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大鸿儒> 127:小说创作技巧详细大全 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7:小说创作技巧详细大全 10(2 / 2)

唉--「女儿,爸爸给妳买了皮卡丘了,买好了唷!」

皮卡丘的右半边,也很快的转成可怕的艳红。

时光,停止了,雷老师,冷冷的笑了,太阳飞快的落山,夜,侵略似的布满了了整个天空。

天黑了。

第七章技巧之七节奏是有节奏性的,而节奏随着描写的深度和广度,就有了快慢的分别。

□超快节奏:「乔风自从得到了青云剑,潜心练剑,闭关于武当山上,只有亲人上山,才得一见;三年后,终于练成了玄龙剑法,风光下山。」

□快节奏:「乔风自从得到了青云剑,心想只有潜心练剑,才能使青云名剑发挥最大的作用,可是又找不到适合的闭关地点。

于是,他上武当山,和白云大师商议;白云大师叹了口气:「哎∣∣一切都是因果业障吧!」

于是答应他在此练剑,谢绝一切访客,只有亲人上山,才能见上一面,希望全心全意的把剑法练好。

经过三年的一番苦练,乔风终于练成了玄龙剑法,含着泪,拜别了白云大师,风风光光下山去了。」

□慢节奏:「乔风轻轻的抚摸着,经过一番恶斗,才好不容易得来的青云剑,叹口气,摇摇头说:「为了争夺这把剑,真不知害了多少人?」

想起师父的牺牲,忍不住落下两行眼泪,心想也只有潜心练剑,发挥青云名剑的最大作用,在江湖上,好好的铲奸除恶,才不会对不起师父。想到这儿,他坐了起来,动手擦了擦眼泪,挺直了腰杆,狠狠的立誓:「师父,徒儿如果不能练成玄龙剑法,用青云剑为你复仇,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说到激动处,拳头用力的拍击桌面,竟将一张好好的红桧八仙桌给打散了……」

第三十七篇结构——一点写作常识结构的方式是指总体是用何种结构形式组织全篇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A.单线型结构构成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情节单纯,线索明晰,白始至终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有头有尾的情节,使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众这是中国创作的传统的结构形式。这种形式,其实也在目前的中外创作中广泛使用。特别在我国,不仅在短篇、中篇中广泛使用,在长篇中也是主要结构形式之一。短篇《伤痕》写晓华在突然变故的打击之下,断绝了和母亲的关系,十六岁就下了乡。可是“叛被母亲的”黑锅“一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入不了团,连和另朋友好下去的勇气也没有了。打倒”四人帮“后,她在母亲病危的情况下赶回上海,可是母亲已经病逝。整个故事只有一条线索,就是晓华的遭遇。

美国丈夫里?科尔曼的社会问题《克莱默夫妇》(大中篇)提出了西方社会存在的“家庭崩溃”的社会问题,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成为畅销书,共主要情节线索只有一条,即将德和乔安职的关系及儿子的抚养问题,结构形式也是单线型的。

这种结构有两个特点:第一,多是围绕一两个主要人物展开情节描写。《乔厂长上任记入《小镇上的将军》、《悠悠寸草心》、《如意》、《蝴蝶》、《大埔下的红玉兰》、《蒲柳人家》、《张铁匠的罗曼虫b1《人生》等中篇、短篇就是这样安排情节的。长篇,围绕一两个人物单线型地组织情节也有不少,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磋蛇岁月》(人物略多,主要情节线索仍然是单线型的)、《英蓉短》等。

第二,作品只安排一条线索。上面是从人物安排上说的,这里则是从情节线索安排上进行分析。这条单线要贯穿始终,没有第二线索干扰,更没有两条以上线索穿插。中国古典,如“三言”、“二掐”中记述的大量短篇小比大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的情节内发端--展开--结局直至尾声,次第展开,环环相扣,所以它的结构形式也可以说是“链条式”的。

B.复线型结构安排的线索有两个,就构成复线式结构。《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线索就有两条:一条以涅伦斯基和安娜?卡列尼绷为主;一条以列文为主。长篇中的线索往往在两条以上(不全如此);中篇、短篇中也可以有两条以上的线京,如《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线索就有两条--存妮一条、荒抹一条。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在长篇中,这种复线型结构,出于两条线索同时展开,使得反映的生活内容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充分。

