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之战
南宋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宋东京留守宗泽率军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击退金军进攻,保卫东京的作战。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灭北宋。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是为高宗,年号建炎,史称南宋。六月,宋廷根据李纲建议,以抗金名将宗泽为东京留守。宗泽到任后,募兵选将,积极联络河东、河北、陕西等地义军,实行统一指挥。制.造决胜战车1200辆,督率所部加紧操练;还在东京周围以及黄河沿岸州县修筑连珠寨,互为应援,加强黄河沿线和东京的防御。正当宗泽决计保卫东京时,高宗担心京城难以固守,迁都扬州(今属江苏)。金太宗乘南宋迁都中原动荡之机,分兵三路攻宋。十二月初八,金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率中路军击溃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宋军,南渡黄河,攻占汜水关(今河南荥阳西北)后,引兵东进,欲与东路右副元帅完颜宗辅部会攻东京。宗泽得知金军动向,为稳固东京外围防线,遣统制官刘衍和刘达各率兵2万、战车290辆,分赴滑州(今河南滑县东)、郑州保护河梁,以待大军北渡。二十四日,完颜宗翰军占领西京(今河南洛阳)与宗泽军相持。二年正月,完颜宗弼自郑州直抵白沙(今河南中牟西)进逼东京,京城民心震恐。宗泽为安定民心,一面下令依旧张灯结彩,庆祝元宵;一面派精兵数干,迂回金军侧后,伏其归路。十五日,刘衍率部于板桥(今河南开封西)迎击金军,宋援军从后突袭,前后夹击,大败金军,追至滑州,收复延津(今属河南)、河阴(今郑州西北)等地。二月初二,金军再攻东京,宗泽遣统制官李景良、闫中立等率兵万余至滑州、郑州,迎击金军,但为金军所乘,闫中立战死,余部溃退。初十,京城要冲滑州被金军占领。宗泽命部将张撝率兵驰援,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宗泽又令统领官王宣率兵5000救援,败金军于滑州北门。日暮,金军退兵河上,王宣度其将夜渡,令停止追击,至夜金军渡河,王宣乘其半渡,挥军猛击,斩杀金军数百,从而粉碎金军攻取东京的企图。
和尚原之战
南宋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1131年),宋军在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击败金军的一次著名战斗。
富平之战失败后,宋军秦凤路经略使吴玠与其弟吴璘奉张浚之命,收集几千散兵退保大散关东面的和尚原,抗御金军。和尚原成为金军入川的主要障碍。和尚原是从渭水流域越秦岭进入汉中地区的重要关口之一,属川陕之首要门户,位于宝鸡西南20公里,其地势之险要与大散关不相上下。和尚原对仙人关来说,有如通往四川的第一道关隘,它与仙人关共分蜀之险要,势必固守。“和尚原最为要冲,自原以南,则入川路散;失此原,是无蜀也”。金军为了打通进入汉中的门户,决定进攻和尚原。五月,金将完颜没立率部自凤翔(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岐山、凤翔、麟游、扶风等地)攻和尚原正面,别将乌鲁、折合自阶(今甘肃武都东南)、成(今甘肃成县)迂回,攻和尚原背面,企图会攻和尚原。乌鲁、折合先期到达原北,三日后,完颜没立攻箭箐关(今陕西干阳南),吴玠命令诸将列成阵势,利用有利地形,依险据守,派兵轮番战斗,屡败乌鲁、折合率领的金军,使两路金军无法会合。金军欲战不能,欲退无路。和尚原一带尽是山谷,路多窄隘,怪石壁立,金军的骑兵失去威力,只好弃骑步战。宋军在吴玠的统领下与金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大败金军。退到黄牛一带的金军,立足未稳,又恰遇上大风雨,金军士气不振,无力再战,只得后退。同时,完颜没立所率金军在箭筈关方向发动的进攻,亦为吴玠部将杨政所击退,从而打破了没立与乌鲁、折合两军会师和尚原的计划。金军初战和尚原失败,使金朝大为恼怒,“谋必取玠”。十月,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为谋取川蜀,率军10万架设浮桥,跨过渭水,从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与吴玠所部宋军夹涧对峙,准备与宋军决战。其时,吴玠积极调整宋军部署,并注意侦察金军的动向。及战,吴玠率部坚守秦岭要隘,以精兵强弩阻击金军,并和义军相配合,乘金军攻势稍缓,出奇兵从两旁袭击金军背后,断其粮道,激战三日,击败金军,吴玠乘胜追击,于神坌一地设兵伏击,金军大乱,宋军星夜出击,大败金军。完颜宗弼中箭逃走,被俘万余人,缴获器甲数以万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和尚原之战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南宋十三处战功之一。吴玠、吴璘仅靠富平之战后所收集的数千散卒扼守关口,敌军则有十余万,数倍于宋军。宋军以少胜多,重创金军主力,鼓舞了宋军的士气,扭转了富平战败的局势。此战对金军的打击是非常重大的,是其灭辽破宋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的惨败,史云:“金人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兀术之众,自是不振。”
