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大鸿儒> 859:玄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59:玄女(2 / 2)

最早记载房、中术玄女神的文献始于汉代,托名刘向成书于东汉的《列仙传》卷下《女几》载。

女几者,陈市上酤酒妇人也。遇仙人过其家饮酒,以《素书》五卷为质,几开视其书,乃养**接之术。行文书之法,如此三十年,颜色更如二十,遂弃家追仙人去,莫知所之。云:玄素有要,近取诸身;彭聃得之,五卷以陈。女几蕴妙,仙客来臻。倾书开引,双飞绝尘。

上引文中的“玄素”,既是房、中术神玄女和素女的合称,又是房、中术经典《玄女经》和《素女经》的合称,甚至常常又是房、中术的代称。由上可知,在汉代,房、中术之一的玄素之道已被视为成仙得道之术,女几因掌握该术而得以绝尘飞升。

房、中术为道教的方术之一,玄女作为房、中术神依然居于主要地位。据葛洪《神仙传》卷四《张道陵》载:张道陵“其治病事皆采取玄素”。魏晋时期,房、中术更加盛行,“房、中之法十余家”,“玄素、子都、容成公、彭祖之属”而“玄素”列其首,房、中经有《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陈赦经》《子都经》《天门子经》《容成经》,而《玄女经》位居第一。葛洪的神仙道教以房、中为长生成仙之道,据其所载,确有人因修炼玄素之道而长寿或成仙。

容成公者,行玄素之道,年二百岁。

甘始者,行房、中之事依容成玄素之法,在世百余岁,乃入王屋山仙去也。

昔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升龙以高跻,与天地乎罔极也。

上引《列仙传》中的女几似乎也由是而得道成仙了。

玄女经。

《玄女经》在《隋书.经籍志》医方类中尚有著录:《素女秘道经》一卷并《玄女经》,但在以后的中国史志中未见记载,似已亡佚,幸赖日本人丹波康赖撰于永观二年(984)的《医心方》才得以保存或部分保存。《医心方》以养生为主,介绍了中国传统医学,共三十卷,卷第廿八《房内》为中国古代房、中术著作之辑录,分为三十篇,明确为《玄女经》的或与玄女有关的有《至理第一》《和志第四》的一部分,《四至第十》《九气第十一》《九法第十二》的全部。

据《医心方》可知,《玄女经》不仅具体地介绍了房、中术的方法,而且还有与中国哲学精神一致的房、中理论。

《玄女经》云:黄帝问玄女曰:“吾受素女阴阳之术,自有法矣。愿复命之,以悉其道。玄女曰:“天地之间,动须阴阳。阳得阴而化,阴得阳而通。一阴一阳,相须而行。故男感坚强,女动辟张,二气交精,流液相通。能知其道,乐而且强,寿即增延,色如华英。”(《至理第一》)

通过以上文献,我们可以明确:汉魏时期,玄女在社会上特别是道教之中有很大影响。玄女与素女是房、中术的老前辈,彭祖、老聃是她们的学生,黄帝的飞升也有赖于她们的法术,而在玄素之中,玄女又居于首位。这些都说明了在玄女房、中术方面的神圣地位。

战神。

玄女作为指导黄帝战胜蚩尤的战争女神,其根据主要为本文前引《龙鱼河图》《黄帝问玄女兵法》等有关文献。此外,还有《绎史》卷五所引《黄帝内传》称。

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

玄女在此似乎又成了黄帝的军需官。但不管如何,玄女具有战神的职能是没有疑问的。

龙鱼河图。

关于玄女的战神职能,笔者以为很可能源自一种附会。黄帝战蚩尤神话由来已久,先秦文献中多有记述,而明确玄女参与其事的最早文献却是汉代纬书《龙鱼河图》。也就是说,玄女此前本与黄帝战蚩尤神话无关,此时却突然成为这场传颂已久的圣战中举足轻重甚至扭转乾坤的角色。《龙鱼河图》固然有声有色地描画了玄女的神威,但作为纬书,论者对其常持怀疑态度。

