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风一样的男子正传> 第十二章 峨眉之旅 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 峨眉之旅 7(1 / 1)

约莫又骑了一会,便到了中华山山脚下,盘山道路口人可真多,都是来中华山朝圣的吧。不过盘山道蜿蜒而伸,陡坡也多,主次就颠倒了,人骑车也变成了车骑人。我们都老老实实的下来推车而行了。

正月头一天的火热气氛抹灭不了岁冬的寒气,道路两边树木植被上的霜雾夹杂在阵阵山风里,带来一丝清爽的惬意,不知用清风玉露喜相逢来形容这感觉是否恰当。

上山的朝圣者算是满多的,除了些其意诚烁带着香火蜡烛的老人家,那些成群结伴的年轻人就是主力了。自然是不乏莺歌燕语、软言细步的花样少女。她们才是朝圣者的主角啊,我们三个不禁叹道。而且仿佛这个朝圣日变成了旧时的花灯会,而我们则像极了里面的闲游浪子,每每对其中颜貌出众者行注目礼,而后就跟作贼似的偷偷在一边窃窃私语起来。

人还没到庙前,远远就听见不断的鞭炮声,夹杂着一两声宏伟的钟声,显得那么的悠扬入耳,仿佛钟声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不仅给我,给所有朝圣的人都带去了一丝震撼。

人性是有很多丑恶面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他们存在饿许许多多的劣根,不论他们是否能发现并极力的改正,这都是不可抹灭的。而宗教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信仰,一定程度上缓延的不仅是一个个的人魂,更对遏制人性劣根的泛滥起重要的作用。

蜿蜒几段路一转上来,便到了庙门口了,门口很宽广,不过这时也都满是朝圣者了,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第一次亲眼见到这么古老的建筑群,内心一股脑儿的澎湃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剩下的只有瞻瞩、怀旧的情绪。元末的建筑还能保存得这么完好的应该算是国内都少见了吧,朝代的迁徙,时光的磨痕,只是给它镀上一层孤寂的光环而已,遥遥的矗立越发的散出自己的瑰丽。

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就能想象香火是何其鼎盛了,我们也就顺着人潮挨个殿的参拜了整个庙的各路神仙。接着便从后门溜了出来,径直往山上的宝塔走去。

古塔高据说正好九米九,等分分三层,基本构造是青砖和铁,算得是半个铁塔吧。下两层都有铁扶梯通上,供游人参观,三层就锁住了。从塔本身来看似乎也没什么特殊的,很一般,但是几百年来岁月的熏陶使得它具有了一种说不出的魅力。人们到了它面前总觉得它有种宝相庄严不容小觑的感觉,于是也就越来越出名了。

在古塔周围的平地上坐坐,一块聊聊天,又或举目眺望远处,都是件满享受的事。虽然周围到处都是连绵不绝的山,但这个季节里也能看见满眼生命的绿色,确实有些赏心悦目的感觉。说也奇怪,几个丁点大的人谈起事来就一个个都成熟稳重了,一会又叹“白驹过隙,光阴似箭”着实不假,一会又言“国力尚弱,还须奋起直追”。更多谈起国事就想到今年七月一号的香港回归。虽然知道那已经是确之凿凿的事,已成定论了,但是老觉得说英国老肯定不会甘心,而会暗中扯起后腿,破坏香港的安定繁荣。又说起香港回归之初,民心未定,经济肯定会有所回落。

殊不知一群小P孩妄论国家大事,操起领导人的心也各持己见、相持良久。时间过的是飞快,一晃就到了中午了,大太阳一出,把我们晒得热了起来,想着也该回去了。便一路小跑下去,紧凑的呼吸伴随着耳边呼呼的风声,心里有种淋漓畅快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年轻的心吧。毫无娇柔造作的率性而为,那就是人们所向往的自由吧。

中华山景致虽好,又怎能及得上可餐秀色的可人儿呢?当我远远的望见三妹俏立路边探头微笑着看着我们的时候,我心里惊喜的想着。可惜紧接着的却是失落,因为大哥也一块走了出来了。

把福华、瑞梧一起叫了下来,和我一起招呼客人,毕竟年轻人多比较有默契,会比较多共同语言,气氛都会好点。下了车大家互相道了声新年快乐,说了些祝福话语。接着我还是带着不无诧异的语气问道:“诶,好小子,什么风把你们俩吹来了啊?”

“哪有什么风啊,想你就来了呗。”周涛笑笑回答道。三妹则忙补充解释道:“本来我们是约了随便骑车溜达溜达的,到了路上忽然想起你,想说找你一起玩的,就来官庄了,谁知道你们更行,早早跑去中华山了。”

“哦。本来我是没节目的,福华和瑞梧的盛情难却啊,只好‘勉为其难’陪他们走一趟了。不过老实说中华山还是挺好玩的。”我不忘消遣一下他们俩,又接着给他们介绍道:“这个是福华、瑞梧,我的死党,小学以前的同学,现在都在三中,一个和我一班,一个在2班,初中的时候是隔壁(1)班的。”

“哦,其实还是有点认得到,我们那时两个班是挨着的嘛,经常照面的,只是不知道姓名罢了。哦,对了,你们班李强不是中考我们学校第一名吗?”周涛说道,说了和他们分别礼貌性的握了握手。

“是啊。”福华应声道:“他可猛了啊,数学拿满分,哪象我们,这么挫!否则也到县城里去了。”

“那也不一定啦,三中也还是很有希望的啊。”林娟鼓励似的说道。

“就是嘛,心有多高,志才有多大,成就才会有多高啊,我们就是要放大理想,脚踏实地才行啊,未来的事说不准的。”我也附和的说道,接着又说道:“大过年的谁管他那么多,先一起happy再说。”

“对,对。我们不是有习俗是大年初一是什么都不要管,只是放开胆子玩就行的吗?”瑞梧也说道,接着又询问般的问正在杀鱼的我爸道:“是这么说的吧?木林叔?”

