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腾龙> 第十八章 何去何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何去何从(1 / 1)

农历正月的广州,到处看得出节日的喜庆,户户悬灯结彩展示着城市的平和繁荣,爆竹声声告诉人们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此时公历已入三月,中午的确很热,天上一片云也没有,太阳如火球般一动不动地悬在正空,空气似乎已经被凝滞了,只有偶尔的丝丝微风拂过,带来少许清爽。早已经饥肠辘轳的谢水田挪动着沉重的脚步,漫无目的地向前走着,这个城市节日的喜庆气氛与他毫不相干,此刻他心中除了愤怒就只剩下仇恨。水田,这个曾经带给远徙而来客家人希望和富足的词汇,又被赋予了同样是全家人希望的男孩身上,现在却只留下无尽的悲愁。爷爷一锄锄开垦出来的山脚荒地,父亲又一锹锹改造成了上等水田,但是官府的一纸文书,却变成了当地土著豪强的祖业。为了保住这块家庭的命根子,父亲不惜生命地抵死抗争,现在他这刚刚年满十八岁的客家子弟,又承担起为了父仇和田产的担子,远赴省城投状告冤。巡抚衙门和臬司衙门都把他轰了出来,如狼似虎的衙役还恶狠狠地扬言,如果不是现在还在过节,早就打断了他的双腿。

摸摸口袋里仅剩的两个大钱,看看路边摊铺里屉上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谢水田使劲咽了一口唾沫。街对过一堆人吸引了他,似乎有人在挑选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是招雇工吗?带着对白面馍的留恋和能够果腹安身的渴望,谢水田挤进了人群。头三个月饷银一两,三个月后饷银二两,远远超过了庄户人家种田的收入,这银子也足以养活病卧在床的母亲和幼小的弟妹,值得自己不惜一切地卖命。

凭着粗壮的骨骼、强健的体魄和自幼习武锻炼出的敏捷身手,谢水田顺利被黄埔乡团挑中,成为官府助饷后乡团招收的第一批新勇。

在教官严厉的命令声中,新勇们必须毫不犹豫地跃入水深几近齐腰的池塘,水中掺和了动物的内脏,发出熏天的恶臭气息。一定得强忍住阵阵恶心欲呕,手脚并用拼命爬行,上岸之后浑身仍然久久残留着那股令人作呕的臭味。

双手撑地,弯曲俯身撑直挺起,汗珠顺着脸颊如溪流般淌下,手臂也在微微发抖,教官们手执教棍不时吼叫着敲打偷懒的新勇。手臂必须弯曲到鼻尖几乎近着地,身体一定要保持挺直,尤其屁股一定不能翘起,否则屁股后面会马上跟上重重的一脚。

身体站直,向前跨一大步,收回腿站直,换用另一条腿重复,不停地更换双腿,汗水早已湿透衣衫。“快,要快,不许停下”,身后教官催命般的吼声,曲直的大腿必须要与地面平行,身体一定要绷得挺直,否则教棍会无情地落在背上。

跑,必须用尽全力快跑,心跳快得象马上就要从喉咙里蹦出来。整个队伍在教官的催逼下,快速向前,无情地甩下任何落伍者。

走,双腿好象已经灌注了铅水,每迈出一步似乎耗尽了体内所有的气力。背负着几十斤的重物,必须在一天内走完长达百里的山路,白云山秀丽的山景在苦苦跋涉的新勇眼中,简直就是一道道魔障。坚持,必须坚持住,否则将会被毫不留情地淘汰出这饷银诱惑的乡团。

摔,相互如同敌手般角逐用力,否则对方会轻而易举地把你仍倒,倒下的人却会受到教官无情的斥责。打,拳挂风声快速击出,出脚有力如同闪电。“太慢了,象娘们儿绣花”,稍一懈怠,教官的教棍很可能马上抡打在手臂和腿上。

一天的紧张训练好不容易结束了,浑身酸痛难忍,手指已经连拿筷子都不听使唤了,吃完饭便倒头香甜地睡熟。说不准哪个夜里,会突然响起急促的锣声,教官手执棍棒把犹在梦境的新勇从铺位上打起来,列队跑进沉沉的黑夜。

