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孤寂的美好生活
九月金秋,眨眼间就到了,也该是我们学生开始入学的好时候了。在北方而言,可能这个季节正是收获的季节,而对我们来说,才刚只是播种而且,有待自己辛勤的耕耘,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三中的录取通知书是早就发到我手里了,学校方面还特意给我优惠,把我列入保送三中的范围内,这样我家里也省下了这几年的学费了。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总算是有点小补偿。
跟初一的新生不同的是,对这个校园来说,我已经是个熟客了,三年的初中生活,让我对这所学校没半点憧憬,不过倒也产生了不少感情。一进了校园,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就由脚底直冲至心灵深处,那种感觉一时之间实在是好难表达出来。既把自己未能考上一中的一丝遗憾发泄在抱怨学校的“烂”上,又有点为自己不需要独自一人离开家庭的护佐去自己毫不熟悉的县城闯荡而庆幸。
新生活的热度只有三分,一周很快就过去了。老爸在我开学后一天也回毛织厂工作了,夏天一过,天气转凉,他的工作就要开始繁忙了,只是因为我才一直多呆这一阵的。
总的说开学第一周没什么能让我记上心的,不过能回忆起来的也有,就是和几个老师初次见面的一些情景了。
一个是我们当时一班的班主任黄进老师。众位老师中黄老师的口碑是最好的,即便从师兄师姐们的口中听到的也是这样,都说他治学最为严谨,教学也最为严厉。不知怎么回事,听见严厉的老师我就从心底冒出一丝惧意,所幸,对黄老师倒还没这种感觉。第一堂课,老师先给我们看了个科教片,大体是介绍星系、天体、外太空什么的,极大的提起了我们大部分人对这方面的兴趣,接着开始切入研究这些所有未知的犀利科学武器——物理学科。
刚开始老师在上面讲得唾沫横飞,不,这么说有点不当,应该说是神采飞扬,我们在下面听得也津津有味。不过很可惜,刚拿起书本随便翻几下,见了其间那些繁冗的公式和复杂的受力分析就生了一丝怯情。我也不例外。
其实理科的东西我思想深处一直都是很排斥的,我的理科成绩还行,但是不代表我对理科的东西感兴趣,只是以前都是死读书,花了许多的精力和时间在上面罢了。
相反的,我对语文这类科目就更感兴趣了,所以我也理所当然对我的语文老师特别有印象。而引我进入文学天地的启蒙恩师就是我这时的语文老师——杨天松老师。杨老师教我们语文,这对他来说可能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他本身是我们县里作家协会的成员之一,在县里还算挺有知名度的,在地区的报纸、杂志上都有过许多佳作发表,更结识一帮有头有脸的文学朋友。非但如此,杨老师开了一家“兴华书店”,是我们乡里最大的图书书库,里面书籍可说是包罗万有。兴华,大约是寄寓大家为了振兴中华而读书吧,不过我却不是,并不是说自己没有爱国激情。而是那时的确没有那么高的爱国情操,也不想故作清高,沽名钓誉。
我去那里看得最多的是武侠,可以这么说,那时的我完全沉浸其中,沉迷于快意江湖中。金、古、梁的作品早已一览无遗,三家可说是各有所长,而我最钟爱的三部就是《神雕侠侣》、《多情剑客无情剑》(又名小李飞刀)、《云海玉弓缘》,正好三家一人一部,挺平均的。
而一些现实注意或是古典文学艺术性较高的作品我都不大理会,不是懒得或是不屑看,而是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看不懂那些高深东西的。更至于一些作品是因为作者而不去看的,也许是受老师的影响吧,在老师彻头彻尾的剖析解释下,我对王朔、李敖两个老兄的作品实在是没有半点兴趣的了。王朔不过纯一文痞,而且是个参尽时事、极解人心的文痞,虚爆名人短长以供炒作,有何能事?没准若干年后我想那样也能成功。李敖则纯粹是讨好政府的卖乖政坛猫罢了。
