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小正太> 第八十七章 叛军的路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七章 叛军的路线(1 / 1)

朱见济从东门到南门走了这么一圈,疑惑地问成敬:“夫子说东门有一千五守军,南门有两千,我怎么一路走来,没见有那么多啊!”

成敬答道:“臣说的是总数,但是是轮番上值,各卫所的驻地在皇城外,这些军队分成三拨进来驻守,十天一换班,因此小爷看到的只是总数的三分之一。”

朱见济一算,好家伙,整个皇城才两千多,这么大个皇城,还不就像一把胡椒面撒进一锅汤里?除了城门口兵力集中一些,其他地方其实照顾不那么全面的,南门这六七百兵要分出巡逻的和守卫社稷坛和太庙的,剩下的主要就守卫在承天门和端门这一带,长安左右门能分到多少守兵?如果他们弄到钥匙深夜从长安左门混进来,恐怕真没几个兵丁看见。

朱见济说道:“好了!现在我们模拟的叛军顺利混进了皇城,也和上皇接洽上了,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常宁扶着朱见济下了马,说道:“下一步到了关键的一步,叛军现在没有了退路,因此只能做过河的卒子,一往无前,直到杀进九宫里面才算是修成正果了。臣倒要考考您,小爷以为他们要走哪条路线才能成?”

朱见济用拳头捶着有些发木的大腿,沉吟了一会才道:“我觉得关键其实还是时机的把握,早了不行,晚了不行,必须恰巧赶在父皇起床与百官上朝之前,这样才能偷梁换柱,顶替父皇临朝。这时走午门过金水桥这一条路虽然近,但这是朝廷的要道,尤其是早朝之前,应该早就站满了大汉将军和站殿武士,他们突然闯进来,一定会遭遇到站殿禁军的阻拦,那就变成暴力夺权了,只要打起来,惊动了父皇,那太上皇在近卫面前的威力就不复存在,所以一定要绕过阻拦直接到达皇极殿,因此只能走东华门。有了太上皇为号召,应该可以轻易叫开东上门和东华门。因为父皇是从不走东华门的,东华门的守卫平常见不到父皇,见了太上皇必然不敢阻拦,必能一路顺畅地到达奉天门。”

常宁笑着说:“小爷分析的完全正确,叛军必然会走东华门。因此在臣看来,要预防叛乱,只要在东华门安排一个不怕太上皇呵斥的守门将官就行了。”

成敬一直在旁边听他们分析,此时说道:“臣听常千户和小爷这一番关于叛军作乱的假设初一看匪夷所思,但整个过程丝丝入扣,又完全具有可行性,臣听着就出了一头冷汗。若是真有人用这一套来叛乱,恐怕真的就成事了。不行,我得赶紧去禀报皇上,加强禁城的防守!”说着就急忙要走。

朱见济赶忙拦住他,说:“到目前为止这些都只是假设,你觉得父皇听了你的禀报,是会加强紫禁城的防守呢?还是会加派重兵保护太上皇呢?抑或是像谣言所传的那样上锁灌铅,禁止南宫内外交通,甚至干脆给太上皇进上一杯寿酒?”

成敬听了在原处转开了磨,口里说着:“这可怎么是好?这可怎么是好?”

成敬当然不愿意景泰帝兄弟相残,如果景泰帝真的杀死太上皇,那就背上了杀兄的恶名。但如果不告诉景泰帝,那如果政变真的发生而且成功,那景泰帝很有可能就会被他的哥哥杀死了。成敬在宣德年间就被指派给当时才四五岁还不是郕王的景泰帝,服侍了景泰帝十几年,在他的心里,感情的太平自然会向景泰帝倾斜,自然更不愿意景泰帝被人逼迫退位甚至被害死。

几人在那里看成敬走来走去拿不定主意,孙炯忍不住说道:“成爷,要不咱们先回宫再慢慢合计?这会儿太阳都马上要落山了,咱们再不回宫,宫门可就快落钥了。”

成敬醒过神来,一拍脑袋说:“看我,一遇到点事就糊涂了,咱们这就回宫,常宁快扶小爷上马!”

朱见济摆摆手说道:“骑马骑得腿都木了,我还是和你们一起走着吧!”

