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忠义护国水浒传> 第四章 中武举杨志征西夏 做监军高俅纵军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中武举杨志征西夏 做监军高俅纵军兵(2 / 2)

几人又续说些闲话后,此时比武场上已是如火如荼,各个施展武艺,摩拳擦掌。众人当中有一人最为出众,众人早已看在眼里,只见这人二十初头年纪,七尺五六的身材,生的虎体狼腰,面相刚强,只是左脸上有好大一块青记,这后生似乎很是在意脸上的青记,总是将带有宽大帽檐的范阳毡笠(毛制四边宽檐帽)压的低低的,此人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士,自幼在东京长大,唤作杨志。

话说这时正是比试弓箭,杨志见多有射中靶心者,心想如果自己也只是射中靶心,哪里显得出手段,急叫人将靶移到百步之外。众人看时,那杨志施展气力拉满弓弦,嗖的一箭正中靶心,登时满堂喝彩,众皆赞叹不已。

只听众人之中一人厉声道:“射中死靶,何足道哉?看我遥空射箭!”

众人看时,但见这人二十一二年纪,穿一领绣金黑锦袍,生的身长八尺,圆臂蜂腰,剑眉斜飞,威风凛凛,此人乃东京人士,唤作韩滔。

韩滔说罢,遥空待那看了多时的飞雕飞下,只见弓开满月,箭似流星,只一箭将那飞雕射落,众皆失色。

杨志看时说道:“你且射得那雕,哪个能射的中我?你与我来比试!”

韩滔听罢拽起弓弦就要射向杨志,旁边急忙劝住,说到只要胜出不愁二人没机会比试。

果不其然,经过比斗,最终只剩下杨志与韩滔两人。此番比试马战,二人各穿衣甲,乘上战马,杨志手持铁枪,韩滔横过枣木槊。只听一声号令,校场鼓声震天,二人挥舞兵器,发喊冲来,两马相交,二人各施展平生所学,定要争夺状元,两个奋勇厮杀近三十合,韩滔渐渐招架不住,杨志卖个破绽,韩滔急忙戳去,杨志趁势一闪反让韩滔露出空当,只一枪将韩滔刺下马去,所幸比武使用乃是无锋钝刃,所以韩滔无碍。杨志获胜博得满堂喝彩,杨志欢天喜地答谢众人鼓励,众人因见杨志武艺高强,强似猛兽,因此给他起个绰号,唤作“青面兽”。陈王赵佖亲自认证其为武状元。

此时宣赞看着杨志感叹道:“这枪法…杨家将?这青脸汉子武艺不俗!不俗。”

那边党世英听了,故作高深的不屑道:“有甚稀罕?此人非我敌手。”

党世雄劝到:“哥哥莫要如此小视,这杨志武艺非同小可。”

宣赞冷笑:“没见识的村野匹夫,连威震天下的杨家枪法都不识得,也敢胡乱夸口。”

话说众人散去后,有那执掌分掉的官员等待杨志送礼,杨志生性正直不懂官场这套,那官员等了许久见杨志也没“表示”,只将他打发到禁军中当个普通官兵,说等立功再行迁升。其实正常的话,武状元本可以到地方或边疆担任个统兵的。

杨志见是如此分配,心中感叹:“想不到即便考取了功名,也不过如此,朝廷啊,朝廷,你真是不开眼。”

此时的韩滔得了榜眼,却无心留在禁军只当个官军,他离开校场时回望着说道:“此次中不了武举全因遇到这等高手,无妨,下次我定要中得!”

