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大鸿儒> 806:历史上的四十九位奇女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06:历史上的四十九位奇女子(2 / 2)

侯夫人大约16岁进宫,24岁左右自杀,存诗13首,为初唐四杰先声。

其一曰:“庭绝玉辇迹,芳草渐成窠。隐隐闻箫鼓,君恩何处多。”

其二曰:“欲泣不成泪,悲来翻强歌。庭花方烂熳,无计奈春何。”

其三曰:“春阴正无际,独步意如何。不及闲花草,翻承雨露多。”

又妆成诗云:“妆成多自恨,梦好却成悲。不及杨花意,春来到处飞。”

又遣意云:“秘洞遍仙卉,雕房锁玉人。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

又有咏物寄意的空灵飘逸的小诗《春日看梅》砌雪无消日,卷帘时自颦。

庭梅对我有怜意,先露枝头一点春。

又自伤云:“初入承明日,深深报未央。长门七八载,无复见君王。寒春入骨清,独卧愁空房。跚履步庭下,幽怀空感伤。平日所爱惜,自待却非常。色美反成弃,命薄何可量。君恩实疏远,妾意徒彷徨。家岂无骨肉,偏亲老北堂。此身无羽翼,何计出高墙。性命诚所重,弃割亦可伤。悬帛朱栋上,肚肠如沸汤。引颈又自惜,有若丝牵肠。毅然就死地,从此归冥乡。”

帝见其诗,反复感伤。往视其尸,曰:“此已死,颜色犹美如桃花。”乃急召中使许廷辅曰:“朕面遣汝择**女入迷楼,汝何故独弃此人也!”乃令廷辅下狱,赐自尽。

25、花蕊夫人。

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

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可考者90余首。宋灭后蜀时,只用了一万军队,而后蜀的十四万军人几乎不战而降,花蕊夫人随孟昶流亡北行,夜宿葭萌驿站,感怀国破家亡的哀愁,在馆壁上题了这首《采桑子》,因军骑催促,只得半阕,却一字一泪。

《采桑子》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宋太祖赵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的才名,召见了她并命她赋诗一首,花蕊夫人就做了这首满怀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诗。传说花蕊夫人最终的归宿是被赵匡胤纳入**,并一直得遇恩宠,如果真是这样,对于一个命运坎坷羁袢的女子也算善终了。

《述亡国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谢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26、朱淑贞,南宋女词人。

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道出她失恋的伤感之情。

她无法敌过顽固的封建势力的压制,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市井商人为妻。婚后,她与丈夫没有共同语言,精神生活十分贫乏,苦闷不堪。

丈夫变心,她毅然写下一首《断肠词》: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怨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却无下交;皂白何须有;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言相思一撇消。

全词十句话,句句分道扬镳,悲切与愤懑交织在一起,既抒发了自己怨恨决绝之情,又对薄情寡义的丈夫进行谴责。有趣的是将每句话作为“拆字格”修辞的谜面,谜底正好顺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

27、唐琬。

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是陆游表妹兼第一任妻子。

后因陆母偏见而被拆散。也因此写下著名的《钗头凤》(世情薄)。

28、琴棋书画博古通今宁死不屈——严蕊。

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叶女词人。出身低微,自小习乐礼诗书,沦为台州营妓,改严蕊艺名。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四方闻名,有不远千里慕名相访。

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状论及唐与严蕊风化之罪,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施以鞭笞,逼其招供。

“两月之间,一再杖,几死。”严蕊宁死不从,并道:“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

此事朝野议论,震动孝宗,认为是“秀才争闲气”,将朱熹调任,转由岳飞后人岳霖任提点刑狱,释放严蕊,问其归宿。

如梦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鹊桥仙。

碧梧初坠,桂香才吐,池上水花初谢。穿针人在**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到隔年期,怕天上方才隔夜。

29、空谷幽兰艳冠群芳传奇才女--董小宛。

自古江南多才俊,秀水青山育红颜。晚明之际,这里诞生了一位名扬江南、技压群芳的才女——董小宛。

30、不许人间见白头、西晋名媛——绿珠。

数千年的漫长封建历史长河中,古老的中国社会一直是以男性为中心,妇女始终处于等而下之的地位,不知有多少如花女子被默默吞筮了一生。绿珠,这位广西合浦孕育出的集天地之灵气的奇葩,却如一道耀眼的闪电,在短暂的一生发出夺目的光华。

她的肉体的代价虽值到珍珠三斛,然而她的精神的价值却谁也无法估量。最终的坠楼而死,已超越了为石崇守节的意义,而是向不公开的命运发出最强烈的抗争。千载而下,芳名不朽,不知赢得了人们多少的歌颂!

