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曹操接受了袁尚部将冯礼的投降,并且问计于他,应当如何攻破城池。只听冯礼道:“城门墙壁甚是厚固,不可强攻硬击。丞相可以发掘地道,趁夜深人静时,出其不意而攻入城内。”此言与曹操心中所想正好相符,于是面呈喜色,便令冯礼引五百壮士,等到第二天深夜挖掘地道而入城打开南门。
审配在城中得知冯礼出城到曹操营中投降,于是叮嘱守卫加紧防范,每夜他亲自登城视察军情。第二天夜里,审配登上城楼远远观望,突然发现城外曹营之中并无灯火。审配猛然醒悟,对大将苏由道:“冯礼投降曹操,必然献计引兵从地道攻入。”于是急唤精兵往来运送巨石轰击城边地面,地道内土层松动而发生塌方,冯礼连同五百军士一起被活埋在其中。
曹操听得军士来报,不禁大惊失色,立即放弃地道攻城之念。他见邺城防守固若金汤,不可力取,于是下令大军退至洹水之上,以等候袁尚回兵,只令李典领五千兵在此牵制。
却说那袁尚此时正在攻打平原,得到飞马来报,曹操已经击败尹楷、沮鹄,毛城、邯郸尽皆失守,现在大军已经四面围困冀州。他怕审配守城不住,急忙领兵回来救援。
部将马延道:“曹操善于用兵,若从大路回去,必遭对方伏兵攻击;不如自西山而走小路,出滏水口去直接攻击曹营,邺城被围之势必然会得到缓解。”袁尚应从其言,于是亲统大军先行,令马延、张顗二人断后,以防袁谭领兵追赶。
曹操得知袁尚的动向,便自言道:“袁尚若是从大路领兵杀回,我军不宜与其厮杀。他从西山小路而来,我却可以定计将他擒获。”正在此时,门外传报,易阳令韩范、涉县长梁歧举县前来投降。曹操厚待二人,并赐爵关内侯。二人详细介绍此处地理环境,令曹操大喜过望,心中已有击败袁尚的谋略,于是召集众将吩咐如此这般分头行事。
袁尚领兵出得滏水界口,来到距离冀州十七里处阳平亭,然后与马延、张顗分别下得三寨,此地一面依靠滏阳河,占着易守难攻的地利。
过了几日,袁尚听说曹操大军正在分批撤退,寨中兵力渐渐空虚。于是自定计谋,派遣主簿李孚去城中与审配联络,约定一起夹攻曹操大营。
李孚趁着夜黑,独自进得邺城入见审配,道:“大将军已经屯兵在阳平亭,曹操部队正在退军,许都必有惊变。此时将军与主公同时起兵夹击,曹操可以擒获。”
审配道:“若是如此,应当城内外两边都堆放柴草,放烟火为号,同时出兵攻击。”
李孚笑道:“主公正是此意!”
审配道:“我在此城守了数月,苦苦支撑。由于毛城失守,尹楷不知下落,因此邺城粮道已被切断,城中粮食供应不上,百姓们差不多饿死了三分之一。不如此时传出消息,只说邺城中已经无粮,百姓们愿意出城投降。然后我军埋伏在民众身后,出其不意而突然发动进攻,曹操必然来不及做出迎敌准备!”李孚连说此计大妙。
第二天,邺城上竖起白旗,上面写道:“冀州百姓投降”六个大字。然后只见城上浓烟滚滚,此刻城门大开,数万百姓扶老携幼,手持白旗出城。待到百姓出尽后,城中骑兵突然从百姓左右两侧发起冲击。却不想曹操早有准备,只见徐晃、于禁两人领马弓手乱箭齐发,审配骑兵纷纷落马。百姓见两军交战,纷纷抱头蹲在地上。曹操亲自领兵杀来,追赶审配骑兵到吊桥边,迎头被审配指挥弓箭手射回。其中一箭正中曹操头盔,险些穿透其顶门。曹操眼见不能攻取邺城,只得领兵回转来迎袁尚。
这边袁尚见邺城已经燃放烟火,急忙领兵来攻曹操大营。部队行至半路,突然道路两侧伏兵尽起,乃是李典、乐进分别领兵杀出,双方混战作一团。曹操此时正好领兵杀到,袁尚急忙退兵,想要奔回寨中,远远却见自己营中火焰四起。原来乃是张郃、高览昨夜引军沿着滏阳河而下,偷偷来到袁尚后营,等到袁尚领军出寨后,便放火烧寨。袁尚无奈,只得急忙收拾残军,令人前往催促马延、张顗领兵来救。殊不知这二人已经被曹操使吕旷、吕翔分别招安过去。袁尚接到回报,大吃一惊,慌忙引军退至西山下寨。曹操也不追赶,收军回寨。
袁尚来到西山,营寨还未立定,忽然四下里喊声震天,两路军马一起杀来,为首大将乃是张辽、曹洪。袁尚军士刚刚脱下铠甲,卸下马鞍,此时被曹军攻个措手不及,顿时被杀得血流成河。袁尚来不及收拾印绶、节钺、衣甲、辎重等物,引着败军向西北中山县逃去。
此时有豫州刺史阴夔来到曹操营中,欲以请求放过袁尚。曹操冷冷道:“刘备反叛朝廷,任命你接任为豫州刺史。如今袁尚不服朝廷管辖,你敢前来求情?昔日你为袁绍的门客,莫非此刻念及旧情?你这豫州刺史看来是不想做了。”阴夔无言以对,垂头丧气而回。
许攸见曹操不再追赶袁尚,便献计道:“如今邺城防守稳固,丞相何不挖开漳河决口而放水淹之?”曹操应从此计,于是令军士在城外挖掘壕沟四十余里,欲将漳河之水引入城边。审配在城楼上看到曹操的士兵正在挖沟,却又掘得甚浅,心中暗自笑道:“这是想要将漳河之水引来而淹城,可是壕沟如此之浅,不知有何用处!想来是因为此项工程太过艰难,非其兵力所能成功也!”于是对此事置之不理。
不想当晚夜里,曹操忽然增添十倍军士奋力发掘,待到天明时分,沟壑宽、深已经各有两丈之余。曹操一声令下,决开漳河之水,邺城四面顿时水深数尺,彻底与外界断绝联系。城内粮草本来已经短缺,此时更是无处觅食,军民饿死者极多,城中街道遍地白骨。
曹操令辛毗领兵在城外用袁尚的印绶、节钺等物招安城中兵士。邺城内守军见到如此等物,以为袁尚已经殒命,无不沮丧崩溃。审配对士兵们道:“大家不要受到敌人的干扰!我们只要坚守死战,曹军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攻破城池。现在袁显奕正往邺城这边赶来,大家不要担心我军没有主帅!”
