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资治通鉴>那些道儿> 第二十章:巫蛊之祸:汉武帝心中永远的痛 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巫蛊之祸:汉武帝心中永远的痛 上(1 / 1)

【尧母之门】

事情还有从汉武帝晚年立储的事情说起: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雄才大略,也是最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皇帝之一。他一生的爱好有三个:征伐、求仙、和女人。

汉武帝到了晚年因为继承人的问题非常的头疼,他的第一个皇后“金屋藏娇”的陈阿娇没有儿子,早年被废。

第二任皇后就是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在汉武帝二十九岁的时候生了皇长子刘据,也就是太子。刘据刚刚为太子的时候,由于武帝是中年得子,并且内有卫夫人得宠,外有卫青、霍去病为将,地位还是很稳固的。但是由于太子刘据比较仁厚,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个性上天差地别,所以渐渐地汉武帝开始不喜欢这“不肖(‘像’的意思)子”了。

皇后和太子因为不受宠开始担心自己的地位,不过汉武帝这时候还是很明白事理的人。他为了让太子宽心,向太子的舅舅大将军卫青说:“我四处征伐是为了给将来有个安定的天下,如果我的后代向我这样去做的话,就等于重蹈秦朝的覆辙了。太子稳重好静,可以以文治国的话,国家一定非他莫属。我知道他现在有些不安,完全没必要啊!你去告诉他们母子,我相信太子是最可靠的接班人!”

后来大将军卫青去世,太子失去了外庭的支持,而汉武帝身边有很多宦官和近臣都常常陷害太子。不过汉武帝还是一个聪明的主,他一方面没有排斥攻击太子的人,一方面继续支持很少见面的大儿子。

汉武帝到了六十多岁的时候,又宠信了钩弋夫人赵婕妤,赵婕妤怀孕14个月以后,在汉武帝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生了皇子刘弗陵。根据我们现在的医学知识,我们知道不可能怀孕14个月还能生下正常的婴儿,所以刘弗陵的血统是非常值得怀疑的。我们这里不考证刘弗陵的血统,也不考证怀孕14个月是不是有科学依据,反正迷信的汉武帝非常宠爱这个晚产的婴儿。并且因为传说尧帝的母亲是怀孕14个月以后生的尧帝,因此把赵婕妤的生子之门改名为“尧母门”。

汉武帝作为一国之君,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非常的不谨慎,虽然他当时本意不一定是真得想换太子,但是在东宫有主的情况下,他这么随随便便的一个“尧母门”马上引来了很多人无限的遐想。

所以司马光说:“作为君主,每一动静、措施都不能不慎重。内心想的事情,外表必然会显露出来,天下人都会知道。在那个时候,卫皇后,太子刘据都还建在,汉武帝却把钩弋宫门改名为‘尧母门’,这是非常不适合,非常错误的!(《资治通鉴卷二十二》‘当是时也,皇后、太子皆无恙,而命钩弋之门曰尧母,非名也。’)正因为如此,奸佞小人开始揣度上意(‘逆探上意’),认为他宠爱小儿子,想要立小儿子为接班人,于是他们就有了陷害皇后、和太子的心。这就造成了后面的巫蛊之祸,可悲啊!”

司马光作为一个道德的圣人,他也是用道德圣人这个标准来要求别人的。对于统治者、或者管理者的要求是:不正确的事情连想都不要想,因为你只要有想法就会被别有用心的小人揣摩。他们有时候会不顾你真实的想法,根据自己的揣摩来行事(‘逆探上意’),这样很容易会办坏事情,造成损失。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圣人,我们不可能避免去想一些不正确,或者是不切实际的事情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在公司、企业的管理中的重大事情、重大决策一定要通过明确的指令来推动工作的开展,而要避免员工通过揣摩自己的心思来做事请。

生活中有很多人他的情商是很高的,他可以大致揣摩到你的心思,然后不用你说就可以把事情做到位。但是在管理中,对于小事情没有关系,对于大决定也这样操作的话,这是会隐藏危险的,因为没有一个人是真的你肚子里的蛔虫,老是揣摩别人的人总会有失策的时候,一个越是能揣摩你的人,越有可能带来危机。如果我们只是个普通员工的话,我们千万不能在工作中通过猜来解决问题,有任何问题、重大事情一定还是要问,要获得明确的指令。

历史上大部分政治手段高明的首领,他们也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懂得隐藏和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然后通过指令来推动事情的发展,他们有时候对于揣摩自己心思的人是不会客气的。我们耳熟能详的曹操与杨修的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杨修老是能猜到曹操心里的想法,并且老是把曹操的心思公之于众,但是他却没有猜到他的小聪明却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说回汉武帝的故事,事情的发展也就像司马光说的一样,已经当了三十年的太子因为卫夫人失宠,老爸武帝的不待见,已经开始神经过敏,惶惶不可终日。但是他知道自己什么也不能做,只能和老妈卫皇后一起小心防备,远避嫌疑。

而汉武帝到了晚年更加迷信,一心想要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一时间方士和神棍神婆聚集京城。在政治上,汉武帝也越来越向秦始皇靠拢,大搞严刑峻法,宠信的酷吏江充等人。

