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南明玉碎> 第十四回 三桂智取山海关,鼠疫横行燕京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回 三桂智取山海关,鼠疫横行燕京城(1 / 2)



第十四回三桂智取山海关,鼠疫横行燕京城

山海卫

京东第一府滦州府至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百里之距(今卢龙县到山海关地图显示直线距离117.2公里),吴三桂奉诏勤王走了整整十八天之久,可此番智取山海关仅仅五天便奔袭到了山海卫(备注非山海关)。

“伯爷,与末将一万兵马定攻下山海关……”副将杨坤请战道。

“诸位怎么看?”吴三桂并未之言拒绝杨坤,灭去其好战的势头。

“山海关乃险峻之地易守难攻,下民以为应智取上策,唐通并不知晓我等要攻占山海关,且其与伯爷关系甚密,使用瞒天过海之计可取山海关。”谋士万宪捋了捋胡须道,“伯爷可亲领兵马伪造大顺令书一封,借口协防山海关抵御北虏,由榆关正面进入。若唐通信以为真,伯爷可轻而易举拿下山海关……”

“下民附议,伯爷领兵同时可以分兵四万由高第总兵亲统,分别从界岭口至干涧口长城奔袭山海关,这两处守备兵力空虚且道路宽敞适合铁骑奔袭,此二处必有一处可以最小伤亡拿下山海关,此乃以防万一之举,望伯爷采纳!”谋士平指向东边远处的山坳道。

“好计谋,便依二位先生之言,传军令:本镇亲领兵马两万直奔榆关,高第总兵携兵马三万以本镇狼烟为号分别从界岭口至干涧口长城奔袭山海关!其余民众原地待命,等拿下山海关再行进驻扎。”吴三桂仍有几分不放心山海关毕竟险要之地,自己安危才是重中之重,唐通部八千兵马自己若要以防万一最起码得两倍之数。

“嗨……末将遵命……”一众将领纷纷领命道。

山海关城

明长城顺着燕山山脉蜿蜒绵亘而下,绕经角山,与大海相接,气势磅礴,凸现出山海关依山傍海(没有强大的海军没办法围死,这也是清军攻不下山海关的原因,海军不行)、地势险要的特色,因此自古以来就是险要关隘,称之为“天下第一关”,而“枕山傍海,辽蓟咽喉”是它真实写照。山海关关城坐落在山、海之间的夹道中,由七座城堡、十大关隘以及万里长城上众多的敌台、墩台组建而成,将山、海、关混合融成一体,如虎踞龙盘扼守着咽喉要地。关城呈方形,设四门:东门镇远以及西门迎思,南门望洋,北门威远,门上都筑城楼,钟鼓楼处于城中心。

“咚……咚……”一阵嘹亮的鼓声由钟鼓楼发出响彻整个山海关……

“报定西伯镇远门方向出现一支来路不明的军队……”一镇远门守卫粗声禀报道。

“镇远门乃后方,竟出现这种事?速与本伯前往镇远门……”唐通携一众将领火速前往镇远门。

“速速关闭城门城楼戒严……”镇远门上一位守将急匆匆地大喊命令守兵,猛一回头看见定西伯唐通率众将前来,连忙叩拜道,“伯爷!”

“李守备,前方军队可查明?”定西伯唐通眺望远方一支黑压压的军队沿着山道蜿蜒而来。

“禀伯爷,事出突然,末将已经派哨卫前去探报!眼下只有关闭城门戒严以防万一……”李守备嗨身回道。

“传本伯令山海关戒严,所有城门迅速关闭,军械器材一一备好准备迎战……”唐通也是久战沙场之人,无论来着何人十分有必要戒严守备以防万一……

过了一刻钟,镇远门远处那支黑压压的军队逐渐清晰,一面黑红色大纛旗镶着“顺”字和一面小纛旗镶着“吴”字映入眼帘……

“哈哈……原来是平西伯……”唐通一阵大笑道……

吴三桂(字:长伯)率着两万辽西铁骑重回山海关,他仰面而望那熟悉的镇远城,楼外悬挂着“天下第一关”的巨匾,若说山海关还有什么他放不下的,当属这块1472年进士肖显提笔的巨匾……

“长伯兄!丰润一别今日又见面了,此番率众前来不知所谓何事?”唐通(字:达轩)站在镇远门之上大声问道。

“达轩贤弟,愚兄思念贤弟,君上恐北虏南下弟不敌,愚兄请命协守,特派为兄持兵马两万援守以防万一,此乃兵政府诏命!”吴三桂骑在马上从袖中取出一本诏书挥了挥手示意唐通道。

唐通未来及静心思虑便准备挥手道:“开城门……”

镇远门就这样缓缓开启……

唐通旁侧李守备阻止道:“伯爷,北虏并未有任何异象,临行时副军师林泉再三嘱托以防生变,我等应先查阅诏命真伪方可开启城门……”

