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看朱见济不屑,就解说道:“这件金丝软甲是非常珍贵的,用铜丝编成甲胄是极其困难的,而编织得这样精细的则更为难得,用刀砍都砍不透,对于穿着者的生命有很大的保障作用,论价值不亚于同重量的黄金。《三国演义》里曹操收买张鲁的谋士杨松用的“金掩心甲”就是此物。”
朱见济这才知道这软甲的珍贵,只是朱见济以后世那种连子弹都打不透的防弹衣的标准来要求这护身甲,太过求全责备,才觉得它实在鸡肋。
既然是这时代的先进防具,朱见济就穿上身试了试,却是又肥又大,连膝盖都裹住了。这是照着成年人的身材做的,朱见济穿自然不会合身了。不过朱见济也不太觉得可惜,只是命兴旺先收起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孙炯等人也都陆续出去勘察了地形,都把他们觉得敌人可能埋伏的地点标注在地图上。然后逐个分析排查。这些事朱见济也帮不上忙,因此每天依旧和朱见浚、朱见清在皇城里玩耍。每天骑骑马,四处逛逛,也很有趣。
现在朱见济的寝殿成了成敬等人分析敌情的会议室。这天朱见济吃过午饭后正在练字,成敬等人又把这几天勘察的情况汇总起来,一起在地图上分析。朱见济也就在一边旁听。
成敬说道:“实地踏勘的猜想都汇总在这里了,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哪些地点是刺客最有可能的埋伏地点。你们说说吧!”
“我们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敌人会在干面胡同这一条街上动手,主要是因为这条街上商铺摊贩多,敌人容易化妆隐匿,一伺小爷走到预定区域,他们便可暴起伤人,四面攻来,很难防守。至于地点,其实还是比较集中的,这七个地点都分布在这附近,最远的相距不到二里,我觉得最可能的还是最中间这里:聚源茶楼。”孙炯率先说道。
“说说你的理由。”
“这茶楼正前是一个大的空场,能容纳个二三百人,空场上有许多流动商贩,如果我是刺客,就可以假扮成商贩,所谓‘十则围之’,这里方便敌人把我们团团围住,若没有援军,我们逃脱的几率几乎为零。”
“你觉得敌人会有二三百人,我却觉得敌人如果是高手的话,完全可以一二十个人。”永济发表不同观点,“你们看聚源茶楼再向东约一百五十步,这里胡同变成一个亚腰葫芦,人流到这里必然会受阻缓慢下来,因为行人的缘故,我们的马车要通过必须把速度降到很低,他们只要想办法让小爷伸头向外看,这时一个刺客飞身跃起,一剑就成了。”
……他们各自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十个人选的地点大多不同,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成敬总结道:“下面咱们把观点集中一下:第一是敌人的人数,我赞同大多数人的观点,人数不会少,至少也得一百多人才行,甚至二百三百,否则成功率怎么能保证?要是成功率还不如在宫里动手,那就不是敌人以为的必杀了,就没必要在宫外来弄这么大动静了。第二,有没有高手,这个可以有,至少需要足够的人手把你们都拦住,才能对小爷下手。可是一百多人全是高手,我觉得不可能。有可能是其他人负责拦截,几个高手专门负责朝小爷动手。第三,埋伏地点,这点几乎没有异义,都认为必须是人多杂乱的地方。第四点动手的时机,我赞同永济说的,敌人一定会想办法让小爷露面才会动手,至于会是什么突发事件,这个再讨论。最后一点,可能的埋伏地点多,这不是我们能解决的问题。混进这些地点,这就是东城兵马司和锦衣卫的任务了。我和朱骧约了在文渊阁值房见面,时间差不多了,过一会我就去和朱骧具体商讨,而他们的人手撒下去之后,大概还能摸到一些情报,毕竟他们就是干这个的嘛!”成敬说着宣布散会,站起来就要走。
朱见济连忙说道:“我能不能和您一起去见见朱骧啊?”朱见济是因为听说朱骧是于谦的女婿,所以想看看这人是真有才能还是靠泰山之力才升官的。
成敬却沉默了,半晌才说:“这不大好吧!您要见他需要皇上批准才行。”
“为什么啊?”