C.辐射型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作者的“透视点”很集中,整篇的情节线索都从这一点救射出去。王蒙和湛容的一些作品格这种方式运用得很娴熟。典型的文例是《人到中年》。的复杂内存是从陆文镕躺在床上的朦胧追忆中散射出去的。

意识流常用这种结构方式。

D.蛛网型结构三条以上线素互相交又,盘根错食象一个蛛网。《水浒传》的每个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线索,其中的很多线索是交织在一起的,使得结构有气魄,生活内容复杂丰民《战争与和平》也是如此。象《红楼梦入情节线索繁多,互相交叉,把生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用蛛网形式组织起来。又如柳青的《创业史》有四条线索同时展开:一条是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贫下中农的活动线索,一条是以郭振山为代表的党内的反对派的话动线索;一条是以姚世瘸、郭世富为代表酌坚决反对合作化妄图恢复旧秩序的复辟势力的活动线氯一条是以梁三老汉为代表的“中间人物”的活动线索。这四柬线索,互相冲突,互棉交叉,织成了一个有机的网,组织了这部长篇的巨大结构架式。

蛛网型结构在推理中往往表现丸同时写几条表面上看不出来联系的线索--把情节的网撤出去,随后收网,使各条线索的必然联系浙沥显露出免把各条线索集中在案件的结局上。柯南道尔的侦探,如《蓝宝石》、《英犬》、《恐怖谷》就惯用此法。当代日本推理家仁水悦子的《猫知道》(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品)把这种结构形式用得很到家。

E.回环型结构这种方式的作用在于使情节线索之间能“咬得很紧,前后融为一体。张弦的《扯不断的红丝线》可作为典型文例。杨玉洁参加了文工团,组织股长马秀花把她介绍给齐副师长,她不同意,她的女友汪婉芬取代了她;她则和苏骏结了婚。苏被打成右派,思想、性格发生很大变化,他们离了婚。而齐副师长的妻子汪腕芬也病故了。二十六七年后,马秀花又来把博再介绍给齐;傅终于没有扯断这根红丝线。博转了一大圈,终于转回来了。在结构上,人物关系形成一种回文式的回环:博齐--苏博--齐傅。情节的发展沿着倒转回环的方式展开。王朝闻曾在成都的一次讲演中,把结构的辩证联系概括如下(省略)

F.情特型结构有的,在结构上,看不出情节线象故事性不强,或根本无故事性可言,只写一些事,全篇侧重于作者情绪的抒写。组成结构的主要部分就是馆结朗描写。它用以吸引读者的并不是生动的信节,而是流动的意识,对细节的精彩描绘和对感情的细致生动的抒写。意识流常用这种结构形式。所谓无情节,采用的也是这种结构形式。

近年国内创作中,不少作者在作品中,或局部或整体地运用这种结构形式,不注重情节,不讲故事,如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竿。又如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使情绪贯彻全篇,成为组织材料的无形线索。

G.板块型结构现代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不少作者已不道扼以上的情爷结构形式,使结构有很大的“随意性”。作者在中‘随意“地写出一个人物,并对他进行描写,然后放在一边;或”随意“描写某种心别、景物,又放在一边,这种胡写白成一统,有一定独立性,有它白己特定的内容,形成一个稳定的板块。这些板坎有时互相靠拢、碰撞,发生联结,仍能使人了解整个情节的过程;也有的板块在表面上根本无任何联系,更谈不到联结,但是读完全篇,却可以由读者自己把它们联结起来,或者说,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线索,无形地把它们串联了起来,然后作用于读者的意识,使读者意识到板块之间的关系。各个部分自成板块,这是与以上方式不同的地方。

这种结构形式显然已经丢弃了“过渡段”、“过渡句”等常闻的过渡方法,甚至丢弃了有过渡作用的标点;如冒号、则节号等,而直接把前后完全不相干的板坎“前言不接后语”地联在一起。

这种结构形式,可能有贯串情书,也可能没有。

有贯申馆节的,如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形成一块独立的板块,但情节人物又是贯串前后的,这种结构形式叫“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没有贯穿情节的板块结构,如意识流的某些--象法国作家普鲁斯持的意识流《斯万的爱情》即其一例。在国内中,很少完全没有贯串线索的这种结构形式。现代西方的这种结构形式的作品,往往写了较多的下意识的活动,甚至是梦境、“魔幻”以及施催眠术后的“无意识”幻觉等。也正因此,自成一块的具体内容,不仅可以与主体毫无关系,而见在中,某些板块毫无可取和必要。在一些现代派家中,这种结构形式已成为纯粹的形式主义,究竟能有多少读者,究竟又有多少读者能加以卒读,是很难说的。人们已经越来越看不懂这种现代派了。

