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龙凤大唐> 第一节 延英问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节 延英问对(1 / 2)

乾元三年,西元六五一年,长安大明宫延英殿。

李峙正批改奏章,这几年他接手大唐帝国以来,忙碌非常,大唐的周边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首先就是西域的处月部在金微山挑起了反旗,被阿史那社尔五路奇兵破散。不过朱邪孤注并不死心,他决定投靠阿史那贺鲁。两个人一拍即和,沆瀣一气在西域搞风搞雨,企图把安西四镇从唐朝的手里夺去建立所谓的‘西突汗国‘。

李峙初登皇位,一直注意安抚国内的厌战情绪。唐朝的起家部队是关内十五路府兵,而河南、河北两道也是征辽战争中动员兵力最多的地方,受到伤害也最大,所以李峙一直坚持休养生息,尽量不轻易发动战争。战争毕竟是个“七伤拳”,得意的是那些将领,至于国家短期内是没有任何收益的。不过他的这些行为,让阿史那贺鲁之类的游牧君主不理解,而按照自己的思维认为唐朝的接班人已经由狼变成了羊,于是开始不安分起来,经常挑衅唐朝在吐火罗地区的权威。

在接到梁建方和乔师望两员老将的报告后,李峙叹了口气:“可惜阿史那尔老矣。”现在李峙手里大多还是父亲留下的老班底,虽然裴行俭、薛仁贵这些新将开始显露峥嵘,但是毕竟还嫩了点,不足以担当大任。

李峙对内侍说:“你去南衙找茂公相公过来。”

李世勣在乾元二年就上表推辞了左仆射,但是李峙仍然保留了他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差遣,仍然还是宰相。在军队方面还是只能有事找老李。

李世勣正在衙内当班,此时正与大小官员一起吃饭。唐朝吃一日三餐已经有了形制,不过在饥荒年份,很多人还是会坚持发扬风格吃两顿。

胡饼贴子是主要的面食,当然唐朝人还不习惯使用平底锅,加上在炉火里烤,所以做出的锅贴的边缘就有点胡。(介个老帽有幸小时侯吃过,老家是个很偏僻的小地方,在80年代初很多旧的传统食品还有保留,现在几乎看不到了。前几天在一个更偏远的场镇看到卖馓子,感觉很亲切)当然唐朝没富来粉,所以做出来的胡饼帖子口感远比后来的锅贴更粗糙。

有几个年轻的官吏把那些烤胡的饼子边掰了下来,一个饼子就只剩下了百分子八十。

李世勣是从那个变乱年代出来的,两次被打入死牢,虽然他本人的成分属于地主阶级,但是对农民还是阶级感情的,知道农民的辛苦,于是真有些看不习惯。他又久在军旅,军人的性子又上了来,就对那些“挑食”的年轻人说:“这些东西都是农民辛苦种出来,不知道费了多大的功夫。你们如果不饿,就不要吃,这么糟蹋粮食,对得起供养你们的百姓吗?”(老帽不禁感叹,李世勣这些话是该写进公务员教材,贴到干部的案头的),便把那些小吏丢弃的部分自己包了让仆人带回去,小吏顿时脸红。

小内侍赶忙进了南衙请老李去见皇帝。

老李也不敢懈怠,出了西朝堂西行进入昭庆门,然后右转往宣政殿方向去。宣政殿是大明宫里仅次含元殿的大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点。在麟德殿还没修建起来的时候,皇帝也在宣政殿接见外国使臣。

李世勣因为功勋着著,所以特旨允许他骑乘马匹,不过禁苑之内,没人会失举狂奔。

顺着畿道,老李来到宣政殿边,早有白衫内侍等候,老李下了马,穿过延英门。过门的时候要经过仔细地检查,交出佩带的武器后才能进入。也就是老李是信重的老臣,否则那些侍卫可不管你是不是相公,照样该搜的地方一样摸去,可不管你尴尬不尴尬。

过了延英门就是内苑,宣政殿后的建筑群就是皇帝起居的寝宫紫宸殿。紫宸殿西边就是延英殿,是皇帝办公的地方。

延英殿很大,房间有一百多个,但是一般人是不太清楚皇帝到底在哪个房间办公的。皇帝李峙正在清明西楼办公,内侍带着老李到了西楼前,这里看上去也就只有两个小太监守着,实际上这里布置了明暗两哨侍卫,一旦发现来人有不轨行为,暗哨侍卫甚至可以自己判断出击杀死嫌疑人。明哨则站在走廊下面,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

“臣李世勣见过陛下。”老李肃然顿首。

“为茂公设座。”李峙说道。

内侍搬过来一个垫子,李世勣忙执礼,然后再坐下。

李峙笑了笑:“前日我去南衙,却听说了公一件大事。”

李世勣知道票子厅无孔不入,这禁中尤其如此,便也没说什么,安静地听皇帝说,反正他自己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李峙举起手掌说:“有个番官来找过茂公吧。”

李世勣想了想点点头:“那人叫郭潜之,原是我在辽东时候的牙牌。他直戍期满,临走来找我辞行,当时我正在衙内值日。”

李峙说:“茂公真是性情中人啊。我听说公对他说‘老夫素不识字,恨无可教尔。尔只知旧故,而不识诸堂官、侍郎,授此卑远州县,也莫怨恨。’,那堂中官员听后俱惭,重新团甲,授予其龙州团练一职。”

李世勣一听忙谢罪:“臣不识大体,僭越权责,望陛下宽恕。”

李峙摆了摆手:“我看过那人的甲历,虽说授团练使是有点高抬,但是考虑到是龙州那个地方,却也不算什么。论起军功到一个好的地方去受职也是没什么问题的。茂公这个事管得对,管得好。”

本来身为宰相就是推荐一个五品黄堂,甚至三品卿相也不算什么过分的事情,但是李峙却有他自己的打算。当初文皇帝要把李世勣先贬了,李峙没同意,虽然李世勣脾气刚直,但是并不是不知道好歹,在原来的历史上他被文皇帝贬到叠州去当刺史,领到了命令后他家也不回就立刻去赴任了。

李峙顿了顿:“不过有些言官也是多事,上书指责公跋扈,被我骂退了。宰相推荐人才是应该的,如果宰相不推荐人了,这个宰相真是该好好自己反思了。”

李世勣也是个灯笼心,一点就亮,联想到那郭潜之,乃是北门番上,是替皇帝戍守大门的。北门军本就是皇帝的心腹,也是禁脔,自己本身就够功高震主了,不该脑袋不清醒搀和到南北二军的争执里,北军的人心只该皇帝去收,这个人情本也该是皇帝来做最好,自己却“截和”了,难怪皇帝要敲打自己。

想通了这个关节,老李背心发凉。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