到了汉人伪造《龙鱼河图》,更神乎其神地说“黄帝摄政”由《汉书.王莽传》及新莽量刻辞看,王莽自称是黄帝之后。当莽居摄时,有翟方进乱,讨之;认为《龙鱼河图》所传说黄帝伏蚩尤事,正隐射王莽讨翟方进之战,所以将汉代所通用的武器“刀戟大弩”也搬到史前时代黄帝伐蚩尤的战场上去。大体说来,古籍中所传一切的史前神话,都会搀杂著书者时代器用及背景。

由此推测,此时被附会上去的玄女,既然可以代表天命来支持王莽自认的祖先——黄帝,应原本即已有相当实力,是早就享有盛名的一位女神。而其盛名之取得,与之作为房、中术神不无关系。《汉书.艺文志》称:“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乐和有节,则和平寿考。”汉代方士以房、中合气求长生不老,巫觋则在民间行房、中术疗病去疾,作为高级养生之道为时尚所推崇。

《汉书.艺文志》房、中类所录八家(仅存书目)中,从书目看虽未见与玄女有关者,但玄女在房、中各家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的学者根据《列仙传.女几》推测:《玄女经》是西汉时就有的古书。我们从前引《列仙传.女几》以及《论衡》中确可看出,房、中术玄女的影响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是黄帝之师(房、中术方面)的玄女,被拉大旗作虎皮,改造为政治神话中的重要角色(增加了一项新职能),为王莽的政治斗争服务,是不足为怪的。从而使玄女也走过了房、中术神——社会影响日益增大——最终被附会为战神这样一个历程。

丹药神。

炼丹兴起于战国时代,时人视为长生不老之术。道教产生后,外丹黄白术又成为道教的重要方术。玄女作为丹药神至少在魏晋时期已很有名气,《抱朴子内篇》就有记载:合此金液九丹,皆当祭,祭则太乙元君、老君、玄女皆来鉴省。

凡作黄白,皆立太乙、玄女、老子坐醮祭,如作九丹法,常烧五香,香不绝。

此处所载,道士炼丹时需要祀神,玄女等神皆来视察监督,其为炼丹时的佑护神无疑。结合《抱扑子内篇》以“还丹金液”为“仙道之极”、“九丹诚为仙药之上法”,(《金丹》)以及“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等说法,可知玄女在丹药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道教中还流行着玄女授黄帝以丹经的说法。唐人王瓘撰《广黄帝本行纪》称。

黄帝,登稽山,陟王屋,开石函,发玉笈,得金鼎九丹之经,复受九转之诀于玄女。

成书于晋以前的《黄帝九鼎神丹经》所载更为详尽。

黄帝受还丹至道于玄女。玄女者,天女也。黄帝合而服之,遂以登仙。玄女告黄帝曰:“凡欲长生而不得神丹金液,徒自苦也。虽呼吸导引吐故纳新及服草木之药,可得延年,不免于死也。服神丹,令人神仙度世,与天地相毕,与日月同光,”

此处玄女提出的丹药理论与《抱扑子内篇》推崇丹砂等金石矿物为升仙上药的说法是一致的。

夷坚志。

据洪迈《夷坚志》补卷第十二《赤松观丹》,玄女还亲自炼过丹药,后世在其炼丹处建立了宫观。

婺州金华赤松观,相传为九天玄女炼丹之所。云丹始成时,凡三粒,以一祭天,一祭地,皆瘗于隐所,一以自饵。盖不知几何世矣!

《夷坚志》为宋代作品,所记当为当时流行已久的传说。同书乙志卷第七《毕令女》还记载了玄女传授“道家所谓回骸起死”之“秘术”的传说。看来,玄女不仅能使生人长寿成仙,亦可使死人起死回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道教炼丹术中,玄女还是丹药的主要成分——汞(水银)的隐名。《魏伯阳七返丹砂诀》(黄童君注解)谓:天生玄女(水银,位于太阴,故曰玄女),地出黄男(硫黄),皆禀灵气。炼丹砂成水银,再炼水银复成丹砂,变炼七转,即可通灵,谓之七返灵砂。

