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万古皆荒> 第四章 迷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迷失(1 / 2)

离大卜父去世,已过去了两个月。这一年秋天快过去,冬天还没来,但空气中,已渐渐有了些寒意。百山树叶尽落,枯黄的颜色走遍大地,唯有一些山颠的针叶林还留着些墨色,像戴着一顶毡帽。乌山上传来孤独的乌鸦啼叫,蓝小天透过窗口,望着千里之内的景色,群山如蜕皮的老蛇纠结在一起,一种凌乱不详之感在他心中隐隐升起。

自从蓝小天学成了《三易》里面的《连山易》之后,他就会时不时地用自己的一双眼睛,洞观周边地貌风景。他并没有发现,随着洞观地势越来越多,他眼睛里面的瞳仁部分,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汉人的眼瞳是褐色的,蓝小天也不例外,而他的瞳仁,在他学会观地后的七个月里,褐色在逐渐加深,竟要向墨黑色发展。这是他眼力在不断增强的体征,他现在能比常人看得距离更远,宽度更阔,细度更精,而他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蓝小天一直不忘大卜父留下的遗愿——记录三百年里星斗移动的轨迹,所以他比以前修行《三易》更努力了,除了一日三餐,他减少了与打碗花她们在一块玩耍的时间,其他的时间,他全用来研读《归藏易》,与以前单纯地背读不同,现在他要理解透彻《归藏易》里面的内容,修行观地和观天之术。尤其是观天之术,唯有学会了观天,他才能记录星斗移动的轨迹,不负大卜父的遗愿。至于如何将自己的寿命延长到三百年,大卜父是建议他进入离苗寨三百里外的修仙圣门千云岫修炼道法,但他目前还不想离开这个让他恋恋不舍的苗寨。或许有别的办法,可以让自己延寿。

“独独。”后面传来两点细微的敲打声,蓝小天将目光从外面的景色转向室内,只见他从乌山带回来的小乌鸦正在床脚处啄食着一只黑乎乎的鸭蛋大小的事物。

小乌鸦是从大卜父葬身的深渊里飞出来的,蓝小天冥冥中觉得,它是大卜父死后的灵魂派给他的伙伴,于是对小乌鸦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只是一见到小乌鸦,就会让蓝小天想起曾经总是笑骂自己“兔崽子”的大卜父,勾起他心中一丝一缕的感伤。

“小黑,你吃什么呢?地上的东西可不能乱吃哦。”蓝小天走过去,把小乌鸦从地上托了起来。乌鸦不满地叫了一声,似乎是不愿意离开那黑乎乎的鹅蛋,又飞回去啄食那黑乎乎的鹅蛋。

小黑是蓝小天为小乌鸦取的名字,因为小乌鸦全身都是很纯粹的乌黑色,就连眼睛和脚,也全是黑的。如果在远处不仔细看,小黑很容易会被错看为一块木炭。有一次蓝小天阿娘蒙氏就一不小心把小黑认作了木炭,用火钳夹起来就欲往炉子里面送,小黑扑楞一下翅膀,吓得蒙氏赶紧扔了火钳,连声惊道:“炭头成精喽,炭头成精喽!”

蓝小天闻声从房间里赶了出来,就见小黑飞落到自己的肩上,冲着火钳叫了一声。

蓝小天过去捡起火钳,发现火钳整个而烫得很,可炉子里面还没生起火,心中奇怪。但他当时正被《归藏易》观地一篇中的一句话所困扰,百思不得其解,也就不去想火钳为什么会烫这么无关紧要的问题了。他扶起惊倒在地的蒙氏,指着肩上的小黑,道:“阿娘,你可看清楚了,这可是块炭头?”

蒙氏转着小黑看来好几眼,才诺诺道:“原来是只黑鸦哉!吓俺一大跳。”

蓝小天看小黑将那“黑鹅蛋”吃得津津有味,就把那“黑鹅蛋”拿到手中来看,小黑也飞到他手腕上,继续啄食“黑鹅蛋”。

看了好久,蓝小天还没看出“黑鹅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凑上鼻子一闻才知道,原来这“黑鹅蛋”是他今年春天在茶山山涧里发现的百年灵芝。这百年灵芝本来是可以治百病和延年益寿的灵药,却被他一直放在床底的一只盒子里,也没好好保藏,日子久了里面的水分就都挥发了,枯萎成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今日不知怎么地被小黑翻了出来。

眼见这小黑把这干灵芝吃得一大半,蓝小天心中大叫可惜,但想着灵芝已被小黑吃了大半,剩下的自己也不好与一只乌鸦抢食儿。他看着灵芝被小黑一点点吃完,脑子里一个念头闪了出来,心道:“我学了观地之术,何不多找些灵药仙草喂自己吃,这样自己不就可以延年益寿了?”想到此处,他一张俊脸上写满了兴奋。

接下来的几天里,蓝小天每日天还没亮就背着个草篓子和一把镰刀出门,然后到太阳下山,才风尘仆仆地回家。可他的草篓里,却一直是空空如也,几日下来,蓝小天在荒山野岭里到处游荡,瞪大着两只眼珠子瞧周边的地貌地势,却如何也找不到一处可以生长灵药仙草的宝地。这时他才醒悟,原来灵药仙草天下稀有,生长灵药仙草的宝地自然也是少之又少。可他毕竟上山寻了这么多天,怎么愿意就这么轻易放弃?

