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大鸿儒> 891:人类经过五次文明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91:人类经过五次文明 二(2 / 2)

海底发现。

1665年,阿塔那斯·柯切尔神甫首次提出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是大西国遗迹的理论。后来几个世纪的发现证实其设想。

1898年夏,有一艘船在布雷斯特同科德角之间敷设电缆。突然间海底电缆发生断裂,船上的工人马上投入抢修工作。出事地点在亚速尔群岛之前900公里处,水深3100米。人们发现海底具有陆地山脉的特点,其表面除谷底外没有淤泥,岩石顶端呈锋利的尖状。船员们带回一块岩石,这块“玄武玻璃”一直保存在矿业学院。

“玄武玻璃”引起法国地质学家皮埃尔·泰尔米埃的极大兴趣。这块玄武岩石在水中一直未变硬,在空气中却坚硬起来。因此泰尔米埃得出结论:这块岩石曾受到大气压力,因为在此地,海底岩石过去曾同周围地区一样露出水面。显然,发生的地壳激变使此处下陷3000米。欧洲同美洲之间曾经有过一块陆地,在激烈的地质变动时消失。

地图启示。

20世纪初,在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发现一张古代世界地图,上面清楚地绘出整个美洲和南极洲的位置和轮廓,旁边标注:“参照古代地图原本,绘制于14世纪。”

直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人们才知道美洲。而这张14世纪从古人之处仿制的世界地图,竟然画出世界大陆、大洋全貌,当时尚未发明精确的罗盘定位装置,无法远航,甚至不知道地球是圆的!

毫无疑问,该图的原本由史前人类绘制,在十四世纪重新发现并根据其绘制古世界地图。

学者发现在这张古地图上,南极洲的轮廓和南极大陆有较大差别,而美洲大陆和美洲的形状几乎完全一致。这个谜团直到卫星遥感技术出现,拍摄到冰层以下南极大陆面貌之后才圆满解开。当把远古地图上的南极洲与卫星测绘的冰川下的南极大陆图样相比较时,发现二者惊人地一致!也就是说,史前人类绘制的是没有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当时的南极大陆是一片温暖的土地。

南极洲在几百万年以前是一块温暖湿润的大陆。因为南极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南极洲边缘发现古代陆生动植物化石,说明几百万年前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繁多的动物。

既然史前时期的南极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世界,那里一定会有人类居住,至少他们已经能准确地绘制世界航海图。于是有学者大胆提出——南极洲是否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

此说并未引起多少重视。因为南极大陆在大西洋的对岸,与传说中亚特兰蒂斯位置差别太大,而且当时人们不知道南极大陆急剧降温的原因,以致一个发达的“南极文明”绝灭得未遗留任何痕迹。

北极冻原。

19世纪初,在接近北极圈的西伯利亚和跨越北极圈的新西伯利亚半岛的永久冻土地带,发现大量冻存完整的大型哺乳动物遗骸,其中主要是猛犸象、犀牛和河马等巨兽。这些动物都是温带的物种,为何聚集到一起,奔向北极“自寻死路”?学者分析动物胃里的食物,发现竟然有未消化的温带草本植物。

动物当年经历了一个“速冻保鲜”过程,这是古代全球气候巨变的确凿证据。表明当时发生了一场全球性的气候剧变——从温带气候骤然变成极地气候,巨变发生在1.1万年前。

地球大气层的热量相对平衡,单纯局部气候的巨变是不存在的。地球的另一端——南极大陆原来也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肯定了上述判断。

地壳位移论。

1953年哈佛大学教授查尔斯·哈普古德,提出“地壳位移理解”——地球科学基础问题的关键。地壳位移论得到爱因斯坦的认可,但该理论至今尚未得到主流科学界认可。

爱因斯坦在序言中的论点如下。

1.南极洲并非一直被冰雪覆盖,在某个时期气候曾经温暖得多。

2.当时的气候温暖是因为其不在南极,而是在南极以北2000英里处,置身于气候寒冷的南极圈之外。

3.这块大陆漂移至南极圈内的位置是地壳位移进程的结果,此进程与板块构造学和大陆漂移学说不可混为一谈,是指地球的整个外壳有时可能发生移位,整个地壳在外面运动。

4.此观点设想地壳位移使南极洲南移,这块大陆逐渐变冷形成冰层并扩展至现今的范围和厚度。

哈普古德的理论在非正统学术界有极大影响,葛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结合其理论指出史前文明亚特兰蒂斯在现今的南极洲,兰德·佛列姆·亚斯等科学家受其理论影响。