周末了,回家也实在是无聊得很,没什么事做,懒懒的就过了一天,刚翻开几页的课本又不知被我丢到哪个角落里去了。所幸,星期天时老友杨瑞悟、杨福华相谐老邀,说一起去白仙岩走走、散散步。
自然也好,反正奶奶也不会不同意的。
说起白仙岩,这在我们那还算是有点来历的了。白仙岩是个地名,也可说是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平躺在我们村口的一座小山山顶上,几经开凿和建设,便形成了一处偌大的庵堂,名就叫白仙岩庵。门口题曰:“”
讲到寺庙,少不了扯上漫天神佛的了,这里不仅供奉了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玉皇大帝、地藏王等,重要的是流传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传说。不过,山野之地,流传几个无伤大雅的深化故事也平常得很。
白仙岩我可算是常客了,以前经常一有空就陪奶奶来上香拜佛,而且我的责任通常也只是放鞭炮而已,再就没什么事了。然后就是和小茹男玩玩闹闹罢了。茹男是我大舅姥姥在七年前收养的一个小女孩,因为大舅姥姥算是这里的住持了,因为白仙岩离我们家很近,所以大舅姥姥经常来我们家,跟我们家的联络比和舅公家的联络还多。
大家都说,如果茹男是个男的,当年就不会被遗弃在庵堂门口了,所以给他起的名字叫茹男。如果要问我一生中最痛恨些什么的话,我最痛恨的一个就是这种重男轻女而且还遗弃子女的父母。既然创造出了一条生命,为什么因为一些世俗之见而放弃他(她),我觉得作为父母亲来说,给子女的不止是一具躯体,更应该赋予他一条灵魂,这样才算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人。对整个人类来说,那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对自己来说,那是一种幸福。
茹男作为东道主,热情又活泼的给我们带路,绕到庵堂后面,随意上登几步便上了白仙岩顶。
每次看着神仙脚,我都有种想膜拜的感觉,不是对这个死物脚印,不是对神仙,而是对母亲,对大地母亲的一股无限仰慕和信服。祖国山河何等美好,孕育了这千千万万的子民,而这片偏隅之地更不仅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我心中亘古不变的家。
“来来,大家仔细看看,你们说我们村和我们小学时比都有了些什么改变啊?”瑞梧深有感触的问我们道。其实看起来也没什么变化,顶多就是多了些新房子而已,不过我们都说没什么变化,原因无它,因为我们心中的那死对故乡的眷恋永远不变而已。
“你们说再过十年会有些什么改变呢??”我也接着话说道。问了个很弱智的问题,不过当然在我们当然耳中听来也不尽其然。
“应该会有所改变啦,但是我想也不会改变太多啦。”福华讲的话很中庸,可能和他的为人比较老成有关吧。相反,瑞梧则不这么看,只听他是带着满怀热情说道:“一两年可能不会有什么改变,我想十年后这里应该会变得很好的。”
好令人期待的答复,我想这可能是所有家乡人的心声吧,任谁都会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更美好的,我自然也是。
城里头这几年一直在流行标会。这个标会到底是个什么详细情况我倒也是不甚了解,不过听老师讲过其实这无非是一种变相的资金聚集,而且一旦烂会就将不可收拾,会引起经济颓溃,通货紧缩。
想来也不是什么好事,不过我们可也管不着这等事啊。好在标会之风也只在县城一代盛行,并未传播到我们乡里来啊,也影响不到我家,自然也不关我的什么事了。不过倒真是替那些狂送资金甚至于不惜借贷来标会的人感到不值了,也有点感到可卑,那不正往一个见不到底的无底洞跳将下去。
由白仙岩回到家,奶奶告诉我说今天有封我的来信,告诉我放在了桌上。我拿来来看了一下,虽然没有发信人地址,不过我一看字迹就知道不是我爸妈的,但是究竟是谁的来信呢?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拆开来一看,只见这么写道:峰:展信佳!先给你个surprise,猜猜我是谁啊?