上天不负有心人,果然让他在一个山洞前发现了一株发着红色光芒的仙葩,他正要上前去挖,不料仙葩后面的山洞里游出一只大蛇,那大蛇的头比蓝小天的腰还粗。蓝小天只得悄悄地饮恨离开了。

蓝小天放弃了上山寻宝地挖灵药仙草的计划。但他的心里,还是放不下这个念想。

又过了几天,天气转冷,苗寨里的男人们,准备去东面五十里地的堰塞湖打最后一季肥渔。这一次打渔之后,便就入冬了,那时湖面结了冰,今年便再也无渔可打了,只能等明年夏天湖冰完全解冻。

这一次,蓝小天也跟在打渔乡亲们的队伍里。原本他前几日去山里找仙草宝地弄得自己筋骨疲累,想在家多休息几日,好好研读《归藏易》。可桃花杏花这两个爱动的姐妹,撺掇着打碗花拉着蓝小天一起去堰塞湖边玩,说要体会打渔的风情。

一队三十来个人,沿着大山中间的小道,向堰塞湖出发了。蓝小天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总觉得今晚会有事情要发生。

自从他能看懂《三易》之后,时常会有一些莫名的预感在他心里升起。

五千年前,南疆群山发生了一场剧烈的地震,地震时很多山峰山体滑坡,大量岩石从山上滚落,导致山谷被岩石堵截,而山谷内的水系也被堵塞,水量积蓄之后,便成了一方流动在山峰林立之间的大湖。堰塞湖长达三百五十里,最深处能达一百八十米,里面水产丰富,解冻期间,苗民经常来打渔。

傍晚时分,群峰之间,水天相接处,一轮红日释放着长光,倾斜到碧绿的湖面上。水波粼粼,一直延伸到天边,蓝小天站在岸边,看着这开阔壮美的景色,心中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十五条渔船,被推进水里,温柔地劈开湖面,造成一簇簇箭头形状的波纹。苗民们撒下雪白的网,用苗瑶语唱着悠长的歌,等待拉网的那一刻。

蓝小天和打碗花、桃花杏花两姐妹,也得到了一条小船,恰好能容下四个人的位置。蓝小天和打碗花划桨,朝着金灿灿的湖面驶去,两边的山景朝身后缓缓退去。

打碗花放开嗓子,用好听的苗瑶语唱起歌来:歌声悠扬流长,千回百转,时而如空山鸟语,吟吟而至;时而如珠打玉盘,清脆悦耳;时而如鹤唳长空,嘹亮飞翔;时而如风吹铜铃,藕断丝连;时而如雨打青石,滴答滴答;时而如夏虫幽咽,颤颤而止。

蓝小天听得如痴如醉,连眼前景物,也如同坠入仙境当中。这是他此生听过的最好听的歌曲,没有乐器陪奏,却远远胜于后者。

他看着仙境中的打碗花,长裙微摆,面若芙蓉,神若玉花,凉风吹起她耳边细发,好比仙女。蓝小天只觉人生最美之境不过如此,他好希望小船能一直这么划下去,时间没有了尽头,打碗花的歌声永远就这样缭绕在耳边。

唉乃一声划桨响,打碗花的歌声停止,蓝小天沉浸在歌声中还没回过神来,后边远处的渔船里便传来苗民们喝彩的声音,里面不乏十五到二十岁的未婚小伙,声音中满满透着倾慕的情愫。打碗花脸上泛起美丽的红晕,悄悄低下头去。

“你这样直直看着打碗,让他情何以堪?”桃花斜着眼看着蓝小天,颇有深意地笑道。

“是啊是啊,两年前,总是你先红着脸,现在倒好,打碗先羞了。”杏花瞪着两只大眼睛,不断点头道。

蓝小天回过神来,看见打碗花就在自己对面低着头,红着脸。他忙收回眼神,看向船一侧的水面,呐呐道:“我、听着、歌儿好听,所以,一时呆住了。”

桃花思考了一会,笑问:“是听呆了?还是看呆了?”

蓝小天没经过思考,就道:“当然是听得呆了。”

“哦——”杏花和桃花互相对了个眼神,杏花道:“竖着耳朵是听呆了,睁大眼睛是看呆了。你呀——”

两姐妹异口同声地道:“是既听呆了,又看呆了!”

蓝小天一时心虚,也答不上话来。只听打碗花含着几分怒气地嗔道:“真是个呆子!”

桃花杏花两姐妹咯咯偷着笑,打碗花话语里的意思,蓝小天这个呆子听不出来,机灵的她们可是一听就明白了。原来在苗族中,虽说只能到了成年(十五岁)之后男子和女子才能谈婚论嫁,但没说成年之前不能谈情说爱,甚至在十三岁之后,男子便可以向女子求亲,定亲也是常有的事。而打碗花和蓝小天,自从那天一起打秋千把秋千绳打断的时候起,双方对互相的情意便有所表露。可之后的相处,蓝小天要么是发呆的看着她,要么是目光躲着她,令她气打不一处来——若是别家的苗族小伙,早就殷勤地献花或为她唱(情)歌了。所以打碗花总骂蓝小天是个“呆子”。

其实这事也不能全怪蓝小天,蓝小天十二岁之前一直却少“智”魂和“胆”魄,心智不如别的男孩发育得完全,他虽然现在已经十四岁了,但心理上还是个不到十三岁的男孩,除了桃花杏花两姐妹拿他开玩笑时提到的一些,他对****这种事情所知甚少。他喜欢看打碗花,最开始也全然是被她自然的美丽所吸引。

桃花杏花见打碗花脸色不高兴,便想讨讨她欢心。桃花向蓝小天道:“你听了打碗的歌,好听不?”

“好听!好听、好比天籁之音。”蓝小天使劲点头道,但眼睛始终不敢直视打碗花。

杏花道:“既然好听,你听了别人的歌,是不是也该还她一首好听的?”

蓝小天一想,觉着杏花说得颇有道理,可当他想开口时,却发现自己不会什么歌。

“可我不会唱歌。”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