31、才貌双全传奇一生北宋名妓--李师师。

她,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她,幼年不幸,父母双亡,以至沦落风尘。

她,美艳绝伦,才华出众,善词曲,工歌唱,在京师汴梁高张艳帜,名动京华,连天子之尊的宋徽宗赵佶也忍不住一亲芳泽.

著名词人周邦彦躲在床底谱就新词《少年游》,只为描绘师师与徽宗的一段风【蟹】流韵事,成为后世词坛佳话;她,又一身正气,敢爱敢恨,有“红妆季布”之称;梁山首领宋江潜入她家,只为她写下了壮词《念奴娇.天南地北》,至今为人传颂。

她,一个撩动人心的痴情女,在经历了不尽的风【蟹】流韵事之后,最终的结局却众说纷陈,飘游不定。

32、巾帼英雄须眉比之竟折腰-------梁红玉。

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父亲行伍出身,后征方腊战败获罪被杀,红玉由此沦为京口营妓。

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在京口宴会上认识卓尔不群的名将韩世忠,两人惺惺相惜,随成眷属。

她英姿飒爽,红妆披挂,挥动金山战鼓,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大败金兀术,并围困金兵于黄天荡达四十八天之久,由此名震华夏,威扬夷狄。

后来韩世忠、岳飞、刘俊三路北伐,梁红玉随率一女兵队伍,屡败金人、屡立奇功。而“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也由此而起。

纵观中国历史,真正能让须眉折腰的女子,无非花木兰、武则天、粱红玉而已,昭君、貂禅走的是“曲线”救国的道路,根本与前三者不可比拟,而历史上有无花木兰其人,还待考证。

一位风尘女子,能在历史上取得如此辉煌的地位和成就,以“武妓”迥然不同于其它九位文妓的经历。

这样一位不输须眉、为国为民且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的“侠之大者”,如若她甘为第二,那谁可堪当第一?

33、倾城名花、薄命红颜、钱塘名妓--苏小小。

好想与你同撑一把油纸伞,飘荡在悠悠,悠悠的钱塘岸。

那搁浅的小船成了遥远的梦,静静的小河湾,成了历史照片。

34、才情斗八高胆识过须眉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她,自小读书:“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她,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云佳丽中的一朵奇葩。

她,天生丽质,一适周道登,再爱宋徵舆,三适陈子龙,最终与钱谦益白头偕老。

她,敢爱敢恨,视封建礼法如无物;她,豪迈不让须眉,忠心为国,明亡时力劝丈夫殉节,自己投水以殉国;她,胆识过人,伉俪情深,为救夫君愿以身代死。

于是,钱谦益作诗赞颂:从行赴难有贤妻!才华横溢,秦淮名妓中堪称第一,诗文雄健浑达,神奇妙旷,脱尽红粉闺气。。。

她,风尘女侠气节铮铮,足以令无数须眉汗颜;她,如出淤泥之白莲,为世间留下不尽清芳。

35、冲冠一怒为红颜争得娥眉匹马还--陈圆圆。

明清鼎革,风云变幻。刚愎自用的崇祯、趋炎附势的田弘遇、反复无常的吴三桂、骄傲自大的李自成、粗俗狂妄的刘宗敏、阴险狡诈的牛金星,专权**的多尔衮……这些权重一时,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男人分为三方,书写了一段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历史。

然而,一位乱世佳人突然出现于这一舞台,顿时成为这个男人世界的焦点,起到了所有男人起不到的作用。她使历史法码失去了平衡,让这些男人不失时机、不惜代价地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于是,风云突变,改变了他们自己的归宿,更改了中国的历史。

陈圆圆,这位秦淮河畔的绝代佳人,竟引江山易色,地覆天倾;帝星殒落,霸王为僧,当世枭雄,为之搏命;生灵涂炭,倾国倾城……

36、何处风来气似兰自写幽香纸上看——马湘兰。

明代女诗人、女画家,秦淮八绝之一。她虽然谈不上是诗画名家,但她的兰花图和兰花诗却堪称一绝,是当时文人雅士争相收藏的宠物。

马氏生长于南京,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她的居处马湘兰为秦淮胜处,慕名求访者甚多。

