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外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
这大火所烧,是先前国家的一处豪华旧址。围观的人群是这宅中各色人物,所为主人或为下属。再有就是邻里乡亲的人们。所庆幸的是,这座宅子的所有人无一伤亡。并且是有人提前以各种无意的方式离开了宅子。
自新国成立以来,成为天子脚下第一桩疑案。
“这不是那座花香满园的《春风得意》吗?怎么一时之间竟然化成了灰烬?”
“是谁放的火?还好没有一人伤亡。”
“这火可能是无意的失火。”
“为什么是无意?”
“你看这大火所烧一不为财,二不为人。却只空空的烧了这一座宅子。若是有人故意而为,怎么可能无一索取?”
众人议论纷纷,拿着折扇因有约于当今皇帝外出才归来的主人,正蹙着眉头望火。忽然哪个小孩在墙角残余处发现一首诗,兴奋地读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我学过的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这种情况几乎无人在意一个孩子所吟出的诗句,主人瞥眼过去,那如春风般的字迹,赫在墙角。这可能是唯一破案的线索了。
“自天下禁箫以来已有几时?”
“将近二十年。”
问话的是当今皇帝,他父亲去世之后,竟然不能查出父亲死于谁手。以至于天下议论纷纷。而答话的正是当时有约于皇帝的火宅主人,此时他的宅子正被大火所烧,而他却在宫内还无所知。再则,这主人在皇帝面前,从未称臣。
“这是先帝定下的规矩,有十九年多了。朕从未闻天下有何人敢制箫,更别提吹箫。可是就在昨夜,朕在皇陵听闻到了箫声。”
“皇上可知是什么曲目?”
“黍离。”
“黍离?”
“亡国之音……黍离。”
“昔年周平王迁都成东周,感伤故国而作黍离。这吹箫人莫非是前国之人。”
“正是朕意!”
“皇上欲有何作为?”
奏报的侍卫忽然闯入道:“报皇上,春风得意失火了。”
“新国刚复安定,却又是多事之秋。”皇帝听闻之后,复招主人进宫言道:“朕授你官阶,你退辞不要。赐你衣物,收下后转交平民。一国之中,尚无人如你如此大胆。”
“皇上不弃,但寻缺自认洒脱,不愿拘泥。”
“宅子烧了,你也洒脱吗?”皇帝笑道。
寻缺也自笑道:“无债一身轻。”新国方言之中,宅字与债字,音略同。
“不管如何,你总该给你家人一个交代吧,这两桩案件我都交与你查,你行动所拥有的权利,仅次于我。”
寻缺抱拳而去,却不多谢。
“这首江雪到底所含何意?莫非这纵火之人以蓑笠翁自喻?”
“或者那人是叫江雪吧!”此人不乏嘲讽的问道:“有哪一个犯法之人愿意留下使人追查自己的线索的?”
先前那人又道:“可是这已经是唯一能查出真凶的线索了。还有,你看这是一个藏头诗。首字连起来是‘万千孤独。’”
内务府文阁学士一听此言接口道:“这不是藏头,这叫嵌字,是嵌字诗。藏头诗是每句的头字都藏于每句尾字。如《秋叶偶成》其一:‘木扉掩后意逾清,青简开时眼益明;月上满庭初皎皎,交枝竹影乱纵横。’头一句的‘木’字藏在尾句的尾字‘横’里。第二句头字‘青’藏在头句尾字‘清’里,第三句……”正他说着的时候,旁听的寻缺公子摇头离开。他还是叫道:“这位公子!嵌字诗还有很多种呢,不只是嵌于头字!”
谁不知他是皇帝身边最近的人,讨好他似乎比破案还要重要些。当他行行一宿入深山时,无意间却到了城外翠竹林,林上山路,曲折通往的是山上的紫竹寺。
听说这翠竹林是天然迷宫,而我府中花园却是先人留下的精妙阵法,一个人为一个天然,却都是尽数使人迷失其中!摇摇头上了山路,却无意见向下望道一座孤坟,乱在竹林掩眼,似有一翠衣人立于一侧。但一转步间已然不能见到景象。心头叹道:这竹林果然不虚传,未入林中,已然迷失。
却见身旁一块大石,稳立悬崖之边,不知何时已到了寺庙门口。再看那大石之侧赫然有试心二字。
一位僧人正欲关了晚门,他上前拦道:“这位师父,请问这石因何称为试心?”