南极洲假说。

根据哈普古德的假说,有学者经过细致的计算,描述了1.1万年前全球地质的灾难。

在漫长的历史中,两极不对称的冰山越长越大,其不均衡的离心力,拉转岩浆上的地球外壳,把两极甩出南北极圈。

欧亚大陆板块的最北端——西伯利亚和新西伯利亚半岛,从北温带冲向北极,数小时滑行2000英里、相对地心转动30°至现今的位置。气温骤然下降,温带平原上的猛犸象、犀牛、河马等巨兽,很快冻死在零下40°以下的酷寒之中。

在地球的另一端——南极,原来位于南半球温暖潮湿的南极大陆——亚特兰蒂斯,被推入南极圈。因为南极比北极更冷,一个发达的人类文明消失,随后普降的冰雪形成今天的南极冰川。

原来两极的冰山,被推进温带后迅速融化,造成全球降温和海平面陡然上升。近海陆地被淹没,局部出现洪水。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整体转动,造成岩浆的搅动和板块之间的错动,全球性的海啸和局部火山喷发、地震不可避免。

在这场地球浩劫中,当时的人类文明毁于一旦。幸存下来的人失去亚特兰蒂斯的消息,加上当时暴涨的海水吞没大片陆地,人们误认为亚特兰蒂斯覆灭在大西洋之中。

在中国大陆也能找到各大板块滑转的旁证:中原地区丰富的大象化石,如人们熟知的“黄河象”,以及在成都地区发现的“象群化石”。大象本是亚热带物种,说明那些地区原来位于亚热带,随着欧亚大陆板块冲向北极,那些地区也从亚热带闯进北温带。象群不能适应新的气候条件,或者死亡或者迁移回亚热带,很快在中原绝迹。

有学者在“全球性证据”一致的基础上提出南极洲即当年的亚特兰蒂斯假说。

存在的问题。

尽管南极洲假说找到了一些证据,但是仍然存在不能解释的问题。

首先,时间差异较大。历史和考古学发现,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全世界500多个古老民族,各自都有传承下来的记忆——一致的“大洪水”。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把这次人类文明开始的时间纪元称为“洪荒时代”。地球岩石圈的整体滑转,虽然会造成全球性的洪水,但时间是1.1万年前。而各民族流传下来的集体记忆是6千多年前。

其次,位置差别太大。亚特兰蒂斯是大西洋中间一块孤立的大陆,而南极洲在大西洋的彼岸。在西方位置看,南极洲和亚特兰蒂斯的方向大体一致。而在南美洲位置看,南极洲和南美洲人传说的“大西洋中的母大陆”方向差别太大。如果地壳板块整体滑转,各大陆板块的相对位置应该基本不变。如果南极洲真是“母大陆”,南美洲人就不会传说其沉入大西洋。因为南极洲离南美洲较近,相对位置未变。

再次,在所有古老民族的传说中,都无大洪水泛滥时大幅降温的记载。说明这次人类的祖先未经历冲向北极的全球性天灾,在时间上两者错开。然而有的古老民族世代相传的记述和“经史”中,流传着两期甚至三期人类文明更替的记忆:上上次人类文明结束于“骤然降临的严寒”,上一次结束于“大洪水”。这个记忆与地球板块滑转的推断,在时间和效果上一致。

亚特兰蒂斯仍在大西洋底沉睡,依然难觅踪迹。也许有朝一日打开南极大陆冰山,就能发现更早一期人类文明的完整档案。

尽管问题越来越多,但人类文明在天灾中更替的演变,却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史前文明说,在对“谜一样的历史遗迹”的科学探索中诞生,通过逻辑论证,突破传统观念的框架发展起来。

9考古踪迹。

海底探测发现。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大西洋西部的百慕大海域、巴哈马群岛和佛罗里达半岛等附近海底,接连发现轰动全球的奇迹。

1967年,美国一飞行员在大西洋巴哈马群岛低空飞行时,发现水下几米处有一巨大长方形物体。次年,美国一考察队在安德罗斯岛附近海下发现一座古代寺庙遗址,长30米、宽25米,呈长方形。在比米尼岛附近海下5米处发现一座平坦的经加工的岩石大平台。考察队由此断定,在遥远的过去巴哈马群岛一带曾经存在一座岩石修筑的大陆城市。科学家还在大西洋底发现其它岩石建筑,其中有防御工事、墙壁、船坞和道路等。海底建筑的排列和形状,与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非常一致。科学家推测,消失的古代大西洲(国)———亚特兰蒂斯,可能沉没在大西洋底。

