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汉末独夫传> 第三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1 / 1)

我正胡思乱想间,忽然听到营帐外传来隆隆鼓声。我顿时坐了起来,侧耳仔细聆听分辨,三重一轻,先缓后急,是全军的聚集鼓,凡此鼓敲响三通的时间内,营地中所有无值将士须尽数在营中较场聚集,不到者军法处置。

发布我急忙跳将起来,胡乱将挂甲披上,戴上缨盔,束上袍带,拿起配刀弓矢就冲了出去。我刚走出营帐,就看见左侧一顶帐篷帘门被掀开,睡眼惺忪的段玄正好赤着膀子迷迷糊糊地探出头来,看见我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兄长,你全副甲胄干吗去?外边怎么这么吵?是乌桓人杀来了吗?”

发布“杀你个头啊!”我又气又笑,走过去一脚踹在段玄臀上,大喝道:“快把大家都叫起来,全军集合!快走!”

发布我手下的骑队,上阵杀敌是不把自己性命当回事更不把敌人性命当回事的狠主,可平日里就懒散无拘,我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地冲进去,每个营帐里十条汉子都睡得死猪一般。等我费力将他们唤起,胡乱穿戴好、疾步跑到较场时,已经两通鼓毕,全营四千人大多都已到齐,各按队列站好,较场上只听风吹旗动,四千兵士却鸦雀无声。

发布夏老大和张宿他们队不知何时回营的,征袍未脱就直接赶到较场,粗粗看去,他们队人数倒还齐整,只是有几人包裹白布、血染甲胄,显然经过一番苦战。我将手下安置好,自己站到队列前方,压低嗓门问道:“怎么回事?磕上硬骨头了?”

发布满面尘土、胡须戟张的张宿向我挤挤眼,做神做鬼,却没有回答;夏老大却横了我一眼,我立刻老实得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再多嘴。一切都等回去再说吧。

发布护乌桓校尉头顶冲天冠、身披玄甲,在军士将校环绕下,赳赳气昂地出现在较场土台之上。

发布这几年幽并边郡较为平靖,以往要么沙场阵亡、要么败阵坐罪的屯兵校尉一职顿成了朝中新贵们提升资历的好去处,毕竟渔阳营、扶黎营校尉俱是轶千石,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黎阳校尉等职皆是轶比二千石,使匈奴中郎将和度辽将军两个边郡武职的顶点更是与大郡太守相同的二千石轶。算算我从军四年间,驻扎云中的度辽将军走马灯似地换了七任,渔阳营、扶黎营两营校尉各自换了五六茬,而护乌桓营的校尉大人仅去年一年就变幻了三张面孔。现在较场上猎猎招展的“吕”字大旗提醒将士们去年冬末走马拜任的新主将的姓氏。

发布“护乌桓营的诸位将士们……”

发布吕校尉数次如一的开头是绝大多数军士们唯一能听懂的话。这位从京师来到边郡、据说是中官贵人的亲戚、前太中大夫,操着是一口地道的雒阳官话,与五湖四海汇集边郡的戍卒交流本不是问题,可这吕大人乃是茂才出身,平时言语开口“《传》曰‘夫忠贤武将,国之心膂’”,闭口“今鲜卑杂种,累以反复,攻没县邑,剽略人物,发冢露尸,祸及生死,上天震怒,假手行诛”,常讲得台下大字不识一二的莽汉粗人们面面相觑,骑*良却读书少少的环侍将校呆若木鸡,若不是有军中长史将校尉命令以粗浅话语再行传达,乌桓营中恐怕早就天下大乱。

发布校尉大人今天的训话也是同样的,他滔滔不绝、中气十足地在土台上慷慨激昂、口沫横飞,连说了半个多时辰还没有终止的迹象,直听得台上台下的将校士卒个个精神萎靡,垂头耷脑。我看了看周围,段玄他们一群人哈欠连天地耷拉着脑袋,张宿这厮百无聊赖地左顾右盼,闲极无聊还抠抠鼻孔,只有夏老大倒是面色沉重。见我看过去,夏老大小声询问他:

发布“孟明,校尉大人在说啥哩?”

