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汉末独夫传> 第四章 黄天当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黄天当立(1 / 2)

斗转星移,夜已三更。旁听讲道的孩童都已偎依在父母的怀中沉沉睡去,但一众村民却仍无倦意,人人满脸兴奋之色,交头接耳低声商量着。

发布原以为自己要忍饥挨饿、贫苦冻馁地苦熬这一生,忽然间听到那神通广大的太平道上师所描绘的美丽前景,村民心中都沸腾起来,纷纷要求入道、要加入黄巾军!

发布是啊,象现在这样一年一年地煎熬下去,说不定哪天一场灾馑就毁去了田头稼穑,或是如狼似虎的官府胥吏再多征些算赋,全村老少都将活活饿死。

发布左右都是死,倒不如象上师所说,豁出性命去造反,推翻这饱杀富人、饿杀穷人的汉家皇帝,创建贫苦百姓们自己的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黄天乐土!

发布连村中几个上了年纪的老者稍微犹豫了一下,也一咬牙横下心来。人老成精、最是老成持重的老村头心中也有自己的一本帐,眼瞅着现在村中连来年的种粮都吃没了,米缸里的糠皮也见了底,连附近山中的野菜也挖得差不多了,这离秋收还有四五个月,这么漫长的时间却叫村人如何熬过来?

发布就是今年这一季的庄稼丰收,但收成被官府征敛过后,也不知有几粒能剩在村人手里,今年的寒冬还让村里的男人们冒死上雪上吗?

发布既然连眼前这饥饿一关都熬不过,倒不如听着这仙法广大的上师所说,下山参加黄巾军去从官府富户手中去抢粮食。前些天夜晚昌平大火的异象他还记忆犹新,虽然不清楚山下究竟出了什么事,却也明白绝对是有了大的变故。

发布照上师所说,那全天下的太平道徒就有三十多万,现在南边冀州那儿的大贤良师老人家登高一呼,又有上百万的贫苦百姓蜂拥参加黄巾军,现在大汉朝东边的大部分地方都被黄巾军占据了。

发布上百万人啊!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广阳郡地界的老村头根本弄不清这到底有多少人,也不清楚这大汉的天下除了幽州以外还有哪些地方。但在他心中,象军都县地界方圆上百里已经够大了,那县城中也不过两千多口人,连四境乡民富户囊括在内据说也不过二、三万人,那上百万人岂不是要占几十个军都县的地方?

发布这么大的地方,没有官府富户老爷们来征粮征赋,总该有自己这一村人百多口的吃饭地方吧?

发布老村头如是想着。

发布广阳郡的其他贫苦百姓也是如斯打算着的。这些走投无路的穷厄饥冻之民,整村整乡,合家带口,背着行囊,用扁担推车挑着妻儿子女,如汇海之水向黄巾军聚集的蓟县涌去。

发布蓟县,这座西周时就已有建制的千年古城,虽然从先秦至今的漫长岁月中迭遭战火,绵长巍峨的城墙却始终巍峨绵亘。作为大汉朝幽州刺史部的州治和广阳郡郡治所在,往日的蓟县城方十七里,内有人口两千多户、三万五千七百余人,乃北地首屈一指的通都大邑,车船贾贩自四方云集城中,隐隐仍有四五百年前那战国七雄之一的燕都风采。

发布而此时,为广阳郡黄巾所占据的蓟县,三丈三尺高的城墙依然巍峨高耸,两丈多宽的护城河清澈见底,除了城头飘动的黄旗,持戟昂首的黄巾士兵外,也就高悬城池四门之上的数百颗风干人头显得扎眼血腥。

发布蓟县城中除了刺史、郡守与几家高门大族的府邸颇有兵火痕迹,其他普通百姓的房舍财产秋毫无犯。整个蓟县的大街小巷上,往日间乘牛车招摇过市的州郡官吏、高门子弟消失无踪,多了些黑瘦精干、黄布抹额的“黄巾蛾贼”,城中百姓依旧平靖度日,不少商贩也大着胆子重新开铺营业.虽然还没有恢复到往日之喧闹繁华,但比之已化为残垣断壁的昌平县城,已是天渊之别。