(看到这里,心理还着实吓了一跳,这到底是哪个美眉搞的恶作剧啊,又拽文又耍宝的,该不会是哪个暗恋我的女生吧?心里自恋伊伊的这么想道。)
曾记否,青山松林渡,红花惑人眼,欲往将花折,镂空伊人堕……
切,原来是这个小妮子,我脑中不禁浮起欣桐见了红昙欣喜若狂奔将过去,正要采摘时却意外堕到深沟的情景来。
没想到是她的来信,那时说回去会给我来信我还以为只是说着玩玩的而已,没想到真的写来了,还突突兀兀,搞得我心里一惊一乍的。其实来信也没什么事说,无非是多谢我在夏令营时救她的事,还问了问我的近况,又要我尽快回信给她。
说实在的,自小学学会写信以来还没有认真的给谁写过一封信,即便平常和在外的父母通信都不过是例行公事般的随便写写,这个回信也着实难倒了我一番。
难归难,信还是要回的。打铁还需趁热,这个道理我懂,于是趁着我还有心情,当下就三划五笔写好了回信,准备周日回校的时候寄出去(我们村小,寄信是要到乡里去的。)。信写得有些零乱,甚至该说是有点乱七八糟了,自己看了一遍都不知道自己写的都是些什么。反正无非就谦虚一番,扯着说不要客气啦什么的,说什么任何人在那种情况下都会我那么做之流之流的话吧。(其实该不会有那么多和我一样的好青年吧,可能有些人都被吓傻了,又或者。。。。。。。。。。。)再者就说了些学校的趣事,尽量拉上一些共同有的经历。
初时的高中生活可能还有些新鲜,但久之便变得毫无感觉,无聊、郁闷充斥心间,自己竟也没有半点危机感,整天都浑浑噩噩的混日子。有时候有点想不明白为何自己那时能那么无忧无虑的生活,真是亏了老爸老妈在外头辛苦赚钱培养我,自己却没尽自己的全力用在学习上。
没下苦功的学习就如半推半就的婚姻,一切都嫌那么的不自然,所以也就显得实在是没什么水准。骑车、登山、散步占据我大半的课外时间,再能花在学习上的就很少了。我那时浪费时间就如同败家子败家一样,大把大把的付出,付出我那珍贵的,永不回头的青春。
时间过的也真是快,算算我才跟欣桐通过三封信,然而一个学期就已经快结束了。大家总算开始尽自己学生的本分,开始努力的临时抱抱佛脚了,准备应付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了。
如果说开始和她的通信只是随便客套客套的话,那后来就开始慢慢交浅言深了,而且我发现其实我们之间的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了。她不会象一些城里人,总是用高人一等的眼光看乡下人,不会把自己固定摆在怎样的高度上。可能家教好吧,又或者她本性就是那么心地开阔、淳朴。自然,我在她面前也就不至于说表现的手足无措。她经常讲些香港那国际化的大都市里的一些事情给我听,增长了我的见识,我也就说说乡间趣事让她开怀大笑一番了。
期末考试两天就过去了,过去了我也就不再理会,反正感觉好象还是可以的。何况过几天就可以去领成绩单的。而且爸妈好象也就在这几天回来,因此我要做的就是帮奶奶把家里前后收拾一下,彻底大扫除。
大繁华终于来了,外出做事的人们也都回家准备过个团圆年了,于是整个村子也都显得有生气了起来,到处都开始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爸妈和二叔、二婶他们也都回来了,家里也似乎空前的热闹了起来。老爸一回来了总喜欢把家里的卡拉ok声响开得老大老大的,闹得隔壁二叔耳根都没得清净,于是每次二叔都要差遣我去关小声些,弄得我也是挺狼狈,有点不好意思。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