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其他类型>春华秋实岁月长> 第一百八十八章 润泽回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八章 润泽回沪(2 / 2)

在学界具有颇有声望的影响力,他们夫妻琴瑟和合,似乎传为佳话,很是恩爱……

润泽是羡慕的也是庆幸的,她一切安好便是对自己最好的消息。

是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也成为了一个老者。

心中的那个少年,也只属于那个少年。

虽然已经没有过多的泪水,虽然肉体似乎已经感觉不到了痛苦。

但内心的滴血的感觉却从未消失。

或许成长就是这个样子的,哪怕内心深处早已鲜血淋漓,但面容之上还如同没事一般的挂着笑颜。

这就是成长吧!

不再如同孩子一般的哭闹……

看惯了风雨,适应了苦难,存入心中,换做一幅笑靥面对人生……

不是苦就是更苦……

亦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人生总是这样。

每个人都得面对真实而平淡的生活。

“喜怒哀乐”本就稀松平常。

“生死离别”本就是人生的常态……

哀莫大于心死,这是人生的终结……

润泽照例是每天干活,只是话越来越少了,有的时候半个月也见得能说上一句话。

他习惯了孤单,习惯了寂寞……

渐渐的似乎生产队里传起了一个传闻……

说是润泽将将获的允许遣送返回帝都……

这个传闻说了很久,后来终于尘埃螺钉,结果只是个谣传。

离开此地还回帝都的是另一个教授。

他的情况更是特殊……

润泽一时间很是尴尬。

但总是要面对的……

然而,谣言的传播有的时候并不都是坏事……

润泽的事情最终还是引起领导的重视……

“年纪大了,一身毛病……妻子工伤致死……”

这些让领导改变了决定。

后来,又问了润泽的劳动表现。

得到的回复倒是客观公正。

三个月后,润泽真的得到了一个新的通知。

说是他的劳动期限满了,可以回去了。

那一日他收到通知的时候,神情寂寥。

似悲似喜,他去看了曼琳。

他想起来,曼琳曾经问她,若是当初直接离国,是不是更好。

那个时间润泽坚定的说“不”

他说了:“我们都是中国人,不能忘本,新中国站起来了,我们这些留洋的人不为这个国家做贡献,还指望谁?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唯一的选择!祖国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踏踏实实的做什么,不要因为自己出了国,留了洋,有些洋墨水就沾沾自喜,国家给我们机会教课,我们就踏踏实实教课,国家让我们下地劳动,我们就下地劳动。能成为一只蜡烛,能够燃烧自己,能够给这个社会一点光芒,已是三生有幸!”

这方慷慨激昂,曼琳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茬。

润泽最后说了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无悔……”是修人的最高境界了吧。

不是什么宏图大志,不是什么指点江山。

只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所想热爱和贡献的。

这一次不是虚言,润泽被获准返回上海。

回想在这里已是劳动了五年了。

后来,陆陆续续大家都回去了。

曾经,润泽用买牛剩下的一块多钱,换了三包“大前门”散给老乡。

老乡们很是淳朴。

润泽没有想到,只是一包大前门,便能换回内心真诚的善良,还有长久的惦念。

这“大前门”的事情是很多年前的了。

润泽没有料到,老乡们还记得。

走的那天,来了数十个老乡,手里挎着篮子,里面放着稀罕的鸡蛋,还有窝头。

说是给路上吃的,这一路上怕是要一天一夜,总要有吃的再放心。

这些东西,珍贵的很,无不是老乡们珍贵的东西。

润泽自是舍不得拿,哪家不是有孩子要照顾的。

这些东西自己吃了,家人的口粮便是少了。

润泽推脱,后来拗不过,拿了一个鸡蛋和一个窝头。

这在那个年代是最珍贵的好东西了。

卡车缓缓移动,跟润泽一起这次回去了近20个人,这个公社显的空了许多。

听闻,接着又来了大批的知识青年。

年轻人总是创新的,但也是传承的。

他们接过老一辈传承下来精神,在农村这片土地上挥洒着青春和年华。

后来知识青年走后,又归地方驻军使用。

润泽的归程花了两天一夜,终于到了上海。

润泽被分配到了一处门房里暂时居住。

收拾好地方,润泽便急忙打听阿明的下落。

一个礼拜后收到消息。

阿明他们这一批知识青年还短期不能回来。

回到上海了,只有自己一个人。

不管怎么说总是孤单的。

但孤单似乎也是高贵的。

他想起了急切要完成的翻译工作。

还好他零碎翻译的稿件都带了回来。

涓涓滴滴积聚,总共花费了六年多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的翻译。

回想建国已经二十多年,润泽觉得自己尤其是到了研究所之后。

自己的工作成果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

虽然成就甚少,润泽也算是淡然,这么多年他可观察世事人情。

或是这样可以深入、真切地体味到人的本性。

这年底全稿译毕。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