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布衣汉末行> 第二十三章 伯仁的决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 伯仁的决定(1 / 1)

如果灵帝没有在中平六年驾崩,也许就没有后来的董卓之乱;如果灵帝继续保持在中平五年的仁政,赏罚分明,也许可以结束东汉王朝前后连绵百年的外戚、宦官专权之祸。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事实就是灵帝早逝,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东汉王朝如同陷入诅咒一般,继续着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死循环,直至丧失最后一丝气数。

中平五年的新政毫无疑问是灵帝短暂的一生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只是,这究竟是灵帝的一时心血来潮,还是迟来已久又不幸夭折的伟大复兴,谁也说不清楚。只留给后世一个无解的历史辩题。

伯仁此时并不关心汉灵帝的生死,对于一个将死之人,哪怕他贵为天子,死后亦不过化身一捧黄土,不见得比别人多光鲜多少。而且,伯仁从灵帝身上得不到什么好处。自己不是什么神仙,不能生死人肉白骨。退一步说,就算自己是,灵帝的亲随怕是也不会容自己近身。现在,除了灵帝的一些心腹大臣还能见到灵帝,其他人求见灵帝是痴心妄想。

伯仁现在正忙于熟悉尚书台的新环境。自己前些日子被举孝廉,由太尉马日磾举荐给光禄勋,担任郎中一职,这件事已成定局。以孝廉入尚书台向来是朝廷的传统,尚书台的郎官也是朝廷最为要紧的人才后备营。

郎中乃是简称,全称为“守尚书郎中”,其秩比三百石,虽然名义上负责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但实则不然,国家大事,岂能是初入官场的黄口小儿所能左右的?!

在任何朝代,资历永远是一个仕途中人在晋升方面的最大考量。资历可以被解读成一个人的出身、家世,也可以解读成之前的从政经历。像郎中,需要在尚书台做满三年者称侍郎,秩比四百石,然后方才有机会升为中郎或者议郎,秩比六百石。

普通人,也就是寻常举孝廉进入尚书台的郎官,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可以在六年内成为中郎或者议郎。想要再进一步,成为秩比千石的太中大夫又、郎将,需要的就不仅仅是运气了。

在大汉朝,也只有秩比千石的官员,才勉强算是入了官场,进入到朝廷、世家门阀的眼中。真正想要有一番作为,非要觅得秩比两千石以上的官职不可。

当然,官秩只是一个参考,权力才是最要紧的。像北军中候官秩不过六百石,却有监管北军五营的权力,北军五营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校尉秩比二千石,论俸禄远高于北军中候,但却受北军中候节制。哪个敢说,现在的北军中候刘表是可以小觑的?!

但可惜,郎中这个职位基本上没什么权力,更谈不上什么影响力。所以,名义上负责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伯仁,以后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尚书台,慢慢熬资历。

依靠太尉马日磾、太中大夫杨彪等人的欣赏,伯仁想成为秩比六百石的议郎或者中郎并不是难事,但树大招风,就连曹操初入仕途不过是担任秩比四百石的洛阳北部尉,伯仁又哪里肯高调呢?!加上卢植认为在郎中的职位上,伯仁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这件事也就这么定了。

在尚书台待了三天,时间进入中平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伯仁望着身前的案牍,有些索然无味。随着自己拜师卢植,准确预言幽州的战事,让自己在上层士人集团中,也略微有了些名声。于寻常士人而言,自己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让众人知道了自己这个忠贞爱国之士的存在。但这远远不够!妞妞一家是平民,怕是不会知道自己这个士林中的后起之秀。就算听说自己,那个时候自己没有名字,他们也不会将自己和七年前的那个乞索儿联系起来。该如何让妞妞知道自己在找他呢?!伯仁有些犯难!