僧人见他,先口喧佛号便道:“这是师祖当年日夜悟道所坐之石,至他离开才刻下了试心二字。说,谁想要进入竹林,现在这大石之上稳立一日夜。”
僧人关门之后,寻缺独自道:“为何要入竹林,还要在此离上一日夜?”但观崖下竹林,竟偶尔可见亭台楼阁。
“莫非这竹林之中,真有人家!”隐约的似有竹音还是琴音……
月上中宵,皇陵之侧,果然又有箫声。一步步靠近,生怕走快了惊走了吹箫之灵。但是当箫声之源就在耳畔,却忽地就没了踪影。
纵然再胆大的人,不经意间也会出一身冷汗。莫非真是阴灵?但是纵然是阴灵也不该吹奏他最不喜欢的箫音。
“是谁!”没有回答。
“是谁在吹箫!”
“前国之时,国君曾收留一个异人为国师,传说他最喜欢一曲‘黍离’,几乎终身未换他曲。”史部查阅资料回道:“此人本来自我国旧都天山之地,人曾经称他的箫声为玉箫魔音。而且他生时似乎自造有一个墓室。传说有无限的天机在墓里。曾使人死而复生。不过地址隐秘,多少人找过而不果。”
“还有呢?”寻缺迫不及待的更问道。
“没有了,不过听说,他生前与一人相交甚好。这人……”
“说。”
“这人是公子府上的先人。”
“是先人……”
“十年之前,新国刚定,我春风得意曾迎接过一位先父嘱托一定要好生善待,奉她为主人的蓝衣女子,当年我才九岁。见他们的样子,就像真正是这里的主人一般。不久她走后,便没有了她的消息。但我曾看到的是她的眼里,对我有一般慈爱的关怀。”寻缺百无聊赖,又无从下手,日日夜夜又要所谓无聊的侦破案件。倒是此时提着一壶酒,在箫声来临之前就与皇陵先帝处饮过多时了。又渐渐的说了诸多小时候的事,箫声始终不停,但说到此处,箫声却戛然而止,不同于往日的停止。寻缺立时起身,却迎来皇帝的队伍。
左手还握着酒壶,右手折扇翻起处已然行了江湖礼:“皇上。”
皇帝看起来闷然不乐:“恩,你们都退下。”
各人退去后,寻缺默然而立,皇帝切声问道:“自从朕交给你查办案子之后,你都无一日来见朕了,到底有什么进展。”
料到皇帝一定会问,寻缺答道:“皇上,我并不是刑部的人,没有专业的破案经验,你为什么一定要我来破此案呢?”
“可是他们你都可以来调遣啊!但是却不见你这么做!”
“皇上,你认为他们我真的调遣得动?就他们,不添乱就已经很不错了。”
“你是在说我皇宫上下,尽是脓包吗?”
“先皇无故禁箫,才惹来今日吹箫之患,是人都能想到。皇上不知道该如何办到,却要我来查此案?”
“你这是什么态度!”皇帝一叫,远处候着的侍卫立刻赶来。皇帝挥手推开诸人,平下气来道:“禁箫是先皇遗命,朕虽为皇上,却也是先皇之子,父命不敢违。”
“皇上恐怕早已知道吹箫之人是何人了吧?”
“朕不知道。”
“那皇上最起码知道,这吹箫的曲子是谁所最爱?”
“前国国师。”
“也知道此人生平与谁交好?”
皇帝龙颜大怒,看着寻缺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寻缺冷哼一声道:“什么意思?春风得意的火难道不是你放的吗!”
“你胡说什么!”皇帝震怒。
侍卫听闻龙颜,早已将寻缺与皇帝半围在中心。
寻缺冷笑道:“先人与此人交好,也曾是前国之臣。先人至亲,曾被封为无忧公主。皇帝能不弃前嫌,与我谈心?恐怕早欲给我一个教训了吧!”
皇帝怒不可遏,下令捉人。
而寻缺不把他当人质,摔酒而走,已经是很对得起他了。
追。
作为皇帝,也实在搞不清楚,为何这变化来得如此之快。
满大街的都贴着告示:缉拿皇甫寻缺。提供消息,抓获真人,俱都重赏。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