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箕门:箕,簸箕,又星座名,风名。门,出入通达之处。以其必须箕踞取『穴』,及可治下肢之风病也。簸箕是扫除的用具,其形前大后。张腿而坐称为箕踞,是不端之状。『穴』在股内侧上方,必须张腿取『穴』,是因取『穴』的体位而得名。『穴』能治疗下肢的风病。
十二.冲门:冲,指冲动,上冲,能主腹有逆气上冲及妊娠子气上攻诸病。门,出入通达之处。下腹逆气上冲诸病常从此起,可与气冲互观。
十三.府舍:府,指脏腑。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意为『穴』下乃脏腑所居之处,亦属泛指腹腔而言。
十四.腹结:腹,指腹腔。结,指结聚,结束,收敛,弯曲。以其可治腹中痛结及滑泄诸病。结,曲也。亦象肠之盘曲。故肠之痛结者可舒,而滑泄者亦可敛也。且位于约当腹部结束衣带之处,亦可作为腹结之一。
十五.大横:大,长大,又指人。横,纵横,又指脐。言其横居长大人身之中,脐旁之大横纹中也。
十六.腹哀:腹,腹腔,也是重复和富有之意。哀,哀痛,也是爱护之意。指腹裹肠胃,为土气之所在,须加爱护以免腹中哀痛,而腹中哀痛用之亦有效也。
十七.食窦:食,指食物与饲养。窦,指洞『穴』与水道。意为『穴』乃婴儿食物之所出与**之水道也。
十八.溪:,指气与人身之上部。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会”。气通于肺,泛指为肺气流通之处。
十九.胸乡:胸,指胸部。乡,指两肋之间或广大的胸廓。以『穴』居肋间与胸廓而言。两阶之间谓之乡。乡又是指面积广阔的地区。『穴』居两肋之间,正有两阶之象。亦可泛指广阔的胸廓为胸乡。
二十.周荣:周,周身,周遍。荣,荣茂,荣养。周荣者,言先后之气可以荣敷周身也。无处不至谓之周,旺盛华茂谓之荣。密雨之云谓之周云。水谷之气谓之荣气。经『穴』属脾,『穴』下为肺,先后之气交会于此。可与其上方之云门、下方之大包互观。
二十一.大包:大,广大。包,包容,包罗。指广大之人体,为先后之气所包含。
手少阴心经九个『穴』。
一.极泉:极,至高之意。泉,水从窟『穴』而出,又水源也。象经气有如泉水自高而下也。手少阴之经气自此从高下流,正有极泉之象。
二.青灵:青,指神仙,又通清。灵,指神灵,心灵,『性』灵。青灵者,象心神之清净神妙也。心藏神为阳,又主血为阴。青灵者,阳神阴灵清净神妙之气所聚合也。
三.少海:少,指手少阴心经。海,百川皆归之处。少海,古地名。喻为手少阴心经所入为合之海也。
四.灵道:灵,指神灵,心灵,『性』灵。道,大道,道理,道路,通道。指手少阴之心灵,乃人身阴阳交会之大道。道为万物之所由,灵为一身之主宰,神灵有道,则形有所禀,气有所归矣。可与青灵互参。
五.通里:通,通达,通畅。里,邻里。以其能通达手少阴太阳之里也。『穴』能通达少阴之里,又与太阳相邻接,而为少阴太阳之络『穴』,能深入腹里而下达肠也。
六.阴郄:阴,指手少阴经。郄,孔『穴』的通称,又指郄『穴』。为手少阴郄之简称。阴郄为手少阴之郄『穴』,故别名手少阴郄。
七.神门:神,指心神及人身之阳气。门,出入通达之处。道家称目为神门,意为『穴』乃心神出入通达之处。心为阳中之太阳,心阳为人生的本原。『穴』为手少阴心经之腧原,自可为心阳出入通达之处。
八.少府:少,指手少阴心经。府,指府库。少府,古代主收藏的官职名。言『穴』用可以收摄心神也。
九.少冲:少,既指手少阴心经,又指经气幼及指而言。冲,要冲。为手少阴经经气初出之井『穴』,又居指末节之冲要处也。少,也,幼也。冲,通达也。『穴』居指尖端冲要之地,又为少阴之经气初生而未盛之处,少冲之名义可。
手太阳肠经十九个『穴』。
一.少泽:少,指指及幼。泽,指光泽,滑润。泽门,古代城门名。少泽,为指末节经气门户之光泽处。广阔低洼有水之处曰泽,凡物之有光润者亦曰泽。甲根多光润润泽,『穴』在指甲角之光泽处也。少泽者,亦指指末节经气门户之意也。