与伯仁的儿女情长相比,尚书卢植却是为了国事坐立难安。当伯仁接到卢植的要求,赶到卢府的时候,发现在正堂等待自己的,除了师父卢植还有太尉马日磾、太中大夫杨彪、河南尹朱儁。

心知必然出了了不得的大事,像太尉马日磾这样的三公才会在百忙之中赶到卢府,但伯仁神色却是如故,似乎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卢植也不由暗自点头,越是遇大事越需要冷静,伯仁这方面要比自己做得要好。殊不知,伯仁心中也是惴惴,只是伯仁更清楚,紧张不安于事无补。哪怕灵帝提前了半个月驾崩,自己也只能见招拆招。

“董卓拒绝了天子的旨意,不肯将兵权交给左将军!”卢植等不得伯仁行礼,稍显急切地说道。

伯仁一愣,心里长舒了口气,还好,不是灵帝突然驾崩了!原来是并州牧董卓拒绝交出兵权。听卢植对董卓的称呼,便知卢植对董卓的不满已经到极限。

“董卓可是以士卒相狎弥久,恋其畜养之恩,为其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为由拒不奉旨?”伯仁平静地问道。

卢植、马日磾等人顿时露出震惊的神情,伯仁根本不可能知道董卓的奏疏,又怎么会找出和董卓如此一致的理由?就好像大将军何进最终也以北军不可擅动拖延了自己的西征,伯仁每每预料,无有不言中者!

“因为天子病重的缘故,朝廷不打算追究?”伯仁轻声问道。

太尉马日磾再也坐不住了,出言问道:“一切如子孝所言,董卓不臣之心已然昭然若揭,如何才能防止其危害天下?”

伯仁不语,这个问题好解决,也不好解决。董卓难以驯服,那就杀了。如果舍不得杀,对一头养不熟的狼,只要猎人拿枪指着它,不怕它不乖乖就范。但问题是朝廷这个猎人优柔寡断,能够慑服董卓,充当猎人手中长枪的大将军何进又会命不久矣,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子孝,计将安出?”太中大夫杨彪也开口了。

“董卓敢反抗天子旨意,不可不罚,今大将军与十常侍争权,洛阳兵马不可擅动,四方初定,亦无多少兵马,能力挽狂澜者,非左将军莫属!否则,董卓必然识破朝廷的虚实!”伯仁长叹道。

“左将军皇甫嵩?”卢植轻声念道。

皇甫嵩现在率领两万大军驻扎在三辅,并州牧董卓麾下则有一万士卒在河东。论能力,论威望,论军力,自然是皇甫嵩完胜董卓。但朝廷现在一切求稳,算是为天子祈福,天子能答应吗?!天子虽然尚且不知道董卓的抗旨不遵,但诸位大臣的意见却是认为此时此刻,不适宜激怒董卓。万一董卓被逼急,有可能率军返回凉州,加入叛军。到时候,凉州的局势,将急转而下!这样的罪责,是没有人可以容忍的。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董卓者,乱世之枭雄也!朝廷越是软弱,约会纵容其跋扈的作风!若是担心爆发一场战事,或许,会造成更大的灾难!以战止战,虽战可也!”伯仁也不怕改变历史的原貌,怂恿朝廷除掉董卓。

只要董卓死了,朝廷应该还是士人集团的天下。再没有人会比董卓更残暴了,洛阳的浩劫将得以幸免。妞妞如果身在洛阳,自己可以慢慢查找。

太尉马日磾不语,太中大夫杨彪不语,河南尹朱儁亦是不语,末了,还是尚书卢植长叹一声,开口解释道:“如今的局势来之不易,若是让董卓因此嫉恨朝廷,凉州必然大乱!难啊!难啊!”

“小子愿入左将军营,游说左将军!”伯仁咬牙一横,出言道。

说到底,朝廷的大臣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局面,谁都不愿意轻起战端。伯仁索性提议让皇甫嵩来担这个责任,哪怕失败了,董卓也不过是怨恨皇甫嵩而已。成功了,则是朝廷的幸事,消除了一个心腹大患。当然,皇甫嵩无论胜败,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毕竟,私自出兵攻打朝廷大臣,乃是重罪!现在,就看皇甫嵩有没有这个牺牲的决心和勇气了。

众人对视一眼,无奈地接受了伯仁的提议。这对皇甫嵩来说很不公平,但问题是,皇甫嵩确实是眼下唯一合适的人选。但愿,董卓只是桀骜不驯,不敢反叛朝廷;但愿,皇甫嵩加兵于董卓的时候,董卓可以认清形势,老老实实来洛阳,向朝廷请罪。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