“是啊,大年初一就是拿来玩的日子,你们年轻人难得聚在一起,今天就放开来玩吧。”爸爸笑着说道。

老爸对我的同学朋友的向来都是很热情,尤其过年过节的,招呼不周便是失了自家的礼节,也就是这种时候我也才比较有机会尝到老爸的拿手佳肴。

于是几个年轻人先坐在茶几前边品茗边聊天先。本来就是几个熟人来的,谈起天来也就无所不谈了。听得周涛、林娟他们说他们一种的课程都已经把我们即将要上的这学期的课程都结束了三分之一了,我们几个不禁唏嘘起来,大叹三中与一中的差距真是太明显了。不过想想也是,好歹人家也是省重点,课程抓的紧那是自然的了,看来自己也是应该抓紧些,自主追上去了,否则是肯定要差得越来越多了。

没有多久老爸便准备好了一大桌的菜,大家一起团团一席坐着吃了起来。周涛、林娟来者是客,自然是大家灌酒的对象,也就是被多劝了几碗鱼头酒什么的。客家人的风俗,酒席上的鱼头啊、鸡头啊什么的都是要单独喝酒的。既然是传统,自然是推脱不了的,他俩也就尽兴的喝了起来。

林娟显然是不大能喝的,也不过几碗水酒便有些不胜酒力了,瞧着脸蛋是红扑扑的娇姿欲滴的,更是惹人怜爱。(晕,灌了几两黄汤脑子秀逗了,怎么开始想入非非了呢?)还好,并没有表现得很失态,菜继续吃,酒也继续喝。

本来嘛,过年除了一个气氛好,处处欢声笑语的之外,其他就是餐餐好吃好喝了。对于暴饮暴食,我也不知该怎么评议。暴饮暴食是不好地,这好象谁都知道,不过就我看来,在我们乡下这些都是无可奈何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了,没什么节目,也就只能是在吃喝上体现好客的文化传统了。尤其酒这个东西算是几千年中华文化酝酿出来的,可说是不可或缺的了。固然,酒可以是浇一醉以泯千愁的,甚至可以说“色是刮骨钢刀,酒是穿肠毒药”,但是酒何尝不是众人欢醉一堂,宾主皆欢的功臣呢。

老一辈的人喝起酒来最喜欢猜拳,尤其半醉时吼出的拳声最带劲。从前小也不懂,现在回味起来才知道那是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客家人的酒席通常也是进行到打通关的时候才是真正的高潮阶段,不过也就将近曲终人散的席末了。几对人捉对逐个的挑战拳法、比拼酒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场面确实壮观。回想起来还是只有爷爷的拳声最亮堂,或许就和他做人一样吧。那种耿直可能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性格使然,更是那个时代的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之一吧。

老爸他们如今聊起当初土改,爷爷把自家的田地补贴的分给了一家并不怎么领情的人家都还是颇有怨言。按说爷爷那时好歹是个大队长,就算不为自家图谋利益,却也不该让自家蒙受不应有的损失啊。可爷爷总说谁让自己是大队长,更何况还是个优秀共产党员,自己吃点亏有什么嘛,只要儿孙有出息,还怕少那几分地就养不活家人了吗?

话说的也有些道理,些许田地而已嘛,难道要我们一辈子守着几分田过活?反正我是绝对不会这么过的,我心里暗暗还是支持爷爷的做法。不过自从爷爷去年以来身体不太好后,家里人就开始限制了他的酒水供应,偶尔才能小喝几口解解谗,一切还是身体重要。于是爷爷也就再也没有机会亮起嗓子、扯起喉咙猜拳了。

跟老人家酒后喜欢猜拳,行酒令不同,年轻人可能更喜欢唱唱K什么的,正好老爸对于唱歌也是满感冒的,新买了一套家庭音响-卡拉OK,着实让家里人过把瘾。

吃罢喝罢,一堆人便挤在房间里唱起歌来了。我的歌声自己是实在不太敢恭维的,高音跟不上,六音不全的典型,不过却也挺喜欢音乐的,尤其喜欢自己低哼。其实周涛,福华、瑞梧他们几个也都差不多,不过我觉得会比我好,因为他们敢吼出来,不是有个话说:“爱拼才能赢,敢唱才会红”吗?只有三妹的歌声还算是不错的,韵律、情感兼备,跟我们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差太远了。

玩到了傍晚他们便要回去了,送走了他们,天色都已经挺晚了,家里又开晚饭了。本来是不想吃的,因为实在是还有些酒醉饭饱,不过奶奶一再来房间催我,倒是不好拂逆她老人家的好意,于是又上桌小吃了一点,然后就凑到了电视前一起煲起电视粥了。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