以上记载表明,玄女不仅为丹药之佑护神,且有一套丹药理论,并亲自炼过丹,甚至还成了丹药原料的隐名。因此,玄女确是一位丹药之神。

术数神。

“术”是方术,“数”指气数,术数就是用各种方术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来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与命运,是古代的预测学。术数起源于原始宗教文化,后发展为道教占验术,主要有:图谶、占星、择日禁忌、望气、风角、易占、太乙神术、六壬、奇门遁甲等。道教术数典籍《黄帝龙首经》序有“黄帝将上天,次。召其三子而告之曰:‘吾昔受此《龙首经》于玄女’”之谓,而《抱朴子内篇》即已著录《龙首经》一书,据此,可知最迟在东晋时期,玄女就已具备了术数神的职能。

有关术数神玄女,历史上曾产生过大量文献,现仅录史志中明确标有玄女之名的此类图书书目如下。

《隋书.经籍志》:《玄女式经要法》一卷。

《旧唐书.经籍志》:《玄女弹五音法相冢经》一卷胡君撰。

《新唐书.艺文志》:《玄女式经要诀》一卷胡君《玄女弹五音法相冢经》一卷。

《宋史.艺文志》:《占风九天玄女经》一卷《玄女金石玄悟术》三卷《玄女玉函龟经》三卷《玄女五兆筮经》五卷。

袁天纲一作“孙思邈”《九天玄女坠金法》一卷《玄女三廉射覆经》一卷《玄女常手经》二卷《玄女遁甲秘诀》一卷《玄女式鉴》一卷。

《玄女关格经》一卷皆六壬占验之诀玉枢真人《玄女截壬课诀》一卷《玄女简要清华经》三卷《玄女墓龙冢山年月》一卷《玄女星罗宝图诀》一卷。

《玄女十课》一卷《玄女断卦诀》一卷《九天玄女诀》一卷。

以上图书除《占风九天玄女经》列入“天文”类外,其余皆列入“五行”类。这些图书至元明时已多亡佚,无法见其原貌,但通过保存于《道藏》中的《黄帝龙首经》(隋唐宋各代的史志皆有著录)和《黄帝授三子玄女经》,仍可窥其一斑。

《黄帝龙首经》上下经各三十六占,法用六壬。分述七十二项占吉凶法,如占岁月利道吉凶,占嫁娶祠祀吉日等。其占法属六壬遁甲一类,以年月日之干支及所值星宿相配,依其间阴阳之冲和生克,定人事之吉凶。《黄帝授三子玄女经》言视日辰吉凶之术,凡十四条(似有缺佚)。第一条述与人期会吉日良辰;第二条言占求物法;第三条以下皆述娶妇嫁女之日辰。此外,保存在道教中的《九天玄女课》《玄女房、中经》《九天玄女灶告秘法》等有关典籍,亦与玄女密切相关。这些都说明玄女具有术数神职能。

以上介绍了作为房、中术神、战神、丹药神和术数神的玄女的大致情况。应该指出的是,根据有关文献,我们可以进一步认定,上述四种职能不同的玄女并非毫无关系的四位女神,而是身兼四任,其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抱朴子内篇》中,玄女既是房、中术神又是丹药神。题为孙思邈所撰的《玄女房、中经》,述房、中宜忌日辰,表明了房、中术神玄女和术数神玄女的密切关系。唐代兵书《太白阴经》卷十《杂式.玄女式》称:“玄女式者,一名六壬式,玄女所造,主北方万物之始,因六甲之壬,故曰六壬。”体现了术数神玄女与战神玄女的内在联系。《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载:“玄女教帝三官秘略五音权谋阴阳之术。玄女传《阴符经》三百言,帝观之,十旬讨伏蚩尤。”是为战神玄女所为,又载:“黄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能御三百女。玄女授帝如意神方即藏之崆峒山。”是为房、中术玄女之所为。