【祸起萧墙】

到了汉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在非常诡异的情况下爆发了:在一个冬日,汉武帝在建章宫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在皇上的寝宫中出现带武器的人,居然都跑到了汉武帝的眼皮底下,这根本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汉武帝很害怕怀疑是奇异之人,马上派人去收服。那个男子弃剑逃跑,宫中侍卫居然没能将他抓获。汉武帝震怒了,杀了掌管宫门的岗哨。下令关闭长安的城门,并且征调骑兵对上林苑进行大搜捕,整整11天后才解除戒严。

这个案件和明朝万历年间的晚明三大奇案之一的“庭击案”如出一辙,而且更加诡异,有人居然可以带武器入宫中,居然还能逃脱。汉武帝怀疑那个人根本不是人,是别人诅咒召来的地狱使者,所以著名的巫蛊之祸就这样开始了。

江充由于和早年和太子有过过节,甚至有人怀疑刘弗陵就是江充和钩弋夫人私通所生,他马上通过“尧母门”看出了汉武帝可能有意欲立幼子,于是就把这个巫蛊祸水慢慢地引到了太子身边。

先是太子的大姨夫,卫皇后姐姐的老公,当时担任丞相的公孙贺遭殃了。一次公孙贺捕获了通缉犯,阳陵大侠朱安世,这个所谓的大侠朱安世却在狱中揭发: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和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在皇上专用的驰道上埋藏木偶人,诅咒圣上。

我想那个什么的鬼大侠根本不可能知道什么阳石公主、驰道的,一定是有人主使他去揭发公孙贺,而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江充一党。由于江充和皇帝宠信的太监黄门苏文是一党,所以他们想要在阳石公主和驰道那里放置些什么赃物还是分分钟钟的事情。马上公孙贺被逮捕下狱调查,经调查罪名属实,公孙贺父子都死于狱中,并且被灭族。

第二年汉武帝和卫皇后的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和皇后的弟弟、大将军卫青的儿子长平侯卫伉因为巫蛊被杀。可怜马踏匈奴圣城的大将军卫青,一生为人谨慎没有得罪任何人,却也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身后的事。

这时候京城的那些旁门左道的神婆出入宫中,教宫中美人躲避灾祸,埋上木头人,进行祭祀。那些女人,在相互嫉妒争吵的时候就互相告发说他们诅咒皇上。于是汉武帝大怒,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开杀戒,将被告发的人处死。后宫嫔妃、宫女、和牵连的大臣有数百人被杀,巫蛊之祸愈演愈烈。

日有所思,梦有所想。一次汉武帝在白天小睡的时候,梦见几千个木头人,手持棍棒要袭击他,汉武帝被吓醒以后绝的精神恍惚,记忆力大减。这时候江充看着汉武帝年老,怕太子上位以后对自己不利,就大力撺掇说汉武帝的病是由巫蛊术引起的,并要求汉武帝让他加紧彻查此事。老糊涂的汉武帝,居然授权让江充可以出入后宫全力查处巫蛊一案。

江充于是找了个老外的巫师(胡巫)到处掘地挖小木人,同时还事先命人撒上血污,然后栽赃说这是用邪术害人的地方,同时施以酷刑让被捕的人认罪。于是百姓、官吏之间纷纷互相职责弹劾。一时间整个京城腥风血雨,从京师、附近到各郡、国因此而死的超过数万人。

【掘地三尺】

这时候汉武帝年事已高,怀疑满大街都是诅咒他的人。江充让巫师说有蛊气在宫中,如果不除去的话皇上的病就不会好。于是汉武帝让江充可以深入后宫彻查巫蛊。那江充也不含糊,演戏就演到位,他居然和胡巫深入禁宫,还砸了皇帝的龙椅来找巫蛊。接着,江充先从后宫不得宠的妃子处着手,然后依次搜寻,一直翻到皇后和太子宫中,掘地三尺,以至于太子和皇后连放床的地方都没有(史称:“掘地纵横,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江充在他的“整蛊”报告中,太子宫中的木人数排名第一。太子很担心,去找他的老师少傅石德求救。这个石德是个狠角色,石德说:“现在太子和皇后连皇帝的面也见不到,皇上是不是还活着都不知道。江充从宫中挖出的所谓证据,我们有口说不清楚。你不如假传圣旨,逮捕江充等人,然后彻底追查他们的阴谋。”司马光说石德是胆小,怕巫蛊事件连累自己,(原文:“德惧为师傅并诛。”)所以让太子造反,司马光在这里对石德的评价我觉得有些问题。石德怕被牵连进巫蛊之祸,所以鼓动造反,这个道理实在是说不通。鼓动造反的罪名怎么也不可能比巫蛊罪名小吧。实际上个人觉得石德不是胆子小,而是胆子比脑子大,他不考虑怎么样帮太子在汉武帝那里赢得信任,打击江充,反而让太子和皇上直接干仗,他也不想想就凭自己和太子是不是汉武帝的对手。太子胆小,还想找汉武帝解释清楚,不愿意做犯上的事情,可是被江充逼得太紧了,就糊里糊涂的反叛了。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