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都市枭雄> 第1455章 聪慧太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55章 聪慧太孙(2 / 2)

康乾帝摸摸他的头,没有说话,如今国库中存银不过一千二百多万两,就算给儿子安家银子,给女儿嫁银都要小心谨慎,很多时候还得动用皇帝的私库。当孙子不经意问起国库存银,康乾帝找来户部官员之后,看到一箱一箱的借条,康乾帝心里着实无法向孙子解释。

“太-子,这件事你有何想法?”等殷鸿利去念书的时候,康乾帝对刘煜问道。这么一大笔钱,若是都还上也不现实,甚至有很多都是康乾帝的心腹。

刘煜对这件事早就准备,他也顺大流意思意思的借过钱,现在还有十万两银子的欠银,于是道:“长此以往,的确是个大问题,但家里确实有困难的又不好不借,不过看着他们一个个甚至起来比国库也差不了多少的家当,儿子说实话,也有些羡慕呢,毕竟儿子也不过百万的家当……”

康乾帝知道刘煜门人经商的事情,对于儿子的家当心里有数,再说刘煜每年还孝敬他一大半,并且又没有鱼肉百姓、伤天害理,所以康乾帝一直是默许的。当然,对于经商的事情他并不支持,刘煜门人经商无所谓,不过对于殷禟想要亲自经商的事情,康乾帝就恨不能将他回炉重造了。

“借银不好完全禁止,不过儿子觉得要有个章程,不能谁来都能借,得规定个还款时间。”刘煜假意想了想,道:“还有就是银子不能白借,就像儿子借了十万两,那么就算是十年还清,每年至少得还一万两,再加上一千两的利息。这样分摊下来,还的不多,利息不过十分之一,十年后儿子便还了十一万两。长此以往,不仅能控制借银之事,国库应该还会略有盈余才是。当然儿子也可以一次还清,定个五年内利率百分之八,十年内百分之十,二十年内,百分之十五,借款的年限最多不能超过二十年。另外,假如借银是为了国事或者百姓之事,也可以经户部详查之后,给予免除利息或者减免借银的奖励。当然,这只是儿子一个粗浅的想法,到底该如何实施,还需父皇定夺。”

康乾帝思索了半天,然后道:“写个折子送过来吧!”一想到孙子好奇的问为什么大家都向国库借银的时候,康乾帝浑身就不自在,孙儿聪慧异常,他想要留给孙子丰厚的资本,而非一箱箱的借条。

国库借银的事情,康乾帝也知道有水分,不说其他人家,就说因不愿太过劳民伤财,南巡接驾的甄家、林家等都借了不少钱,这本都是自己的心腹之人,所以长期予以他们江宁织造和巡盐御史等油水丰厚的肥差,除去他们的忠心跟能力,也是为了替他们着想,希望他们能够多少弥补户部欠银。从前康乾帝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想着有自己在,他们就是还不完也是无妨的,但是看到孙子惊讶的眼神,康乾帝顿时觉得自己身为祖父的威严有损。

可是,甄家和林家毕竟都是自己的人,康乾帝也不愿寒了老臣的心,现在太-子提及可以查情减免,康乾帝觉得也可以考虑……康乾帝闭上眼睛,暗暗下了决心,太-子无不轨之心,殷鸿利聪慧异常,大凉皇朝自自己开始可保三代无忧,但是……

康乾帝没有忘记当年太-子和太孙受袭的事情,他后来也专门秘密派了数拨人秘密查询,原本怀着一丝侥幸的心里,结果自去年开始陆续传回来的信息,让康乾帝心中不再抱有侥幸,他的几个好儿子果真心大了,不过这件事康乾帝还没有告诉其他人,就连太-子也没有说。

除权臣、平藩王,还有打败罗刹国……康乾帝觉得自己的前五十年的人生过的还算不错,自觉自己应该是一代有为之君,将大凉皇朝带领到了一个十分强盛的地位。

可是,通读史书的康乾帝明白,没有一个朝代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很多强大的皇朝都是因为内耗而衰败的。作为父亲,他很骄傲拥有那么多优秀的儿子,可是,作为皇帝,他又很忧心那么多拥有野心的继承人!

