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昙花情缘> 第五章 归去归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归去归去(1 / 2)

第五章归去归去

正当祥子龙沉浸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奇幻绝境中时,一个青年僧人背着一捆木柴向他走来。

“阿弥陀佛,这位施主,在干啥?”

一声僧家问候把祥子龙从梦幻中拉回现实。

“我......想出家。”祥子龙脱口而出。

“阿弥陀佛,哈哈,真可笑,有什么烦心的事?莫非洞房花烛烛不就,金榜题名名成空?”青年僧人出口成章,说话很有风味。他见祥子龙吱唔难言,又肩背旅行包,似是猜中他心事似地,说:“你是社会待业青年吧,现在的工作难找啊!”

祥子龙不知可否的盲目地点了点头。

“好,进去看看吧。”青年僧人很友好地说。

青年僧人背起柴,祥子龙默默地跟着他。

“咱这的龙蟠山的慧济寺倒是古寺,但并不是你寻仙得道、修身养性的地方。就拿我来说,十六岁刚来时兴致勃勃,到现在六年了一直是杂工、苦行僧,烧饭、做菜、砍柴、什么都干,累的死;吃的菜更惨,杂菜一汤一馍。一月工资才二十六元钱。”

“工资这么少?”祥子龙不禁问。

“领经者多,一月四、五百元。可他们一月才领经三次。一到上级领导来观光,我们这些苦行僧就苦了,扶花植草,跑前窜后的清洁打扫到领导到来服务;从准备到结束得好几天。好在伙食改善好一点,等领导一走,又是死气沉沉。”

“这儿也不公平?”

“公平?**球,你要不干就没饭,坐黑屋面壁,一天下来,不由你不干。”

祥子龙有点迷惑,难道古书上说的佛寺中的平等、自由、修身养性、无尘静室、洞天福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都是假的?

他们走进慧济寺,那青年僧人把那捆柴放入柴房,带着祥子龙向里走。僧人看到他迷惑的样子也不在意,转过脸低声说“进寺里时如果有人问,你就说是我弟弟来看我,否则发饭的不给饭吃。”祥子龙点了点头。

走不多远的一个大佛堂里,二十几个和尚在明亮的灯光下不知干啥,他们中间上首跪着三个香客,和和尚们分站两旁,手里拿着木鱼,边敲边唱,香案上点着几根大红蜡烛。

“在做佛事。”苦行僧急拉祥子龙一把,“快走。”

经过经房,来到青年僧人的住房,与其说是住房,不如说是黑洞,又暗又矮,背山而建,有一种压抑感。祥子龙见有电灯,忙拉开了开关,房间顿见光明。里面只有一床一凳及一些零用品,墙壁湿乎乎的。

“快,快关上。”突然青年僧人急忙拉灭了电灯,“要是被当家的知道,这月的工钱又没有了,这灯只有晚上睡觉前能亮一会。走,吃饭去。”

祥子龙把旅行包放在了床上,来到了饭堂,只见一个大亭子,有几排石桌石凳,七、八十个和尚已坐好了位子。祥子龙和青年僧人也找位子坐下,不一会儿,两个满脸横肉的和尚进来了,一个左手提着稀饭桶,右手拿着大勺子,另一个发馒头。当他发到祥子龙面前时,看了看。

“是谁?”

“是我弟弟,来看我。”青年僧人忙陪笑脸,祥子龙墨镜风衣,傲然而踞。

遗憾的是发饭僧仅给了祥子龙半碗稀饭,一个馒头,而众僧们每人一碗稀饭,两个馒头,菜是共用的。青年僧人无奈的把自己的馒头递给他一个,祥子龙没接,把饭放在桌上,冲青年僧人摇了摇头,站起来走了出去。

为什么这块净土对我这落难人,竟如此苛刻?为什么?为什么?佛门善事,超度平生,难道都是假的?难道社会上连一点净土都没有吗?

遁世、出家、清修、自由,出凡入胜、洞天福地、世外桃源统统见鬼去吧!社会没有真正的净土、真正的平等、真正的自由!是丑、恶、虚、伪的综合体;而人间大道的真、善、美何在!何在?

沦为他乡为异客,宿何处?食何处?去何处?

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要做一个实在的人!

要做一个无愧于自己的人!

要做一个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人!

......

难!难!难!

路何在!

路何在!

路何在?

祥子龙脑子一片空白,不自觉地踱下山来,摇摇晃晃。

“小兄弟,慢走。”后面传来那青年僧人的声音,他追上祥子龙递给他的旅行包,并塞给他一个小红包。

祥子龙接过旅行包,并打开小红包一看,竟是二十块钱。

祥子龙想推辞,哪料那青年僧人止住他说:“拿着吧,要不看不起哥们我。阿弥陀佛。”

祥子龙一阵心酸,世上终有好人,有关心落难的人,可他仅仅是一个苦行僧。给他的是他一个月的血汗钱,这代价......祥子龙不能自己,一曲腿跪了下去,那青年僧人忙扶起他。

“别这样,小兄弟,出门在外,谁没有难处?”

祥子龙背起旅行包,收起钱和青年僧人挥手泪别。

“忘了告诉你,旅行包里我给你买了几个馒头,路上吃吧。”

“大哥,我叫祥子龙,你的法号......”

“法号无望......”

无望......无望......

好人啊!

社会难道真无用我之地!真无用我之地吗?不!天生我才必有用。古今圣贤多磨难,商朝姜子牙贫寒时家破妻离,摆卦谋生,直至七十二才拜将封神;战国时大将军伍子胥困顿时不也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国集市;闻鸡起舞、卧薪尝胆、刘秀走南阳、孙中山十二次的革命、毛主席少年的农村调查时以字换饭......太多了,太多了,天生我才必有用,时机未到空蹉跎......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