1968年,在巴哈马群岛的比米尼岛附近海底,几名潜水员发现一条用巨石铺设的大道——用长方形和多边形的平面石头砌成的大道,石头的大小和厚度不一,但排列整齐,轮廓鲜明。

20世纪70年代初,一群科学研究者来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附近,从800米深的海底取出岩心,经过科学鉴定,此地在12000年前确为一片陆地。现代科技推导出来的结论同柏拉图的描述惊人的一致。

1974年,前苏联的一只海洋考察船在大西洋海底拍摄8张照片——一座宏大的古代人工建筑。

1979年,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使用先进仪器,在百慕大三角海底发现金字塔,塔底边长300米,高200米,塔尖离洋面仅100米,比埃及金字塔大。塔下部有两个巨大的洞穴,海水以惊人的速度从洞中流过。

1985年,两位挪威水手在百慕大三角海区之下发现一座古城。拍摄的照片上有平原、纵横的大路和街道、圆顶房屋、角斗场、寺院、河床等,与柏拉图的描绘相同。

海面科考船在古巴近海,声纳扫描的结果令人震惊——海底的白色巨石方阵排列整齐,整个图像如同一座被海水突然吞没的城市废墟,方圆16Km2。科学家保罗·温威格说,发现一个异常难解之谜,大自然不可能摆出如此规则的巨石方阵。温威格的一位同事透露,在该海域内发现8座类似巨型金字塔建筑,金字塔按轴线分布规律。至于其它巨石阵,可以隐约区分“城市广场”、“大厦”和“公共设施”之类。

2013年5月,巴西和日本在海底发现类似亚特兰蒂斯的大陆,其位置与柏拉图所言一致。日本认为亚特兰蒂斯的存在早于人类出现,尚须进一步确定。

2013年12月,在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海底,一名渔夫以声纳探测法,在特塞拉岛和萨欧米格岛之间,发现一座高60米、宽8000米的海底巨大金字塔,位于海面之下40米,四面棱线正好朝向正东、正西、正南与正北,与吉萨金字塔类似。亚速尔群岛是位于北美、欧亚以及非洲大陆之间的连接点。葡萄牙海军获悉展开探勘,作进一步研究。

比米尼大墙。

1967年,飞行员罗伯特·布拉什飞越百慕大地区巴哈马群岛中的安德罗斯岛和比米尼岛,发现水面之下几米处有一个长方形的灰色物体,几何图形十分完整,布拉什立即意识到是人类的建筑物,于是拍下照片。照片送给法国人迪米特里·勒彼科夫。勒彼科夫曾经从飞机上见到同一海域有一个400米长的长方形物体,还见到一些笔直的线条以及圆形及形状规则的物体。勒彼科夫带着照片找到曼森·瓦伦丁教授。瓦伦丁立即组织一支探险队奔赴现场考察。

巴哈马群岛的大礁带水并不深,因此水面下的物体比较容易看清。探测队果然找到照片上的物体:一道30厘米厚的“墙”,周围积满泥沙,是一座长30米、宽25米的建筑物的地基。为了仔细观察,勒彼科夫把自己设计的配备有广角镜自动摄影机的一个航行器交给一支专门小组使用。

1968年9月2日,探测队发现水底有一片由扁平的长方形或多边形石块铺成的宽阔石板地面,地面上的石块每条边有5米长,厚度从50-150厘米,估计每块石头重25吨。整个石板地面长70米、宽10米。卡纳克说,地面是由大块齐整岩石用一种类似水泥的东西胶合起来的。这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物取名为“比米尼大墙”。

勒彼科夫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道,墙的正面十分挺拔,墙上石块十分平整,整个建筑牢固平稳。石块内侧有一些痕迹,据考证是工具凿琢遗留。数千年上万年,墙竟然顶住了海浪侵蚀和飓风袭击。随后,一支新的探测小组发现上层石块是盖在4根柱子上的。从此考古学家肯定发现的“墙”是人工建筑。

人们进行了多次探测,证实了原先的设想。1971年,探测者们在东墙脚下打开一些洞,发现下面还有一层石块,由6公分的水泥浇砌于第一层岩石之下。人们推测这可能是一个未知的高度文明社会的遗迹。