再说这高俅回到府后,正心里合计要用这杨志,一听对杨志是如此的安排,不禁心中大喜,心想我在危难之时拉他一把,他定会为我效力。高俅叫人去请杨志,向其说明自己的来意。杨志对高俅也说明了自己的出身,原来他是三代将门之后,抗辽名将武候杨令公的子孙、杨三郎,杨勋的后人,杨志父的亲杨再礼正是杨正心的叔伯哥哥。

看官听说,武候杨令公为何人?杨令公名为杨业,随读书不多,但却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其人骁勇善骑射,世称“无敌”。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三月,杨业仗一口“九环金锋刀”,在雁门关横扫辽军,威震北国,辽人但见杨业旗号,即刻逃遁,逼得辽主止息兵戈。宋太宗赵光义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杨业为副主将,主将潘美、刺史王侁、护军刘文裕不听杨业良言,贪功求名,致使战败。杨业被困天狼山盼救兵不到,率军奋力突围,亲杀上百敌人,己方士兵死伤殆尽,杨业浑身受伤十多处,战马负伤倒地,力竭被擒。杨业不降,悲愤长叹:“圣上待我很甚厚,我生平夙愿收复燕云、守卫边疆,不想今反被奸臣所累,致使兵败,今唯死而已!”因此绝食三天而亡。杨三郎,杨勋乃是杨业的第三子,后于征辽的幽州战役时战死于金沙滩。

有诗赞到:

汉家飞将领熊罴,

死战燕山护我师;

威信仇方名不来,

至今奚虏奉遗祠。

话说高俅劝杨志到:“状元不必担忧,那等贪官污吏屈煞了英雄,着实可恨,我当于圣上面前保奏英雄。不知道英雄可愿与我前往西夏战场?在那边但要立功也可光宗耀祖!”

杨志急忙称谢,说道:“我高俅别无他求,只望一刀一枪在边疆上博一个封妻荫子,也算不辱没了祖宗。”

高俅就命杨志为军校跟随出征,同时封李伯暄为参谋,牛邦曦为护卫,党家兄弟都为军校。那党世英见请了杨志,虽表面上以礼相待,但多不以为然,常有挑衅之意,杨志因碍于前程,只装作不知。

一切准备完毕后,高俅催动大军出征,那宋徽宗亲自相送,文武官员多有善于巴结者也都来饯行,高俅顿觉威风凛凛,俨然已经成了一位威武的将军。饮过饯行酒后高俅攀鞍上马,望前线进发。

话说此时的西夏崇宗皇帝李乾顺,听了亲弟,晋王李察哥的计策,乃是采用“围魏救赵”,趁宋军兵力集中于宋夏边境的东线战场时,到没人注意的西线开辟第二战场,攻打河湟地区(今黄河上游、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的宋军,从而解除战况的危急,避免宋军巩固河湟地区后,从西线出兵与东边的宋军主力形成包夹西夏之势。

李乾顺听了此计犹豫不决,对察哥说道:“我大夏兵力东实西虚,西线兵力如今抵御宋军尚且困难,宋朝人口又远远多于我国,分为两线我们是耗不过他们的,似此又如何能做到两线兼顾呢?”

李察哥听后胸有成竹的笑道:“陛下毋忧,听臣一番话后定然茅塞顿开。我计可行原因有三,其一:正因我大夏兵少,所以宋朝绝难料想我等会于西线发动奇袭,此正乃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定杀宋军个措手不及;其二:虽然西线河湟地区尚有王厚、高永年等辈驻守,但精锐却已随童贯调往东线战场;其三:正乃天赐良机,吐蕃小王子溪赊罗撒因被宋朝亡国,现今正投奔而来,打算借结盟复国。虽然他在吐蕃诸部中最有影响力的宗喀国已经灭亡,但在大多羌人心中他仍然是一呼百应的人物。我大夏对吐蕃诸部的拉拢也很成功,这样就可以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李乾顺听罢大喜,急命李察哥为主将集结兵力,准备带领溪赊罗撒及吐蕃大酋多罗巴往河湟地区进发,决心打通西线战场,渡过湟水反攻宋军。

李察哥领命后一边集结军队,准备兵器、马匹及粮草等军用物资,一面命使者暗中去结连诸羌,羌人一听吐蕃王子溪赊罗撒回来复国了,当即连连响应,或明或暗集结兵力等候。

再说这高俅一军向西夏战场行军,那高俅军纪不严,不懂治军,只是纵容军士沿路抢劫百姓,致使所过州府的百姓尽皆受害。高俅暗想,我也有今日这等“要人生死”的本事,我落难之时哪个肯去救我?今日你们这些百姓也休指望我去救你!