#####################################################

康乾帝批完折子,看到孙子正在乖巧的坐在一边奋笔疾书,忍不住弯了唇角。虽然殷鸿利年纪尚幼,腕力不足,但写出的字已初具风骨。在康乾帝看来,几个儿子之中,除去太-子跟老四,其他人也渐渐不能及,更不要提那个一手鬼画符的殷禩了。康乾帝自我感觉很好,只觉得除了太-子跟太孙就没一个像他的,老四的字倒是不错,可也是自己亲自启蒙的结果。

殷鸿利写完之后,扭着手腕问康乾帝自己写的如何?康乾帝坐到他身边开始点评起他的字来:“这个字这一笔应该往里收一下,这个字……”

殷鸿利故作心忧的问:“祖父,孙儿是问答卷内容如何?明天就是皇家学院的年考了,孙儿可怕会给您丢人……”

康乾帝没有说话,只是笑着点点他文章上面的静字之后,认真的看起来。殷鸿利的功课是康乾帝亲自启蒙,亲自教导的,虽然字在毓庆宫就跟太-子学了,但是来了康乾帝身边之后,殷鸿利自幼写的每个字,作的每篇文章,康乾帝都认真检查过,一如当年的太-子。

殷鸿利写文的思路跟风格也如康乾帝一般,因此康乾帝看过殷鸿利的文章之后,脸上的笑意根本就不加掩饰,虽然只留下尚可二字。有个聪明的孙子,并且是一个很崇拜自己的聪明孙子,任何当祖父的都会很欣慰,康乾帝也不例外。

很快,皇家学院年考结束,因为是一年一度的大考,评审并不是皇家学院的老师,而是对学员们相对陌生的翰林院。以翰林院众学士的人数和才识,几百份卷子不过两天的功夫就评出来了。待评出来之后,每个年龄组只取出优异的前十名,四组一共四十份送至御前御览。

因为刘煜的安排,学生是以封名的形式作答,只有拆卷子的时候,才能看到名字。等众人看到了十五到十六岁学龄组的榜首班级是殷鸿利的名字之后,都彻底放了心。待给殷鸿利批卷的学士看到自己的评语写在太孙的卷面的时候,差点悔的晕的过去,比起太孙干净清秀的卷面,自己的字实在是太潦草了!

当然康乾帝得知孙子是榜首,高兴之余,也觉得那评语过于潦草,顿时心生不喜。康乾帝先是严肃的当众问过是否有徇私之后,又把名字重新封印,再让朝臣传阅,看排名是否明正言顺。等众人都看过附和没有之后,康乾帝这才将殷鸿利的卷子抽出来,很是得瑟道:“看来师傅还算精心,太孙的学业也还努力。”

之前康乾帝筹备皇家学院,要求只能嫡子入学的时候,很多家里都不愿意,有的是怕学院耽搁了儿子,有的是怕管的太严让孩子受了委屈,但是圣意难为,又有康乾帝心腹将率先嫡子们送了进去,所以众人莫敢不从。除去资质差的、藏拙的、品行不好的,皇家学院的学生质量还算不错,毕竟嫡子的教养大家还是很重视的。

只不过妇人们私底下流了不少眼泪,只因为学院只允许带一名小厮,竟然还不许请假,就算病重,也有太医院的太医直接出诊。有实在吃不了苦和素性骄奢霸道的,都直接被退回家,这也就意味着自此前程尽毁。

所以一有出头鸟被收拾之后,就算再心疼孩子,也不敢出馊主意,只能含泪送孩子上学。索性学院师傅都不错,眼看着学了半年,不止没有退步,反而精进不少的子孙,很多人放心之余,也觉得以后的嫡子还是要送进去的。

康乾帝给每个级别前三名的学生钦赐了文房四宝,将他们的试卷贴在显眼处众览。如此显摆的结果是试卷贴出来不过一日之后,京中众人对各勋贵嫡系以及太孙的学习程度一目了然,一时之间对于太孙才华的各种夸耀流传在民间……

在皇家学院狠刷了一次存在感之后,康乾帝对于孙子的教育更为上心,虽然为君者并不需要事事精通,只需要了解并知人善用即可,但是孙子天赋好,康乾帝心中还是很骄傲的,特别是听到殷鸿利跟伴读们夸口说,若非他的皇祖父年少时被国事分了心,定是比他强上百倍。

“我皇祖父最厉害了!”殷鸿利骄傲的话,还有他私底下学康乾帝的语气,令在外面没有让人通报的康乾帝听了个正着,康乾帝闻言顿住脚步,笑了笑,悄悄退了出去。

殷鸿利跟他的小伙伴们有时候交谈很随意,康乾帝“无意”中听到了不少孩子们的“童言童语”以及各种豪言壮语,还有偶尔“不经意”听到殷鸿利对自己的敬仰跟爱戴的话,心中总是忍不住暖暖的。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