“您年纪还小,这样一双小短腿得倒腾到什么时候才能到宫门啊!还是奴婢背着您吧!”永济说着就哈下了腰,让朱见济趴到他的背上。

夕阳把几人的影子拉得老长,长长的影子随着几人一路前行。西边的云彩被染成了金红色,煞是好看。朱见济在永济的背上挥舞着小手,对着夕阳扮着鬼脸。几人先向北,然后沿着筒子河向东去东华门,河水在夕阳下闪动着粼粼的金光,背上空了的小马桑葚撒着欢跑前跑后,

扬起的马鬃也被夕阳染上了一层金光。

到东华门时夕阳已经完全落下,朱见济望着大门上的铜钉问成敬:“夫子,为什么紫禁城的午门、西华门、神武门每扇门的门钉都是九行九列八十一颗,只有东华门的门钉数为纵九横八七十二颗,有什么讲究吗?”

“讲究还是有的,”成敬从沉思中抬起头,微微一笑,“天子之门是‘朱扉金钉,纵横各九’,因九是数字之极,九九八十一颗门钉最能体现帝王的尊贵,亲王府第的门钉即减为‘纵九横七’,那么小爷您的大门规格自然应该高于亲王而低于皇上,所以是八行。”

“明明是紫禁城东门,怎么会是是我的大门……”

“当然是您的大门,您住在东宫,走东门,东方属木,乃是欣欣向荣之意,少一排也有来日方长之意,这东华门就是专门为皇太子设计的,皇帝是不走这个门的。”

“还真是哎!皇帝外出时从来不走东华门的!”德光忽然醒悟似的说道。

常宁疑惑道:“就这么简单?只因为太子走东华门所以八排?我怎么听说紫禁城是刘伯温从天上偷来天宫的图样仿照天宫的样子建造的,为了表示对天帝的敬畏,所以才在东华门去掉一排门钉以示人间帝王与天上玉帝的区别的呢?”

成敬想了想才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以后也照着这样说!”

封建社会就是不缺这种神话故事,通过神话可以强化臣民对皇帝的所谓“天子”的半人半神身份的认识。而老百姓也就盲目的相信了,要不都说“封建迷信”呢!不迷信还不行!你敢不信吗?你要对着皇帝问:“你爹是天子,你也是天子,都是老天爷的儿子,你们到底是父子还是哥俩啊!”看他砍不砍你的脑袋。

朱见济提出自己的疑问:“建北京城的时候刘伯温不是早就死了吗?怎么还能参与紫禁城的营建呢?”

成敬像煞有介事地解释道:“刘伯温参与营建的是南京紫禁城,太宗迁都北京,紫禁城的格局和南京紫禁城是完全一样的,自然还是天宫的样子。”

一边说着就穿过东华门进宫,回到慈庆宫。成敬向朱见济说道:“臣越想越觉得今日小爷和常千户的假设非常有可能会真的发生,即使不发生,也显示出禁军防卫实在是存在很大的漏洞,如果有人利用这些漏洞,将会产生一个非常可怕的结果。所以臣还要回去仔细考虑一番,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向皇上禀报。”成敬又转身对跟着的那几位说:“这事牵涉太过严重,今天你们听到的所有的话都不要对任何人提起,知道吗?”

几人都说知道了,成敬方才退出去回了东厢房。

常宁说:“以卑职看来,这毕竟只是假设,未必会有那么胆大包天的家伙真敢那么做。再说就算真有,只要把守住东华门,要是不放心可以再在东华门附近增加一支几百人的机动禁军,小爷就能请皇上下旨,成总管是不是把事情考虑的太严重了?”

“这事无论怎么朝严重了考虑都不算最严重!”朱见济对常宁说道,这话其实也是说给他自己的,想到历史课本上学到的那段关于南宫复辟的描述,朱见济就觉得心慌气短,毛骨悚然。一个皇帝,被逼迫退位,凄惨地死去,复位后的太上皇朱祁镇把北京保卫战的的民族英雄于谦杀害,而把土木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被说成是“为国殉死,其精神不死”,当成为国捐躯的烈士加以追封,还立碑塑像加以纪念。黑白颠倒何愈于此!再看他重用的大臣,几乎都是帮着他复辟的那些人,纳贿鬻官,擅权横行,还狗咬狗,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朱见济暗暗下决心:“决不能让他复辟!”

朱见济忽然想起常宁为什么总是提起把守东华门,便问道:“你是不是想去把守东华门啊?我可听你说了好几遍了。”

常宁咧嘴一笑:“什么都瞒不过小爷。其实我也觉得只要给他们机会,肯定会有武将扶着太上皇复辟的,要是我在他们的要道上拦截住他们,这该是多大的功劳啊!皇上论功行赏,别说赏我个指挥使,连爵位也有可能啊!要是成爷向皇上禀报了,皇上对南宫加强防守或者把太上皇鸩杀了,没有叛贼,不就没我什么事了嘛!”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