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鸣惊人”
李帆不知道的是,随着那三声烟花的上天,这内宫的各个宫门已经被禁卫军封死,想要正大光明的进出,除非有朱元璋的钦赐的金牌才行,现在就是严无惧的那块牌子都已经不好使了。
虽然李帆这个小一点的会场也在几个精彩节目之后有些进入高潮了,但是心不在此的李帆并不会过多注意这些,而是一心注意着距此不远的奉天殿。
奉天殿,这个朱元璋时期大明朝的皇权的象征,现在虽然可以说是大明开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官员聚会,而且是以为皇上祝寿为名,但是这里面的气氛却是不怎么轻松。
在奉天殿的广场上,有资格坐在这里的官员那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都知道这个寿宴的政治目的太过浓厚,就算是言语间的不慎都可能导致大祸。 这是一个以与民同乐为噱头的寿宴,虽然在钦天监制定的吉时已到,而且朱元璋还交代过那些进行各种表演的艺人不用等他。 不过虽然节目已经开始,但是朱元璋一直没有出现,这些个官员也都是在各自的位置上端坐,不敢有一些懈怠。
在这奉天殿的广场上就座的都是在京四品以上,各省进京三品以上的官员,而京城的几位阁老,开国巨勋,大大提升的六部尚书,侍郎,抵京的藩王,个驻守边疆的封疆大吏都在朱允炆的带领下,立在奉天殿中,等着朱元璋的到来。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 那些被私下里认定为太孙党地几位得力干将,虽然有的品级还不够立在奉天殿中,但是还都是蒙朱元璋恩准得以在此陛见。
“皇上驾到!”
随着太监的一声唱道,身着灿黄龙袍的朱元璋在老公公的随侍下,龙行虎步的穿过奉天殿前的长廊,来到奉天殿地宫门前。
“万岁、万岁、万万岁!”
广场上百官拜倒,为这御基三十一年的大明开国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
“众位爱卿平身。 今日大喜,诸位爱卿可要脱尽形骸。 把酒尽欢!”朱元璋地情绪显然是非常的好,这话说的也是中气十足。
“谢万岁!”
百官答谢起身,朱元璋转身,笔直的沿着正中的御道,一步步的迈进了奉天殿,踏上三层的御阶,来到了那个让无数人为之折腰地龙座前。 一返身,右手一带袍裙,大马金刀的坐在了龙座之上,这与平时朱元璋上朝时的气势截然不同,而殿中还有几位曾经见识过朱元璋南征北讨风采的老臣眼睛一亮,因为这个时候的朱元璋仿佛有回复到了那个挥斥方遒、征战天下的朱元璋,浑身充满这霸气。
而正是这种霸气,当时征服了无数能臣猛将的心。 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臣服在朱元璋地帐下,为这大明江山百战得归。
同样,今天朱元璋这么与众不同的登场,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折服,以朱允炆为首,带着奉天殿的所有人。 拜倒在御阶之前。
“众爱卿平身!”
朱元璋低沉有力的声音,在这设计精巧的奉天殿中非常清楚地传到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耳中。
在谢恩之后,殿中文武重新按照班序左右排好,等着今天寿宴的第一项内容。
朱元璋的秉笔太监在经过朱元璋的首肯下,向前迈步,对着奉天殿中的重臣门宣读朱元璋的祭天的祭文,本来这些应该在新年的太庙前宣读,但是这个时候也不算违例。
洋洋洒洒地千言颂文,无非是以接着祭天地名义自我歌颂,算是朱元璋对自己登基之后的这三十多年地一个自我评价。 当然也是褒大于贬。 以此来向天禀明他当皇帝的这么些年中还是为天下百姓做了多少多少的好事,以期证明自己重拾山河。 是顺应天命的。 同时也有向殿中的众人,宣扬自己的功绩,增强自己的威仪的意思。
这么一个例行式的演讲,足足耗了有半柱香的时间,当这秉笔太监讲完退后之后,还是以朱允炆领头,殿中百官再次拜倒,三呼万岁之后,得朱元璋赐恩,再次起身。
而这个时候,让李帆一直期待的时候也到了。
按照规矩,这个时候身为储君的朱允炆当代百官向朱元璋拜寿。 又是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没有新意,不过也是必需为之。
在这之后,朱允炆说:“皇爷爷,今日是皇爷爷您的七十一岁大寿,孙儿也有祝寿赋献上,这是孙儿苦思得来,献给皇爷爷,愿皇爷爷万寿无疆。 ”
黄大师把朱允炆写年轻了几岁,历史上朱允炆即位的时候早已过冠礼,而中还是一个十七八的孩子。
朱元璋看着这个曾经让自己投入无数心血和疼爱的老来子,虽然知道他是别人算计自己的产物,而且已经在心中剥夺了朱允炆的一切权利,但是那还没有完全断绝的亲情还是让他的眼中透着些许温情。
不过,朱允炆接下来说出的那个祝寿赋让朱元璋的心里涌现了无限的杀机,哪个当父亲的被骂成那样,都是压不住的火。
这个被李帆设计的明朝的第一起文字狱在无数人乍舌下上演了。
在众目睽睽之下,而且是在朱元璋的“温情注视”下,朱允炆有些得意洋洋的读出了自己的“大作”。
“千秋万寿,年高德劭。 王者威仪,八方来朝。 ”
读完之后,朱允炆没有等到他设想中的赞扬,就连刚才望向自己的皇爷爷看着自己的眼光都在慢慢地转冷。
就算朱允炆再白痴也知道自己这首祝寿赋出了大问题,不过这四句话无论从哪句话琢磨。 这四句话都是十足的好话,而且也比较适合在这个场合下读出来。
但是在场的众人中,虽然也有一些像朱允炆这样的一时猜不出这几句话的玄机,但是他们看出现在的气氛不对,也都明智的不去出声。
而实在是想不出哪里不对地朱允炆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方孝儒,其实以方孝儒地品级是不够资格站在这里的,虽然蒙朱元璋恩准。 但是还是站立在最靠殿门的位置,而当朱允炆瞥过去之后。 发现这个讲究泰山崩溃于前而面不改色气度的方孝儒这个时候竟然冷汗直流,竟然要靠宫门为依助才能勉强站立。
李帆这抄袭在后世时电视剧中一段的这四句话,单个句子都是好话,但是这四句话连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这四句话的每一句话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则是另外一句话“千年王八”。 这个称号,让谁都是不能接受地。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