二.前谷、后溪:前与后,是互相对待之意。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会”。指本节前方第二节之后方凹陷处为前谷;本节后方第五掌骨之前方为后溪。
三.腕骨:古解剖名,手外侧腕前起骨名腕骨,骨『穴』同名。古之腕骨,即今之豌豆骨,『穴』在其前方陷郑
四.阳谷:阳,指手太阳经,手腕之阳与阳气。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以其属于阳经阳『穴』,且有兴阳之效也。『穴』为手太阳经之原『穴』,居于尺骨头高起处之凹陷中,对阳萎病有效。
五.养老:养,奉养。老,年老,老迈。以其功能明目舒筋,治老年阳气不足诸病也。
六.支正:支,分支,支持。正,正直,正校指其为手太阳正经之分支,走向少阴之络『穴』,且取『穴』时必须支肘正臂也。
七.海:,指手太阳肠经。海,百川皆归之处。为手太阳经所入为合之海也,与少海可以互参。
八.肩贞:肩,肩部。贞,指正气,精气。『穴』为肩部正气所居之处,不容外邪干犯也。
九.臑俞:臑,肩下方之肌肉。指『穴』在臂之臑部而言。俞,同腧,同输,又通枢。指其为臂部臑肉之枢纽与臂臑经气之所注输也。
十.宗:,空,此指人身之上部。宗,宗仰之意。宗,星名;又统指象、神,或如帝王之宗室,乃众所瞻仰之处也。『穴』当肩胛骨中部,与曲垣、秉风诸『穴』彼此相望,有宗之象。
十一.秉风:秉,同柄,即权柄。风,风邪。指『穴』为治疗背风邪之权柄所在。权柄在握,随我『操』持,则风病无忧矣。
十二.曲垣:曲,弯曲。垣,短墙,又是体划分的范围。指『穴』在肩胛骨弯曲高起处之内方也。『穴』在肩胛冈上窝内侧端,如被短墙所围绕。古人把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也与宗相呼应。
十三.肩外俞、肩中俞:肩,指肩背。中与外,是互相比较之意。俞,俞『穴』。『穴』居肩背、距脊柱稍远者称为肩外俞;距脊柱较近者称为肩中俞。以其与脊柱的距离远近而比较命名。
十四.窗:,空,此指人身之上部。窗,屋上通风采光的洞口。指其功能开通头面孔窍诸病,犹如人身上部之窗户也。喉舌为声音之门户,呼吸之孔道。『穴』当其间,且能治耳目诸病。『穴』在侧颈部。
十五.容:,空,此指人身之上部。容,容貌,容体,防身之具亦名容。『穴』当扶持头容正直与防护头颈之处也。『穴』当侧颈,正为头容之扶持,与扶突可以互观。
十六.颧髎:颧,颧骨。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指其为颧部之深孔也。
十七.听宫:听,指耳的功能。宫,王者之所居。『穴』在耳前,意为此乃管理听力的高贵之处。
足太阳膀胱经六十七个『穴』。
一.睛明:睛,目睛。明,光明。为治目病之要『穴』,能使目睛光亮明白也。
二.攒竹:攒,攒聚。竹,竹叶。眉形有如竹叶,『穴』眉『毛』与眉头攒聚处也。
三.眉冲:眉,眉头。冲,冲要与向上之意。『穴』眉头直上,正当前额冲要之处。
四.曲差:曲,弯曲。差,差错,不齐。指『穴』当经脉曲折不齐之处。足太阳经自睛明直行向上,行至眉冲处即横行向外,曲而不齐也。
五.五处:五,数名,意为第五;五星。处,居处,所在。『穴』居前额,犹如诸星所居之处也。前头部在道经中称为庭(两眉之间也称庭),『穴』居其间,正有上诸星(五星)罗列之象,且在本经序次亦为第五,或系因此而得名。
六.承光:承,承受,奉承,承担。光,光明,光亮。承光,台名。目病昏暗者,能使之承受与承奉光明也。承光,汉代台名。借喻为明目去障,此『穴』可以担承也。
七.通:通,通达,通畅。,指气。通,冠名。又指为脑部元神之所在及能开通肺气也。『穴』约当古代冠所系戴处,可与下条络却互观。与脑神之所在有关。功能开通肺窍,通乎气,用治鼻病有效。
八.络却:络,联络,缠绕。却,退却,脱落。『穴』当古人系冠之处,联络缠绕不使所戴之冠退却脱落也。
