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正太53:更新时间:24--2222:6:3。父子二人又说了一会子话,朱见济把想上金殿参观的心思对景泰帝说了,景泰帝说:“这很好,本来我准备等你大一些再让你参加朝会的,既然你现在就想看朝会的场面,你也别随队站班了,明天我带你坐在御座上看,体会一下君临万民的感觉。” 说.。更
中午皇上便让朱见济陪同用膳。虽为父子,但吃饭并不在一张桌子上。用膳之时,先奏乐,进膳在乾清宫大殿里,朱见济随着景泰帝在一群太监的簇拥下来到乾清宫,一片管弦丝竹之声里景泰帝入殿,面南而坐。朱见济在景泰帝下首左手边的另一桌上,因为是临时安排的朱见济陪吃午饭,所以朱见济的桌子上并不像景泰帝的御案上那样早就摆好了。79992
朱见济先在座位处向皇帝行礼,礼毕,方才入座进膳。朱见济坐下后太监还在用食盒提着菜上菜,朱见济伸头看了看,食盒是内有锦袱衬垫,以作保温之用,太监一盘盘摆好。太监传递膳食时都戴着绛纱袋,将脸侧对着盘子,避免口鼻呼出的气息沾染到膳食上。朱见济一看这不错,还挺讲卫生,都戴着口罩。
朱见济尝了尝,菜也只能说还不冷得扎牙,可以想见早已摆好的景泰帝的御膳应该已经凉透了。从御书房到这里这么远的路,还要先经过尚食局的女官试吃之后才端上来,然后又放了这么久了,不凉透才怪。朱见济看桌子上的食物,感觉颇像后世的自助餐,只是旁边多了几个太监服务员,不用自己端着盘子去取罢了。
菜品有白煮肉、清蒸肉、清蒸鸡、椒醋鹅、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烧猪肉、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鸡、猪耳脆、暴腌肫肝等四五十样。米食有蒸香稻、蒸糯、蒸稷粟、稻粥、薏苡粥、西梁米粥、凉谷米粥、黍秫豆粥、松子菱芡枣实粥等,香米饭、豆汤、三鲜汤、面食有五味蒸面觔、豆沙馅小馒头、八宝馒头、攒馅馒头、香油烧饼、如意饼、荷花饼、方胜饼、菊花饼、葵花饼、芙蓉花饼、蒸卷、海清卷子、蝴蝶卷子,皆一一陈设,朱见济指哪一个,便有服侍的太监给端到面前来。
朱见济拣些还有点热的炖菜吃了几口,却见景泰帝几乎没怎么动筷子,也实在没法吃,朱见济桌子上的菜都有好些冷得上面结了一层白色的油脂了。
这时有太监提着食盒来,说是皇后娘娘送了两个菜来给皇上加饭,景泰帝让呈上,尝了一筷子,对朱见济说道:“你母后送来的菜好吃,你也过来吃些。”
朱见济连忙过去,小太监拿了个杌子放在在景泰帝身边,朱见济尝了些,果然好吃的多。一个是小野鸡汤煨冬笋,一个是银鱼蛋花汤,都是家常的菜,但滋味比满桌的御膳都要好,而且最重要的是还是热的。朱见济和景泰帝都就着这两个菜吃了一碗米饭。
景泰帝叹道:“满桌几十样菜,偏是无下箸处,若不是你母后送了这两个菜来,我父子二人岂不要守着满桌的菜挨饿!”
