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周泽溥要成功地考取生员,仅仅有了县教谕刘跃云的支持,还是远远不够的。
即使是能够去科举考场作弊,也要差不多吧,总不能文笔一窍不通,像刘宝瑞先生的《连升三级》里面的故事,当笑话还可以,当真的话就丢人现眼,沦为笑柄了。
大明朝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这就让受现代教育的周泽溥抓瞎了,面对枯燥无味的儒家典籍,想想都头疼。虽然周泽溥在上大学时候,为了泡美眉背过几首古诗,也写过几幅对联,但是对于十七世纪的科举,几乎没有什么用。欣慰的是周泽溥写一手好的毛笔字,那可是在全国性的书法比赛中拿名次的。
对典籍典籍,石桥村最有发言权的就是老秀才了。
周泽溥找到老秀才时候,老人正在石桥小学教孩子们新版《千字文》按照周泽普的要求,学校按照二十一世纪的教材进行教学。教材是文文所学的那种。突出学以致用的精神,但是对于儒家经典,可以选择性的教学,不再作为考试标准。
现在石桥小学收了村中所有的适龄儿童,免费入学,中午有一顿免费午餐。
现在孩子们正大声读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看到周泽普进来,孩子们停止读书,起身喊道:“周主任好。”周泽溥回了声:“孩子们好。”老秀才见状,挥挥手,孩子们放下书本,一溜烟跑到操场上玩耍去了。
周泽溥笑道,“老人家,看到孩子们安心在您这里读书,我很欣慰哦。”
老秀才道:“泽溥造福乡里,是我等楷模。”
周泽普道:“这不过是我们事业的一小步,以后的路还很长。汉语拼音教学情况怎么样,我时间紧,只能先教文文,由文文代劳,教孩子们了。”
老秀才笑道:“孩子们有了汉语拼音,学习起来很快,不再像以前那样要死记硬背了,泽普制定汉语拼音的功劳,不亚于秦始皇统一文字。这中原雅音通晓帝国大江南北,有助于南北交流。泽普的《汉语拼音方案》,必行通行天下。再加上你所编制的《简明汉语词典》,即使是那朝鲜人、倭国人、安南人、在学会汉语拼音后,也可以独立了。”
周泽普道:“我看这中原雅音就称国音吧,不再局限于中原。《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编写,不但我们汉人学习方便,也为其他异族学习汉语提供了便利。”
老秀才看看太阳,笑道:“马上到饭时了,我们边吃边聊,如何。今日泽溥有口福,家人捉了些螃蟹。俗语道,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佳酿一壶,持蟹赏花,不亦乐乎。”
周泽溥笑道:“今日要打一下你老人家的秋风了。今天你我品蟹吟诗,不醉不归。”
亭中,周泽溥和老秀才相对而坐,面前小桌上摆着满满一盆红膏大闸蟹和一坛绍兴状元红黄酒,另外是几个时令小菜。
老秀才举杯道:“泽溥,所谋甚大,只是这柳北县格局太小,走出去才是正理。路有两条,其一,如今天下倒悬,泽溥可先取得功名,跻身朝堂,匡扶正义,解天下百姓之困厄;后顺潮流而动,一举定天下。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如今大明朝气数将近,泽溥岂无意乎?其二,泽溥可效仿汉高祖,斩白蛇而取天下。二者各有利弊。”
周泽溥道:“先生所言,于我心有戚戚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泽溥取二者有利之处,摒弃不足的地方。取功名得到读书人和士绅的认同。效仿汉高祖而赢得百姓的支持,有限割据,独立发展,和大明朝保持既斗争又合作的局面。将来天下有变,则打一场不流血的战争,至少是一场少流血的战争。中华民族的血流得太多了。”
老秀才道:“泽溥仁德,心系天下苍生,老朽惭愧。”
周泽溥将拜会柳北县教谕之事讲了一遍,又把对参加科考顾虑讲了。
老人笑道;“泽溥不必做寻章摘句之事,只需在明年二月科考前,老夫指点一二即可。如今还有刘跃云大人做后盾,这考取秀才便水到渠成。毕竟‘功夫在诗外’。”
周泽溥道:“事成之后,少不得先生的束脩。”
老秀才道;“今日泽溥以这个螃蟹为题,写诗一首作束脩,如何?”
周泽溥笑道,“先生难为泽溥了,来,喝酒。我昔日曾作一首<咏蟹诗>,望先生评点一二: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