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小正太> 第118章 “人工降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8章 “人工降雨”(1 / 2)

朱见济听糊涂了:“锅里没饭?什么意思?从来都是当兵吃粮,还能让饿着肚子?当兵不给开军饷,要是打起仗来谁还给你玩命啊!”

“话是这么说,道理全对,但实际其实未必。卫所实行的是军屯制度,是建立在屯田之上的。一个兵丁一般是四五亩好地,不交租税,养活一家人差不多是足够,但卫所官侵占军屯田地、私役军士耕种之事,时有发生。像甘肃、宁夏可行水灌溉的良田沃土,皆为镇守官及官豪横官旗所占。结果是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妻子冻馁,人不聊生。

“京军这种情况差些,因为没有足够的土地用来屯田,所以卫所军士的生活主要是靠官家拨给的禄米。但一直以来就没有足额发放过。比如我是千户,每月禄米二十七石,不少吧?但每月实际只能领到一石,还有一些是以实物的形式,我这个月还有苏木三两,锦缎两端,其余的大部分是用废纸一样的宝钞来抵。你可以想象那些总额才一石多点的军士能领到多少米?基本上也就半口袋,领回家就够吃三五天,然后就得想别的饭辙,多数的壮劳动力都跑出兵营去做短工或者到货栈扛麻袋去了,实话说能有个老汉扛着枪充数就不错了。”

“那为什么又都踊跃报名到幼军来呢?”

“原因还是‘当兵吃粮’!咱们幼军不是世兵制,因此禄米是实发的,一天三分银子。一个月接近一两银子,能买两石米,一个人领的钱够一家吃,当然都抢着来了。”

“对了!你那个自带盔甲者优先是什么意思?咱们建立的亲军不拨给盔甲吗?”朱见济好奇地问。

“这是臣特意加上的,为的是选出更精干的士兵,“常宁对他的这一举措非常自得,说道,“这些军户一般都是出一个常备军,也就是说一家正常情况下只有一副盔甲。能给幼军自带盔甲就表示这一户有富余的盔甲,至少可以说明这家的军事氛围比较浓,父兄会把军事知识教给子弟,平常也进行军事演练。

“另外可以想象这多出来的盔甲是哪里来的?一种可能是祖传的,比如臣的盔甲就是我高祖父留下来的,能有祖传盔甲的那可都是军人世家;还有一种可能,肯定是战场杀敌从敌人身上扒下来的,这就说明这户人家应该有从战场活下来的经验,您别小看这种经验的传承,新兵上战场最容易不知所措,也最容易死掉,他的父辈把从战场活下来的经验传授给他,他在战场活下去的几率至少增加三成。”

朱见济这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道道,不是这种老军伍如何能知道。

朱见济原来还担心常宁会拿招兵的事做人情,招许多关系户进来,现在看来常宁办事还是很靠谱的,既认真又细致,还很有经验,因此朱见济夸了常宁一句:“你办事,我放心!”就准备回宫。

受到夸奖的常宁干劲更足,见朱见济这就要走,忙拦住道:“薛侯爷就在院子里给新兵发银子,您不进去看看吗?”

朱见济一听便随他步入院里。喝!里面满满的都是兵,排成长队等着领银子。堂屋前面摆开一溜桌子,士兵先在院子左边体检,然后就到桌子前领银子。薛琮正挽着袖子亲自下手搬银鞘子呢!有几个书办在切银子称银子,还有两个在忙着登记。

朱见济让李让过去叫薛琮过来。薛琮抬头一看,连忙把事情跟手下交代一下,跑了过来作揖道:“属下给小爷请安,这么大热的天,您怎么亲自来来了啊!”

朱见济笑了笑:“你们两个卫所的最高长官这不也都来了嘛!”

“人手不够,我们只好亲自下手了。对了老常,你从各处调来的那些人什么时候能到位啊?咱们这里可都忙得脚打后脑勺了!”

常宁搓搓手,苦笑道:“昨天才发出的调令,他们总得进行一下交割,怕要到三天后才能陆续来报到。这几天只能咱们几个先顶着了。对了,小爷,三天后咱们卫在东校场正式成立誓师,您可一定要来啊!”

朱见济兴奋得小脸通红,拍着巴掌说:“这么快就成立了啊!我需要准备什么吗?”

“不用准备什么了,到时候您来阅兵就行了。”

回去的路上,朱见济仍然十分兴奋,邀请张天赐等人到时候都来观礼,一回头,却发现张天赐正凑在鸳鸯跟前献殷勤,一手拿着水给鸳鸯喝,一手拿着扇子给鸳鸯扇风,而鸳鸯却一脸的不耐烦,摆着手像驱赶苍蝇一样。

朱见济不由好笑,拖着长音喊道:“张世兄!过来一下!”

张天赐忙跑过来:“殿下叫我有事?”

“我看你喜欢给人扇扇子,人家不喜欢你扇,正好我热得一头汗,要不勉为其难地替我扇扇?”

张天赐没好气地把扇子朝他一扔:“要扇自己扇!”

朱见济笑着接过来扇着,继续调侃道:“热脸孔贴了冷屁股了吧!”

“你还太小,这种事你不懂的!追女孩,追的过程也是种享受。再说人家毕竟是姑娘家,就算再千愿意万愿意,矜持一下也是应该的。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胜利一定就在前方,只要你多创造机会让我和她见面,早晚她一定会喜欢上我的。”

“让我多创造机会,也行,不过总得有点好处吧!”朱见济说着右手拇指和食指捻着。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