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汉军伏兵已经杀散了魏军步兵,一支汉军部队兵分两路,从两翼迂回了过去。
除了少量“聪明”的魏军骑兵提前逃出战场,魏军骑兵主力被汉军合围。
主将已死,骑兵失去战意,纷纷扔掉武器投降。
部分魏军骑兵的马匹受惊逃亡,但是,更多的空马毫发无损的成为了汉军战利品。
指派苏由管理现场俘虏之后,廖化和丁奉两人合兵一处,对那些朝襄阳城逃亡的魏兵展开追击。
在追击的过程中,汉军将士使用了大量缴获的魏军战马。
四条腿的骑兵肯定比两条腿都步兵要快。
汉军骑兵抢先一步,来到襄阳城下,截断了魏军逃亡的退路。
襄阳城的守军不敢开门接应,坐视城外的魏军将士被汉军俘虏。
大局已定,汉军将士开始打扫战场,管理战俘。
通过这一场小胜,汉军已经消灭了大量魏军机动兵力,重创了守军士气。
廖化决定放弃围城的原计划,此时正是攻打襄阳的最好时机。
牛金被杀,城中兵力不足,而且,人心惶惶,廖化立即派出一名机灵的士兵,进城劝降。
汉军兵将还在襄阳的西门搭建营地。
由于俘虏了大量魏军士兵,汉军根本不缺建造营地的劳动力。
做出强攻襄阳城的姿态,廖化派出斥候,沿着汉水进行侦查,警戒魏军汉水北侧的部队,防备樊城守兵南下援助。
……
“廖将军,守城的魏将让我转告将军,他们无意与将军为敌,但是,兵将们的家眷都在魏国腹地,将士们虽然想投降,却也不能抛弃家人,希望将军能给他们一段时间。”
“守将说了,按照魏国相关法律,在援军不到的情况下,守军被围攻三十天后选择投降,家眷就可以不被治罪,希望将军能够理解。”
“守将还说了,他一定会约束手中的兵将,不会对我军采取有敌意的行动。”
廖化冷哼了一声,“牛金战死,出城的魏兵全军覆没,他即使有敌意,又能做些什么。”
“你回去告诉守将,我只给他两个时辰思考,如果他愿意投降,立即开城,我承诺保全他的财富和性命。”
“如果,”廖化停顿了一下,语气严厉,“他想使用缓兵之计,那就战场上见吧。”
汉兵行礼后离开。
廖化苦笑着摇摇头,守将的这番话,廖化并不陌生,重生之前,就曾经有一名魏将用过相同的手争取过修缮城防的时间。
廖化敢凭借少量兵力就强攻襄阳,就是利用了魏军主力没有南下,襄阳是一座孤城的有利时机。
襄阳是曹魏南下荆州的重镇,不用说是一个月,只要拖上十天,魏军的援兵就会赶到。
而且,廖化可不相信守将会什么都不做,静静的等上三十天再投降。
一旦魏军征发了城里的百姓,协同守城。
汉军那时候再攻城,难度就更高了。
望向远处的襄阳城,城头的敌人非常安静,部分汉军骑兵绕城劝降,告知敌人牛金战死的消息。
守军放任汉军士卒救助伤员,魏军没有采取任何敌意的措施。
营地已经搭建完成,汉军将士监督着俘虏,开始大兴土木,赶制云梯和投石车。
廖化故意摆出一副劝降不成,即将强攻的姿态。
没等到襄阳城里的使者返回,廖化先得到了汉水一带斥候们的报告。
在汉水河畔巡逻的时候,斥候抓到了一名使用小船,从北岸偷渡到南岸的魏军文士,来人自称是魏军使者,求见汉军主将,拒绝和斥候沟通。
斥候收走了使者的兵刃,带人找到了廖化。
在襄阳城下,廖化会见了使者。
魏军使者衣着整洁,看上去非常儒雅,廖化甚至觉得,对方似乎有些眼熟。
廖化开口询问:“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偷渡汉水。”
眯起眼睛,廖化出声恫吓,“莫非,先生是想当斥候,打探我军情报?”
使者面色平静,“我是大魏督军司马懿,拜见廖将军的目的,是为了下战书。”
“将军恐吓一名使者,恐怕不是待客之道吧。”
廖化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遇到司马懿。
司马懿能文能武,才能经得起历史考验,得到此人的帮助,兴复汉室的难度会大幅降低。
只不过,司马家族是曹魏名门,廖化没有足够的利益劝降对方。
而且,历史上司马懿的晚节不保,他很难成为大汉忠臣。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廖化产生了断绝后患的冲动,想要立即杀死司马懿。
心中还在盘算着得失,马蹄声响起,把廖化的思绪拉了回来。
一名斥候来到廖化身边,“报告将军,汉水北岸出现了大量魏军骑兵,敌军正在搭建浮桥,准备过河。”
廖化叹了口气,司马懿的威胁在未来,对方此时不过是一个小人物。
无故杀死司马懿,必然会把司马家族彻底推向曹魏。
而且,廖化的每一举动,都代表了大汉,无端杀戮使者,会败坏大汉的仁义口碑。
再说了,司马懿也不是天生的军事天才,他的才能同样是经过一场场战斗磨练出来的。
现在的司马懿对复兴汉室的威胁很小,甚至比不上将军曹仁。
廖化提出疑问,“先生莫非想让这支魏军骑兵渡过汉水?”
司马懿点点头,“不愧是将军,请蜀军退后十里,让我军渡河。”
廖化笑了起来,“先生不觉得,你的这番要求很过分吗?”
司马懿一脸的淡定,“吴蜀两军在荆州交战,我军无意参与其中,然而,城门失火也会殃及池鱼,车骑将军曹仁命令我们统帅两千骑兵南下襄阳,加强城池的防守兵力。”
“没想到,我军还是慢了一步。”
司马懿拱拱手,“军令不可违,我军将士必须渡河,贵军不走,咱们必有一战,既然如此,两军不如约定时间对战,蜀军胜了,我军便退回樊城,我军赢了,那么,将士也能进入襄阳。”
廖化有些疑惑,“贵军以区区两千兵力渡河,是否太不把廖某的将士们当回事了?”
司马懿拱拱手,“不敢,廖将军也是带兵将领,当然也知道兵贵精不在多的道理,贵军虽然人多,但是,部队一路北上,早就已经疲惫不堪。”
“我军虽然同样经过奔波,借助马力,骑兵们的体力消耗极小。”
司马懿:“廖将军虽然是蜀地名将,没有打过败仗,但是,我军将士未必没有取胜机会,不知道,将军是否愿意给我们一个扬名天下的机会。”
廖化陷入了沉思。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