话说这一日正路过一处村庄,军队在此驻军歇息。有几名军卒又去村里寻觅酒食,那些村野百姓哪里有什么好酒,几个军士寻了半天只得了些村酒,只得寻了家宽敞干净的人家摆上酒来,将几个百姓家养的鸡抓来杀掉,全都炖了来下酒,那些百姓哪个敢说不字,只得暗自叫苦。

几杯酒下肚,其中一个中年军卒见这家主人的妻子貌美,笑着说道:“你那婆娘过来敬老爷们吃酒!”

那女子听了吓的魂不附体,只得往丈夫身后躲藏,那主人也不知所措。

中年军卒见了,发怒道:“你们这等下做东西!老爷们要去前线拼死拼活保全你们一家性命,叫你陪老爷们吃些酒你却这般扭捏,休在我面前装出一副三贞九烈的模样!”

说罢那军卒上前一把拉住那女子的手就往桌边拽,他丈夫急忙上前阻拦,桌边起身两个军卒,向前将那主人放倒,一顿拳打脚踢,直打的那人昏死过去。门口看见的村民也有几个年轻气盛的,都要进来与军卒相斗,只见其中一个身材魁副的军卒将腰刀往桌上一拍,怒视那几个要来帮忙的,那几个见他有兵刃,都怕伤了性命,各自走了。

中年军卒一把抱那女子入怀,就于桌边强灌她酒,那女子哪里肯从,弄的酒湿衣襟,几个军卒都发出淫笑。就在这时又有一个军卒从门外走进来,众人看时此人生的彪型八尺,面目丑恶,是个少年人。中年军卒见他身着自己军队的服饰就请他同坐,几个军卒都来打招呼,劝他吃酒,少年军卒就坐在了背身是门口的位置。

魁梧军汉说道:“兄弟无需拘谨,看你年纪就知道是初闯世,这当兵的门道以后可多要和我们学着点。”

那少年也没回他的话,眼睛只不停的看着几个人和屋内的情况,最后目光落在了那女子身上,此时那女子见反抗不过军卒,只得由他抱着,双眼不停的在流泪。

那中年军卒见这少年不停看这女子,咧着嘴笑道:“你小子从没亲近过女人吧?来!今天就让你也抱上一抱。”

说罢就将那女子推给这少年,那女子不知所措只是哭泣。就在此时那少年一把拉过女子,将他顺势甩到门口,随后手起一拳当头打翻中年军卒,旁边魁梧军卒待要拿刀,早被这少年手疾眼快一手按刀于桌上,一手顺手提起酒碗照他天灵就是一下,随后一脚将他踢翻在地。其他几个军卒见事不对头刚要起身,却被这少年先一步掀翻桌子将他几人带倒,少年又趁势抄起坐下的木椅,提起来痛打那几名军卒,直打的几人抱头鼠窜,却因这少年堵住门口无路可逃。

那中年军卒抱着脑袋在地上求饶:“好汉你别打了!我们下次再也不敢了!”

其他几人也连连求饶。

那少年对着几人说道:“你们几条老狗,再来侵扰百姓,将你们全都炖了下酒!”

少年让开门口,几个军卒脚底抹油,飞也似的逃命。这少年走出门外见那女子口称恩人叩拜自己,连忙搀扶起来。少年笑了一下,却因容貌丑恶把那女子吓了一跳。

少年摇头道:“你们这些女人怎么都只看人外表,难道我长得丑陋就一定是恶人吗?”

那女子也听不懂少年说些什么,只是一个劲的称谢,少年与她道别后,大摇大摆的晃出村去,向军营走去。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