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暂别
李帆面对众人带着明显疑问的眼神,也是很聪明的没有解释,这种事情往往是越解释越乱,反正李帆也知道其他人不会追着这件事情不放的。
还是李帆的老丈人虚若无替李帆解了围,他说:“紫金城!这个名字还真是有些意境。 应天城外有紫金山,小棣你在顺天新建的皇宫取名紫金,也是表明了不忘本,确实是个好彩头。 ”
此紫金非彼紫荆!
不过李帆还是明智的选择了沉默。
朱棣虽然不明白其中的原委,但是也听出了虚若无话中之意,他也知道自己的根本说到底还是在北方,在顺天,所以早在他立志夺位的那一天起,自己心目中的都城九十顺天。 但是,同时,朱棣也是深深的明白要想迁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只要有人那朱元璋说事,一句祖制就可能阻挠一切。 所以但凡有一丝可以创造的条件,朱棣都是不想错过的。
李帆也明白,就因为自己的一句脱口之言,将来大明皇帝的皇宫就此更名。
这么一个小的插曲,自然不能掩盖朱棣内心深处的些许遗憾,不过他也是放得下的人,言语间也是更显洒脱。
虚若无看到朱棣这个样子,也明白朱棣虽然是朱元璋诸子中和他最想像的一个,但是毕竟不是朱元璋,一些朱元璋决绝舍弃的情感,朱棣还是保留了一些。 当然了。 却不是人都能享受地到的。
虚若无也就顺势抛出了最后一个底牌,算是临别前给朱棣的一份厚礼。
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名册,交给了朱棣,然后说:“小棣,这上面是这些年还和我有过联系的一些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军职,这些人或许还能对你有些帮助。 ”
朱棣很是激动的接过了这份名册。 他知道这个名册的重量,可以说虚若无在大明朝政局中的重要地位。 这个名册上地人是起到了巨大作用。
这是潜实力,同样更是硬实力。 朱棣相信,如果真是虚若无登高一呼,这些大多出身其帐下的人,大多数是会积极响应地。
而现在虚若无的这个做法,无疑是向朱棣表明他是想彻底的从明朝政局中退出了,同时也是卖了一个大人情给朱棣。
虚若无看到朱棣激动的一时之间无法言语。 淡淡的笑了笑,说:“俗话说人走茶凉,我是要走了,可是这些人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我也希望他们将来跟着小棣你混个更大的前程。 ”
朱棣将这份名册郑重的收在自己地怀中,然后恭敬的给虚若无施了一礼,说:“虚老,我朱棣当着您的面发誓。 一定会善待这些人的。 ”
虚若无点点头,说:“那就好!你和朱允炆之间的这一仗,可能也要一两年才能分出了胜负,当然了,如果北边能够安稳一些的话,这个时间可能还要短些。 城冷跟了我多年。 我走后,我将城冷给你留下,至于将来他的去留,就看他自己的意思了。 ”
朱棣也明白荆城冷留下来地意思,也不在多说话,只是很平静的对荆城冷说:“城冷,拜托了!”
虚若无早就给荆城冷打过预防针,心里也明白自己留下的必要性,接过朱棣的话,他说:“城冷一定尽力。 不过等将来陛下涤清环宇之后。 城冷自当重回师尊膝下,以尽弟子之责!”
荆城冷直接把话挑明。 说清了自己将来的归宿。
朱棣也说:“城冷一片孝心,让人敬佩。 我自然是不会阻拦!”
虚若无将最后的一些杂事处理完毕,这去意就更迫切了,他说:“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过两日,我们就会离开武昌。 小棣,你就不要来送了,等将来我那宅第建好之后,自会知会地。 ”
朱棣知道虽然虚若无说了将来会统治他,但是他也明白虚若无是绝对不希望自己再去打扰的。
朱棣说:“小棣明白了,那我就不在这里打扰了,这就告辞!”
他起身带着马和离开了邀月楼,这一别,再见已是无期!
不过他此行却着实获益匪浅,而且可以说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等朱棣走远之后,戚长征拍了拍脑袋,说:“奇怪了,今天他为让我和行烈留下呢?往常他来找虚老的时候,估摸着也是谈论这些事情,我们也没有露面啊!”
李帆笑着说:“他恐怕是高兴的忘了事了。 ”
这个解释很合理,而且也真让李帆猜对了。
不过,虚若无更是直接猜透了朱棣的心思,他说:“他让你和行烈留下,恐怕是想请你们出山呢?”
“出山?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词虽然听在戚长征和风行烈耳中透着几分好笑,但是其含义确实听了出来。
虚若无说:“现在,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准备,初战的条件已经完备,朱棣那边虽然占据了一些优势,但是却有一个薄弱的环节,那就是他缺少绝对地高手。 一个人地力量虽然不能与军队抗衡,但是有的时候却可以改变整个战局。 而他现在,身边只有直破天和帅念祖称得上好手,比起实力大损地天命教或许最多也是平手,如果是对上方夜雨一方,恐怕会吃不小的亏。 他此来还是想搬救兵的,那几位,他也知道不管他怎么说也是不会轻易出手的,所以就将你们视为了突破口。 而也许就是像小帆说的那样。 一时激动给忘了。 ”
李帆也认为虚若无地猜测是十分有道理的,不过在这里,李帆也像问问两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
他说:“长征,行烈,怎么样?你们有没有兴趣过一把当将军的瘾呢?”
二人的态度截然相反,戚长征也许是太闲了。 或许也是因为金戈铁马,战场杀伐对于他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他说:“这个选择也不错啊!”
风行烈说:“我对这个倒是没有太大兴趣,不过,小帆,我要提醒你一句,双修府的事情你可没有忘记吧?无错不少字”
李帆自然不会忘记,否则洞庭整训地就不会没有双修府的人了,他说:“行烈说地是。 这的确也是一个不错的锻炼的机会。 ”
双修府一直致力于复国,暗中也培养了不少的人马,但是毕竟不曾真正的在战场上作战,江湖争斗毕竟不比战场杀伐,特别是现在已经有准确情报年怜丹已经开始在无双国内准备了,如果贸然的将这些人不经过磨炼地投入到复国战争之中,恐怕这些几代人精心培养的精锐多半见不到讲过复兴的那一天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