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龙凤大唐> 第卅四 龙象判云泥 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卅四 龙象判云泥 六(1 / 2)

所谓“中风”,其实原因众多,太宗皇帝这个实际上有点风湿性的心脏麻痹。便是李治原来那个时代也不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更不用说唐朝了。

在精心调理下,太宗昏迷了三天才苏醒过来,睁开眼睛看到就是太子李治守在床边,面色憔悴。

“大家,你可醒了。郎君他守了您三天三夜,滴水未进啊!”王牛儿一边抹眼泪一边说。

李世民叹了口气:“痴儿啊,痴儿!”

“王枢密也言过了,爷爷是国家元首,更是我的阿爷,我又如何能安然睡着而不守在阿爷身边呢。就是民间的小子也是这样了。”李治说。

李世民说:“我病重期间,朝廷有什么事情吗?”

“哥哥,多弥那枭子已经被吐迷度斩首,昨天首级送到了长安。回纥、铁勒和乌骨九姓等都表示愿意臣服我家。”李治告道,“他们的使者赶往这里来。”

李世民说:“他们这些杂胡啊,如今没了首领,所以只能投降我家。我决定啊,回庆善宫去看一看,顺便在庆州见一见这些人。这些胡人啊,你要打但是也要拉。古往今来,许多君主都抱着‘华夷大防’,允许胡人投降却又防备他们,歧视他们。这样不好。我却要把他们和华夏一样看待,这样才能收拢他们的心。所以嘛,长安和国家,我就交给你了,雉奴。”

李治赶忙推辞。

李世民说:“你不需要推辞了。这天下早晚还是你的,我的位子早晚还是你来坐的。就像我不能推辞天下一样,你也不要推辞啦。”

李治只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监国”的大任。

历数中国的封建王朝,就数唐朝的太子最不好当。在李治原来那个时代,一位从小就知道砸缸的历史学家在总结唐朝的兴亡的时候就有句评价:自玄武门起,历大帝、中、睿、明、肃、代七代皆无不亡太子。情况到了唐代宗的时候才好了一点点,还没管到三十年,又有了宪宗逼杀顺宗的事情,其余之后唐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了宦官的手里,其境遇还不如猪狗。

初唐的太子权利大得吓人,也不是没原因。李家本是胡种,北朝胡风浓厚。草原君主的传承当中,做为接班人的首领一般都是实力仅次于大首领的人。所以为了保证权利的交接,一般草原上的传统就是先交兵交政最后才交权。李家大多也顺应了这样的风俗,对太子的势力膨胀并不加以限制,甚至是诸侯王的势力也不限制。自身由诸侯王进位的太宗皇帝也是自承乾事件后,才逐渐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对儿子们的权利进行重新分配,但是这些毕竟只是一些临时的措施。太宗是刚毅果断的,有能力有威信的,但是不保证以后的皇帝也和他一样,皇帝越当越怂,一代不如一代的,所以从制度上来保证皇权的顺利交接,那就是留给李治这个守成的君主所要解决的。

如何当好“监国”实际并不困难,那就是“不冒头”。原因很简单,多年来皇帝处理政务形成了习惯,他的政策除非大走样或者危害到了继承者的利益,一般来说做为监国是按部就班,有例遵例,无例请示。

李治安排东宫旧人出任地方的事情其实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一般五品以下官员任免都是吏部说了算,现在吏部是唐俭唐老头坐镇。这是一个没什么才华,但是比较小心的人,他的年纪也要到杠了,也不怕他培养什么朋党之类的。唐俭坐在这个俗称“东司”,号称“六部之首”的部门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凭借着老资历把各方的人都压上一压,今后这个位置还不是那个新任的民部尚书高季辅的吗?这些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其实对于他这样的高官,官场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只不过如何去走这些程序便是技巧,如果没那本事最好还是按章程去做,虽不会有大功劳,却也不会有大过错。

太子的人事方面的安排,那是皇帝默认的,几位中堂、阁老首肯的,也不过是一些七品、八品的官,最高的也不过是同州刺史李友三,一个外放的五品绯衣。这京城三品高官在街上也是一砖头打到三五个的,小小五品,实在也算不了什么。

政事堂的相公都不说什么了,他唐俭,一个要退休的老干部,也绝对不会和那些新贵去结什么梁子。大笔一挥,基本都是让吏部侍郎去处理了。

至于军队方面,李世勣刚从辽东回来,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抽去打老冤家薛延陀,这下老李没再给薛延陀机会,一口气把他们撵到金微山(今阿尔泰山脉)去了,回纥等部落见老主子不行了把脸一变,打起落水狗,回纥新首领吐迷度比他爹菩萨更狠,硬是追出几千里地在北海边(今贝加尔湖)把拔灼给斩首了。

只一个不知道好歹的车鼻还冒充硬汉,郭孝恪派出他的部将高侃把自命突厥正统的车鼻可汗给捉了,正折回往长安走。而阿史那思摩带着族人重新回到了故地,担任起唐朝的瑶池道总管来。

李世勣的功劳很大,回来肯定要比以前的兵部尚书提一个等级,大概领个吏部尚书的头衔参与政事堂。

李治正在为赏赐军方的事情忙,却见兵部尚书任瑰走了过来。

“任革部,来来来,坐下!”李治招呼道。

任瑰远远坐下来。

“你倒是近点啊,我有事情找你商量。”李治招呼道,任瑰不太愿意地走了过来。李治一看,好家伙,右眼青了一块,额头还缠着绿色的布。大概是很长的口子。

李治吃惊地问:“任革部,你着是怎么啦?”

任瑰老大不情愿地说:“摔伤,不小心摔的?”

李治摇头:“不像啊,你不说啊,这让京兆去查一查!朝廷大臣,怎么能如此被打伤,这人胆子也太大了,我不管他有多硬的后台,一查到底!”

任瑰连忙磕头:“别,别别,这是我的内人打的?”

李治心里好笑,怎么唐朝也有“气管炎”啊。

既然是别人的家事,李治也就不想去干涉去了,和任瑰说了下赏赐的问题,当然大将的赏赐那是政事堂相公讨论的,李治跟任瑰说的是一般将士的赏赐问题,这个数目很大。首先要兵部“挤水”,然后再由门下省去挑刺,现在韩瑗去门下省担任职务去了,那里有他看着李治要放心点。

小鸟同志现在升了,他引荐了中书舍人郝处俊给李治,这位是前隋的老官僚了,对长安的官员了若抵掌。李治觉得他年纪大了,也不给他重要的事物,就是找他来谈一谈了解一下这些官员的情况。

郝处俊是有吏才没啥文才,所以在小资情节很严重的李世民手下干,他就升不大起来(一般李二同志喜欢的人,最少都能写几首歪诗,便是以骂皇帝出名的老魏那也是文才相当好的人,骂人也需要文采地才能骂出水平骂出风格。)。跟领导不合拍嘛,但是李治作风比较务实,对那些狗屁文章却看得清淡,所以他们两个一谈就拢,正好李治又是个对初唐官场非常无知的小白,而老郝正好是官场的老人。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