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速记住【燃文书库】,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无弹窗网。(小。.更)明朝小正太2:更新时间:24--27:54:2。朱见济也忍不住露了一小手,左手拿着一个炮仗,拇指掐住捻的根部,右手点着炮仗,然后便在朱见清等人的惊呼声中看着捻子越烧越短,直到快烧到大拇指甲的时候才将炮仗扔出去,炮仗在空中炸成碎片,果然是光如闪电,声似雷鸣,只剩一团烟雾慢慢随风散开。 说.。更
几个人都崇拜的不得了。朱见清一边跳一边拍手:“济哥好厉害啊!再来一炮!”对于他们的崇拜,朱见济觉得实在受之有愧。这是以成年人的心智玩这种小孩子的游戏,该算是作弊!自己小的时候可也不敢这么玩,甚至连像朱见清那样点炮仗都不敢,都是点一堆火然后把炮仗往里边扔的。79263
朱见浚和朱见清也缠着要学,朱见济可不敢让他们扔这种“轰天雷”,炮仗捻烧到最后万一一个扔不迭,在手里炸了可不是耍的!被缠的没办法,朱见济只好想别的方法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我们去路上‘埋地雷’吓唬人吧?”
“什么是‘埋地雷’啊?”朱见清好奇的问。
“我们到宫道的拐角处,看见有人来了,就把点着的炮仗扔出去,等那人走到炮仗的地方,炮仗也正好响,吓他一跳。”朱见济给他解答,“这种玩法和‘轰天雷’恰好相反,点着了要立即扔出去,才能起到吓人一跳的目的。”
三个男孩子都是七岁八岁狗都嫌的时候,对这种恶作剧特别感兴趣,所以朱见济一说他们就都说好,然后兴高采烈地跑去设伏。绣儿和纤儿也跟屁虫一样跟在后面。
“我知道一个地方,最适合‘埋地雷’!”几个人在宫里转来转去找不到个合适的地方,一直没说话的绣儿突然说道。
去到一看,果然很适合“埋地雷”。这是一个曲尺形的拐角,来人处是一条笔直的宫道,一眼就能看清来人的情况,拐过弯来还有几丛灌木丛藏身。
几人在灌木丛里藏好,不一会,负责望风的朱见清就兴奋地小声喊:“来了来了,快准备好。”不一会又说道:“好了,点火!”
朱见济便用香点着朱见浚拿着的炮仗,一点着,朱见浚马上扔出去,炮仗在空中划了个弧形,正落在墙角。脚步声越来越近,正好拐过弯的时候炮仗响了。毫无防备的小太监吓得嗷一声叫,手里的东西一扔就跑了。
朱见清一群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绣儿和纤儿也捂着嘴笑。笑完之后出去打扫战场,小太监扔在地上的是一包糕点,朱见济便让朱见清收起来:“这算是我们的战利品。”在点炮仗吓唬人的间隙了,也捏着糕点吃。说来也怪,这种平时根本不屑吃的糕点此时吃来却格外香甜。
一头午扔出去两挂鞭炮,朱见清扔炮仗的技术越来越纯熟,时间把握也越来越准,已经能让炮仗正好在来人的脚底下响,吓得那人一窜老高。
当然有许多人都会在惊吓之后气势汹汹的寻找罪魁祸首,可是发现是这几位爷之后也就无可奈何了,只是朱见济等人的混世魔王称号经过这些人宣扬变得更加响亮。
正午时候是人经过最多的时候,所以扔得十分过瘾,几人都顾不得去吃午饭,反正也吃了糕点,此时还不饿。但渐渐的人就很少了,大概都有午休的习惯,此时都不出来了。
半天没有生意,几人百无聊赖,商量一下便也各自回去了,约定第二天还来这里“埋地雷”。
但第二天却没能再去,因为那些被吓到的人都去找成敬告状,所以成敬一大早就来劝说。成敬来劝却是因为安全问题不是怕炸伤那些太监,成敬想想都后怕:太子和公主还有两位王爷玩鞭炮,鞭炮还是自己送来的,这要万一受点伤……,自己可是百死莫赎啊!特别是太子不光是皇上的唯一接班人,还是自己儿子的救命恩人。
当然成敬也不能来到就直接把鞭炮没收拉倒,他带了好些没大有危险的“起火”来换。所谓“起火”,又叫“钻天猴”,其实是烟花的一种,看上去就是一根棍上绑着一个鞭炮,不过这种鞭炮里的火药和普通鞭炮里的火药不同:普通鞭炮里的火药是横劲,是把外边包的纸炸开;而这种起火里面的火药是竖劲,火药引燃了不是炸开,而是在尾部喷出气流,这一喷,就把起火送上了天。成敬点了一个给他们看,果然是吱溜一声就飞到了半天空,在空中开出一朵大花。
