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如何分析一个人的德—“五视识人法”
(刘备不喜欢庞统真的是因为庞统丑吗?)
上两篇我们讲到了司马老先生对于人才的衡量方法,并且把人分为圣人、君子、小人、和愚人。也说道了衡量的主要标准是“才”和“德”。关于才能,我们比较好理解,就是这个人是不是聪明、是不是有果断、有判断力、有意志力。
但是关于“德”司马先生说的“正直中和”翻译过来就是“正直、公道、平和待人”,其中除了平和待人我们比较好理解,其他两个似乎都不是很容易理解。
第一“正直”,对于那些肮脏丑陋写在脸上的人,我们本来就不大会去和他们交往;而大部分人表面上都是正直的,善良的;或者说深受儒家性善论影响的我们,更愿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宁愿相信每个人在他犯错误之前都是善良的。包括药家鑫,在他杀人之前,所有他的家长、老师、同学都相信他是个正直、善良、有上进心有才能的孩子。所以用正直来识别人似乎有点不容易。
第二“公道”,这个恰恰相反。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公平,你相信吗?反正我不信。从我们凡人的肉眼看世界,看到的更多的是不公平。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看父母、看老师、看领导都不会觉得他们公平对待每个人,总是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偏好。我们又怎么能相信身边的人是否公道呢?这里举个例子,包括我们大家礼贤下士的模范刘备刘皇叔,他在第一眼见到大名鼎鼎的凤雏先生庞统的时候,他就以貌取人,觉得人家长得难看、说话声音难听,就只给了他一个耒阳县令的职务,后来又因为他在县里不好好治理免了他的官。(《三国志•庞统传》记载:“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直到后来刘备收到鲁肃的推荐信,说庞统不是当县处级干部的料,他至少是个当省部级领导的人才,又经过诸葛亮又大力推荐,这样刘备才肯和庞统好好坐下来谈了一次。当然一谈,刘备就看出了庞统的能力,就非常器重庞统,给了个第一副省长兼省秘书长的职务(“治中从事”)。《三国志•庞统传》记载:“先主见与善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当然说庞统相貌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是我们的罗贯中在里演义虚构的,他说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就是说他粗眉毛、朝天鼻、黑面皮、短胡须长得很古怪,活脱就是一穿长袍的赵本山。看来连罗先生也不能理解刘备什么不器重和诸葛亮齐名的,人们口中的“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庞统,连好好谈一次话得机会都不给,所以给刘备找了个艺术化的理由就是嫌人家长得丑。我们回头想想连我们的圣人刘备都能看走眼,我们还想要求其他人公道是不是太难了。
现在看来“正直中和”作为德的标准我们是可以认可的,但是在实施操作上,我们却不容易衡量和判断这些指标。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司马先生儒家大师的背景来看,他所说的德无非也就是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或“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教条。可是笔者也在想,如果我们什么标准都上升到“仁义礼智信”,似乎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更加不好判断,我们又不能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大儒,是吧。
所以说关于识人的标准是很困难的,是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简单的方法的,还好在《资治通鉴》在很多地方是介绍了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司马先生介绍了一个“魏文侯选相”的故事:
魏文侯问李克(注:也有地方称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法家代表人物李悝(kui)。从历史上主要的著作包括《战国策》,《史记》上看,这都是同一个人。但是班固认为他们是两个人,法家《李子》三十二篇,儒家《李克》七篇,兵权谋家《李子》十篇。当然我们这里不是做历史研究的,我们不用去纠结是不是一个人。个人觉得研究他们是一个人还是两个的话,基本上会神经错乱的。):“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P.S.:国乱思良相是很好理解的,家贫思良妻这话有点不靠谱,推卸责任啊..)现在我选国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您老看这两位怎么样?”
李克回答说:“下属不参与领导的事,外人不过问亲戚的事。哥们我在朝外任职,不敢加以评论。”(按这句话的口气来看不像是曾经长期担任魏文侯国相的李悝说的,当然可能和他的身份地位变化有关,这个反正我们不多纠结了。)
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
李克接下去就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五视识人大法”,李克说:“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就这五条我们就足够可以判断一个人了,又何必需要我来给您拿主意呢!”
