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越为了稳定军心,急忙劝住。蔡瑁将王威赶出襄阳城后,便与张允一起随同使者来到樊城拜见曹操,言道:“因为新任荆州牧刘琮年纪幼小,疏于礼节,所以特遣臣等二人前来迎接丞相。”
曹操问道:“荆州现有军马、钱粮各多少啊?”
蔡瑁回道:“战马五万匹,步兵十五万左右,水军有八万,总计二十八万兵马。钱粮大都囤积在江陵,其余各处郡县也可以支撑一年左右。”
曹操微微一笑,道:“那么战船有多少呢?不知是何人掌管水军?”
蔡瑁道:“大小战船共计七千余只,原本是某二人一同掌管。”曹操心中暗喜,于是当面亲笔上表天子,拟任蔡瑁为从事中郎、水军大都督、汉阳亭侯;张允为助波校尉、水军副都督、顺应侯。二人大喜,跪拜谢恩。
使者派发出去之后,曹操又道:“既然刘景升已经病亡,其子刘琮愿意归顺朝廷,我一定会表奏天子,封其永远任为荆州牧。”
蔡瑁大喜过望,跪地顿首道:“多谢丞相大恩,下官想要将此喜讯回报我主。”曹操眼睛一瞪。
蔡瑁急忙改口道:“旧主,旧主!”曹操这才点头应允,蔡瑁、张允拜辞而去。
荀攸在旁边观察了许久,待蔡、张二人离开之后,便道:“主公!以愚看来,这蔡瑁、张允乃是两个阿谀谄佞之徒,主公如此为他们加官封爵,更以水军都督重任赋予,只恐旁人不服啊!”
曹操笑道:“我如何不知道这二位是何种人?只因为我军都是北方部队,极不擅长水战。如今不得已而任用二人,等到扫平江东之后,再做道理。”直到此时,荀攸方才对于曹操如何用人极为佩服。
却说蔡瑁、张允回到襄阳拜见刘琮,言道:“曹丞相已经同意上表天子,保奏主公永远是荆州牧。”刘琮闻言,大为欢喜,急忙入后堂与母亲转诉。
第二天,刘琮与蔡夫人率领文武众官,携带着印缓兵符等物,亲自渡江前来拜迎曹操。传令官飞马回报,曹操闻讯,心中大慰,于是引着随征军将,在刘琮的陪伴下一同进驻襄阳城。蔡瑁传令襄阳城中所有百姓尽皆出户,来到街道两侧跪拜迎接。曹操坐在车上,向两边的民众摆手示意,举止甚是潇洒。
众人一行进入到府中坐定,曹操宣召蒯越近前,然后笑道:“我得到襄阳没有什么可高兴的,真正让我欢喜的是蒯异度今后可以在我身边赐教了。”随即加封其为光禄勋,位列为九卿之内;傅巽为从事、关内侯;王粲为丞相掾、关内侯。随后又当着众人之面,表奏刘琮为青州牧,即刻起程。
刘琮闻命大惊,连忙上前拜辞道:“刘琮年纪幼小,不愿再居官职,情愿在此守护父母乡土。”
曹操道:“你本为汉室宗亲,如今南方未定,只恐在荆襄之地招人谋害。青州临近帝都,可以早晚侍奉天子。待荆襄九郡平定之后,你再回来做荆州牧。”刘琮再三推辞,曹操只是不准。刘琮无奈,只得与母亲蔡夫人一同奔赴青州。
二人出门之后,曹操唤来于禁嘱咐道:“你可以于明日引着本部轻骑兵,追上刘琮母子,不问缘由,杀之而绝后患。”于禁得令而出。
第二天,于禁引着本部追上刘琮,大声喝道:“刘琮母子密谋造反,我等特来为朝廷征讨逆贼。”蔡夫人抱着刘琮放声大哭。将军王威跟随在刘琮母子身边,听到于禁如此喝令,连忙挺枪跃马而出,道:“刘公子乃汉室宗亲,岂会背叛朝廷?于将军奉得曹丞相之命前来赶杀,莫非其中有人怀揣篡逆皇位之意?”
于禁心想:“王将军此言不错,刘琮倘若如此不明不白的死了,却当真有损丞相威名!”于是引军而退,回去将王威所言转诉给曹操。那曹操想了一下,随即重赏于禁处理得当,由得刘琮自往青州而去。
后来曹操唯恐刘琮在青州募集军士,图谋造反,于是不用多长时间,便又出一纸奏章,向天子建议将刘琮宣诏入宫任为谏议大夫,封为列侯。从此刘琮进入朝廷为官,便再也没有消息了。
曹操又令人引军前往隆中搜寻孔明家中妻小以及亲戚,却不知众人去向。原来孔明早已事先令人将家人安顿至三江口隐避。襄阳平定之后,军师荀攸进言道:“江陵县乃荆州附属重地。刘备倘若移军江陵为基础,进一步占据荆州,我军不易攻取。”
曹操笑道:“我来荆州不是为了除掉刘表的,而是特意为刘玄德而来。”于是下令在襄阳诸将之中选一人为前部先锋,为大军开道。曹操仔细看了看众官,忽然道:“怎么不见文仲业呢?”蔡瑁闻言,急忙亲自出去前往召唤,文聘这才前来拜见。
曹操问道:“文聘将军为何来得这般迟缓呢?”