顺便说一下,现代国外最引入注目和受读者欢迎的,大多是有贯串线索的或有贯串情节的,得诺贝尔奖金的大多数作品都届此类。板拍成电影,产生巨大影响的也是此类作用,如科尔曼的《克莱默夫妇》的同名影片在1980年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第五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中获得五个最佳奖。

在国内,由于长期存在的民族形式相传统的影响,一般来说,读者喜欢该的(即拥有最多读者的)是有贯串线索和有比较精彩的情节的。我国的作家们必须考虑到读者的这种欣赏和习惯。

国内有贯串线索的扳块结构作品,如西西的《四等舱》写得就比较好。这篇在形式上有一定独创性,它以“我”这个业余文学作者为贯串线索,把分成许多块,各不相关:a.四等舱的旅客们去饭厅里买饭,都买的是八角一份的。

b.饭后吃什么茶,是否吃红茶菌最好,大家议论纷纷。

c.大家闲聊:小孩说“我爸爸是连长”;司机说老太太福气好。于是,大家又谈到孝与不孝。大学生大谈代沟,批判“怀疑一切”的“难道”论。

d.大学生等谈对文学作品及电视的看法。

此外,还谈到在外国人面前的态度,老太大想给两个青年男女做媒;小孩忽然肚疼,大家着急;写萍水相逢又马上分别的离别,表现了友好和高尚。

试看这些板块之间有何矛盾冲突、有何情节、有何联系可言?但是通过“我”这个贯穿线索,把这些板块联结在一起,说明“四等舱确实比我原来想象酌要好很多”。他们互相关心、爱护,开城布公,爽朗直率;有时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情操,有时又流露出低级庸俗的思想感情。

这种板块型的结构,其实并不好写,它要求有较高的文学笔法。取材看起来是零乱的,但又是精选过的,表面上是想写什么便写什么,似乎可以无休止地写下去,但又使人觉得作者及时打住,恰到好处。

「结构是对人物、事件的组织安排,是谋篇布局、构成艺术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结构通常与情节并称为「情节结构」,但事实上,结构并不等同于情节,结构大于情节,涵括了中的情节与非情节因素,「结构的任务除了对情节的因素进行组织安排外,还要对非情节的因素进行组织安排」.一般而言,中国古典十分重视情节的作用,「结构是以情节的发展构成的,强调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其结构基本上就是情节的结构,结构的基本任务就是组织情节」,遵循着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创作模式。

第三十八篇描写四忌请记住爱勒莫。雷纳德的金玉良言:“我总是力图去掉那些读者会跳过去的内容。”

--巴纳比。康拉德“你为什么不扔掉它们呢?”一位著名作家对我说道,“撕了它们吧,把它们去掉吧广他这是在评价我花了整整一年创作的某本的前72页,我兴致盎然地写下又反复修改的72页。我目瞪口呆。我究竟哪儿错了?

那年我24岁,在加利福利亚的圣。芭芭拉探望父母,我从报纸上得知辛克莱尔。刘易斯当时也正在同一座城市。我一直想拜见这位美国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巴比特》、《大街》。《阿罗史密斯》、《埃尔默。加特利》等一系列作品的作者。于是我鼓足勇气写了一张便笺给他,告诉他我想成为一名作家并想和他相识。令我吃惊的是,第二天他就邀请我去共进午茶。

在会面快结束的时候,他要求看看我的。我回家取来了满载着希望的的前75页,我对这个开头非常自豪,它是对主人公即将涉足亚速尔群岛的精彩描写。因此,当第二天大文豪让我去掉这前72页时,我无疑是受到了一次巨大的打击。

“但……但……”,我辩解着,“我必须作好背景和氛围的渲染,不是吗?”