1968年以来,人们不断地在比米尼岛一带发现巨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在大洋底下,像是街道、码头、城墙、门洞等,与英国南部索尔兹伯里的史前遗迹巨石阵和蒂林特巨石城墙十分相像。

根据长在这些建筑上的红树根化石,表明其至少有12000年的历史。海底建筑结构严密,气势雄伟,石砌街道宽阔平坦,路面由一些长方形或正多边形的石块排列成各种图案。

1967年,美国的“阿吕米诺”号潜水艇在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群岛沿岸曾发现一条“海底马路”。“阿吕米诺”号装上两个特殊的轮子之后,就能像汽车奔驰在平坦的马路上前进。1974年,苏联的一艘“勇士号”科学考察船,在直布罗陀海峡外侧的大西洋海底,成功拍摄了8张海底照片。从照片中可以清楚了看出,除腐烂的海草外,有海底山脉、古代城堡的墙壁和石头阶梯等。这些照片足以证明,此处曾经是陆地并且有人类居住过。

同时,美、法科学家在百慕大三角区的西部海域发现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据测量其底边长300米、高200米,塔尖距海面100米。研究表明它比埃及金字塔还要古老。所有这一切表明:曾经存在一个古代大陆及其文明社会埋葬于大洋底下。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石块极有可能是亚特兰蒂斯遗址。果真如此,亚特兰蒂斯文明曾经高度发达。生物学家、人种学家、地质学家、人类学家以及考古学家证明:从亚速尔群岛到百慕大群岛,人们在海底发现的大片遗迹,昔日曾经是露出水面的大地。

大西洲文明。

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位于大西洋中心附近。大西洲文明的核心是亚特兰蒂斯大陆,其上有华美宫殿和守护神波塞冬(希腊神话中的海神)的壮丽神殿。

首都波赛多尼亚的四周,建有双层环状陆地和三层环状运河。在两处环状陆地上,尚有冷泉和温泉。除此之外,大陆上还建有造船厂、赛马场、兵舍、体育馆和公园等。

此即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描绘的亚特兰蒂斯景象。从此之后,这座“理想国”成为众人心中向往的神圣乐土。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英国学者史考特·艾利欧德指出,亚特兰蒂斯在当时已经达到人类文明的巅峰。

19世纪中期,美国考古学家德奈利经过毕生努力,出版了研究成果《亚特兰蒂斯——太古的世界》,因此而被誉为“科学性的亚特兰蒂斯学之父”。德奈利一共提出有关亚特兰蒂斯大陆的13个纲领。

1、远古时代大西洋中确有大型岛屿,是大西洋大陆的一部分。

2、柏拉图记述的亚特兰蒂斯故事的真实性不容置疑。

3、亚特兰蒂斯是人类脱离原始生活形成文明的最初之地。

4、随着时间的推移,亚特兰蒂斯人口渐增,于是迁居至世界各地。

5、圣经《创世纪》中描述的“伊甸园”即亚特兰蒂斯。

6、古代希腊及北欧传说中的“神”,即亚特兰蒂斯的国王、女王及英雄。

7、埃及和秘鲁神话中,留存亚特兰蒂斯崇拜太阳神的遗迹。

8、亚特兰蒂斯最古老的殖民地是埃及。

9、欧洲的青铜器技术源自亚特兰蒂斯。

10、欧洲文字中许多字母的原形,源自亚特兰蒂斯。

11、亚特兰蒂斯是塞姆族、印度和欧洲各民族的祖先。

12、大约12000年前,亚特兰蒂斯因巨大变动而沉没于海中。

13、少数居民乘船逃离,遗留上古关于大洪水的传说。

德奈利的13个纲领,似乎可以回答包括《圣经》记事在内的人类活动的疑问。

古埃及的许多习俗,都可以在古代墨西哥找到奇异的“印记”。在玛雅人的陵墓壁画中,可以轻易找到与古埃及王陵近似的图案。这样的“巧合”不胜枚举,这两个地区的文化和习俗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由于相距十分遥远,至今尚未找到其直接交往的任何有力证据,而且还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但有理由相信它们之间的一系列“巧合”,更像是远古时代高度文明遗留下来的“印记”!

尽管人们发现大量证据证明大西洋海底存在古大陆,但是亚特兰蒂斯之谜仍未彻底解开。

10记录之殿。

亚特兰蒂斯移民建造,里面放置了亚特兰蒂斯的历史和科技文明。

麦克马伦认为:太阳升起的时候,斯芬克斯的皇冠会在地上形成一道阴影。这个阴影的地方就是记录之殿所在的地方[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