“太宗时留下一个规矩:太子不能随意接见外官。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朝中的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对他们干扰,因而使得锦衣卫可以处理牵扯朝廷官员的大案,指挥使权力极大,更甚一般的外臣。您作为储君,更该严守祖训。”
“为什么太宗会定这么一个规矩呢?”
“这还和解缙解学士有关。解缙犯错被贬,有次入京奏事,正好太宗北征未归,便觐谒了仁宗。对他不满的汉王朱高煦就趁机进谗言:说他‘伺上出,私见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太宗因此就把解缙下了诏狱,并立下了这个规矩。其实是规定外臣不能私自觐见太子。”
朱见济明白了成敬的意思,就算没有太宗的这条规定,朱见济也不应该主动见外臣,避免给父皇留下一个拉拢大臣、抢班弄权的不良印象。但他觉得自己是皇上的唯一的一个儿子,父子一体,见一下应该不要紧。便说道:“这样吧!你们商谈,我只在屏风后面看看他长得什么样,行不行?”
成敬想了想:“您和他不交谈、不照面,嗯!这是可以的。”
他们急忙向文渊阁走去,到了文渊阁,幸好朱骧还没有到。朱见济和永济藏到屏风后,成敬和孙炯、德光坐下等着。不一会,朱骧也到了,和成敬叙礼坐下,孙炯和德光便在门外警戒。
“今天请朱指挥使来,是为了商量一件大事,关系到太子的安危,所以请一定注意保密。事情是这样的:……”成敬如此这般把他们的黄雀行动和朱骧说了一遍,然后说道,“这件事主要依赖朱指挥使调派人手,既要把逆贼全部擒拿,又要确保小爷的安全,所以颇为不易,不知朱指挥使有何高见?”
朱骧皱紧眉头思索了半晌,方才说道,“成总管客气了,高见谈不上,我觉得这其实一场对方定地点、我们定时间的公平博弈,怎样才能保证必胜呢?关键是不能公平!”
成敬被他的说法吸引住了:“不能公平?此话怎讲?”
“下官觉得您说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比方很形象,如果我们不知道敌人在哪里发动袭击,黄雀赶到的时候说不定螳螂已经把蝉吃下肚子了,怎么确保安全呢?所以只有事先知道了敌人的埋伏地点,让我们的黄雀就埋伏在螳螂的背后,只有这样,我们的蝉……不,我们小爷才是绝对安全的。”
成敬连连点头:“确实是这样,可怎样才能知道对方的埋伏地点呢?我和小爷身边的护卫猜测了七八个敌人可能埋伏的地点,可总不能把我们的人分散到这些地方啊?那样的话我们又没有了人数的优势了。”
“下官觉得若对方人数如您所说有百余人甚至更多,那必然是早就有些已经就位,但还会有一批要等得到小爷出宫的确切时间后才会就位,所以下官回衙后就先派一批精干探子分布到整个干面胡同,要讲埋伏,谁能比我们锦衣卫更擅于埋伏!等敌人后一批人员就位后,我们就可以确定敌人发动的地点。之后,嘿嘿!”朱骧不是夸口,锦衣卫许多人员都是一隐藏身份就能隐藏几十年的,在对鞑靼和瓦剌战争中都有他们提供情报的功劳,埋伏的功力可算深厚。
成敬抚掌大笑:“果然是好办法!困扰我们好几天都没想出办法的问题让你这么轻松就解决了,果然不愧特务头子!现在我还想知道的是你可以调派多少人手擒拿逆贼?人数太少可不行,你们至少要有二百人,再加上东城兵马司的人,才能够用的。”
朱骧漫不经心地说:“哦!两千!”
“多少!?”成敬震惊了,“你们一共多少人啊!”
“这您知道啊!我们是十四个千户所,大约一万五千人,不过我们职责太多,各有职司,还有相当一部分都在各地甚至外邦,实在只能抽调这么多人了,如果不够,只好将从不当值的大汉将军也借调来,还能再有七八百人。”
“我的意思是怎么也用不了这么多吧!”
朱骧庄容道:“您也知道,我们锦衣卫地位在上值二十六卫中地位超然,可以算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这么重要?可不是因为我们是皇上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而是因为我们还负有侦察缉捕的职能,是皇上的一把刀!现在有人都把刀砍向太子头上了,我们不全力出动还要我们干什么!”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