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飞天是哪年,
几种说法难辨真。
拨开迷雾细细看,
公元一千五百年。
先说明一下,这个时间之谜的时间不是歌曲《时间都到哪里去了》中说的那种时间,那种时间是一种对光阴流逝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惋惜和感叹!,
这个时间之谜也不是宇宙物理学大师霍金先生《时间简史》里面谈论的那种什么空间与时间存在一个奇点啊!空间时间是有限无界的四维面啊!速度越快时间就会变得越慢啊!时间到底有没有一个开始啊?等等那些高深莫测的时间。
这里要探秘的时间,指的是万户飞天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时间对于确定某一事件的真实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所以,探秘万户飞天的时间之谜,非常有必要。
在基姆先生的书中,万户飞天的时间是“大约在十四世纪末”,这是一个模糊的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清晰的具体的时间点。
照理说,记载一件事,最容易记载的莫过于时间了。原始记载者能够把万户飞天的事件中火箭的数目,火箭的功能,火箭的来源,风筝由谁制作,点火方式等等,都记载得详细精准。而对于时间的记载却模糊不清,竟用上“大约在十四世纪末”的模糊时间段概念。与记载火箭数目精确到个位数的那种记载风格反差巨大,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始记载者到底怎么了?是因为万户飞天事件导致他兴奋过度,而忘记了时间的记载?以至于回国后不得不用“大约在十四世纪末”这个模糊的时间段来补上?时间之谜,很值得来研究一番!
然而,仔细分析之后发现,原始记载者对于时间的记载,其实与对火箭,座椅,风筝等等的记载风格是完全一致的,把“大约在十四世纪末”这个模糊的时间段概念放在万户飞天事件身上,正是原始记载者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如果模拟万户飞天的全过程,就会发现,整个万户飞天的过程确实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段,而不是在一个时间点就可以完成的。
从产生飞天的梦想到真正实施飞天,这中间要经过资金的筹集,飞天场地的选择,飞天场地的租用或购买的谈判,火箭的尺寸的选择,是自己制作还是购买的评估,风筝的制作,对四十七个仆人进行点火前的培训,制定安全预案……等等一系列过程要经过很长的一个时间段才能完成。
如果再考虑万户飞天点火方式不合常理,万户可能是以太师椅与火箭作为道具,而真正实施的是乘坐火龙飞车飞天,如果这个推测成立,万户飞天就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段了。
所以,万户飞天事件原本就不应该以一个时间点来记载,而确实应该以一个时间段来记载。就是说,原始记载者对万户飞天事件发生一个时间段的记载是正确的。
既然把万户飞天事件发生在一个时间段的记载是应该的,正确的。但是,原始记载者为什么不去清晰的记下这个时间段,而使用“大约在十四世纪末”这个模糊的时间段概念呢?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就在记载者的身份。前面做过推测,原始记载者是一位外国人,他是在听说万户准备飞天的消息之后,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云雾山庄,然后才有了和万户的零距离接触。他见到万户时,飞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一些时日了,如资金的筹集,场地的获取……等等都已经完成。所以他不知道万户飞天的准备工作是什么时间开始的,再加上他误以为万户是一个高官,又把“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过度解读,根本不敢去随便打听消息。
对于万户飞天发生时间的记载,原始记载者既要准确的记下自己亲身经历的那段时间“十四世纪末”,又不能漏记自己没有经历的那段时间{到达云雾山庄之前},而自己没有经历的那段时间又不能确定具体日期,因此,他用“大约在十四世纪末”的模糊时间概念来划出一个大概的万户飞天时间段,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负责任的,正确的行为。
记载万户飞天的发生时间,用“大约在十四世纪末”的模糊时间概念来描述,确实太模糊了点。不过与其他资料相比,基姆先生书书中这个时间算是比较精确的了。
苏联两位火箭学家菲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也在他们的《火箭技术导记》中说:中国人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图利于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
在这本书中,菲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先生对时间的描述用了一个词叫“首先”。“首先”确实有时间的含义,但难以量化成具体的时间。比起“大约在十四世纪末”的时间概念来,更加模糊一些!
