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岚答道:“我们寝室还差一个人。”他把寝室情况记录表交给了生活老师。
原来吴付到其他班的寝室去玩了,直到10点40分才回来。周宇正跟吴付说:“你之前没回寝室,赵岚跟生活老师说了。”
吴付叫道:“我靠!我就是去串寝了。”
赵岚说:“算了,也没什么大事。”
孙哥说:“最近冯老师查得比较严,估计吴付要挨骂了。”
吴付又埋怨了几句。之后,大家相继入睡。
星期一是语文早读。课本上《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这三首诗都需要背诵、默写,所以大家大声地背着课文,教室里好不热闹。
第一次读到《雨巷》这首诗时,赵岚觉得它并无特别之处,可以说就是中学生的水平。沈老师上课时说:“同学们可能感觉《雨巷》这首诗并没有那么好,但是在当时,这种新诗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大家几乎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诗!而且《雨巷》中的象征意味很浓厚,最后它就成为戴望舒的代表作,戴望舒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沈老师问这首诗的意境是怎样的,大家回答时反复提到一个词:惆怅。这个词本来是某几个同学用来形容孙泊泽透露出的那种忧郁的男人气质,玩笑而已。孙哥有时也说自己“很惆怅”,成了口头禅。沈老师又问这个雨巷是怎样的一个雨巷,有人又说:“惆怅的!”沈老师笑道:“这是拟人手法啊,连雨巷都变得惆怅了。”
第二节是英语课。杨老师走上讲台后说:“大家看看黑板左上角的这句话。‘21thcentury’isofferedbyLanZhao.”杨老师看了看赵岚,问:“Tom,是你吗?”
赵岚的英文名是Tom,他点了点头。杨老师说:“我很喜欢offer这个词,它代表提供者是无偿地、自愿地提供这样一份东西,很有人情味儿啊。大家有兴趣可以找Tom借报纸看看。”
杨老师已经能记住不少人的英文名,其中吕宏耀同学给自己起的英文名挺有特色,叫“Ohyes”。他脸庞黝黑,帅气威武,杨老师点他发言时说:“Ohyes,希望你回答我的问题时也是Oh,yes……”
大家笑了。吕宏耀回答完后,杨老师说:“我们班上同学的英文名还是很有意思的。有个男生叫Tom,还有个男生叫Jerry;有个男生叫Jack,还有个女生叫Rose!”
“哇——”大家惊叹一声。Tom和Jerry是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那只猫和那只老鼠的名字;Jack和Rose是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男、女主角的名字。
杨老师说:“说到Jerry啊,你有个孪生兄弟在16班对不对?”
朱遇英同学答应了一声。Jerry是朱遇英的英文名,他是个挺憨厚的男孩,易于相处,说话的时候总带着笑容,特亲切。他在16班有个孪生弟弟叫朱遇才,两人长得一模一样。
杨老师说:“你们长得太像了!我在上课之前正好在二楼看到他,我还以为就是Jerry,当时我心里想:嘿,你这家伙见到我也不打个招呼!然后我就跟他说:Jerry,你的英语课文背了没有啊?结果他根本没理我,直接跑掉了。”
大家笑了起来。
之前孙哥预言吴付会挨骂。这个预言是对的,冯总有时会利用数学课的前两分钟说说大家在寝室的表现,在今天的数学课上,他站在讲台前,表现出审问犯人的神情,看着由生活老师送来的寝室情况记录表,问道:“420寝室今天谁做清洁?”
体育委员兼物理课代表施成元站了起来,说:“我。”施成元肤色略黑,戴着眼镜,英俊开朗。
冯总说:“寝室里的垃圾没倒,扣了0.5分,所以你们寝室只有9.5分。坐下吧。”
施成元坐了下来。418寝室和419寝室的人都松了口气,因为冯总首先说的是420寝室,就意味着418和419寝室都是满分,可能还得了一颗五角星。冯总接着问:“421寝室的2号床是谁?”
张关同学站了起来。他是个内向的男孩,很少大声说话。冯总说:“被子没有叠。坐下吧。”
张关坐下了。冯总接着问:“422寝室的3号床是吴付吧?”
吴付站了起来:“是。”冯总问:“你昨天晚上为什么没回寝?”