文聘施礼答道:“在此之前,文某没有能够尽心辅佐刘荆州一起侍奉朝廷,这是让我羞愧的事情。如今荆州虽然已经归附了朝廷,但是我仍然希望可以据守此地而不辜负刘氏家族对我的恩惠。如今刘荆州的子嗣已经被派往青州,便是连这样的设想,文某也不能实现了。只因为我心中实在是悲伤难过,所以才没有早些时候前来拜见丞相。”说过这些话之后,只见文聘潸然泪下。
曹操见此情形,不禁长叹一声,起身向文聘施礼道:“文仲业啊!您真是一位忠臣啊。”众官纷纷唏嘘不已。
正在此时,门外探子飞马回报,道:“刘备带领数十万百姓日行十余里,现在距离襄阳路程大约有三百余里。”曹操随即下令,任命文聘为行军校尉,协助“虎豹骑”首领曹纯作为先头部队火速前往追击刘备。曹操亲统大军陆续发兵,随后跟进。
却说玄德引着几千军马护着数十万百姓,一步一挨地往江陵县进发。赵云、裴鸿负责保护众官员家中老小,益德、吴匡引军断后。
孔明看着队伍行进速度极为缓慢,忽然想起一事,然后对玄德道:“主公!如今云长已经往江夏去了几日,却丝毫不见回音,不知出了什么状况。”
玄德道:“倘若云长援军不到,我军无法阻击曹操的追赶。看来只好劳烦军师亲自前往才好,料想刘琦贤侄感念先生昔日相救之恩,看到先生亲自拜访江夏,必然会起倾城之兵前来相救。”孔明担心玄德的安危,不肯就此离去,心中极为犹豫。玄德只得再三催促,孔明方才与刘封引着五百军士星夜前往江夏求救去了。
当日,玄德等人正行走间,忽然后面飞马来报:“曹操夺了襄阳,将刘琮遣往青州,又命大将文聘协助曹操精锐部队‘虎豹骑’首领曹纯星夜赶来。”
玄德大惊,道:“如此这般,我军极难应付。”
简雍道:“曹操如此行军,不到明日午时便可追到。主公可以独自骑马先行,追兵我等尽力抵挡。”
玄德道:“新野、樊城、襄阳,三处百姓愿意不辞辛苦而跟随我来到此地,刘备宁可死了,也不能离弃众人。”
简雍道:“主公倘若持大义而不忍离去,祸事将不会太远了。”
玄德沉思片刻,问左右百姓道:“前面是什么地方?”
百姓道:“回禀皇叔!往前面不远处乃是当阳县,此间道路旁边有一座小山,名曰景山。”玄德下令全军护着百姓们往景山上驻扎。众人来到山林中休息时黄昏将近,百姓就地埋锅造饭,其中不少人心中留恋故土,不禁小声哭泣。
当夜,众人休息到临近五更时分,只听得东北角喊声震天而来。玄德猛然惊醒,慌忙披挂上马引着本部精兵二千余人下山前往迎敌。曹军骑兵犹如潮水掩杀过来,其势不可阻挡,玄德手下军士相继倒地,幸亏关平、周仓拼力死战,才保得玄德未受皮肉外伤。正在此形势危急时刻,山上突然一人大喝数声,直如天上雷公作响,原来是益德挺矛跃马飞驰而下。曹纯指挥“虎豹骑”蜂拥而上,却被益德丈八蛇矛横着一扫,顿时将冲在最前面的四五人一起挥落马下,其他众军士见此人如此威猛,谁敢向前。
文聘突然引军杀到,正与玄德撞个迎面,只听玄德骂道:“背主之徒!你还有脸来与我相见吗?”文聘想起玄德昔日在荆襄九郡的威望,顿时自己满面通红,引兵羞愧而去。曹纯见文聘已经退军,自己手下的精兵又十分畏惧益德,于是引着精兵直往山上去了。益德保着玄德,一路往当阳县奔走,玄德问道:“数十万百姓可都安好?”
益德道:“我只管大哥死活,其他众人如何都能照顾周全?”玄德长叹一声,回头一看,只有关平、周仓、吴匡引着数百骑跟随,其余所有百姓、众官家中老小,以及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人都不知下落。
待奔至天明,来到一片树林之中,众人方才下马休息,玄德垂泪道:“数十万生灵只因恋着跟随我等才遭此大难,诸将以及家中老小尚不知存亡,便是土木之人,也不可能不悲伤哭泣!”
玄德正在悲痛之时,突然有人喊道:“糜将军回来了。”只见糜芳引着一百余骑护着云长、益德家中老少踉跄而来。糜芳喊道:“主公!赵子龙已经反投曹操去了!”
玄德叱道:“子龙是我故交,绝无可能投靠曹操!”
糜芳道:“他见我护着云长、益德家小,理也不理,直往东北方向而去!此人必是见我等势穷力尽,而要投奔曹操,贪图荣华富贵!”
玄德道:“子龙与我相伴于患难之中,其心坚如铁石,富贵如何能够将他动摇。”
益德也大声喊道:“子龙乃是我的兄弟,他往东北而去必有道理,待我亲自前往寻找。”
关平道:“三叔不可轻易离去,倘若曹军绕道而来,我等未必可以保全主公!”
益德愣了一下,心道:“只挂念着子龙,却把兄长忘了。”于是道:“你等却在此间暂时休息。刚才大家一路奔走路过长板桥,我见那里河水湍急。现在我与吴匡去那里守住,曹操便是有百万大军,也休想轻易渡河而来。”
玄德道:“三弟,你匹马孤身,如何能够守得住?”
益德哪里肯听,转身与吴匡引着二十余骑来到长坂桥。益德见桥头道路两侧皆有树林,于是猛然思得一计,只教吴匡引着二十余骑分别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然后于树林之内随意往来驰骋。只见林中顿时烟土弥漫,再将旗帜插在其中,更显林中到处存有伏兵。
此时,只见益德独自横矛立马站在桥上,眼睛时刻往东北方向观望动静。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