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少女偏头看到姚青的表情后,也露出一幅极为关心好奇的表情。要知道,2岁的姚青露出的震惊是极为自然的真实表情,配合2岁的身材、面容,是一幅真实的儿童震惊图像。
真实的才是感人的,用21世纪的语言是少女被姚青的一幅超萌儿童震惊图给感染了。少女不由得好奇姚青让什么给吓着了。
“小弟弟别怕,”少女在姚青面前蹲下来了,平视着姚青关心地说:“有事姐姐保护你哈。”
其实,经过初期的震惊后,姚青已经恢复了镇静,“姐姐,你刚才唱的是什么歌?”看到少女象是很关心自己似的,姚青顺势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怎么好像听不懂呢?”
“哦,这首歌名字叫哆来咪”,少女轻描淡写的回答,“是我在学校里刚刚学到的。是首外国歌。”
这些话里透出的信息太多,姚青微微低头,眯上眼睛,心如电闪,嘴里却略带兴奋地说:“姐姐,我也会唱歌呢,多,来,咪,发,嗦,啦,西,多,可是我不会你唱的这首歌。”
看来21世纪的人对这个时代认知错误,就少女的口气,学英语不过是一件平常的事情,自己太过敏了。
姚青印象中,这个时代好好学习是个错误做法,学英语则是要挨批的事情,没想到哼唱英语歌曲竟是平常事情!
历史总是让人误导!姚青恼火地想。
也对,“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也当接班人。”这个事件是发生在七十年代,看来文化,大革命并没有否定外语的学习,至少前面阶段没有。姚青心中大定,这样看来,自己也可以利用儿时记忆不错时,把英语拿下?
英语,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姚青对它在中国教育上所占地位感到疑惑。它消耗太多中国学生精力,可以说,大部分中国学生中学以后花在英语的精力远远大于汉语,大学以后更是没有汉语课程,而英语是每个专业必修。
更何况还有什么四级、六级考试,很莫名其妙。实际上,一般中国人一生用到英语机会有多大?除开看看商标,教教小孩ok、bye-bye什么的,会不会英语有多大关系?
当然外企、对外贸易、科研等是需要有英语基础的,但普通工作对英语是完全不需要的。就像法语、德语、俄语,中国人一般都不会,好像也没影响与他们的交往。而学了英语的至少八成人这一生基本不用英语。
实际上,后世在中国,学习英语投入收获比例是完全不成比例的,而国家却非要强迫所有人学英语,有时候真是让人无语。
而且从感情上,姚青深恨为了贩卖**的私利强行发动**战争的英国政府。这个事件可以把英国政府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看看当时贩卖毒品的英国政府当时的借口是多么漂亮,为了自由贸易。
英国政府永远是那么高大,gentleman、人权、民主、自由。在高尚的名义下做着最丑陋的事情。实在说英国政府无论说什么,姚青都表示质疑。英国政府是姚青最厌恶的政府,没有之一。
姚青对英国政府的这种厌恶超过亚洲人普遍厌恶的另一政府。
看看这个政府做的恶心事?英国海军,英国海盗?阿根廷马岛事件,世界上的这线那线,无数民族争端的起点,大英帝国博物馆--。可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恶心、最虚伪的政府,如果可能,无数有心人会将它碾成粉粹。
但是,姚青同样也知道英语在世界文化科技交流中的作用,而姚青今后无论做那行,肯定都会参与到世界人际交流,所以从这角度,英语对姚青而言却是必须掌握的。而学语言,是越早越好。
其实,姚青的英语水平应该是相当不错,看书、写作、演讲、基本听力,都有基础。但因为姚青没有在英语国家生活的经历,所以姚青知道自己英语最终还是缺少一环。
弹指一挥间,无数心思在姚青心中掠过。
“哦,这是一首新歌,一般人肯定不会唱,我们都是老师想办法才弄到的。你想学吗?”少女戏谑道。
“想。”姚青老老实实地回答。
“哦?”少女有意思地看看姚青,“先看看你会什么歌”。
姚青脆生生地来了一首“英雄王二小”,准确的旋律让少女小吃一惊。
“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是住在县委会吗?”少女这才开始正视姚青,并开始盘算自己的空闲时间。
注:1964年,**中央国务院批准颁布了由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国家计划委员会、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提出申请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学校教育中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大力调整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开设外语课的语种比例"。这是首次明确英语在学校教育中"第一外语"的地位。到1966年,全国高等院校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达74所。
“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也当接班人。”发生在1973年。看来,至少在此之前,学校是要求学习外文的,不然怎会发生这个事件?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