“呃……我去串寝了。”
冯总说:“早就说了熄灯之前回到寝室,不要串寝!坐下吧。女生宿舍517寝室今天谁做清洁?”本班对应的女生寝室是从515寝室到518寝室。
孔雨欣站了起来,说:“是我。”她是个开朗的女生,短发,偏瘦,爱穿牛仔裤,有些男子气概。
冯总说:“水池没有弄干净。坐下。”
她坐下了。冯总放下记录表,讲道:“规矩已经说过了,寝室每扣0.5分,罚款6元,充当班费,由对应的责任人出钱;寝室每得到一颗星星,奖励6元,由寝室里所有人平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希望最后大家都能得到奖励,由班费来补。多的不说了,现在上课。”
数学课和物理课都不必赘述,第五节课却很特别。艺术课,大家一起来到音乐教室。本学期的艺术课全部为音乐课。
教室的左前方有一架钢琴。这位音乐老师也挺年轻,三十出头,她似乎很有阅历,上课时妙语连珠。“有的同学自认为很会唱歌,还说他们的朋友经常夸他们唱得好,我只能说他们的朋友实在不算是真朋友。他们唱歌是扯着喉咙喊的,这样很容易就会累。你看那些开演唱会的歌手,能坚持唱那么久,那肯定不能扯着喉咙唱。要用腹部发声,这才是正确的唱法。”她演示了一会儿。
老师说:“我想问问你们,在初三的时候哪些人还保持着对音乐的爱好,有着这方面的追求?哎,星期一升国旗唱国歌不算啊。其他的,比如听听音乐、弹弹琴、独自唱唱歌,都算。”
全班61人里有三十多人举手。音乐老师说:“不错。超出我的想像。我本来以为大家都是大学霸,我们学校学生的经典形象就是戴着一副眼镜,捧着一本书,端端正正地坐着看。能有这么多同学保持对音乐的追求真是不错。你们为什么还会保持对音乐的喜爱呢?”
有个同学说:“因为很惆怅。”大家笑了起来。
她说:“的确,很多人都是因为心情抑郁才想到要听音乐的。有人说伤心的时候就要去听莫扎特。其实伤心的时候最不应该听莫扎特,越听越伤心。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起到舒缓心情的作用。
“大家也需要思考,到底什么才算是音乐?之前有一年某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作文题目就是:不是每一种声音都叫音乐。只要你对音乐的内涵有了透彻的理解,这篇作文就很好写嘛。
“音乐能够打动人心,但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做到这点。你们想像一下,当你感到很失落的时候,走在路上,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首《献给爱丽丝》,或者是一首《欢乐颂》,或者是其他某一首你非常喜爱的歌曲,你会有什么感觉?”
吴付说:“感觉不那么惆怅了。”大家又笑了起来。
赵岚呆呆地望着老师。这位老师运用的典故丰富,口若悬河,她的话真是给人不少启发。
“哈哈,是吧?整个人都变得愉悦了。音乐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她聊了很多。后来她又问:“你们觉得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是谁?”
有人说是莫扎特,也有人说是贝多芬。音乐老师听到有人提起莫扎特,便问:“莫扎特的音乐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孙哥说:“很惆怅的感觉。”又是一片笑声。她也笑了,说:“我感觉这节课说得最多的既不是莫扎特,也不是贝多芬,而是——”
大家一起说出“惆怅”二字。
最后,她说:“对这个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家就是贝多芬。以后的课上我会说为什么。”
12点钟,下课铃响,大家掏出碗勺,又向食堂奔去。全校人涌向食堂的场面甚是壮观,感觉那食堂就是柏林,全校学生就是苏联红军。
中午静校时,赵岚专心地写数学作业,他前后左右的座位都空着,大多数人都在寝室午休。教室里有两人在轻声聊天,这时,有个巡查老师走到了教室门口,说:“安静,不要讲话!”她在本子上做了些记录,而后离开。教室里又归于宁静。
赵岚觉得,当教室里的人很少时,他最能安心学习了。如果人太多,并且大家都摆出拼命三郎的姿态在奋笔疾书,那就会给他带来强烈的压迫感,像是身边放着定时炸弹一样。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