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推背图的诅咒> 第一章 三山两水的奥秘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三山两水的奥秘 1(1 / 2)

 (10尒説WWw。[燃^文^书库][www].[774][buy].[com]BooK10.Com鯁噺)推背图的诅咒1:更新时间:2014-07-1912:22:48。延明山,在江西。.html10尒说Www.bOOk10。coM更噺

中国最出人才的三大风水宝地,排第一位的是江西的临川县,延明山便在这临川的附近。8128875

虽然此山的海拔不高,山势也不峻伟险秀,却是连绵起伏,占地极广。

改革开放以后,进山道路虽然也修建几次,但仍有许多山村未能直通大路。

录家场就是这样一个山村。

这村子中其实并没有一家姓录的,之所以叫这样的名字,是因为此处虽然是个偏僻之处,却多出学识超人的秀才、举人,自古常常有人在考试中夺魁,录中甲榜封官得禄,所以此处原先被叫做录甲厂。

但在特殊时期期间,因为要迎合全国的政治运动,这才改名为录家场。

而村中原先保存完好的祭笔祠、攀魁阁也在那个期间被毁得只剩残垣。

录家场所处的地势打眼看并不特别,也就是村前有水塘,村后几座山,和一般山区建村群居的选址没太大区别。

但只要仔细看,你就能看出一些不一样,就是这山村依居的山水非常规整平滑,对称有序,天然出现这样的情景不可谓不奇妙。

首先村后正对的是一座圆顶坡岭,无崖无削,也无枯败露石。

全被不高的植被覆盖,就像个绿色毛绒的窝头。

在这圆顶坡岭东西两侧稍靠后些,各有一座斜顶峰,所谓斜顶峰,是指顶为半圆,一侧稍斜为坡,另一侧则显得陡立一些,是需要手脚并要才能攀上。

奇特的是,从南面远看,这两座峰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不单高矮相等,连山型也极为相近。

而且这两座山的山体,同样是绿植覆盖,无一点枯败之相。

更为奇妙的是,这两峰与中间圆顶坡岭的相夹处各有一道晶莹喧嚣而下,那是两条对称而下的溪流,从两侧流下后,环绕过整个村子,再一同汇入到村前水塘中。

当水塘中积聚满了时,水又会从南侧塘沿溢出,流到村南面面积不算大的田地中。

再有让人称奇的倒不是从山形上可以看出的,而是要从村志上才能知道,就是此处自有人发现、居住直到现在,那两条溪流从没有枯竭断流过。

俗话说,山里人靠活的是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

所以这录家场,除了多出有学问的人外,还是个旱涝保收的福地。

只要没有山外的动乱纷扰涉及,总能自给自足保得温饱。

村志中也有关于录家场风水的记载,说是明宣德年,村中一位官至副五品的中枢院正事,衣锦还乡时带回来一位风水先生,看了此地风水后,称此地为风水中的冠戴格,三山成型如官帽,两溪环流如官带,为出人头地、升官高迁之吉相。

所以那时这五品正事才出资修下攀魁阁。

但后来在清嘉庆年间,村中又出了一位正五品的内务府修撰,他在做官前寒窗苦读时,曾遇到一个游方道士,这道士告诉他,此地风水为托笔格,三山成型有如笔托架,一方水塘为笔砚,此处应多出饱学之士,就算做官后,也应多做从文治学的职务,这才能仕途平稳。

这正五品的修撰就是听从了那道士的话,一生官路稳妥,未遇惊险。

老归田园后,出资修建了祭笔祠,并将这祭笔祠作为村中孩童读书之所。

而现在依旧生活在这村中的老瞎子,早年间曾靠算命吃过饭。

虽然他的双眼看不到风水,但当年他刚被他那哑巴义子带引进村子后,听完别人对周围景象的描述,就再也不肯离开这个地方,出钱请人在圆顶坡岭下搭房而居。

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这三座山是个大元宝,这两边水是个转运轮环。

瞎子带着哑巴义子住在录家场,没给村里添什么负担。

这也是事先说好的,这样村委会才同意他们落下脚的。

这一老一少两个残疾,自己在屋后坡上平出一块地,种下一些花花草草。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