九.玉枕:玉,贵重之意。枕,指枕骨。『穴』与枕骨为邻。脑后隆起骨,古今皆称枕骨,古亦称为横骨。相士则称为玉枕骨。
十.柱:,指头部。柱,支柱,梁柱。柱,山名,又星名。意为『穴』处乃头部之支柱。
十一.大杼:大,长大。杼,织布之机杼,又水槽亦名杼。以『穴』在杼形肌肉之起端而言。脊旁肌肉长大,经气自此下行,具有机杼与水槽之状。
十二.风门:风,指气,又指风邪。门,出入通达之处。风门者,既为肺气出入与风邪犯人之门户,也为治风治气之所宜取。『穴』在肺俞之上方,为肺气出入之所必由。用治风邪外涪上气咳逆诸病,将有双重意义。
十三.肺俞:肺,指肺本脏,又为火气勃郁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肺脏,可治病火病气诸病。凡肺气勃郁、火气太过、咳喘、骨蒸诸病,自可取用。
十四.厥阴俞:厥阴,指心包络,又为阴气至极与厥逆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心包络,并可降逆回阳。厥,逆也,冷也,又极与尽也。厥阴,阴之尽也,手厥阴出自胸中,足厥阴下起大敦上至巅顶。阴极阳生,如心阳不振、四肢厥逆及逆气上冲者,皆可选用。
十五.心俞:心,指心本脏,又是“任”与“容”的意思。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心脏,可以益气行血,安神定惊。心不任物,则神不出,气无君,血无帅,形无主,智无舍,而气血失调、惊狂错『乱』诸症作矣。责之心俞自有助益。
十六.督俞:督,督正,督率,居中;指督脉及脊柱。居人身之中,通乎脊柱,可以总督诸阳,为背部诸俞之统帅。督脉贯脊而行,为脏腑诸俞之所依附,故能督正诸俞,贯通腰脊。既为督脉之俞,又为诸阳之督也。
十七.膈俞:膈,指胸膈,关格。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胸膈,可以开通关格。膈俞者,可以开通胸膈之关格及格拒否塞诸病之处也。
十八.肝俞:肝,指肝本脏,又木也,干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肝脏,可达木气之郁滞。木喜畅顺,此可顺其气而达之也。
十九.胆俞:胆,指胆本腑,为连肝之府。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胆腑,利胆疏风。故胆与肝连,同司风本。胆汁郁则身黄,泄则口苦;胆气旺则火升,逆则胁满。取之于此,每可收效。
二十.脾俞:脾,指脾本脏;又裨也,并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脾脏,可以积精禀气、助胃化食也。用于水谷不化、精气失荣,是其本职。
二十一.胃俞:胃,指胃本腑;又围也,委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胃腑,调胃化气。胃俞者,为平人常气之所注输,胃府之外候也。
二十二.三焦俞:三焦,指胸腹腔上中下三停之空松处。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应全身,升阳决渎。三焦俞乃升阳益气、决渎行水、内应全身之俞也。
二十三.肾俞:肾,指肾本脏,又藏也,泻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肾脏,引水藏精。肾俞者,藏精之关,引水之宅也。
二十四.气海俞:气,指下焦之原气。海,是富饶藏聚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应脐下之肓原,吞吐下焦之原气。因上焦主吞,下焦主吐,故脐下肓原(参肓俞条)之脖胦,为人身生气之海。气海俞,即脐下肓原之俞也。
