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刚过,天气还不太冷。这天,天气晴朗,太阳从东南的山头后慢慢地向上爬,先是从山后发出红色的光芒。光由红色变黄,接着露出一个金色的孤,孤越来越大,形成少半圆、半圆、越来越大,然后一下子蹦离了山头,向空中升起,红色中闪动着金色的点。太阳越升越高,红色越来越少,金色越来越多,最后金光四射,令人不敢仰视。太阳给大地铺红盖金,主宰大地的一切。
屈龙、魏远、魏天沿着山间小道,从山脚的九级唐塔旁向龙山头爬去。
“目标,龙山庙!”屈龙兴奋地高喊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魏远一边弯着腰向上爬,一边拉拉这个帮帮那个。
魏天一边擦汗一边说:“上了几年学,上得没劲了,没爬多远就出汗了。”
“可见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多么必要了。”魏远听了朗声大笑说。
终于爬上龙山头了。他们坐在龙山庙的山门下的石台阶上一边擦汗,一边向山下、向远处眺望。
蔚蓝的天空悬挂着一轮金色的太阳,仙女峰在阳光下朦朦胧胧,像灰白色的纱帐里仰卧着一位美丽的少女。银河像一条银白色的巨蟒扭动着身子从西南的迷茫中爬了出来又钻进了东方的迷茫。山下,河边的村庄、树木、竹林、田野清晰可见。银河湾烟雾缥缈,九级宝塔孤零零的站在山麓。穿村而过的公路上不时有汽车驶过,屁股后拖着一溜灰尘。路上拉车的,担担的,步行的人都小得像传说中的小人国的人儿一样。银溪从西北山沟里钻出来在银河湾东南边和银河交汇。
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三人面前。三个人触景生情,不由高声朗诵起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当朗诵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时,三人不由同时提高声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朗诵罢,三人抚掌大笑,声震寰宇。
“我们不仅要指点江山,而且要改造江山,建设江山。我们已用双手把两座山头搬到山沟里,在龙脖建起了一座水库。把银溪制服,让它旱涝时蓄水,旱时浇地,为银溪两岸人民造福。以后还要制服银河……”魏远指着山下的茫茫大地,抒发着壮志豪情。
屈龙说:“银溪两岸的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的功绩。”
“那就看以后的文人们能否看得起我们这些劳动者了。”魏远有点感伤。
魏天说:“这些天,我看了不少报刊文章,学习了《十六条》,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思想有了很大提高。*就是要破除那些旧文化,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树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那些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屈龙说:“以后若没人歌颂你们,我写文章歌颂你们,把你们塑造成改天换地的大英雄,你该放心了吧!”
魏远笑了:“只要有你这个未来的大作家在,我当然放心了。县里还准备把龙脖水库的水引上北山,把北山几个公社的土地都变成旱涝保收的水浇地。这个梦不知啥时才能实现。”
“重新安排祖国河山,要靠全国人民用血汗化为现实。”屈龙说:“创业艰难百仗多啊!”
魏天说:“要能在银河上游也建一个水库,咱银河湾就更保险了。”
“听屈活爷说,大跃进的一九五八年在银河上游已打好了一个坝基,三年困难时下马了。只看什么时候再上马了。”魏远说:“我们的梦真是太多了,梦都是那么的美,要使它们化成现实,需要多少代人,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啊!”
魏天说:“要实现这些梦想就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如果资本主义复辟了,那就什么也搞不成了。*就是要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屈龙问魏远:“咱村的*不知咋开展。”
魏远说:“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要求人人会背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社员们都很认真,很多老年人都背得滾瓜烂熟。凤奶还获了奖呢?”
“我咋见我妈床头有一本老三篇呢,妈妈说,她最敬佩愚公这个人。”屈龙笑着说。
魏远接着说:“现在大唱革命歌曲,学雷锋,办好事,学习十六条,破四旧,立四新。”
屈龙问:“都唱什么歌?”
魏远说:“《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贫下中农热爱毛主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唱十六条》、《为革命来种田》……可多了。大家开会前唱,干活休息时唱,唱得可得劲了。”
屈龙说:“歌声把全国人民的劲都调动起来了。农村学雷锋学些啥?”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