唐通思忖了一番道:“长伯兄可否将诏书递于愚弟一观,长伯兄也好复命……”

“冲啊……拿下山海关……冲啊……”吴三桂知道诏书是假,而此刻城门已经半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急忙大吼命令道。

黑晃晃的辽西铁骑如同草原的狼群涌入镇远门不到半个时辰,整个山海关全部被吴三桂拿下,吴三桂以三十六计瞒天过海之计骗取唐通信任智取山海关,唐通惨败八千兵马仓促之下,也带了数百残兵逃离山海关,一直逃亡到关城西北的一片石才临时驻扎停留。而与此同时李岩书信姗姗来迟一切都晚了,唐通则以八百里加急军报速递大顺李自成:吴三桂反了,山海关丢了……

燕京炼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崇祯十七年三月至四月,也是大顺元年三月至四月,整个燕京沦为人间炼狱。沉积半月之久的鼠疫大面积爆发(鼠疫发病期约为二十天,很多大顺士兵将领都是在进京二十天后发病),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时期,死亡人数以千万计,步入了人类历史烈性传染病高峰期。而明末清初诗人师道南亲身经历燕京鼠疫,其作诗《鼠死行》曰:

“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渗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多,忽死两人横截路。夜死人,不敢哭,疫鬼吐气灯摇绿。须臾风起灯忽无,人鬼尸棺暗同屋。乌啼不断,犬泣时闻。人含鬼色,鬼夺人神。白日逢人多是鬼,黄昏遇鬼反疑人。人死满地人烟倒,人骨渐被风吹老。田禾无人收,官租向谁考。我欲骑天龙,上天府,呼天公,乞天母,洒天浆,散天乳,酥透九原千丈土,地下人人都活归,黄泉化作回春雨”。

此诗文记载了当时燕京鼠疫横行,沦为炼狱的残酷情形,而据洪亮吉《北江诗话》记载:诗人师道南作完几日后,得鼠疫而亡,尚不及而立之年,便随着这场鼠疫消散在历史洪流之中……

熊熊烈火焚烧着还未腐的尸体,散发出的恶臭味充斥弥漫了整个燕京城,氤氲的云如同死神降临前的黑幕,天穹之中没有一只活物,地上死尸堆积如山没有一丝生机,庆幸之余还能看到几只乌鸦欢快低飞吮吸着腐尸肉汁,不过片刻黑鸦眼角流出黑血成为燕京亡魂祭品,一切又重归死寂……

“哒哒……哒哒……”一阵马踏青石的声音此刻显得分外明朗……

黑色的骏马粗气直喘,黑白相间的吐沫信子不住的流淌,马背上的探马和着马蹄声咳嗽不停,时不时咳出几口黑红色的鲜血……

“八……百里……加急……”与死神一步之遥的探马最终还是赶到东华门军师府门口,连同骏马崩死在阴云之下……

“山海关加急……山海关加急……”军师府门口守卫顾不得探马拾起军报飞奔入内堂。

“吴三桂反叛占领山海关……”军师宋献策还未看完,拿着信便直奔李岩住处,连防护鼠疫的护面绢巾都来不及携带。

“贤弟啊!贤弟,吴三桂反叛占领山海关……”宋献策觉得李岩真是料事如神,这等事都被他言中,他此刻心中必有解救之法,迫切询问,“贤弟,以为当下如何是好?”

“兄长出行怎么不携带护面绢巾?”李岩急忙起身准备前往内庭去取护面绢巾。

“贤弟,这种情形如何还顾得鼠疫?当下如何是好啊!”宋献策拉住李岩道。

“红衣速去取块护面绢巾给献策系上!”李岩便唤了声红娘子道,“献策莫急,愚弟以为只需将明文通告免去辽西将领和乡绅商贾大顺所有助饷之数,安抚吴三桂及辽西将领家眷以书信再行劝降便可,而军事上不采取任何举动为上策。”

“贤弟,前两条愚兄认为可取,当若不以重兵威胁恐其不会再降!”宋献策带着几分质疑道。

“兄长,其未降之时重兵可起威慑之用。可如今其再次反叛,‘夷夏之防’已有两千年矣,今日若不以重兵逼迫,辽西将领和乡绅商贾断不会行投靠北虏之事;反之,若以重兵威胁招徕的不仅辽西五万铁骑,很有可能有北虏之兵,此乃下策也;若非要用兵,愚弟建议速战速决凭燕京全部兵马以雷霆之势解决辽西五万铁骑,重新派候将驻守山海关再做从长计议,断不可再行威逼利诱之事!”李岩将自己对山海关之局做了一一详解。

“为兄明了,林泉速与为兄前往乾清宫面圣奏议!”宋献策兴奋之余拉着李岩欲走出门外……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