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龙凤大唐> 职官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职官志(2 / 2)

正四品下

尚书省右丞。

上州刺史,一般要加检校某部侍郎,所以也可自称某侍郎。

内殿八军上四军中郎将。

各水师提举使,加检校兵部侍郎。加“持节都督”则授四品上,为兵部、三衙直接节制的外派殖民舰队。

各归化都督府都督,海外殖民地主官,一般加水师提举使、持节都督等。

上十二监少监。其余逐次减等,不再叙述。

各行台、节镇幕府参议中郎将。

翰林院学士,一般加制知诰。常为宰相备员,是为清要的职位。皇帝的智囊团。

通议大夫,文散。壮武将军,武散。

爵:开国伯

勋: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上:

下十二少监。

亲王长史,府率。

中下州刺史,上州常治。

太中大夫,文散。宜威将军,武散。

从四品下

国子司业,

翰林院直学士加延英殿侍讲,

大都督、都护、单于府司马。

中大夫,文散。明威将军,武散。

爵:开国伯

勋:轻车都尉

正五品上

御史中丞,御史台实际的负责人。因为御史大夫不常授,所以一直是御史中丞代行其权。纠察百官,若无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也具备“直奏”的权利,还可以“风闻言事”,有言论豁免权。还可以弹劾百官亲王等。无审讯权,但是可以参与审讯。御史台的人事权宰相不能干预,由皇帝亲自任命。其余属官按职务减品,不再叙述。

国子学博士、中书舍人,五京少尹。

中下州的常治。

各军郎将。

中散大夫,文散。定远将军,武散

正五品下

太子中舍人,尚膳等宫司官。

下军郎将,羁縻、仆从国相应级别。

朝议大夫,文散,宁远将军,武散。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从五品上

尚书各部的郎中。

翰林院翰林掌记,翰林院直学士。

朝请大夫,文散。游击将军,武散。

从五品下

大理正、太常丞,宫监,牧监。驸马都尉。

记室参军。

朝散大夫,文散。游击将军,武散。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这些就是中级干部。轻罪减一等,自身和家人都不需要服徭役。可以称品冠之家。如果有三代人都做得从五品以上,可以称为官宦之家。退休后的工资为本品(散阶)的三分之二。

二梁冠,绯衣,银鱼袋。

从五品以上,妻、母都受朝廷的册封,为之诰命。子弟可授门荫官。

正六品上

朝议郎,文散。昭武校尉,武散。

正六品下

承议郎,文散。昭武副尉,武散。

勋:骁骑尉。

从六品上

奉议郎,文散。振威校尉,武散。

从六品下

通直郎,文。振威副尉,武。

勋:飞骑尉。

正七品上

朝请郎,文。致果校尉,武。

正七品下

宣德郎,文。致果副尉,武。

勋:云骑尉。

从七品上

朝散郎,文。翊麾校尉,武。

从七品下

宣议郎,文。翊麾副尉,武。

勋:武骑尉。

此两级为基层干部,本人是官身不服徭役。但是家人非官身,非黄册者,也要服徭役。更化后,取消了黄册,所以很多七品官的亲人也要服徭役。

一梁冠,青衣。不配鱼袋。在这个阶段退休的,退休金为本品的一半。非常地微薄。

自从七品下,为令史胥吏。虽然有名号,但是却形同奴仆,收入微薄。着绿衣,黑濮头。因相关章节专门说起,这里不多叙述。

更化后,虽然竭力杜绝流内流外之分,但是官场积弊,改正起来非常困难,不得不借助一些非常手段,才改变过来。

嘉禾更化,最主要的是改革了三省。

增加尚书省的权利,以左右二仆射为主导。形成一主一辅,一正一副的机制。若“组阁”执政期间出现了问题,追究责任也有主次之分。不过两相都要同时辞职。

加强宰相办公会议的效率。权利增加的左右二仆射主导了宰相办公会,但是他们并不能代表这个会议机制。新官制,至少保证了宰相的办公会议有至少五到七个核心成员是必须参加的。除了两位宰相,还有中书门下至少两到三位,三衙至少两人。扩大会议的人数就更多。增加了决策时的广泛性,也能保证国家事务的机密性。

三衙的出现,是把指挥、训练从兵部分离出来,也弱了尚书的军权。使之互相制约,不使武人为祸,也不至于让尚书坐大,出现权力失衡。

还有原来的御史台的制约,宰相的任期限制等等,都能使相权在适度扩张的同时不对皇权有足够的威胁。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