发布除了少数官员世族坐罪充军的以外,从军戍边之人基本都是贫苦无依的百姓,根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整个丁字屯上下百口人中,也就我曾略读过几年经书,还起了表字,校尉大人的官样训话依稀还能听懂一二。我心中略略总结了校尉大人半个时辰的语录,总结出三条,小声嘀咕给夏老大:

发布“头子说的是三件事。第一是夸咱们昨晚烧杀洗劫了乌桓人九个部落,除了辛字屯两支人马都迷失了道、空手回来,丙字屯一个骑队被乌桓人打了个反击死了十多人,其他都劫获丰厚,大致斩首三百级,虏千五百口,良马五百多匹,牛羊上万头。头子说乌桓人没什么可怕的,过几天要带咱们杀到白山,洗劫乌桓人老巢。”

发布听到我的转述,夏老大的面色更加阴沉,却也不言语,倒是张宿凑了过来,讥诮道:

发布“乌桓人还没准备好打仗,咱们这是去偷袭,才得了这么点彩头,高兴个啥?昨夜咱们五百骑忙活了一夜,乌桓人损失也不过百来落穹庐,今天白山的难楼肯定得到消息了,他在代郡、上谷草原一带可是有九千落部族啊,抽调男丁起来至少能组成三个万骑!等乌桓人报复过来,就咱们这四千人,嘿嘿,嘿嘿!”

发布“我们不去招他,乌桓人照样会杀过来!咱们也不能坐等着挨打!先断乌桓人几根爪子也是好的。”夏老大横目一瞥张宿,转头继续问我,“孟明,下面的事呢?”

发布我看了看土台上,校尉大人依然口若悬河,可其他的将卒们连执掌军法的刺奸都尉都耷拉着头,原本随风招展的军旗也蔫在旗杆上,一动不动。我咳嗽一声,压低嗓门继续说道:

发布“第二件事,今上又改年号了。今年原本是光和六年,现在改成中平元年,以后大伙儿都要记着,可别说错了。”

发布听到是这事,夏老大的神色顿时缓和下来,张宿的臭嘴又在嘀咕起来:“嘿,咱只知道今年是甲子年,明年是乙丑。什么光和,什么中平,咱可从来都不知道。”

发布确实,大汉的皇帝几年、十几年一换,每一茬皇帝都要换多个年号,大字不识的老百姓只要记得干支纪年就行了,谁有闲情去管谁是谁又当皇帝、哪个哪个又换年号了。

发布但我的心里却怎么也不塌实,因为校尉头子说的第三件事,是非常隐讳地提到山东一带有太平妖教,聚集贼寇以黄巾为标帜,杀官造反,朝廷可能会调派我们乌桓营精锐南下平叛。这件事没有引起营中将士们的注意,现在的大汉天下可不平靖,各地旱蝗洪疫四灾泛滥,朝廷中官当道地方赋役丛生,编户百姓若不依附各地的门阀豪族成为其徒附部曲,就要在天灾人祸间挣扎求存,忍无可忍之下,聚众造反实在是等闲事,以护乌桓营的精锐去平定那些匆促聚合、面黄肌瘦的乌合之众,简直是易如反掌。就连夏老大和张宿,他们对校尉大人今晚要抽调哪部哪曲去突袭乌桓人也是更为关注。

发布夏老大他们不在意,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大汉自开国以来,从来都没有调边军安内的先例。我还记得规公教导的大汉军制,边防屯戍军、中央宿卫军、地方守备军三军各有所司,边军之责仅是戍为边郡、镇压羌胡而已,平素各郡县的宵小作乱自有县郡州兵来平定,若是波及数郡的大骚乱,尚有能征惯战、宿卫京师的北军五校耀武扬威。而现校尉所言的“黄巾贼”,究竟是什么样的大叛乱,竟然要从危机四起的边郡抽调屯兵去平定?而且当今天子竟然在这新年春季仓促改元,实在是蹊跷啊……

发布而且头子提到的“太平教”,我倒隐约有点印象。当年从陇西回幽州时,沿途就遇见过所谓的太平道徒,一个个装神弄鬼、愚弄百姓,秉信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我是嗤之以鼻。后来在北疆,也曾偶尔听说幽州南部有太平道徒在活动,势力颇大,交通郡县。可是太平道现在竟聚众造反,那么除了头子所说的山东各州贼徒四起外,我们幽州地界会否太平呢?

发布琢磨来琢磨去,我总是心中隐忧忡忡、不豫言笑。发现我反常的张宿他们了解情况之后,不但张宿大肆吵笑我瞎操心,连夏老大也不解地摇头。

发布我自己也不好意思地哂笑,却没跟他们多解释。规叔虽每每教诲我这天下之事可不仅是“肉食者谋之”,但我现在已非圣人门徒、儒家学子,只不过是一介芥子大小的“斗食吏”武夫,能保好自己的性命已非易事了,还有什么资格来操心这些。

发布话虽如此,但夜晚辗转间,我总不禁隐隐烦忧:

发布这中平元年,究竟是何中何平呢?

发布☆☆☆☆

发布时司徒掾班彪上言:“……臣愚以为宜复置乌桓校尉,诚有益于附益,省国家之边虑。”(光武)帝从之,于是复置校尉于上谷宁城,开营府,并领鲜卑。

发布——《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发布;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