发布蓟县城内变动无多,城外却另换了番天地。蓟县城东两里以外是一片三十多顷的开阔地,是郡中大姓陈家的产业,本来是给城中世家子弟骑马射猎、郊游踏青的园囿。黄巾军攻陷蓟县之后,陈家上下老少三百余口都被黄巾军斩杀,身为郡长吏、曾经捕杀过太平道徒的家主陈繁还被黄巾骑兵捆在马后,生生拖死在城中的街道之上。

发布陈家满门既灭,这片阔地自然成了无主之物。黄巾军首领眼看着四乡八境聚来投奔黄巾的乡民百姓越来越多,城中原有房舍已然住不下了,干脆地将马鞭一指,让后来的饥民们就在这旷地上先搭棚度日,每日里自然有黄巾将士从城中给他们送米粮来。

发布于是,数以万计的饥民自发地以乡村聚落为单位,东一堆西一群地就在旷地上伐木搭棚,短短数日间,聚集的饥民从最初的八千余人增至四万多口,原本还略显得空旷的地头上密密麻麻挤满了连皮带枝的屋棚,从城头上望下来,满眼都是连绵不断的茅草屋顶,密密麻麻挤着的都是攒动的人头。

发布城外每日来投的饥民越聚越多,城中主持大局的黄巾军首领也自有法度。

发布每天日头蒙蒙亮起,就有一队两三千人的黄巾军从城中赶着满载粮食的牛车来到营地外。营地中的饥民早就在各乡亭长者的分派下,各按籍贯聚堆站好,轮流从黄巾军手中领粮食。

发布广阳黄巾的规矩,所有新到蓟县的饥民,每人都先领黍米三升、麻布三尺;有疾病者可到军中祭酒处祈领太平道的符水。

发布接下来每日发粮,无论男女老幼,不多不少,每人每天都是两升黍米,足够将肚子填饱。

发布若是有精壮汉子愿意参加黄巾军,那就得跟送粮的将士一同回城从军,他的家人每隔三天却能多领肉一两,每月另有麻布三尺、肉一斤。

发布这些辛勤终年却难得一饱的饥民们何时见过这等好事?虽说以前都听经过自己家乡的黄巾军们宣扬“太平道黄巾军中,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饥民们都将信将疑,实在是走投无路的才怀抱着万一希望过来试试。任谁也没曾想到,每日不耕不作却能黍米管饱,放在以前真正的连做梦也不敢想的事,眼下却真实的发生在自己身上。

发布初来乍到的饥民们人人惊喜欲狂,当香软的黍米饭吃到口中之时,个个泣不成声,每日间都虔诚万分的将“太平道”的名号挂在嘴边叨念着,家家户户都对黄巾军口中“大贤良师”朝夕膜拜。这时候,别说是加入太平道、加入太平军,就是让他们对着刀山火海冲下去,这些饥民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会皱下眉头。

发布“黄巾军中,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

发布这句口号传遍了广阳郡的四境八方,除了高门大户控制在坞壁中的徒附百姓之外,广阳郡二十四万编户农民,旬日间竟有十八万人聚集到蓟县、广阳、军都三座县城,投军的精壮男丁足有六万多人。

发布一时间,广阳黄巾军势大震,接连攻克郡内几处豪强的坞堡,将附隅顽抗的坞中人丁尽数斩杀,坞中存储的堆积如山的钱粮布帛尽为黄巾缴获。消息传出,原本还颇为嚣张、常常偷袭黄巾军小股部队的吴、岑、张、范等几家郡中大姓,连忙将部曲收缩回坞以自保。广阳郡五座县城已有四座为黄巾军所攻占,只剩郡南毗邻冀州的安次县城还没有攻陷,大半个广阳郡已是太平道的天下,广阳黄巾的赫赫声势如日中天。毗邻的上谷、渔阳、涿郡、河间、渤海等幽冀各郡国汉家官吏闻风战栗,拼命地聚集官军防守与广阳交接的隘口要冲,生恐自己成为广阳黄巾的进攻目标。