“拿72页来渲染?”他反驳道,“如果我想了解亚速尔群岛,我会去查阅《各国地理》,而不是一本。”

然后,他补充了这点对任何作者都不无神益的建议:“人们读是为了感情,而不是为了知识。如果他们在受到感情感染的同时获得了一些知识,那是好事,但感情永远是第一位的。纯粹的描写不能使一部变得伟大。当你作品中的船只在风景如画的岛上靠岸时,你的叙述就突然中止了,但后三页中倒不乏一些精彩的东西,冲突、情感、人物,让我读到了更多。”

结果是,因为他喜欢下面的章节,雇我作了他的写作秘书。我和他一同前往马萨诸塞的威廉姆斯镇,在那里度过了令人难忘而又获益匪浅的6个月的时光。

在那儿,我学到了描写四忌的第一忌讳:无论文笔多么优美,都不要让描写使你的叙述陷入中止。

的作者必须牢记这点:不要过分描述任何事情,无论它是特顿山脉,是夕阳,还是怀基基海滩上的斑马。否则,你叙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响,你也将使读者的注意力出现危险的空白。

请记住爱勒莫。雷纳德的金玉良言:“我总是力图去掉那些读者会跳过去的内容。”

读者的确愿意跳过那些无效内容。

何谓无效内容?

“任何偏离故事主线的内容都可称之为无效内容。”

与你的叙述无关的任何说明、解释和描写都是无效的。它们犹如截流的堤坝一样阻挡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并不意味着你在讲述一个医生、一个律师或一个捕鲸者的故事时,不能透露有关这项职业的种种常识。但你应该巧妙而不露声色地做到这点,应该将这些常识与主人公的行动、冲突和叙述的主干很好地交织在一起。通过知识的渗透,我们能不费吹灰之力地从司考特。杜罗那里学到法律,从汤姆。克兰西那里了解潜水艇,从麦克尔。克里奇顿那里知道日本。

应该让你的描写生动丰富而又服务于主人公的各种行动。你可以描写紫色山峦后渐沉的夕阳,河边饮水的老牛,但为什么不是通过主人公的眼睛来描写这一切呢?他或她观看着这番景色,由此联想到一个宁静的过去,目前处境的感受,或由此让我们领悟到他(她)的性格,以及一切能推动叙述向前发展的情节。

这就引发了第二大忌讳: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来描写并非重要的环境。

我曾收到过一部短篇的底稿,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或许能说明问题。

科莉从列车的车窗向外看,这列车正载着她经过乡村驶向旧金山,她将在那儿举行婚礼。列车在爱瓦的比格利弗镇(标牌上写着:人口251)停下,她看见了一排排毫无生气的房屋,全都千篇一律,就连房前熟睡的大黄狗都如出一辙。

早先,比格利弗曾是一个繁荣的矿业小镇,但现在它已没落,不再有往日的生机。她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男人在站台上卖报。该镇由马修。克鲁姆(1850-1899)于1892年建立,它最能引以为荣的一件事就是1912年特迪。罗斯福在这儿呆了整整一天,“棒极了”,他说道。列车呼啸了两声,科莉便告别了比格利弗小镇,以后再也没见过它。

在一部长篇里这样的文字都是在浪费篇幅,更不要说短篇了。让这段描写小镇的文字能保留下来的惟一理由,只能是科莉或多或少地将它与自己的过去或将来联系在一起。试对比:尽管科莉从未见过,但她仍然十分了解这个小镇,它和所有的小镇一样,科莉憎恶它们。她来自一个和比格利弗极为相似的小镇,只不过叫别的名字,地处西弗吉利亚罢了。现在,谢天谢地,她将去一个城市,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在那儿,她的美貌和音乐天赋都将得到赏识。她迫不及待地等着列车驶离这座丑陋的小镇。

或相反的反应:科莉立即爱上了这个小镇,它绿树成行的土路、刷得粉白的小教堂和熟睡的大狗捍卫着一派宁静的氛围。也许在结婚后,她能说服爱德离开拥挤的旧金山,而到一个酷似比格利弗的小镇定居,她婚后打算要三个孩子,这种小镇将是抚养子女的好去处。

以上两个例子,对小镇的描写都具备充足的理由,从中我们能了解到一些有关主人公的情况,包括她的希望、她的梦想以及她的性格。因此,对实物合理有效的描写应是人物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你可以对环境赋予任何情感,如例一中是“恨”,例二中则是“爱”。

家大卫。罗吉曾宣称:“一部好的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大多数背景描写的危险在于一连串的漂亮的陈述句和叙述的中断将读者推向昏昏欲睡的境地。”

