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布衣汉末行> 第七章 剑之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剑之道(1 / 1)

左慈很清楚,想要在这个乱世立足,想要在这个乱世出人头地,不被人欺负,要么有权势,要么有财富,要么有武艺,要么有才学。这四者什么都没有的,只能是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其他人左右。

想要保护身边重要的人,想要过上安定稳定的日子,并不是做一个老实人就足够了。因为你不去找麻烦,麻烦总会来找你。饿死在荒郊野岭的那些人就是明证!难道他们不想和和美美、平平安安地过一生吗?!他们想!可他们是弱者,是这个乱世最底层的人,所以,他们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乱世,信奉的是绝对的实力!你可以不去惹事,但想要避免麻烦,就必须具备让别人不敢招惹你的实力!这就是左慈自从收伯仁为徒后,一直向伯仁灌输的观念。

家世、背景什么的,伯仁现在是没有的,这就直接断绝了和权、财之间的联系。那想要在这个乱世立足,只剩下才学与武艺。只要学富五车或者成为一个万人敌,或投靠朝廷,或效忠诸侯,取财富、权势易如反掌。

左慈好歹是修道有成之人,虽然自己的这个痴儿徒弟醉心红尘,为情所困,甘愿入世,但却不能堕了自己的威风!身为自己的徒弟,怎么也要出将入相,学富五车。换而言之,才艺与武艺是缺一不可的。

光和六年的秋天,左慈带着伯仁离开阳翟,前往并州上党郡。左慈夜观天象,已经看出大汉将乱,上党郡多山,算是难得的清静之地。同年冬天,太行山西麓的一个小山村,迎来了一老一少,正是左慈与伯仁无疑。

在外人眼里,左慈是一个有着仙风道骨、古道热肠的德高望重之人,自从左慈来到山村以后,就连前来收税的衙役们也对村民客气了许多,往常令村民战战兢兢的匪盗更是不见了踪影,这让村子里的原住民对左慈师徒充满了好感。实际上,衙役们客气是因为被左慈施了法术,匪盗们不来光顾是因为被左慈一夜杀死大半。左慈的第一印象骗过了所有的人,包括伯仁。

一开始,左慈是对伯仁很好,鲜美的鱼汤,喷香的炸鸡,往常伯仁无法吃到的美食,左慈信手拈来。但很快,伯仁发现,吃这些是有代价。按照左慈的说法,伯仁十岁才跟随自己习武,已经算是比较晚的了。加上风餐露宿,身子外似康健,实则已经种下了许多隐患。必须要以有营养的药膳来滋补,否则,即使习武,也不可能有大成之日。

经过路上两个月加上上党一个月的调理,伯仁身上的暗疾都被去掉后,左慈的态度接着就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反转。

首先是贪睡问题,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少活动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能量的流失。所以,睡懒觉、睡到日上三竿再起成为了伯仁的习惯。但现在不行了,左慈觉得伯仁已经十岁了,现在才学武,已经慢了别人一步,想要追回来,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所以,往往东方天还没有亮,甚至称得上是一片漆黑的时候,伯仁就被左慈“热情”地叫醒。

一桶冰水,又或者一盆盛得满满的雪,是让人从熟睡中瞬时清醒的最好“奖励”。伯仁不敢有丝毫抱怨,也不能有丝毫抱怨,他在从颍川到上党的路上,看到的是麻木绝望的百姓,看到的是饥寒交迫的乞索儿,几个月前,自己还是他们中的一员,现在却有希望改写自己的命运,自己若是不能把握住,那才叫真正的可怜。和自己吃过的苦,受过的罪相比,这么点“奖励”,算不得什么。

自从享受过冰水以及冰雪的“奖励”后,伯仁就再也没有睡过懒觉。天不亮就乖乖起床,等着左慈起来,然后随着他来一次三十里的晨跑。第一次晨跑结束的时候,伯仁累的气喘吁吁,直接趴在雪地上,这一刻,伯仁觉得自己的大脑和身体的联系被完全斩断。但左慈轻轻地一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让伯仁重新打起了精神,继续下一项锻炼——游泳。

上党的天气实在太冷,尤其是寒冬的时候,整个河流都会结起厚达三尺的冰。能够用来游泳的自然是地热湖泊,按照左慈的说辞,里面富含的物质可以缓解肌肉的疲劳,方便自己尽情的折磨,说错了,是锻炼自己的徒弟。为了选到这么一个地方,自己可以费了不少功夫呢!

