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军乃天下苍生之所望,怎可因循守职,无所改作,置汉室于危境乎?今日董卓拒不奉诏,朝廷无所作为,明日董卓便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杀向洛阳!难道将军到时还一定要接到天子诏书方肯出兵?”伯仁对皇甫嵩是又爱又恨,诘问道。
“董卓若是敢未经奉召便出兵洛阳,老夫自当倾起两万大军,护卫洛阳安全!然,天子令老夫回镇长安、以卫园陵,凉州叛匪韩遂、马腾虽连番交战,势成水火,但却依然有休兵止戈、再次联盟的可能,此不可不察。老夫若是挥兵东进,令叛军乘虚而入长安,则百死莫赎其罪。”皇甫嵩拒绝地还是很干脆,认定了天子不下诏书,自己就绝不辜负天子的信任,坚守护卫园陵的任务。
伯仁对此无可奈何,现在是铲除董卓的最好时机,在这决定汉室命运的关键时刻,皇甫嵩的决定,看起来更像是轻飘飘、软绵绵的儿戏之举。汉室的气数已尽,实非人力可以更改的。
既然说服不了皇甫嵩这个老顽固,伯仁只能转而返回洛阳,想方设法游说大将军何进。如果何进不召四方兵入京,董卓就没有率军前来洛阳的理由。即使这一点无法更改,只要何进没有身死,率军进入洛阳的董卓也翻不出什么波浪,洛阳的这场浩劫应该就能被制止。
得知伯仁坐骑乃是千里马,皇甫嵩便将写好的奏折交给伯仁,由伯仁转交给尚书卢植,呈阅天子。由此看来,皇甫嵩也知道居心叵测的董卓对汉室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奈何皇甫嵩只忠于天子,而非天下。
抵达洛阳后的第三天,一个好消息从宫中传来,天子身子略微有些好转,已经可以料理政事。这无疑让群臣欢欣鼓舞。在阅览了皇甫嵩的奏折后,天子做出了批示,责怪了董卓一番,不过仅此而已。董卓依然率领一万精兵屯驻在河东,观望形势,朝廷没有做更多的反应。
四月三日,天空出现日食,天子下诏,免除马日磾太尉之职,拜幽州牧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
不过,天子在处理了几天的政事后,再次病倒,朝廷再次陷入群龙无首的窘境。只是,这个消息仅限洛阳的大臣们知晓,在常人眼里,天子已然恢复康健。天子优渥宗室功臣的举动更是让无数汉室宗亲看到了出人头地的希望。
在征得卢植的同意后,伯仁开始有意接近大将军何进。既然皇甫嵩不肯诛灭董卓,那自己只能襄助大将军何进了。只要何进不死,洛阳就不会发生混乱,可能身在洛阳的妞妞一家就不会受到波及。如果卢植知道,自己这个关门弟子不是为了恢复朝纲而是为了一个女人而交好何进,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伯仁知道自己人言微轻,即使依仗着卢植关门弟子的身份,也不会被立即引何进以为心腹。既然成为不了心腹,自己说的话,就不大可能被何进看重。所以,游说何进放弃征召外地的军队入京,只能是走迂回路线,改为游说何进心腹。
何进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征召了许多士人为自己所用。如今的大将军府,可谓宾客盈门。府中,有长史王谦,山阳宿老;主簿陈琳,广陵贤士;东曹属伍孚,汝南孝廉;令史边让,陈留名士;府掾王匡,泰山忠勇。
府外,北军中候刘表,汉室宗亲,八俊之一;中军校尉袁绍,四世三公,名满天下;典军校尉曹操,机智警敏,急公好义;黄门侍郎荀攸,算无遗策,妙计百出;骑都尉鲍信,有勇有谋,知兵善用。
这其中,何进最为倚重的毫无疑问是袁绍、王谦、荀攸三人。因为他们的身后站着闻名天下的汝南袁氏,山阳王氏,颍川荀氏,在士林中名望极高。
如今袁绍被何进派遣到兖、徐两州征召士卒,自然是见不到的。即使在这关键时刻,袁绍悄悄返回洛阳,伯仁也不可能见到袁绍。
那可供伯仁选择的只有王谦、荀攸两人,其中,王谦在史书中着墨不多,在后世,还不如他的儿子、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出名。显然,在谋诛十常侍一事中,他应该是唯何进之命是从。荀攸,成为伯仁的唯一选择。
荀攸,字公达,出身颍川荀氏,乃荀子之后。作为颍川的望族,荀氏一门英才代代不断。荀淑,以品行高洁著称,处事正直,明于治理,号为神君。有子八人,俱有名,号八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有着“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荀爽荀慈明。可以这么说,荀爽乃是如今中原士林的执牛耳者,与郑玄齐名。
荀爽之下有荀彧,刚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荀彧之下便是荀攸,任黄门侍郎。
出身在这样的世家,荀攸耳濡目染之下,少年便以才智著称。伯仁很清楚,对付荀攸这样的智谋之士,唯有推心置腹,以情动人。
“子孝,实不相瞒,大将军尚未下最后的决定!”荀攸很清楚,卢植和自己一样,是反对十常侍当权的。那么伯仁身为卢植的关门弟子,就是可以信赖的人。二人方才说古论今,许多观点契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也就不以身份、地位论交。
“可是因为王美人之事?”伯仁知道,何皇后在生下皇长子刘辩后,深受灵帝宠爱,以至于让灵帝与群臣作对,立出身不好的何氏为皇后。
不过,灵帝再宠爱何氏也是有限度的,皇次子刘协生母王美人被何氏毒杀,引得灵帝大怒,想要废黜何氏的皇后之位。幸亏张让、赵忠等中常侍的极力劝阻才得以罢休。加之何进一家从南阳来的时候,多亏了宦官的扶助,才有今日的富贵。何进又从来不是一个果决的人,瞻前顾后,也是人之常情。
何进的性格,如果是放在寻常人家,或许还能博得一个良善之名,但身为朝廷重臣,可以掌握无数人生死的大将军,这样的性格实在是误国!
荀攸长叹一声,道:“以攸之见,大将军既想将南阳何氏经营成名震天下的世家,又不愿意担负背信弃义之名,左右为难也!”
伯仁当然知道何进的打算,世家和外戚有着本质的区别。外戚总有失势的一天,世家则不同。而诛杀十常侍则是何进向天下士族的“投名状”,一旦成功,何进就不再是外戚的形象,而是力挽狂澜,拯救大汉于危难之中的南阳何氏的第一代家主。
车骑将军何苗本为朱氏之子,与何皇后同母异父,其母为舞阳君,只因舞阳君改嫁给何进的父亲何真,所以改姓为何。何皇后和何进则是同父异母。所以,何进和何苗并无血缘关系。这也是何进和何苗关系一般的原因。
“大将军尚未掌权时,或可与十常侍互相为援。今天子不豫,一旦天地失色,掌权者,必大将军也!大将军若瞻前顾后,恐步窦武后尘!”伯仁知道,何进终究会站到十常侍的对立面,双方性命相搏,不能共存,这是史书记载地清清楚楚的。只是,何进现在还下不定决心,那自己就更加谈不上游说何进不要征召董卓入京了。
时机,尚未成熟啊!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