二十五.大肠俞:大肠,指大肠本腑,又畅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大肠,畅胃去滓。大肠司传导,主变化,体之俞,腑之应也。
二十六.关元俞,参气海俞及关元条。
二十七.肠俞:肠,指肠本腑。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肠,功在化物。肠司受盛,主化物。受盛失职,化物无能,自可于此处求之。
二十八.膀胱俞:膀胱,指膀胱本腑。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膀胱,藏津决水。膀胱津之府,水之门,外俞内府,彼此互通。
二十九.中膂俞:中,指人身的中部。膂,背脊。俞,同腧,同输,又通枢。『穴』在骶部,约居人身之中,为腰膂之气所注输。膂,本作吕。中膂,人身中部之脊骨也。
三十.白环俞:白,白『色』,金气。环,圆环。俞,同腧,同输,又通枢。白环,可能是指肛门或『臀』部。故白环俞者可以意为肛门或『臀』部之俞也。
三十一.上、次、症下髎:以『穴』位之排列序言。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穴』在骶孔中,居上者为上髎,居次者为次髎,居中者为中髎,最下者为下髎。左右共有八『穴』,合称八髎。
三十二.会阳:会,会合,交会。阳,指阳经,阳气。为下焦阴阳之气交会之处。下焦既为阴气之所聚,亦为阳气之所生。『穴』与会阴相邻,自有交通结合与互相对待之义。
三十三.承扶:承,承受,奉承,承担。扶,扶持,扶助,又风名。谓其对扶持人体与治疗下肢风病,俱可承担也。对人身坐立具有扶持之功。承,佐助担当也。扶,木名。扶木,扶桑也。对肢体风病具有拦截之效。在下肢风病及风病之自下而上者,皆可取之。
三十四.殷门:殷,是富足与中间之意。门,出入通达之处。指『穴』在大腿肌肉丰满处之正中也。『穴』处肌肉丰富,且居大腿之中,以其所在之位置而命名。
三十五.浮郄:浮,指浮竹。郄,孔隙。谓『穴』位所在有浮竹之象。『穴』在膝关节内方外侧,下肢骨自膝关节又生一辅助骨曰腓,故取浮竹之象比譬之,『穴』即以浮名。
三十六.委阳:委,委曲顺从貌,亦卧倒之意。阳,指外侧。『穴』在腘窝正中委趾穴』之外方。
三十七.委中:委,委曲顺从貌,亦卧倒之意。中,指中间。即俯身卧倒屈曲膝关节而在腘窝之正中取之。此『穴』必须俯伏舒身放松肢节,方可在委曲膝关节之腘窝正中取之。
三十八.附分:附,依附,附属。分,分别,分校指足太阳互相依附之内外两行,在此分行而下也。足太阳在背部左右侧之内外两行,既属互相依属;而第二行各『穴』又实为第一行之附属,故第二行之第一『穴』即名附分。
三十九.魄户:魄,是随伴精气往来的阴神。户,出入居住与谨护闭塞之处。指其为护卫肺中精微之气的门户。『穴』在肺俞之外方,既为肺俞之附属,亦为肺精之卫护。
四十.膏肓俞:膏肓,指心下膈上之脂膜。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与心膈间脂膜相应,邪正之气可由此出入转输。此『穴』无所不主,又指为助长正气之门。与肓俞、胞肓、肓门,以及膈俞、膈关诸『穴』,可以互参。
四十一.神堂:神,是象征君主的阳气。堂,是高大明敞的居室。指其犹如心君用事的明堂。神堂内平心俞,自应如子布政之堂矣。
第四十二.譩譆:譩譆,哀痛声。按压取『穴』时,病人常有畏痛之譩譆声,因而得名。
四十三.膈关:膈,指胸膈,关格。关,关口,关格。指『穴』如胸膈之关口,且可开通关格也。横居膈俞之外,实为膈俞之附属,而与膈俞之功用亦密切有关矣。
四十四.魂门:魂,为人身阳气之精。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魂门者,肝阳出入之门与护卫肝阳之处也。肝之体阴而用阳,为将军之官。魂门平齐肝俞,自应为肝阳出入与护卫肝阳之门户。