朱见济等人一看,鞭炮玩不成了。不过这起火看起来也挺好玩,便也就高兴的换了。
看着好玩,但真的自己要玩的时候就很不同了。除了朱见济,他们四个都不敢放。这起火捻子很短,而且还一定要用手捏着上端爆竹才行,否则它根本不朝天上飞。朱见清拿着棍放了一个,结果一撒手,起火就掉在地上,然后就到处钻,还围着朱见清转起了圈,最后在朱见清脚底下炸了。
朱见清吓得再也不敢放了,看朱见清这样,朱见浚和绣儿、纤儿更是连拿都不敢拿。
想了好多方法,插在土里插在雪里都试了,可效果都不理想。不是插得紧了飞不起来,就是插的浅了一着就倒,然后到处追人。
“我们上了成敬的当了,这东西咱们玩不了,还是鞭炮好玩啊!”朱见清说,几人都点头。
“把这东西平放,还到路口去吓唬人,说不定效果更好呢!”朱见浚建议道。
“太难控制方向了,光围着自己转圈,吓唬不着别人,咱们躲在冬青棵子里连个闪避的地方都没有。”朱见清让它追得怕了,连忙出言反对。
“要不我们不和成敬换了,找他再要回我们的鞭炮?”朱见浚又建议道。
“就是因为有人告我们的状,他才来把鞭炮换走的。肯定不能再还给我们了。”朱见济说。
“那我们岂不是没得玩了?要不我们自己去宫外买去?”
“出宫那么容易啊?就算能出去,你觉得宫门卫能让我们带爆竹这种危险品进宫?”
“这也不成,那也不行,难道我们就不玩了?”朱见清渐渐焦躁起来。
“我们可以找小太监们换啊!要不和他们买也行,成敬不许我们放,但是小太监手头上还是有鞭炮的。”想出主意来的竟然是连鞭炮都不敢点的绣儿。
朱见浚和朱见清都拍手赞同,朱见济连忙拦住他们。别人不知道,朱见济却知道成敬的担心。要是真出点什么事故,这个年也就过不好了。
“其实这起火是很好玩的,特别是晚上,在天上烟花四射的特别漂亮。你们不敢放不要紧啊,我放给你们看啊!”朱见济赶紧把他们的注意力往回引,“而且我们玩鞭炮的话,绣儿和纤儿都只能在旁边看着,都不敢玩。有一种‘滴滴金’,晚上拿在手里,又亮又好看,我们一起做呗!”
终于吧他们吸引回来,七嘴八舌地问:“‘滴滴金’是什么?”“那东西怎么玩啊?”“怎么做‘滴滴金’啊?带着我们一起做吧!”
朱见济一一给他们解释着,可是解释了半天也没说明白,这实在是很难口头说明白的,于是就卖关子:“我们做出来你们不就都知道了嘛!”
小时候赶年集,爸爸总会给自己买一大捆“滴滴金”,晚上出去玩的时候就会点上几根,金星闪闪的,是小时候过年的极大乐趣。不过再省着省着,也是不经玩的,很快就没有了,而再买却要等到五天之后的下一个年集,只能眼巴巴的看别人玩。这时爸爸就会手工给自己做一些,自己就一边打下手,一边目不转睛的看。
从回忆中收回来,朱见济说:“做滴滴金就需要两样材料,盐和木炭,都得磨成粉,下面咱们分分工……”
“我们去厨房拿盐。”不等朱见济说完,绣儿和纤儿就抢着说。
“嗯,你们去拿盐。那我们三个去典药局借药碾子来磨木炭。”
到了典药局,找局郎借三个药碾,局郎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局郎派人去取的工夫,朱见济三人就在那里等。闲着无聊,朱见济四处乱看,看到中药柜上上方写着一首诗: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这一首诗里嵌入了许多药材名,又包含进了四时特征,极富趣味。
一边看着诗,一边就在药橱上的中药名称里找诗里面包含的药材名。突然看到有“硝石”,便是心中一动。黑‘火药就是一硫二硝三木炭,现在有了木炭,这里又有硝石,要是再有点硫磺就能配火药了,做成的滴滴金岂不更好玩吗?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硫磺,朱见济便问正垂首相陪的局郎:“你们这里又硫磺吗?”
局郎忙一躬身:“有的有的,这硫黄又叫黄芽、阳侯、将军、黄英,味酸、温,能治腰膝无力、霍乱吐泻、还能镇咳祛痰……”
见这局郎说起来就是没完,朱见济赶紧拦住他:“在哪里?给我找出来!”
局郎便引朱见济到了一个药柜,上面写的却是“阳侯”。朱见济再次感叹:“这些当医生不装逼真的会死啊!硫磺直接叫硫磺不就行了吗?非得起这么些稀奇古怪的名字,他就没打算让外行人看明白啊!”
明朝小正太2: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