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大院里没有其他学前儿童。
几天下来,姚青发现了这个现实。
住在公社大院的都是国家正式干部,他们年龄虽然大小不一,但他们的孩子基本都上学了。最小的是殷社长的小儿子,今年9岁,也上了小学。所以姚青在公社大院没有同龄同伴。这个事情对姚青是好是坏现在真不好说。
姚青记忆力很好,公社大院常驻人员几天下来他都留下了印象。
挂着微笑的脸庞,姚青见到认识的人都会抢先叫人。有些人打过交道但不知道姓名的人姚青也会熟络地点头,礼貌程度和他父亲有得一拼!看来重生激活了姚青身上父亲的基因。
一个衣着整洁,嘴甜爱笑的三岁小胖子,是不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没几天,姚青就成为多川公社大院最受欢迎的名人。尤其是公社殷社长,每次见到姚青时,都喜欢逗姚青说话。
殷社长夫妇有七个小孩,前面六个都是女儿,最后一个小孩才是儿子。大女儿已经参加工作,小儿子才上小学!由此可见殷社长夫妇对男孩的喜爱。姚家跟殷社长他们两家隔壁,除开办公室和后勤人员,殷社长最先认识姚青。
头一次见面,殷社长就和姚青说了好久一段话,现在姚青算是知道了原因。没有同龄的天敌啊!
不过,没有同龄小孩的劣势也是明显的,姚青在大院没有同龄小孩玩,每天没事就往办公室跑。
“小王姐。”
姚青和小王姐打声招呼,和另外两人点点头,坐到小王姐的桌子旁边凳子上。
姚青经常来办公室,因为这里是报纸杂志的分发处,姚青和一般小孩爱好不一样,偏偏喜欢看这些东西。所以在这都混上坐位了。
其实这个也不奇怪,办公室是人来人往的地方,事情繁多,多来个姚青一点都不稀罕,而且因为经常有客人,平常都有多余凳子备用。
熟练地翻开报纸,姚青开始看报。
看完手上报纸,准备下来换报的姚青发现旁边有一老农民似的中年干部站在他身边,好奇地打量着他。
虽然姚青并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姚青还是知道这个一脸沧桑刻在脸上的干部,是公社第三把手,副社长刘逸凡。
“伯伯好。”姚青笑眯眯地叫到。
“这报纸你真能看懂?”刘社长好奇地问。
“**教导:‘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姚青没有为自己解释,径直把报头的内容大声读了出来,算是间接回答了刘社长的问题。
“知道什么意思吗?”
看到刘社长和姚青逗趣,办公室的几人都好奇地围过来。
“伯伯,我爸说,‘党培养我们读书,就是要我们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处。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村发展需要大量知识,我们要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农村,提高粮食产量,回报党对我们的培养。’”姚青模仿父亲口气说。
“呵呵,虎父虎子啊。”刘逸凡有些动容。小孩子才会说真话,这话要是姚华说的,就不值钱了。姚青说的,就让他有几分相信姚华的真心。这让他对姚华来多川的目的判断有些动摇。他哪里知道,姚青是更老的狐狸,尽管刚才姚青说的是姚华的真心话,可是姚华不可能在姚青面前说这些真心话啊。
“提高粮食产量?这个可不容易啊。至少得先学会种田。”刘逸凡喃喃道。
“我爸会种田,我家的菜种得可好呢。”姚青气鼓鼓地说。
“种菜和种田可不一样。”刘逸凡不以为然地道。
“我爸说,**说了:‘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就最讲认真。’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肯定可以找出更好的办法。”姚青大声说道。
“说得倒是漂亮,”刘逸凡笑眯眯地说。“你怎么不叫我伯伯了?”
姚青气鼓鼓地别过头去,不理他了。
看到姚青的可爱样子,刘社长更是有心想逗他。“我比你爸大很多,你叫我伯伯不吃亏的,要不是我和你爸是同事,你叫我爷爷也不亏。”
“就是,就是。要叫爷爷。”一位办公室年轻干部凑趣。
姚青回头盯了他一眼,又愤然地别过头去。
“回头让你难受。”姚青心想。
“爷爷那有好吃的哟。”刘逸凡进一步逗趣。
“不理你,你说我爸坏话。”姚青还是不看他。
“我可没说你爸坏话,你爸这么年轻,我说他不会种田不是坏话。”
无论他说什么,姚青就是不理他。玩笑开到这种程度就没意思了,最后刘逸凡自嘲地笑笑走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