魏文侯于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
可是司马先生,这里有些恍惚,那么重要的观点,他并没有对着五点进行展开,而是整段古书得抄,抄完了也不好好的曰一曰。可能对于他老人家来说这个五句话很浅显易懂,可就苦了笔者还需要把这五点再逐一的展开说明一下。
第一,“居视其所亲”。意思是,平时要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这就是我们平常说所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
第二,“富视其所与”。意思是,在富贵的时候,要看一个人所交往的人。看他是喜欢和阿谀奉承的酒肉朋友交往,还是和有骨气的人交往。当然我们还要看这个人是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果为富不仁,只考虑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果有社会责任心,真心慈善(别给红基会就行),接济穷人,培养有前途的人,或者给社会给民众做出贡献,那么这个人是有道德的。就像现在我们会关心一些富人是不是真心给社会做回报,以及关心富人的社会贡献和社会价值,都是这个道理。
第三,“达视其所举”。意思是,当一个人处于显赫有地位的时候,就要看他如何推举人才,选拔人才。如果这个人推荐的都是贤人,甚至推荐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推荐比自己品德高的人,那么这个人是有德的;反之如果一个人提拔的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才能都是不如自己的,那么这个人就是无德的。我想这一点包括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都没有做好,他在早年的时候任用的宰相都不错,可是到了晚年任用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李林甫大权独揽,排除异己,迫害忠良,杜绝言路。他提拔的都是不如他的人,赶走的都是有才能的人,他是典型的武大郎开店——比自己高的全不要。还说天下已经没有在野的人才,人才都到了朝廷了。大家想想,这种鬼话我们伟大的李隆基都能相信,那么后来大唐从他手上由盛转衰也是必然了。
第四,“穷视其所不为”。古文里面“穷”解释为困境,不是指贫穷的意思,和穷途末路的穷一个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怎么样,是不是有原则,那些事情是他不会做的。如果一个人在困境的时候就可以没有原则的,没有底线,出卖良心,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出来的话,那个人一定是无德的。这里我们可以想想我们那些黑心的食品企业领导们,他们还不是处于困境的时候,仅仅处于竞争压力的时候就可以做出没有原则,置民众之健康于不顾的事情,那么他们的德行应该是很容易判断的了。
第五,“贫视其所不取”。意思是,看一个人贫穷的时候那些东西他是不会拿的。我们中国一直有一句古话那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也是这个道理。当然在一个人富贵的时候可能取之有道会容易些,如果在贫穷的时候还能够做到不取不义之财,不受无妄之货,那就是真正的君子了。而且这个也是我们现在社会所提倡得非常不够的,我们的企业往往片面追求利润、回报,忘记了取之合法,取之有道。
我们看李克所总结的识人“五视大法”是不是和我们小时候学的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很像啊?所以个人觉得如果李悝、李克是一个人的话,法家+兵权谋家的他又能说出那么深刻的儒家哲理的话,那么个人要么是精神分裂,要么是双子座,双重性格。
故事还没有讲完呢:
我们继续上面的故事,李克和魏文侯谈好以后,就离开了,遇到了国相候选人之一的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老大找你征求选二把手的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就忿忿不平地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大军事家吴起,我们后面还会讲到);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了西门豹(就是我们小时候读书读到的,把巫师扔河里,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就是我们小时候读到的《乐羊子妻》故事里的乐羊。)中山国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音付)。凭这些事实,我哪点比魏成差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翟璜推荐的人都还是很有本事的人。所以翟璜对于不能当宰相这个结果完全不能接受,很不服气,并且从他的话中还有这么一层意思,就是说:“包括您老李克也是我推荐给老大的,你为什么忘恩负义没有推荐我呢?”
李克回答道:“你把我推荐给老大,难道就是为了结党营私,谋求高官的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和他说了五视识人的方法,我推断国君一定会选中魏成为相,因为魏成身处高位,享有千钟的俸禄,但是他吧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回馈社会,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向东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这个人在前面我们讲谁能骄傲的时候讲到过)、段干木。(因为那时候魏国西边紧靠秦国,其他的五国都在魏国的东边,所以魏成是从其他五国吸引并且推荐了着三个人给魏文侯。)这三个人,老大都把他们当做老师;而您推荐的五个人(包括李克自己),国君都任用为下属,你怎么能和魏成比呢!”翟璜听罢非常收震动,徘徊不敢向前,反复给李克行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我愿意终生为您的弟子!”
在这里李克在比较两个人的时候,至少明确的用了五视中的两点: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来判断出了两个人的高下。个人认为在“达视其所举”这方面,我们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的推荐能力上差别应该不是很大:推荐好的老师、推荐好的下属、推荐好的父母官应该都是可以等同提倡的;更何况从历史上来说李克、西门豹都还是德才兼备的人,吴起、乐羊也是当世之名将。但是我相信在富视其所与这方面两个人还是有差距的,很有可能在其他方面翟璜都有不如魏成的地方,他们两个人心照不宣都没有说,所以后来翟璜也心悦诚服得拜李克为师了。
我们学习历史,还需要从历史中找方法论,尤其是那些朴素的,可操作的方法。个人觉得这个“五视大法”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智慧财富,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用这个简单可操作的方法来鉴定一个人的道德水品。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我们可以用这“五视大法”来分析我们身边的每个复杂的人:我们用他来看领导,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这个人的成功会不会长久,一个没有德行的领导他的成功只能是个偶然,只是个暴发户,不会有更大更久的发展的;我们用它来看合作伙伴,它可以帮助我们认清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让我们可以避免将来被人从背后捅刀子;我们用它来选择和提拔下属,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清团队中的每个人,并且可以帮助团队汇聚更多的优秀人才,保证团队的凝聚力,避免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我们用它来看自己,就可以做到修身养性,知道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需要改正。
最近几年我们开始提倡去读老祖宗的经典,《广州日报》2010年7月8日第B10版,有篇文章标题是:《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讲的就是李克的“五视识人法”。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看看这篇报道。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