平靖,自身保而有平叛驱贼之大功,此其一也;其二,张纯近十万大军,若攻一处,无有不胜者,幽州刘虞初募大军未必能抵挡,待张纯破刘虞,兵进右北平,刘司马静观其变,东进五阮关,南破卢奴,则中山境内平靖,司马亦可得平难之功,此为其二;张纯北上飞狐陉,刘司马且战且退,待张纯北出代o县,尾随斩杀些许叛军,亦是杀敌有功,此乃其三也。此三策,刘司马皆有功勋,黄门之外,则官职任取,唯百姓涂炭尔。”

刘昭听着张臶的分析,越听越是赞叹,不得不说张臶分析的确实透彻,若不是规划好了全盘大棋,刘昭完全有可能采取其中一策。不过张臶不是刘昭,张臶也不可能明白这个时代对于刘昭的意义,更不可能猜中刘昭的心意。

刘昭大笑一声说道:“张师果然是张师,三言两语便为我谋得全身而退的良策,张师何以得知我欲黄门易官尔?”

“无有铜臭,何人能掌公器?”张臶依旧是一脸戏谑。

“哈哈……张师果然浑身风骨。”刘昭大笑拉着张臶的手便往府外边走边说:“都传言张师不仕,却不曾想张师有如此风骨,我欲与张师观一宝物。传令,亲卫营到高顺营寨待命,命张辽也去高顺营寨待命。”

出了府门,刘昭领着张臶便到了城外高顺的营寨之内。

张臶跟在刘昭身后进了军营,只见士卒列阵,阵势森然严峻,将士皆是汗水沾衣;一眼望去,骑兵马头齐整,长枪林立,步卒长刀寒光烁烁;前排马上坐着三员年轻小将,一人手持长刀,刚毅冷峻,一人背背双戟如磐石洪钟,一人最为年轻,手持长枪,竟有如利箭悬空,蓄势待发。

全军盔缨飘飘,鸦雀无声,好一支精兵,张臶暗赞到。

刘昭回头一笑,说道:“张师,军容整齐否?”

张臶自汉顺帝时出生,到灵帝已经活了四十五年,见多识广,也由衷的说了声:“可当精兵二字。”

刘昭淡淡一笑,眼前的这兵马如果算精兵,那日后自己练出来的该叫什么兵。

刘昭立于马上,朗声说道:“将士们,吾等为何舍身赴死、除贼平乱?”

大营里一片寂静,无人发声。

刘昭心中一凛,难道是装那什么装过头了?

只见高顺催马向前,长刀一扬喝道:“如司马所言,吾等是为保家卫国!”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