终于,一个月的新勇集训熬了过去,招进来符合要求的五千人,淘汰得只剩下不到两千。剩下的新勇个个黑瘦结实,浑身没有一点多余的脂肪,目光透着坚毅,仿佛世上已没有什么比刚刚噩梦般的经历更加难以忍受。新勇们被同老兵混编在一起,融入了黄埔乡团正规的军事训练生活。谢水田因为新勇集训中表现突出,异常地坚韧耐苦,加上有武术功底和敏捷身手,有幸连同其他四十九名少年,编入手枪队,开始了每天几乎同样高强度的训练。此时程虎的手枪队已经一百人,大刀人手一把,手枪只有六十支,不过很快“女神”号就可以抵达广州,到时马上可以配齐。

自从腊月二十一在巡抚衙门被叶名琛亲自接见,陈启亮就一直在琢磨,官府主动助饷乡团的真实用意,就连徐士杰也不知道叶名琛此举究竟出于什么目的。那次叶名琛一反常态地亲热,抚慰陈启亮操办乡团得力,乡勇退匪有功,义子为国负伤致残,又一再表白他是如何看重陈启亮这样的人才,如何向朝廷奏请嘉奖才有了这般封赏,一切的抚慰关怀都与两人间悬殊的地位身份极不相应。叶名琛最后落点在由官府每人每月出银二两,资助黄埔乡团,准许扩编至两千人,一旦遇有战事官府可以调动乡团参战,委任陈启亮以正六品通判衔总理乡团事务。也就是说,从此以后黄埔乡团成了朝廷正式的准军事部队,而陈启亮也一下变成了团练官员身份,与后来筹办团练的曾国藩很相近。叶名琛的任命和官府助饷是不能推脱的,尽管陈启亮实在不愿意让乡团具有更浓的官办色彩,但是如果拒绝了不但得罪了巡抚叶名琛,而且办乡团的动机也完全可以被官府解释为试图伺机作乱,那样一定会大难临头的。

无论怎样,既然应承下官府的差事,就一定得要办好,更何况这支乡团的实际控制权还在自己手中。腊月二十二,陈启亮就身着六品官服,蓝翎砗磲顶子鸳鸯补服(砗磲音chēqú,海产双壳贝类,背垄纹如车轮所碾之渠),带着礼品拜会番禺县(黄埔在清代为番禺县管辖)。表面上陈启亮是向地方父母官拜年,实际上主要用意无非通知县里,省里已经准许黄埔乡团扩编了,另外由于需要场地,乡团又是官助,县里应当划拨驻扎训练用地。番禺知县对这位新近窜升出来的富商捐官,实在摸不清底细,据说与主管全省钱粮和官员诠考的藩台大人关系非同寻常,现在又突然成了巡抚大人眼中的红人,自然不敢怠慢。对方礼数虽然周全,话也很客气,但事情是一定要办的,当场拍板定下来,从船厂附近的官地中划出来一块作为乡团新营地。番禺知县附带讨好般承诺,黄埔乡团功在维护本地治安,待行文广州府和布政使司批准,所需粮米由县里供给。

刚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陈启亮就在广东各地开始轰轰烈烈地招募乡勇。广东当时人口已经有二千多万,耕地只有三千二百多万亩,人均土地约1.5亩,远低于全国人均2.19亩的水平。全省人多地少,流寓各地的客家人很多,此外由于广西、高州战事,流民剧增,因此短短不到一个月,就在广东各州府招募到十七到二十岁身强力壮的青年五千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质朴的农民,很少有城市的市井狡猾无赖之徒和绿营出身的游卒滑弁。为了选拔出真正坚韧耐劳、勇敢强悍的优秀士兵,在新勇进入乡团的头一个月,通过超出正常人承受能力的高强度训练,严格加以筛选,最后组成两千多人的乡团。乡团营制采用五五制的编制方法:十人为班﹐班有班长;前后左右中五个班为队,队有队长;前后左右中五个队为营﹐统以营官。营官有亲兵四人﹐并有文书负责总理文件帐目,行军作战时另配伙夫。整个乡团编为八个营,另有步枪队一百人,手枪队一百人,铁棍队一百人,总人数将近两千四百人。陈启亮担任乡团主帅,明仁、明义协助管理。