正说话间,忽然听到城下辛毗高声喊道:“正南兄!快出城投降吧!现在邺城已经变为死地,不要让老百姓都跟着你一起饿死。如果真是那样,你非但不是忠义之士,反而会让天下人唾骂,说你是谋害冀州百姓的奸贼。”
审配闻言大怒,骂了一声:“呸!你这个叛徒!”然后令人将辛毗家中老小八十余口尽数牵到城楼上,随后逐一砍头并将首级纷纷掷下城去。辛毗见到如此惨状,指着审配破口大骂,痛哭不已。
却说审配的侄子审荣担任东门校尉,平日里与辛毗一向交好,眼见辛毗全家惨遭屠戮,心中愤恨叔叔太过残忍。审荣心中暗想:“邺城已经再难持久,不如出城投降实为上策,一则袁氏政权已经不复存在,在此苦撑毫无意义;二则可以保住家人,或许还可以得到封赏。”于是秘密写下一封书信,并拴于一支弓箭上,然后搭弓向城外地面射出,同时对着城下曹军高声喊道:“让辛毗看得仔细了,倘若再来喧嚷,我便一箭射穿他的头颈!”军士拾到此箭,眼见上面有一封信,赶紧献给辛毗来看。只见信中约定明日清晨,审荣打开邺城东门放入曹军,此城唾手可得。
辛毗急忙将此书献于曹操,并且详细说起他与审荣乃是多年好友。曹操心中丝毫不疑,于是下令全军:如果进入邺城,休要杀害袁氏家族老小,全体军民倘若不做抵抗,尽皆免去死罪。
第二天一早,审荣趁审配不备,打开东门放入曹操大军,辛毗一马当先,率先杀入城去。审配在城楼上看到曹军突然入得城内,急忙引着一千余名军士下城死战。双方兵刃相见,杀了一个多时辰,审配身边军士越战越少。此刻曹操手下大将徐晃杀进城中,迎面挥动两刃斧直劈审配。那审配往旁边一闪,哪知徐晃刚才却是虚招,只见他弃掉大斧,离马飞身往审配面上一扑,将其拽于马下生擒活捉,其余众军士尽皆投降。辛毗见到审配被捉,骑马过来用马鞭抽打审配的头额,大骂道:“狗奴才!你可想到有今日之死吗!”
审配满脸是血,冷冷道:“你身为袁氏家族的门客,居然投降曹操,邺城被攻破都是拜你所赐。你这狗辈,还有脸来称我是狗奴才,我杀死了你的全家,还差你一个!”
二人正说话间,曹操驱马缓步入进邺城,看到审配后,冷笑道:“你可知道是谁打开了城门?”
审配道:“必是想要苟且偷生的小人!”
曹操笑道:“便是你的侄子审荣。”
审配道:“此人原本不可大用,没想到居然没有骨气到这个地步!”
曹操又道:“你指挥弓箭手倒是有些门路。”
审配道:“只可惜弓箭太少,那日不曾把你头颅射穿!”
曹操怜悯审配是个人才,便道:“你对袁绍一片忠心,也是不得不这么做。如今邺城已破,不知你肯投降吗?”
审配大声道:“忠臣不事二主!若要投降那便早就投降了,还会等到此时?”众人看到审配宁死不屈,心中无不深感佩服,而此时辛毗却哭道:“我全家尽数都被此人杀死,请丞相为我报仇!”
审配喊道:“我生为袁氏臣,死为袁门鬼,岂会与你一般成为谗谄阿谀之贼!快将我斩首,愿早日相从袁本初于地下。”曹操不忍出言下令,只得用手轻轻一挥,众人明白他的心意,默默地将审配牵出斩首。
审配临受刑时,对那刀斧手道:“我主袁本初世居北方,审正南绝不能面向南方而死!”于是面朝北方,引颈就戮。审配身死之后,曹操爱惜他忠义不屈,于是命人将其厚葬在邺城北面。
审配被斩之后,众人请曹操正要去府衙行使政令,发榜安民,就在这时,一群军士押来一个人。曹操仔细一看,原来乃是主簿陈琳。
曹操嘿嘿一笑,对众人道:“此人做得好文章!乃是医好我头风病的良药!”随后又转头对陈琳道:“你为袁本初作那篇檄文,只说曹操的罪名也就可以了,为何还要辱没我的祖父呢?”
陈琳答道:“箭在拉好的弓弦上,已经不能不发出去了!”众将都劝曹操将其斩首,曹操却道:“我与陈孔璋乃是旧日之友,当年同在大将军何进手下做事。此人见解与众人大不相同,我怎么可以加害于他呢?”随即赦免陈琳之罪,命其为督军从事。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