身兼数职。

此外,在房、中术、战争、丹药和术数四个方面,玄女皆为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地位甚高)之师,此亦一神四任之有力内证:(1)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遂“与天地乎罔极”;(2)“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3)“黄帝受还丹至道于玄女”,“遂以登仙”;(4)黄帝“受《龙首经》于玄女”,并将此术数典籍传之于世。因此可以确定,作为黄帝之师,玄女是一位身兼数职的神通非凡的女神。[5]6演变编辑周晓薇在《中国的战争女神——九天玄女》一文中认为:玄女故事的主要发展脉络大致有两条,一是在自宋以后道教典籍及有关记载中,玄女帮助黄帝战胜蚩尤的约定俗成的情节;一是在明清中玄女已完全脱离了与黄帝神话的种种瓜葛,成为一位独立的女神,但“其司掌军事、传授兵法的专门职能则始终如一,没有变化。”此说不甚确切。如上所述,玄女在魏晋时期已至少具有四种不同的职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产生出一些新的职能。以下,我们就玄女在唐宋以后的演变情况做个大致勾画。

妖术。

唐宋以降,随着道教内丹学的兴起及宋明理学的冲击,房、中术神玄女和丹药神玄女逐渐失去昔日的光辉;也许与历代王朝对于术数“妖术”的禁绝政策(虽屡禁不绝)有关,术数神玄女的影响也日益减弱,以玄女名义推行的诸种方术,部分转入民间甚至地下,部分保存于道教之中,大部分则逐渐失传。在元明清各代正史史志中,标有玄女之名的图书竟无一载录,即为明证。

与此同时,战神玄女独放异彩。这固然是由于宋代君主把黄帝认作祖先,从而抬高了在黄帝战蚩尤统一天下的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战神玄女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战神玄女的形象和事迹显得更为生动丰富并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相比之下,其它三位玄女除了神秘性之外鲜有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在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一神数职是一种常见现象,往往因其某一方面形象突出,社会影响很大,人们便把一些与之无关的职能和功绩加诸其身。但随着新形象的影响日益扩大,其原初面貌在有些情况下反而模糊不清了。就这样,具有鲜明生动艺术形象而又神通广大的战神玄女,由于更易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终于彻底从其原形(房、中术神)异化出来,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与房、中术丝毫无关的神祇。以至有人在评介玄女时,除了战神职能,其它几种职能根本未予提及,甚至将其来源附会于玄鸟、旱魃之类。这显然是一种错觉。

民间神。

此后,玄女的影响日益民间化并由此而出现了一些“民间神”的职能,这种影响与变化主要表现在通俗和受道教影响的民间祭祀之中。通俗中最早出现玄女形象的,当为成书于元代的《宣和遗事》。其中有宋江杀阎婆惜后,为躲避官兵追捕,藏入屋后九天玄女庙避难并受天书一段情节。该情节被明代《水浒传》承袭,《水浒传》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的内容较《宣和遗事》有许多增演;第八十八回“颜统军阵列混天象,宋公明梦授玄女法”,又有宋江得玄女兵法大破辽军一节。此外,在《平妖传》《八仙出处东游记》《女仙外史》等明清中,亦有玄女形象。

仅就《水浒传》看,第四十二回中的玄女与第八十八回中的玄女有所不同。第八十八回中的玄女是历史上战神玄女的进一步发展,她所指导帮助的宋江当时正代表正统王朝对“夷狄”辽国作战,与传统中的玄女支持正统的黄帝战胜邪恶的蚩尤的模式是相同的。与此不同,在第四十二回中,玄女的职能不仅有所发展,被赋予传达天命预示未来的新职能,更重要的是,她所支持的已不再是黄帝式的正统人物,而是与正统王朝相对抗的民间“强贼”,虽然是指导其“改邪归正”。另外,玄女被描绘成“脸如莲萼”、“唇似樱桃”,坐在九龙椅上的“妙面娘娘”,这是前所未有的形象。它表明,玄女变得更加贴近民众,减少了威严性而增加了亲近感。此外,在《水浒传》中,还多次出现了宋江临疑卜占玄女课(第八十一回、第八十二回、第八十五回、第八十六回等)的情景。这些都显示出玄女的民间化倾向。[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