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归真录> 第三十二章 当作木兰辞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章 当作木兰辞 二(2 / 2)

吴健生笑到:“这是在下有关手工商业,农具,铁具的一些心得。”这本书吴健生呕心沥血一年的成就,里面详细记载了:唐末的曲辕犁,宋末的新式纺织机等各种工具的制作方法。另外还有迄今为止仍在两湖地区有大量手工作坊使用的苏钢法,还有五代十国时期才出现的占城稻等等,只要是他在现代时还记得的一些能造福古代人的东西他全都写在了上面。对于经邦济世的学问他不太懂,但他明确记得唐末由于物流运输的关系,很多时候一路运输的花费要两倍与所运的物资,所以吴健生就在里面提出了一个用柜坊的凭据来改成银票的设想。

然后而方澄拿过来只看了一会儿,便一把扔到旁边火堆里怒到:“写的什么不知所云的东西,简直是一团污浊。”他说的确实是实话,这书上写的字歪七扭八,其间还掺杂着各种白话文,墨迹,错别字以及各种他看不懂的字符,翻了几页便看的他头都打了。

吴健生看着自己呕心沥血树月的杰作被毫不留情的扔到火堆里,愣在了。

方澄将匕首拿起,说到:“此人满嘴胡言乱语,你们给我打出去。让他永远不要来王府。”

顿时,数十根木棍,皮鞭招呼在了吴健生的身上,过了两柱香的功夫,他们打够了,见吴健生拖起来扔在了屋外。

到了傍晚,被打晕过去吴健生终于醒了过来,双眼憎恶的望了望信王府,起身离去。由于浑身上下疼得厉害,他只得扶着墙,一瘸一拐的走开,待他走到一个巷子里时,一个王府的小厮走了过来,然后将一个袋子递给了他,吴健生诧异打开一看白花花的银子,足足有五十两。冷笑到:“怎么,你这是何意?信王花钱聘我回去了?”

“嘘~”那小厮做了手势示意他小声点,悄声声说到:“我是王妃殿下的亲信,他让我过来告诉你,你被打得时候她就在侧屋,但是她现在在府里没也没什么实权,不敢上去说实话,这些银子全当给你做补偿了。还有,我路上的时候遇见了方澄,他让我转告你今天之所以不和相认,是为了保你,并且赶紧让你速速离开长安。信王殿下为了掩盖自己欺君罔上的罪过,已经下了死命令让方统领封你的口,你要是再不走,后面就是信王亲自想办法动手,他也没办法保你了。”说罢那小厮转身离去。

吴健生听完这一切,拿着银子愣在原地久许久,突然他仰天长笑起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有疯癫之状,然后恨恨的说到:“我替你出谋划策,为你谋个荣华富贵。结果最后功劳全都是你拿,连点汤都不留给我,还派你的下人这般羞辱我,果然,果然,果然古往今来天下的官场都是一般黑啊,哈哈哈哈哈。”

“这位兄台,你何故在此发笑?”突然,一到声音打断了他的笑声,吴健生扭头看去,只见一个身穿白色罗布衣的文人正看着他,那人见他清醒过来,拱手说到:“在下高崇文,现任韶州司马。看兄台一身文人打扮,想必也是个读书人吧。”

吴健生一听,心说:高崇文?那个平蜀地,破吐蕃的名将高崇文。额,不对,他这时候还没出生呢,想必是哪个和他崇明的人吧。于是便正色拱手到:“在下姓吴名建生,现是一介白丁。本来是信王之子李玄通的宾客,今天前来拜会信王,结果没想到他府上的门客尽是些贪财谄媚之人,一进门便争着向我索要钱财,我不给便将我乱棍打了出去,故此于此地发笑。”

高崇文一听正色到:“哦,原来是在丰阳以一首江雪名传京兆的吴兄台啊,失敬失敬。”

吴健生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到:“哪里哪里。”

高崇文叹气道:“说起来,我也是借着到长安出公差的机会前来拜访信王殿下,奈何,唉,不提了,和你几乎是一个待遇啊。”

这时他身后转出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说到:“吴先生的江雪,确实是一首好诗。尤其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真是堪称千古绝句了。”