英国火箭专家W.麦克斯韦尔说,Wan.Hoo的事迹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
W.麦克斯韦尔先生说的“早期火箭史”虽说也是一个时间段,但比起“大约在十四世纪末”来,“早期火箭史”的时间概念还是要模糊得多!
德国火箭学家威利.李在他1958年出版的的一本书说到,在公元1500年左右,Wan.Hoo在发明并试验一种火箭飞行器时,颇为壮观地自我牺牲了。
对于万户飞天的时间,德国的威利.李先生书中说的是“在公元1500年左右”,美国的基姆先生书中说的是“大约在十四世纪末”,这两个时间的精确度当然数“在公元1500年左右”更精准一些。但是两者相差了至少100年的时间。哪个时间才是准确的呢?
如果仅仅凭“在公元1500年左右”和“大约在十四世纪末”这两句话来分析,万户飞天的时间是在公元1500年左右的可能性要大些。
其理由是,“在公元1500年左右”是用阿拉伯数字记载,而且精确到了年份。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每一个阿拉伯数字特别是“1500”这几个数字的形状不会混淆,不容易记错。公元1200年左右,欧洲的学者正式采用了阿拉伯数字符号体系,到公元1500年的时候,普通欧洲人采用阿拉伯数字计数已经相当普遍,这也与历史不冲突!
而“大约在十四世纪末”没有用阿拉伯数字,推测很可能用的是罗马数字,罗马数字的“十四”写为XIV,“十六”写为XVI。这两个数字的字母完全相同,只是排列位置不同而已。有把字母写错位的几率!
原始记载者能够把火箭的来源,火箭的数目及功能,风筝是万户制作,风筝的用途是什么,等等信息都记载得清清楚楚,这些信息必须要记载者耳闻目睹甚至要经过万户亲口给他讲解,才能把这些信息记载得如此清楚,这说明原始记载者与万户的关系很近,两人有共同的志趣,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偶像与粉丝的关系。他的记载甚至可能是在万户的讲解指点之下完成的。
后来,万户在飞天的时候壮烈牺牲,朋友加偶像的突然离去,场面的悲壮惨烈,令原始记载者悲痛万分,以至于精神恍惚,没有心思继续记载下去。回国多年后,原始记载者年事已高,想到应该把万户飞天的故事流传下来,在整理当年记载资料的时候,完全有可能把“XVI”错写为“XIV”,而把“初”错写为“末”!
原始记载者特意添上“大约”一词,以表明自己虽然目睹万户飞天,但自己并不知道万户何时开始为飞天作的准备,显示他实事求是的精神。事件记载清晰而时间记载模糊,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此。事情记得清清楚楚,却忘记发生在何时,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分析下来,万户飞天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1500年左右,也就是十六世纪初。但是苦于目前没有证据来支持!而先入为主的东西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所以我只好随大流,在前面的文中仍然把基姆先生书中“大约在十四世纪末”作为万户飞天的时间。
1500这四个阿拉伯数字的字形绝不会搞混淆,它们的位置也不会发生错位。,一旦错位写成5100,造成数千年的时间跨度。马上就会意识到这是绝对性的错误而断然否定。
而XIV{十四}和XVI{十六}这两个罗马数字发生错位却容易视而不见。即使怀疑错位,但因为时间跨度小,对确定事件的发生时间不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只会引起争论而不会坚决否定。
表面上看,XIV{十四}和XVI{十六}这两个罗马数字与阿拉伯数字1500发生了对认定万户飞天时间上的冲突,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是XIV的笔误XVI佐证了万户飞天发生时间是在公元1500年的可靠性。
透过探秘万户飞天的时间之谜,可以推测出万户飞天是发生在一段相当长时间内的事件,因为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吸引域外人士前来。也可以推测出记载万户飞天事件的并非一人,而应该有多个人。不同的记载者因为未知的原因而对时间的记载有所出入。而美国,苏联,英国,德国的火箭专家和火箭学家们分别引用了不同记载者的资料,所以出现了万户飞天时间上的差别。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搞火箭的人绝对忠于原始资料的本质。
万户飞天时间探秘的结论是:万户飞天从准备到实施至少跨越三个年份,具体时间是公元1500年之左——公元1499年,公元1500年,公元1500年之右——公元1501年,一共三个年份甚至更多。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