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美娱]局外人> 29 第 29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9 第 29 章(2 / 2)

当他了解了这位超现实主义诗歌鼻祖波澜壮阔的一生,只能说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人物,才是真正用自己的灵魂感受着这个世界。

他的诗突破了当时教条主义的约束,并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瑰丽绚烂的辞藻不是他的追求,天马行空的想象也不是为了被人追捧。

兰波更像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这位天才诗人,不屑于别人谈论自己的诗作,这些庸人是领会不到他这个“通灵者”的境界的。

要么成为全部,要么一无所有,感觉他确实践行了自己的誓言,短短只留下了5年的创作诗篇,兰波就放弃了写作这项事业。

总之,这位充满反叛精神,又好像拥有坚定信仰的诗人,用自己犀利的目光希望可以戳穿这个世界虚伪的表层,直面他理想中的真实。

伊恩被这个人物深深的吸引,他觉得自己和兰波这个百年之前的人物是有共同点的。

作为这个世界的意外来客,伊恩感觉自己如同一个局外人,冷静的旁观着身边事物的周而复始。

只是他并没有去探索这个世界真相的兴趣,他更愿意相信宿命论,既然已经没有选择,那么就让自己当一个理智的看客,为这个世界的发生的各种精彩的故事,默默的献上自己的掌声。

但是正是因为对这个人物的欣赏,导致他更无法只是剧本中把他的这段同性情感经历当作整个故事的叙述重点。

即使剧本中有表示他的立场,但更像是把他的诗句做了一些简单的堆砌,让人忽略了他超越时代的思想。

因此他直接通知自己的经纪人,决定亲自拜访导演,向她解释自己不接这部戏的理由。

得到了对方的准许,伊恩立即启程巴黎,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进入这个城市了。

来到阿格涅丝卡·霍兰的家,和这位年近50的中年女士见了面。

伊恩向他解释了自己为什么没有选择出演兰波这个角色,虽然他很欣赏这个人物,但是也许自己并不是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伊恩也向她推荐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他觉得小李在《全蚀狂爱》中表现还是很好的,虽然在一些思想转变上表现的并不明显。

但是伊恩觉得更多的是剧本的局限性导致的,这段同性关系在电影中占了主要戏份,因而让人感觉这更像是爱情伦理剧而不是人物传记电影。

莱昂纳多在电影里把人物的浪漫不羁、潇洒自由的性格表现的很出色,他本身具有的复杂气质也和人物很贴合。

可是不知道导演到底是怎么想的,好像是认定了伊恩一样。

在看过伊恩在《夜访吸血鬼》中演绎的少年吸血鬼阿曼德后,她觉得电影上的这个演员就是兰波最好的诠释者。

不提角色的魅力气质和与法国文化的融合,单是这种将自己与整个世界分割的感觉,就与兰波这个角色十分相似。

所以我果然是走气运之子路线,一堆角色非我不可吗?伊恩暗中吐槽。

各种拒绝无果,还被导演承诺会按照他的意愿修改剧本,并且减少一些裸露场面(当然也有年龄原因)。

感觉自己再不接受这个角色就要变成罪人的伊恩,觉得自己的厚黑学修炼的还是不到家。

这次来到法国的目的完全没有达成,反而被导演各种安利。

演员嘛,本来就要尝试扮演自己并不熟悉或者十分厌恶的角色,如果都像伊恩这么想,那么估计以后电影中就没有反派角色了。

也许真如詹姆斯所说,自己就是被宠坏了,看似又有成年灵魂十分成熟的他,又何尝不是被身边的亲人好友迁就着他一些任性的要求。

不过长得好看就是有任性的权利嘛,这句话放在男人身上也同样适用,伊恩傲娇的想。

既然接了这个角色,那他就要认真准备,毕竟什么行业都要讲究职业道德。

回到苏格兰皇家音乐戏剧学院,和教授请好假,伊恩回到了公寓,又开始了人物小传的创作。

这次总算是有资料可查,他根据传记中记载,将兰波这个人物的童年经历按照自己的理解还原,希望可以找出他在剧本中表现出性格和行动的一些线索。

然后通过一遍遍揣摩剧本中每一个场景分析兰波此时的心态,在拍戏前就反复研究台词的发声、语气以及情感表达。

作为诗人,兰波有很多诗句台词,这都需要伊恩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在根据拍戏时现场的气氛进行表演。

这可能就是学院学习对伊恩最大的影响了,拍戏前充分系统的对角色进行准备,会让他在现场发挥的更加出色。

也许有时候演技的进步可能就是因为你准备的更多了,对角色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就接到了剧组的通知,再一次动身前往法国。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