陈启亮现在已经是身家近十万两银子的富商。腊月初一的时候,他的肥皂工厂就已经在黄埔船厂西侧开业了。肥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00多年,“肥皂”一词得名于“沙婆山”,沙婆山是古罗马人祭祀的灵地,由于长年累月的祭祀,留下了大量的动物脂肪和草木灰。在雨水来临之际,这些混合物被易北河沿岸的泥砂土吸收,当地的妇女发现这种泥砂土有着良好的洗涤效果,于是就用它来洗涤衣物。英国的居尔特人以其他动物脂肪和草木灰制成了同类产品,名曰“沙婆”(Saipo),发音和今天肥皂(Soap)的英文名称较为接近。公元十二世纪末,英国人巴斯托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皂业者,十九世纪初,发明了以食盐、石灰和氨为原料制造纯碱的方法,降低了生产成本,制皂工业由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十八世纪末,外国的肥皂开始传入中国,广州人当时称肥皂为“番枧”。

陈启亮的肥皂厂生产肥皂和香皂。肥皂采用西方最新方法,使用纯碱和动物油脂,设备用的是欧文在英国购置的新式机器,生产出来的肥皂质量不亚于进口产品。由于纯碱需要从国外进口,肥皂的生产成本较高,当时的普通老百姓还使用不起。香皂是肥皂厂重点推出的产品,主要面向达官贵人、有钱豪门。香皂只有茉莉味一种产品,以溶剂浸取茉莉鲜花的香气成分后再蒸去溶剂而得到茉莉花浸膏,再用酒精萃取出茉莉香精净油,把茉莉香精同肥皂原料搅拌研磨均匀制造而成香皂。香皂刚生产出来,陈启亮让人给广州各大富户和达官显贵家里,逐户赠送少量包装精美的样品,很快就在广州上流家庭中创出了影响,在有钱人家内眷中形成了时尚。由于临近春节,各家都要采办节日用品,这香皂一下子成了有钱人家夫人、小姐的必需之物,工厂昼夜生产也供不应求。

从咸丰元年四月到年底,黄埔船厂共盈利一万六千两,其中还不包括水师船只的承造利润将近两万两,船厂现在每月修船都在十艘以上,每月利润基本稳定在两千多两水平。泰德商行开业以来盈利六万多两,其中仅金鸡纳霜一项就四万两,其他主要利润来自于湖南茶叶经营和为欧文代理买办收入。肥皂厂刚刚营业,腊月当月就做到了收支平衡,并略有盈利。过去一年,操办乡团、打点官府人情、日常用度花去将近二万两,陈启亮的财产大约接近九万两银子。

船厂在目前修船的业务范围内,每年实现利润大致在三万两左右;商行盈利弹性较大,以现在的营业规模,如果没有意外赚钱的大宗生意,每年大约可以盈利五万两;肥皂厂刚开业,但正常经营起来,估计盈利至多不超过十万两。陈启亮的家产已经足够富足家庭几辈子的花消,但是如果打算供养一支强大的军队还远远不够,新的一年必须开辟新的财源,赚取更多的财富。

春节后,陈启亮终于从徐士杰那里渐渐打探出消息,官助乡团钱饷的主意是诸葛策给叶名琛出的,至于究竟具体打算如何,徐士杰也不得知晓。广东官场又听说似乎朝廷有要重用叶名琛的传言,这是从顾惟庸那里听说的,不过陈启亮知道,历史就是这样发展的。叶名琛应当在这一年的春天将徐广缙挤兑做钦差大臣,接办广西军务,年底朝廷将任命叶名琛为两广总督、柏贵为广东巡抚,直至第二次鸦片战争,那时他们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反面名人。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咸丰二年四月,叶名琛将接手负责征剿罗镜凌十八,依照历史上的叶名琛偏爱使用乡团来看,此次官助乡团钱饷很可能为此打算。如果要避免今后成为由叶名琛控制手中的屠刀,看来只有远离广州,另寻更好的生计存身之地。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