听闻他用抄袭柳宗元的诗句夸自己,吴健生顿绝面红耳赤,有些不好意思到:“哪里哪里。”

“不过,先生您刚才行礼的手好像放错了。”

吴健生:………

高崇文连忙把他拉过来呵斥到:“适儿,你这不是胡闹吗?没看见吴公的手都被打破了吗,如何好生行礼啊。”

“适儿?他姓高,那就是,高适!!!”顿时,别董大,蓟门行,塞下曲等十几首上学时学过的诗句浮现在他脑海里,望了望眼前这个孩童,吴健生俯下身说到:“小郎,你现在,年岁几何啊?”

小高适笑到:“不满十岁。”

吴健生点点头说到:“是了,果然是你,边塞四诗人之一。”

高适听他这么说眼中却满是疑惑。

吴健生站起身来对高崇文说到:“高司马,我观此子,有节度使之才。”(高适曾经担任淮南节度使讨平永王李璘叛乱,这是他一生最高光的时刻。)

高崇文笑到:那“到是多谢吴先生缪赞了。”

吴健生指着他接着说到:“他还未定下表字吧?”

高崇文点点头。

吴健生接着说到:“那,他以后的表字就叫达夫吧。”

“好,就依吴公所言,适儿以后的表字就叫达夫了。”

三人分别前,吴健生还赠送了他一首诗作为礼物: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日后谁人不识君。(高适:???你拿我的诗来送给我,好“大方”啊)做成了一件事吴健生心里总算舒畅了不少,笑到:“来了大唐这么多年,总算做成一件事了,以后的史书上写到高适的时候,总会提到我吴健生一笔的吧,哈哈哈哈哈。”

与此同时,子城外的军营里,张念心等了半天还未见王大胆回来,刚想出营查探一番,只见他满脸沮丧的走回了营门,张念心上前问到:“怎么样,刺史大人怎么说?”

王大胆摇摇头说到:“别提了,去刺史府的路上遇见了个府里的主簿,他一见这细盐便问我哪来的。我当时财迷心窍,就说是我自己煮汤的时候用盐矿弄的。”

张念心一听,震怒到:“啊,你怎么能剽窃吴先生的杰作,这可是他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成果啊。”

王大胆无奈的说到:“唉,我都当了五年的伙食兵了,一直没见着升迁的希望,今天好不容易遇见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我就,我就……唉。”

张念心面色不悦的说到:“那后来呢?刺史大人是怎么奖赏你的。”

王大胆一咬牙说到:“那个叫崔佑节的主簿也是个不要脸的东西。想方设法从我嘴里套出这制盐的法子后,打发了我两贯钱就把我轰走了自己去找刺史大人去了。我和他的下人理论了办天他也没给我个答复,唉。”(吴健生:现在明白我本书的内容都是自己写自己改,从不找人代笔了吧。唐朝可没版权法,你自己的作品要是被冒名顶替了哭都没地方哭去,只能写几篇文章骂骂人家,一点维权的法门都没有)

张念心却是骂到:“你们俩真是耗子田鼠生一窝去了,半斤八俩。走,带我去找他,我要和他理论一番。

王大胆指着大营说到:“不行啊,还有半个时辰就宵禁了,你看营门都关了,怎么出的去啊。”

张念心一听,一拳打在了辕门上。喊到:“我看随敢拦我。”然而,足足有三丈高的厚重营门让她这一敲如被投石车砸中了一般四分五裂,飞出两丈之远,两方箭楼上的岗哨见状鸣鼓大喊:“有敌袭,快来人,有敌袭。”

王大胆见状,呆若母鸡,一时不知如何言语。

张念心看见此境心中也是暗自惊讶到:天呐,明明我已经尽量小力出拳了,威力怎么还是这么大。说着又望向了自己的手,没有一点伤口,张念心甚至感觉不到一丝疼痛,说到:“奇了,素问经的功效怎么越来越强,越来越难控制了。”(已知:一颗成年树木的树干重量除去水分约在八百斤左右,一个供千人进出的军营的实心辕门大约需要20棵树干做成,也就是1800斤左右)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