饶凤关之战
金天会十一年(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宋军在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北)与金军进行的一次作战。
和尚原之战后,金陕西经略使完颜杲率军10余万,继续在川陕向南宋大举进攻,企图避开和尚原从宋军防守薄弱的饶风关入川。天会十年十二月金军攻破商州(今陕西商县后,又于次年正月初九,破金州(今陕西安康),宋知兴元府刘子羽急派统制官田晟率兵扼守饶风关,以阻金军来路,并驰报吴玠请援。吴玠当即率部、自河池(今甘肃徽县)日夜兼程300里赶至饶风关。二月初五,金军在完颜杲督令下,人披重甲,登山攻关。吴玠令所部及前来增援的洋州(今陕西洋县)义士与金、均、房州安抚使王彦所率八字军,共3万余人,凭借险要地势,以强弓劲弩,轮番发射,顽强坚守六昼夜,金军伤亡惨重,顿兵关下。十一日,吴玠部下一军校降金,引金军自蝉溪岭绕出关后,夜袭宋军郭仲荀部,占领山寨,尔后乘高下瞰饶风关,以一部精兵攻宋军背后。宋军腹背受敌,被迫败退,吴玠收余部退守西县(今陕西勉县西),王彦率军奔达州(今四川达县市)。十三日,金军攻入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刘子羽焚其城,率余部退至三泉(今陕西宁强西北)。吴玠料金军粮草难继,不能久驻,遂回师河池,准备断其归路。果不出吴玠所料,金军因野无所掠,粮草不继,加之疾病流行,于四月初引兵北撤,吴玠乘机派兵于武休关(今陕西留坝东南)袭击金军后队,金军不备,被斩及坠涧死者数千人,丢弃所获辎重而去。王彦乘势收复金州。
999年,宋咸平2年,辽耶律隆庆(辽圣宗的皇弟,辽国两大名将之一)
10万铁骑围攻宋康保裔2万禁军,在严重不利的情势下,宋军拒绝后撤,坚持激战3天3夜,康被辽军擒拿。十五名战将战死。全军覆灭,投降幸存这不到1000人,
1001年,宋辽威虏军战役,宋军3-4万骑兵,打败了辽耶律隆庆10万辽国骑兵,以少胜多,辽军大败,铁林军统帅被宋将射杀,辽军战死高级将领15人,铁林军损失惨重,辽军死亡三万以上。
1002年,宋辽望都之战,辽军进攻长城口,守军千余人抵挡辽军10万。全部战死,无一投降。
999年宋辽瀛莫血战,1001年威虏军骑兵大会战,1002年宋辽望都之战,为宋辽咸平三大战,
此时宋辽双方的总体实力如何呢?
宋朝997年,全国禁军35万8千,加上不作战为主的厢军20余万,与西北抵御党项族,投奔宋朝的吐蕃番军约10万,总兵力不过66万左右
辽国南京府有京州兵56万6千,东京府有6万3千,西京地区有34万4千,上京府有13万7千骑兵,中京府不详,其中兵力最强大的南京府与西京府是专门对付宋朝的。
宋朝禁军如何布置?河东路(今天山西一带)禁军6-7万,河北路10-13万,京师附近15万,其他地区禁军基本没多少。西北依靠投降的吐蕃军队抵御党项军队。“以番制番”
论总兵力,998年-1004年期间,辽国总兵力达百万之数,宋朝总兵力仅60-70万,其中真正能够和辽国铁骑硬抗的只有35万-40万禁军。
宋军对辽军,辽国不但有几十万铁骑,宋军却依靠步兵兵团与辽国几十万铁骑相抗。咸平三大战,辽军总能够集中强大的兵力形成局部优势,但是宋军却依靠少于辽军的兵力,用步兵硬抗骑兵,许多次战斗,宋禁军是血战到最后全部阵亡,既不投降,也不能撤退(撤退军心崩溃,步兵会被骑兵追杀,死的毫无价值)
因此即便是999年瀛州血战,10万辽国骑兵围攻2万宋禁军的时候,战场形式极其不利,宋军将领明知战斗下去必然无幸,也要坚持抵抗到最后一刻的时候,宋军主将拒绝部下后撤的建议,坚持血战到底的时候,
看一下宋辽25年战争,宋辽双方十场大恶战,双方几十万将士阵亡战场,宋军向辽军投降的有多少?
咸平三次大战,
瀛莫血战瀛州宋军阵亡2万5,辽军阵亡约2万,莫州宋军反败为胜,夜伏辽军,辽军阵亡1万,宋军阵亡数千
威虏军骑兵大会战,宋军阵亡万余。斩首辽军三万以上
宋辽25年战争,战死者几十万,但是投降者却寥寥无几,许多时候,宋初禁军对辽国铁骑能够打到最后一都人马仍然坚持战斗或者突围。(一都一百人,宋军建制的最小单位,)
宋军投降者比例不到1%。
1001年,威虏军骑兵大会战,宋军骑兵以少胜多,打败辽军铁骑,将辽国两大名将之一的耶律隆庆打的不能翻身(此战之后,辽军以萧达凛为主将)
1003年年底,宋番军射杀党项族首领李继迁,大败党项军于三十九井。这场战役的胜利,打破了辽国与党项企图1004年东西两路夹攻宋朝的计划。
注:李继迁被射破眼球,1004正月伤重而死
[转自铁血社区:bbs./]
1004年9月,辽军30万围攻宋瀛州(守军约有禁军2万),昼夜不停的猛攻,结果死了三万多人也没打下来,澶州主帅被射杀。
宋军东西两线作战,东方战场,辽国两大名将一败一死,西北战场,党项首领被射杀。。至此,宋朝禁军与番军的胜利,辽国与党项族东西两个战场受挫,摧毁了辽国萧太后企图利用宋真宗上台不稳,灭亡宋朝的企图。
对比一下999年瀛莫血战开始,到1005年宋辽盟约的达成,宋辽连续四场大战,宋辽两军死亡十万以上,可有过宋军成建制(100人)向辽国投降的?宋辽四场大战,宋军没有一次兵力占优势。但是最终却基本打成了均势。
人少抵抗人多,步兵抵抗骑兵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