马湘兰之所以能把兰花描绘得出神入画,栩栩如生,全赖于她的爱兰、知兰,她不但将院宅里种满各色兰花,日日勤加灌护,而且凭着自己的兰心蕙质,能深悟兰花清灵清雅的气韵,所以才能将兰花的品态展现于画笺和诗笺上。而她自己的品格,因受兰花的熏陶,也化成一种如兰的圣洁。

在日本东京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幅中国明代的“墨兰图”,此画并非出自名家大师之手,而是明神宗时期的秦淮名妓马湘兰所作,却被日本人视为珍品。“墨兰图”上题这样一首诗:何处风来气似兰,帘前小立耐春寒;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幽香纸上看。

偶然拈笔写幽姿,付与何人解护持?

一到移根须自惜,出山难比在山时。

37、乱世名姬柔肠侠骨--李香君李香君体态娇小玲珑,肤色莹白如玉,绰号“香扇坠”。

在秦淮八艳中,她没有顾横波、陈圆圆那样的艳丽妩媚,也没有柳如是、马湘兰那样超群的诗画才情,但传剧《桃花扇》一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香君忠贞刚烈之名,几乎举世皆知,在秦淮群芳中赢了最高声誉。

她忠于爱情,矢志为侯方城守贞;忠肝义胆超越男儿,在魏逆权臣阮大铖面前公然唱出“于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宁不教须眉愧煞。其凛然正气如寒冬傲梅,足以令杜牧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由此改写!

38、通晓文史工于诗词洗尽铅华——顾横波。

秦淮八艳中,顾横波是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受诰封为“一品夫人”。柳如是陈圆圆亦有不及;她通晓文史,工于诗画,所绘山水天然秀绝,尤其善画兰花,十七岁时所绘《兰花图》扇面今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十八岁与李香君、王月等人一同参加扬州名士郑元勋在南京结社的“兰社”,时人以其画风追步马守真,而姿容胜之,推为南曲第一。

39、倾倒西东方的清末名妓--赛金花。

她一生姻缘分分合合,极富传奇色彩,由妖冶风【蟹】流的**,到状元郎之妾,钦派公差夫人,又沦为**名妓,可谓几度沉浮。

赛金花名噪大江南北,更倾倒西方,是晚清大名鼎鼎的人物。

国家危难之秋,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烧杀淫掠,赛金花凭着自己高超的手腕,用美色服联军主帅瓦德西,以己之力拯救斯民,誉满京华,达到一生辉煌的顶点。然而天妒红颜,在阅尽人间冷暖之后,叹别苦影,孤守余生。

赛金花的魅力在于:当与赛金花同时代的慈禧高坐庙堂让她的大臣们白天跪倒她的三寸小脚跟前时,赛金花却接着侧卧暖床让这帮人晚上继续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连李鸿章这个国家“上梁”都难以幸免,其它那些衙门里的“下梁”们就可想而知了。什么封疆大史德晓峰对赛金花是一见“重”情,什么户部尚书立山以千两纹银买与赛金花“来日方长”等等。

40、不信美人终薄命自古侠女出英雄民国侠妓--小凤仙。

小凤仙因与护国运动名将蔡锷的传奇经历而名载史册。

她天生丽质,性情孤傲,不公世道使她沦落风尘,在北京八大胡同高张艳帜,成为南帮翘楚。结识革(蟹)命党人蔡锷是小凤仙一生命动的转折点。深明大义,侠骨柔情的她与蔡锷将军情投意合,互为知音,而小凤仙帮助蔡将军历尽艰险,逃脱虎口,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代侠妓的芳名自此长存。

41、一代小女震古奇——花木兰。

北魏人士,另一说是隋朝人,也有可能是杜撰的人物形象,尚不能确定。

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

话不多说,言喻苍白,一起郭茂倩的那首《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湖北黄陂县:据一些史料记载,湖北黄陂县城北20里为木兰故乡,古时曾置木兰县。在《湖北通志》、《黄陂县志》因黄陂有木兰庙、木兰将军冢。《木兰古传》曰:“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人也。”清《忠孝勇烈奇女传》称:“木兰朱姓,为湖广黄州府西陵县双龙镇人。”史传明示则成为湖北黄陂人“与木兰同籍”的最大理由。黄陂双龙镇有座“木兰山”,山的北坡有一大土冢,冢前墓碑铭刻“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木兰山上尚存“唐木兰将军坊”,上镌“忠孝勇节”。