四十五.阳纲:阳,指少阳刚直之『性』。纲,伸张之意。意为胆气宣明,则阳气自然伸张也。胆为将军,胆主决断。肝胆依辅,阳纲之气得以伸张矣。
四十六.意舍:意,意念,意志。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脾气安宁,则心意自然聪慧也。脾藏意。意舍为脾俞之附属,犹如脾气休息留止之处也。
四十七.胃仓:胃,指胃本腑;又围也,委也。仓,仓禀,仓库。指其犹如胃府之仓库。横居胃俞之外,为胃俞之附属,可与太仓(中胱)互观。
四十八.肓门:肓,此处指腹部之肓膜。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指其有如诸肓门户之意。本『穴』上有膏肓,下有胞肓,前肓俞,此则为诸肓之门也。
四十九.志室:志,志向,意志;此指肾之精气。室,人物所居之处,亦充实之意。志室者,必须肾气充实,意志方能发挥。志室平齐心俞,肾气有归,则神志不『乱』矣。
五十.胞肓:胞,指胞宫及膀胱。肓,此处指腹部之肓膜。指『穴』与下腹胞肓之气能互相感通也。『穴』与气海前后相望,同以肓气为原,可与诸肓『穴』及气海互参。
五十一.秩边:秩,秩序,整齐。边,边际,边陲。指其位于背部秩序井然诸『穴』之边际也。
五十二.合阳:合,会合。阳,指足太阳经。谓足太阳左右侧分行之两行,至此又行会合也。足太阳在背部左右侧,自附分『穴』分为内外两行,下行相遇于委中后,至此又复合为一支而下贯腨内也。
五十三.承筋:承,承受,奉承,承担。筋,经筋,筋肉。指其位于足太阴经筋所结之处,且全身躯体筋肉之重,此处可以承担也。
五十四.承山:承,承受,奉承,承担。山,指躯体之高重。人身高大沉重如山,腨肠之分肉足可承受也。『穴』在腨肠分肉之间,当挺身直立时,则分肉更为明显。与承筋、承扶其义相近。
五十五.飞扬:是飞举扬起,斜行别出,脱离正轨之意。为步行不稳、经脉别出及魂梦颠倒之象。指行走不稳。腰腿酸软无力,行步摇晃不定,正有飞扬之象。『穴』能沟通司人身蹻捷的阴蹻与阳蹻,功可祛风健腰膝助行走,则飞扬之状可除矣。『穴』能宁神安魂梦、治头目眩晕,则飞扬可止矣。
五十六.跗阳:跗,足背。阳,指上方,外方。『穴』在腿下端外侧、足背之上方,有如足跗之阳也。
五十七.昆仑:指高山或高丘。『穴』在高大外踝之后方。
五十八.仆参:仆,指御者,仆从。参,同三,又同骖;或作参拜解。言『穴』位如车之左右骖,且在状如参拜时方可便于取『穴』。『穴』在左右足跟外侧,如驾御人身上三部之左右骖也。
五十九.申脉:申,同伸,同呻;又十二时之一。脉,经脉。指其可治经脉之屈伸不能及气郁而呻诸病,且可内应膀胱之本府也。申脉为阳蹻脉所生,太阳主一身之表,故能治屈伸不能、筋脉拘挛诸病。肾与膀胱为表里,在气郁不伸及气郁而呻者,申脉与复溜同取,每可收效。申,申时,正是膀胱之时。申脉『穴』可以认为是膀胱本府之『穴』。
六十.金门:金,为肺金之气。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金门者,意为熄风利水之门户也。对风木病有效。金可克木,所主多筋抽搐风木之病。
六十一.京骨:古解剖名,『穴』当其处。趾本节后大骨名京骨,即令之第五跖骨,『穴』在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
六十二.束骨:束缚,收束。骨,指趾骨。『穴』位如趾骨之束,又能收束骨节缓纵诸病也。趾第五本节影束”之象,故『穴』名束骨,且能治肢节疼痛缓纵诸病。
六十三.通谷:通,通畅,疏通。谷与榖通。功能除结积留饮、胸满食不化,为足部通胀消谷之『穴』,可与腹通谷互参。
六十四.至阴:至,至极,到达之意。阴,指肾与足少阴经及土气而言。至阴,谓经脉至此已入于足少阴之经脉和通于土气也。足太阳之脉从头走足,至此已阳尽阴生,交入足少阴之经脉矣,故即以至阴名。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