从极度寒冷的环境下跳入有些滚烫的地热温泉里,也着实考验人的意志。反之,亦然。左慈告诉伯仁,功名利禄不过是浮云,够用就好,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徒弟在红尘中失去本心。这一热一冷,正如同富贵与贫寒,能够不为外物左右了,方才是正道。

在湖泊里游上一个时辰后,伯仁便可以上岸,小跑到十里外的山村。在那里,伯仁要继续打磨自己的身体,同时,训练自己的战技。

越是在乱世中,武艺越是重要,尤其是上了战场,能够让自己活命的可不是什么才艺与富贵、权势,敌人不会因为你比别人有才,有权,有才就不杀你,能够救活自己的,永远是实打实的武艺。

左慈明白这个道理,伯仁也清楚。如果自己武艺高超,别人就不敢欺负自己,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道理。但左慈怎么也没想道,自己收的徒儿居然想学剑。

武谚有云:月棍、年刀、久练的枪。越是容易练的,威力自然越小。虽然武道一途,殊途同归,练到最高境界,都会返璞归真。无论使用什么兵器,最高的境界都是触类旁通,信手拈来,而不受制于形。但入门的门槛高低也决定了在武道一途上所能行的长远。

剑为百兵之君,棍为百兵之首,刀为百兵之帅,枪为百兵之王,戟为百兵之魁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胡诌的。剑术讲求灵动,棍法讲求简单,刀法讲究直接,枪法威力最大,戟法则最是难学。其他的兵器,如斧、矛、槊等各有所长,但具体的用法却是来源于这几种兵器。

如果是一对一厮杀,使用什么兵器倒是无所谓。但如果上了战场,除非遇到用戟的绝顶高手,用枪的人占得便宜最大,而用剑的人则是最为吃亏。毕竟,贯穿伤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要远远大于切割伤。

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剑一般三尺长,相比较动辄一丈长以上的枪、矛、戟来说,实在太短了些。而且,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剑的轻盈特点,剑身往往被打造地很薄,寻常交手没什么,在战场上经过无数次碰撞后,即使再锋利的宝剑也会沦为一堆废铁。与之相比,用剑甚至不如用刀,至少刀身厚重,禁得住许多次的砍杀。

所以,长矛、环首刀在军队中才使用的如此多。尤其是马上对战,凭借马匹的巨大冲力,武器越重占得便宜越大,就算另一个和他对战的是绝世高手,也万不敢硬接像开山斧、狼牙棒这样的重兵器。

左慈以为伯仁不清楚其中的奥秘,耐着性子解释道:“你听为师说,等你下山入世,遇到的可不是一两个小毛贼,很有可能是千军万马!你说你拿着三尺长的剑,杀不了几个人,剑就变得坑坑洼洼,你拿什么来和别人打?这剑啊,还是适合短兵相接的时候用,想要于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还是要学枪!还有,等再过几年,为师要教你骑马。马上作战,交战往往是在电光火石之间。中原的马匹,提供冲力是够了,但用剑讲求的是快,越快越好,你在马上用剑与人交战,无形中就落在了下风!乃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伯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让左慈老怀欣慰,以为伯仁会听从自己的建议,专心学枪。但伯仁接下来的一句话竟然让左慈无言以对,脸也拉得好长。

“师父,徒儿听说,汗血宝马可以日行千里,用它来骑乘,速度应该是够了吧!至于用剑,剑身太薄太短的问题,将其加厚加长不就可以了吗?”伯仁一脸天真地说道。

“这个......”伯仁一头冷汗,汗血宝马岂是那么好寻找的。如果俯首即是,汉武帝也不至于派兵两度征讨万里之外的大宛,索求良马。即使第二次大获全胜,也不过是得到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三千匹。至于将剑加厚、加长,那还叫剑吗?!不过,左慈随即想起,一种剑倒是符合自己徒弟的要求。

“师父可是神仙啊!应该是无所不能啊!”伯仁继续卖萌。

左慈直接回以一个脑瓜崩,再次强调道:“为师只是修道有成,还不是神仙!”

“在徒儿心里,师父就是神仙!”跟随左慈久了,伯仁也学会了拍马屁。

左慈自然不会承认,自己确实无法找寻得到汗血宝马,倒是剑的事情,自己可以帮忙做到。不过在答应之前,左慈还是想问问自己的徒弟为什么一心想要学剑。

“你给为师说实话,为什么一定要学剑?”左慈一脸严肃地问道。

“因为舞剑很威风啊!”伯仁回答地毫不犹豫。

“说实话!”左慈可不相信自己的徒儿如此肤浅。

“因为徒儿想做游侠!”伯仁道出了实话。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你想做游侠?”

“师父,徒儿觉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世道浑浊,百姓困苦不堪。如果不是遇见了师父,徒儿也会像他们一般浑浑噩噩,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尚且对万物一视同仁,凭什么官员们可以鱼肉乡里,良善的百姓要受欺压?!朝廷凭什么不管百姓的死活,反而为虎作伥?!朝廷不管,自然有人来管。等徒儿学成剑法,便可仗剑天下,扫尽天下不平事。”

“这世间不公平的事情那么多,你管得过来?就算有千千万万人如你这般,为民请命,但即使杀了贪官污吏,你就能保证后面的就是爱护百姓的贤臣廉吏?”左慈的这番话语直接让伯仁愣住了,伯仁无言以对。

“天下多有不平事,世上难遇有心人。罢了罢了,既然你不愿意学枪法,那就学剑法吧!”虽然觉得伯仁年幼,许多想法太过简单,但左慈还是同意教伯仁剑法,路是伯仁选的,自己就不左右了。

“徒儿多谢师父成全!”伯仁大喜。

“你先别急着谢为师,想要在剑道上有所成就,你必须付出更多。尤其是将剑加厚、加重之后。”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