请牢记罗吉的格言,将它打在纸条上贴到计算机或打字机前:“一部好的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

描写的第三点忌讳是:不要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读者的注意力。

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这里有个突出的例子,摘自一位中学生的习作。

他缓缓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门口,他犹豫了。他用满是皱纹的湿手握住了金属门把,感觉凉冰冰的。他将它慢慢地拧向左边,叭地一下推开了棕色的栎木门。然后,他一步一挪地走进了正午的骄阳下,脚下的旧鞋吱吱作响,他拾级而下,发动了他那辆1959年产的福特牌小货车,开进城里,杀死了他的兄弟。

显然,文章把重点放在了并不重要的行为上。

这点告诫还可以扩大为,不要将故事重点放在无足轻重。只在故事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人物上。例如,“一位有着狰狞面孔、和寡居的母亲一起从南斯拉夫来的传者”,或“那位有着萨克斯管色的头发、嚼着口香糖的女招待,正在为成为一名法庭速记员而学习”,都有可能将我们的注意力从餐桌上那对恋人--我们的主人公身上转移开来。

描写的第四点忌讳是:不要概括,要具体。

“天空是蓝色的,鸟儿飞来飞去,远方的山模糊不清,绿色的田野散发着好闻的香味。”

我们会立即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位业余作家,或说得好听一点,一位懒惰的作家。为什么呢?因为这段描写是以概括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既模糊而又毫无重点的场景。我们完全可以对这一景色作出另一番描写:天空是孩子们画中的那种天空,彻头彻尾的深蓝色。绵延的山脉看上去就像恐龙的脊背,人字形的大雁在头顶盘旋。青翠欲滴的田野散发着阵阵新别的牧草的清香。

如果你必须描写静态的景物或天气,请发挥点创造性,就像维吉尼亚。沃尔夫在《浪花》中对酷热的描写那样:太阳的烈焰击打着南部群山的层峦叠嶂,一直射入深不见底的河床,高高的吊桥下的河水顿时收缩;烈焰击打着果园的墙壁,每一块砖石都几乎达到了熔点,紫红紫红的,炽热得仿佛一触即化,一碰就会变成一堆滚烫的碎末。

关于写作忌讳概括化,没有人比俄国伟大作家契河夫说得更好。他在一封信中,告诫一位作家朋友避免概括化和平常化:“我认为,对于自然的真正描写应该相当简略并与主题存在相关性。应该避免落人俗套的描写,比如,‘落日沐浴在黑色海洋的浪花之中,绦紫色的金光一泻而下’等等。在描写自然时,要抓住细节,而且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使闭上双眼,也仍能看到你所描写的场景。

如果你这样写道,‘在水坝上,一只破玻璃瓶的瓶颈折射出一星亮闪闪的星光,塑像倒映出圆形的黑影,一只狼慢慢地出现在视野之中并开始奔跑’,你也就将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的效果描写到了极致。”

显而易见,这里要说明的问题就是,“在细节描写中要具体”。

最近,我读到一本,作者是这样开头的:“女主人公在公共汽车上专心致志地读着书。”

什么书读得这样专心致志?作者没有交待。

多好的一个机会错过了!如果她读的是《安娜。卡列尼娜》、《花花公子》、《带着癌症生存》、《足不出户学法律》、《领域与意识流》、《怎样写浪漫》或《格雷解剖学》,我们就可以对她的性格有所了解,因为以上的每一本书都反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如果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姐在读一本关于癌症的书,我们会深感兴趣2一个小女孩在读《领域与意识流》,我们也同样会感兴趣;而一位老妇在读《花花公子》,我们则会好奇心大发。毫无疑问,这都会比“她专心致志地读着书”,使我们对女主角了解得更多。

因此,当你坐下来写作的时候,请记住,不是“一杯饮料”而是“一杯马丁尼”;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长卷毛狗”;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玫瑰”;不是“一个滑雪者”而是“一位含苞欲放的年轻少女”;不是“一顶帽子”而是“一只高顶回角帽”;不是“一只猫”而是“一只阿比西尼亚猫”2不是“一支枪”而是“一支0.44口径的新式自动手枪”,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幅“马奈的‘奥林匹亚”’。

将描写四忌与契河夫的金玉良言合二为一,我们就得到了一条所有好的作者在描写时都应该遵循的一条规则:要具体![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