发布蓟县城中,原来的刺史官邸已成为广阳黄巾首领的府邸。大堂之上围着案几摆着一圈胡椅,分别坐着几个以黄巾抹额的中年汉子,正商议军情。

发布“于氐根,你看,”坐在上首位置的黄巾将领面色沉凝,指着身前案几上的广阳郡地图,手指自蓟县位置一直向南方滑落,在郡南的安次县城附近停了下来,“从蓟县到安次,路途是多远?”

发布坐在左手处的一个满颌连鬓胡子的年青汉子想也不想脱口报出:

发布“官道八十七里,快马只要两三个时辰,步行也只要一天的功夫。”

发布其实,从蓟县到安次的道路在座众人都再熟悉不过。就是这广阳黄巾起事以来的短短十天里,他们就先后南下攻打安次县城三次。三次都没有攻克这城高不过两丈、甲兵不足千人的小小县城,反而留下了四千多具黄巾将士的尸体。

发布黄巾首领又何尝不知道这路径,那第三次南下攻城还是他亲自带队。但仓促成军的黄巾士兵们面对守御得法的安次城,面对城头永无止境的如蝗箭雨、滚木擂石,黄巾军的每一次冲锋几乎都是白白的牺牲。就连焦急万分、步行到城下督战的自己,不也肩头挨了一箭吗?

发布刚才的问话,与其说是询问路途,倒不如说是想给犹豫不绝的自己找个决定的凭籍。

发布黄巾首领的手指在帛绢质地的广阳地图上反复摩挲。这安次县城,究竟是该不该再去攻打?若真要第四次攻打,又该怎样调拨兵力、组织攻城呢?

发布如潮般层出不穷的问题在他的脑海中涌现,每一个问题都牵扯到这支广阳黄巾军的兴衰存亡,每一个问题都要耗费他偌多的心力去思索解决。这个重担本不应该是他这区区祭酒主来承担的,可原本负责幽州大方的神上使主马元义已在雒阳殉道了,幽州的太平道徒们群龙无首,聚集道徒呼应大贤良师起事的重任,只能由地位最高的自己勉强肩扛起来。

发布黄巾首领沉默思索着,其他的黄巾头目也都无言地望着他,目光中既有希冀,也有内疚。对于这些贫苦农民、市井游侠出身的黄巾头目而言,上阵杀敌还能凭着一身力气冲锋在前,但若论分析战局、出谋划策、处理庶务、整军备战,就太过勉强了。实际上,就是面前这张于幽州刺史府中缴获的地图,一笔笔标志山川河流的墨迹,一个个蝇头大小的隶书地名,不是大首领每日都要给他们指点讲解,他们也是看不懂的。

发布从起事前的准备,到今天广阳地界的黄巾各项行动,都是大首领一人殚精竭虑地筹备出的。单是为了联络策反蓟县守城的三千汉军,大首领就花了多少心血?起事之后那四乡蜂拥而来的十多万饥民,又是大首领一个人忙前忙后、安置妥当。自己这些人,空有一身的力气,不但在政务军略上帮不上首领的忙,就连自己份内的打仗杀敌,也在一个小小的安次县城下屡屡碰壁,还要大首领来给自己擦屁股,也真是太窝囊了。

发布看着大首领因为苦苦思索而逐渐苍白的脸色,坐在下首的黄巾头目们只感脸上烧得越来越热,再也忍不住了,“腾”的一声站起一个昂藏大汉。

发布“大首领,再给俺邓茂五千人马吧。明天日落之前,俺一定给你把安次城夺下来!”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