42、人面桃花相印红,历史上第一个为国献身的美女——息妫。

息妫,春秋时陈国公主,先为息国君夫人,后为楚国王后.她出生在深秋,却满园桃花盛开;一出生就引来了百鸟朝凤,额上带着桃花胎记,仿如桃花女神转世.可是陈国智者却预言她的到来会引来生灵涂炭.她贵为公主却从小就远离王宫,伴着乳娘长大,因为面若桃花,又称“桃花夫人”。

她不发一言,姿容绝色,任由三个国君为之混战。

该如何评说这个女人魅惑如桃花般的脸?她所坚持的竟然不是对息侯的忠贞,而是把它留给了楚文王。也许在她的心底,那莫名其妙的息侯,早已不值得为之殉节。至于国破的忧伤,她用久久无言的青春,作为祭奠。

这是息妫的选择。这个选择,在两千年后,还成为轰动天下的讽刺。“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清朝诗人用一个女人的不肯殉节,狠狠地羞辱了明朝降清大臣洪承畴的不忠不烈。在节烈贞操的讥讽中,息妫穿过了漫长的岁月,做了最后一次妇孺皆知的亮相。

而她,即便听到了这两千年后的骂名,也可能了无一言。

真正的情感,需要耐心收获而非掠夺。息妫,或是个懂得感情的女子,她用默默无言,独自担当起了回忆的重量、世人的误解。

43、倾国倾城妖冶王妃——妺(mo第四声)喜。

她是夏朝第十七位君主履癸——那个后人成为夏桀亡国之君的王妃。

人们总把夏王朝灭亡的缘故归结到妺喜的身上,有人说她是“千古第一狐狸精”,有人说她是“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亡国之皇后”,也有人说她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还有人说她是“第一个‘献物’,第一个淫妇;第一个‘女祸’,第一个无辜”。妺喜当真是**淫乐的罪魁祸首吗?

传说,夏桀得到妺喜以后,更加荒淫无度。常常把她抱到双膝上,日夜不停地陪她饮酒。妺喜喜欢听撕裂绸缎的声音,他就从国库搬出绸缎,叫宫女撕给她听。

在“裂帛”壮举之后,索性大兴土木,凿了一个大池塘,里面满装美酒,在酒上划船。还集合了三千壮士,牛饮池酒。

面对挥霍无度的昏君,老百姓又是敢怒而不敢言。人们实在无路可走,有的人对着太阳指桑骂槐道:“你这个可恶的太阳什么时候完蛋啊,我真愿意和你一道灭亡。”

44、商纣妖姬,古今第一怨女——妲己。

美丽动人,能歌善舞。纣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纣王令乐师师涓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健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于是纣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

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声。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

45、千金为买美人笑祸国殃民幽王后——褒姒。

周幽王姬宫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后被褒人献给周幽王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于是,西周在这场闹剧中走向灭亡,幽王被杀,褒姒被掳。

屈原《楚辞.天问》穆王巧挴,夫何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46、赵飞燕。

西汉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

在中国民间和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47、西汉成帝昭仪——赵合德。

赵飞燕之妹。传说赵合德生得体态丰腴,较赵飞燕更得皇帝宠爱,留下温柔乡和祸水的典故。

因刘骜与其日夜纵欲,性能力迅速衰退,後为与赵合德继续行床笫之事,服下春药,最终在与赵合德云雨之后身亡,赵合德因此被迫自尽。临死前,赵合德愤慨地说:“我把刘骜当成一个婴儿,玩弄股掌之上!”并不夸张。

48、皇太极之最爱——宸妃。

海兰珠进京时已26岁,虽过妙龄,然丰满成熟娇艳动人,倍受宠爱。她的地位在五宫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其姑母孝端皇后。

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继承人,大宴群臣,大赦天下。无奈此子福薄命短,二岁而殇。宸妃病逝,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为其举行隆重丧礼,赐谥号敏惠恭和元妃,为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皇太极对宸妃真情笃意,在历朝皇帝中都是少见的。

49、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董鄂妃。

孝献皇后,顺治最爱。董鄂氏18岁入宫。世祖对其眷之特厚,宠冠**。

然红颜薄命,董鄂氏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极,亲制行状悼念。追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清东陵的孝陵。[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