朱见济劝道:“母后送来的菜是坤宁宫的小厨房里做的,自然可口些。不瞒父皇,儿臣宫里也设着小厨房,儿臣和手底下的这些管事太监也都不在御膳房里取菜了。这时节,冷风朔气的,便是龙肝凤髓,凉了也难以下咽,父皇何不就在这宫里另开一个小厨房,也不拘必得多少盘,反着花样的做来,现做现吃,至少能是热的。”
“嗯,这也使得。太宗皇帝一餐也不过三五个菜,如今朕一餐几十个菜,实在也没有必要。便照你说的吧!宫里的这些伺候的也不必跟着吃冷菜。”
在旁服侍的太监闻听也都面有喜色,他们都是要服侍皇上吃完才能吃的,皇上吃冷的,他们几乎就是吃结了冰的了。若是乾清宫里有了小厨房,他们也可以沾光吃点热乎的了。
饭后,朱见济陪景泰帝说了会子话,便谢了赏,自回慈庆宫去了。
第二日,朱见济五更天便起身,待彩菱彩莲服侍他换了冕服,持了玉圭,便去乾清宫候着。景泰帝却更早起来了,此时正在奉先殿向历代先王神主行礼。
明朝皇帝都有早起的习惯,明初,太祖勤于政事,天还没亮即上朝,在位三十余年,“未尝见日而临百官”,景泰帝是每日四更起床,祭天之后,奏章,处置完毕,谒奉先殿行礼,之后才上朝。
不一会景泰帝回来了,招手让朱见济也上了他的十六人抬的大轿。大轿上十分宽敞,朱见济在景泰帝下首坐了,一路上景泰帝便给朱见济讲为什么这一次要大张旗鼓的封这么多王爷和大臣。原来主要是为了册封朝鲜王,其他人都是陪衬。
前任朝鲜王李珦在去年薨逝了,他的儿子李弘暐继任,今年八月景泰帝寿诞的时候随着朝贡的使团一道来朝贺,顺道请求册封。
对朝鲜王的册封向来都是朝鲜派使臣前来朝拜明朝皇帝,明朝皇帝派人给朝鲜王颁发诰命和印章,颁授国王冕服、各类冠服等,并赏赐一份丰厚的礼物。还从来没有朝鲜王亲自来请求册封的,景泰帝觉得这是四夷心向王化,是大明强盛的体现,对此很高兴,便决定大办。
至于日期,却是朝鲜人主动提出来的,说自己是边鄙之臣,怕礼节不周全,希望让礼部的人教他们礼仪,学会了礼仪再册封,其实是他们借这段时间在北京做起了生意,据说现在各主要街道都有了他们开的药材店,主要卖高丽参。
正说着,奉天殿到了。朱见济扶着景泰帝下了大轿,就听大殿里有太监高声叫道:“皇上驾到!”然后静鞭三响。教坊司悠扬的乐声中景泰帝带着朱见济直接走上御座,高台下满满地文武大臣分列两边,却是一声咳嗽不闻。
景泰帝升座后,乐声停下。随后亲王、郡王等依次上殿。再下来文武众官俯伏,再行赞拜礼,然后各就班站立。
礼部尚书胡滢出班奏道:“兹有新袭爵的王公大臣十七人,请求皇上恩诏册封。臣等奉旨教习演礼已毕,请旨是否予以册封。”
景泰帝说一声:“准!”
首先上殿受封的就是朱见清,今天他还是穿的昨天的冕服,但走路和昨日是大不相同了。他走得十分稳重,几乎看不到肩摇头动,只有衣服的摩擦声和头上的冕旒偶尔发出的细小声音。朱见清走到高台前跪下,便有太监宣读旨意,却比一般的古文更难懂,朱见济根本听不懂都是些什么话。太监宣读完了,朱见清再次叩首,景泰帝便让人将荣王的符宝印信授予他。朱见清再次叩首谢恩,然后站起来,归到亲王一班里。
接下来的是郡王们,景泰帝指着给朱见济讲他们都是谁。最先上殿的是周王系的几个王子,领头的是袭爵的朱子垕,后面的是他的三个弟弟,这次分别被封为汝南王、顺阳王、新安王。然后是鲁王朱肇辉的五个非嫡长子的儿子,分别被封为巨野王、邹平王、安丘王、乐陵王和馆陶王。
朱见济好奇的问:“为什么不先封那个朝鲜王啊?”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