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前,汉军已提前通知过行军沿途的官吏们,命令众人做好迎接南征军过境的准备。
整个南下的过程里,汉军提前设立了大批粮食储备点。
因此,行军过程顺利,速度也很快。
后勤物资也没有掉链子,民夫昼夜不停的运送,后方的粮食顺利赶到军中。
马谡的性格不好,也不适合当统帅,但他的确是一个有政治才能的文官。
在马谡的协调与调度下,汉军始终没有遇到后勤难题。
离开南中,汉军进入交州的郁林郡,廖化与第一波复命的斥候会合。
廖化亲自接见斥候,斥候报称:“江东军似乎对咱们的南征行动早就有了防备,在咱们的行进路上坚壁清野,潭中县的兵马严防死守,阻止任何人南下。”
廖化询问道:“江东军主力有多少人,现在驻扎在哪里?”
斥候摇了摇头,“敌军关闭了城门,任何人不得入城,我们没有办法确认守兵数量。”
“而且,敌军在城外布置了大批巡逻部队,拦截所有试图越境的队伍,没有正当理由,任何人不能南下。”
斥候掏出一张地图,递给廖化,手指在地图上指指点点:“江东军在这个位置,这处河道上都布置了巡逻,如果咱们想要绕过守军,只能从这里出发……”
斥候的建议,是希望汉军避开江东军驻扎在潭中县的阻击部队,走山路,迂回到交州腹地。
否则,按照汉军原本计划,沿着周水东下,势必会到达潭中县,与敌人发生硬战。
夺取了潭中县,汉军才能继续顺着潭水南下,进攻郁林郡的郡城。
斥候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他的建议直接被廖化放弃了。
小股部队可以翻山越岭奇袭,汉军主力却不能舍弃粮道。
只有打通水路,粮食才能源源不断的南下。
否则,一旦敌军依托坚城,施行坚壁清野策略,汉军得不到粮食,后果不堪设想。
斥候还在发表自己的想法,试图说服廖化,廖化的注意却已经被地图吸引。
这张地图虽然不够准确,但是,交州中部的郁林郡、苍梧郡、高梁郡、合浦郡和主崖郡的重点要素标的很详细了。
除了一些重要城镇的大致方位,河流走向和山势地形也多有体现。
不论地图上的数据是否真实,想要绘制这种图,必然需要耗费制图人的大量心血。
南征之前,廖化曾经找遍了整个牂牁郡,却没能找到一张标注交州大体方位的地图,他完全没有想到,刚刚进入交州,斥候就给自己带回了一个大礼。
廖化询问道:“你这张地图,究竟从哪里得到的,图上标准的信息内容是否真实?”
斥候回答:“我们奉命南下的时候,在潭中县外遇到了一支北上的商队,对方告诉我,他们原本从蜀地进了货,打算去交州做生意,却被潭中县的守军拦住了,只能回头北撤。”
“我自称南下的商旅,和他们的首领桓邻聊过几句,偶然看到这张地图,我认为这张图很珍贵,就花钱从对方手里买了过来。”
廖化:“既然你准备买地图,为什么不多买几张备用?”
斥候回答道:“我也想过,但是,这支商队只有这一张地图,已经被我买回来了。”
廖化点点头,夸赞道:“你做的很对,把图给我,然后,你去找军需官,你花了多少钱,我都给你双倍。”
廖化再次低头,仔细打量起地图。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有其他原因,交州中部的四个郡,信息比较详细。
但是,交州东西两个方向的南海郡、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的内容就很简单。
特别是交趾郡,明明作为交州的核心,却没有出现任何有效情报,这让人觉得古怪。
即使如此,这张图也是非常珍贵的,整个交州中部就如同不设防一样,摆在汉军面前。
尤其是汉军正在行军的郁林郡,郡中的重地都在图上有清晰的体现。
谭中县附近的河道走向以及山头数量,也都标记的一清二楚。
尽管如此,廖化倒也不敢对这来历不明的地图太过相信,地图只是辅助。
哪怕图上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真的,只要制图者在一个关键性的地方设置错误的标注,例如,平路的位置上出现一条河流,对汉军来说,都可能造成万劫不复。
廖化对斥候下命令:“你替我再跑一趟,不管怎样,找到那支商队,用购买货物的名义,把他们请过来,我需要两名随军向导。”
斥候点点头,“将军放心,返程复命的时候,我和那支队伍重逢过,他们距离咱们不会太远。”
第二天,斥候如约把商队请到军中。
商队一共五人,只带了一匹背着包裹的驮马,整支队伍携带的,都是巴蜀特产。
廖化命令军需官付钱,把部分货物买了下来。
商队首领桓邻亲自来到廖化面前,表达谢意:“我们都是交趾人,从蜀地进了点蜀锦,要回家贩卖,没成想,却遭到了交州守兵的阻拦,有家难回,多亏了将军,不然的话,这批货就砸自己手里了。”
廖化的疑虑增加了,桓邻一行都是交趾人,他们更应该在图上备注清楚交趾郡的情形。
廖化开口提出要求:“我是大汉镇南将军廖化,奉命南下夺取交州,希望桓先生可以担任我军的向导。”
桓临不卑不亢,拱拱手:“我只是一个走商的人,廖将军专程派人邀请,不知有何指教?”
廖化指了指地图:“先生的这份地图,为什么会详细标注出交州的北方三郡?”
桓临摆了摆手,“我们这些走商的人,大半时间都需要在路上奔波,身上带一张地图,这不过分吧。”
桓临并没有行商那种风尘仆仆,甚至有些市侩的模样,他看上去甚至有些儒雅。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